首页 理论教育 借助培养想象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

借助培养想象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

时间:2023-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学生自己有自觉、主动的学习态度,能够运用学过的知识和相关资料去思维、去探究、去分析、去阅读、去思考的能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发展学生智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世界各国公认的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协作力。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这是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手段。

借助培养想象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

杨 弋

想象是指人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人类特有的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思维形式。想象能力指的是将积累的知觉材料进行加工改造的一种本领,是智力因素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正是由于具有想象力,人们才能不断发现新事物、新规律,提出新概念、新理论,创造新知识、新产品,推动实践发展和社会进步。马克思曾把想象力称为“十分强烈地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

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学生自己有自觉、主动的学习态度,能够运用学过的知识和相关资料去思维、去探究、去分析、去阅读、去思考的能力。

语文是充满情感,极具个性,充分激发想象的学科。语言文字中承载着大量的事物形象,为想象提供了直接凭借。学生在文本阅读中能以丰富的想象力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能以自己的认知品味作品意蕴,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多元化地解读作品。从而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对已知知识加以灵活运用,对未知的知识产生探究的欲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发展学生智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

一、想象能力培养的意义

1.想象能力培养的实践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加速到来,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时代需要具有竞争能力的人才。世界各国公认的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协作力。《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这样说:“中国最好的学校出产世界上最好的考生,而美国最好的学校出产世界上最具创造力的人才。”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2010年国家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确定了中国教育改革的走向,即走向素质教育。实践证明,不断创新的知识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因此大力推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新世纪对教育的强烈呼唤,是历史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2.想象能力培养的实践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

儿童的想象力是天广地阔的,他们喜爱一切陌生而又新鲜的事物,渴望在学习过程中拥有主体自由和个性生存空间。但是由于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在我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还存在大量的对于创新型人才个性表征、个体优势潜能差异理解的盲区、误区,导致现实中大量存在着威胁学生想象能力发展的精神环境,使学生缺乏发挥潜能、利于个性成长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环境。

想象能力的培养正是充分利用学生对陌生而又新鲜的事物的兴趣,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拓宽学生思路的。通过想象,促发学生们的好奇心、观察力和注意力,让学生集中思想、注意倾听、独立思考和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手段。

二、想象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丰富表象,奠定想象的基础

想象力通常是建立在对人类已有知识成果全面把握和深刻领悟基础上的。离开了必要的知识积累,想象力往往只能成为“不结果实的花朵”,可见丰富的客观生活是想象的根源。因此,必须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感悟生活。

1.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学生对于世界认识的加深,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表象积累的广度和深度。通过观察、储存表象,是培养学生想象的重要步骤。我组织指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风云雨雪、花草树木、鸟兽虫鱼;观察校园生活中的人、事、物;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发动家长帮助指导孩子观察平日所见所闻。大自然的变化,校园生活的欢乐,家庭生活的美好,都给孩子们留下了不少鲜明的表象。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我鼓励学生写“童眼看世界”上传至班级网页,开展“小小早新闻”交流会,评选“小小观察员”等,促使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学生的观察力也在不断的观察中得到了培养。

2.倡导学生阅读儿童文学艺术作品

文学和艺术作品是想象的学校。屈原《离骚》中层出不穷的生动情节和美丽画面令人回味,李白《蜀道难》中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引人入胜,梅雨潭的绿被朱自清想象得如此生动形象……大师们的想象大胆离奇、瑰丽鲜活。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文学作品可以给人提供丰富想象的形象,尤其是典型形象;另一方面,欣赏艺术和阅读文学作品,要求我们必须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运用想象的过程中,自然也就是发展了想象力。广泛阅读各种书籍,汲取渊博的知识,对于培养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是为培养想象力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了丰富的表象,学生才能言之有物,展开合理的想象。

(二)激发情感,创造想象的条件

1.创设情境,引导想象

儿童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语言本身是抽象的,如何有效地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呢?创设情境,将抽象的语言变为具体形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如教学《看马戏》一文,光凭文字,学生很难理解动物的表演如何精彩,教学时,我运用多媒体手段,将猴子、黑熊、小花狗的表演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如临其境,受到感染。我抓住学生入情入境的好时机,让学生扮演马戏团讲解员,向同学们介绍各种动物的精彩表演。在讲解小猴子走钢丝的表演时,有一位学生这样说:“小猴子头顶着一摞瓷碗到了钢丝的中间。小猴子的眼睛向上看着,十分专心,好像在说:‘这么多小朋友看着,我一定要完成今天的表演,千万不能演砸了!’小猴子慢慢地弯下腰,用两只前脚撑在钢丝上,小心地抬起后腿,做起了倒立。成功了!马戏城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正是因为教师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的情境,才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让学生展开了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学生喜欢用自己的感知去理解客观世界,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中的角色,就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运用插图,拓展想象

课文的插图是内容的图解,是形象化的课文语言。图画的内涵丰富深邃,最容易引人想象,而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图文并茂,色彩艳丽,正适合于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在揣摩图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图画这一形象思维的载体,发挥图画的深层内涵,进行合理的补充,进行再创作的思维活动。如教《西湖名堤》一文时,文中提到“苏堤和白堤的景色迷人”的特点,我便让学生看插图,老师范读课文中的句子;然后我又让学生合起书本,运用形象思维感受回想插图上描绘的如诗如画的美好意境;接着,我又让学生再次指着插图,体验西湖秀美的山水;最后,我又让学生交流插图中出现但文中没有提及的部分,帮助学生扩展想象内容,进行表达。

3.简笔勾画,诱发想象

简笔画是一种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它通过运用简洁的绘画语言,勾勒出事物的主要特征,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具体化。通过采用此手段,可以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感知中迸发灵感,诱发学生新奇、富有创意的想象。如我在教授古诗《村居》一文时,就用简洁的笔法在黑板上描绘出一幅春景图,诗中提及的春水、小草、黄莺、柳树,跃然黑板之上,学生在读诗句的同时,直观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朗读出了本首诗的意境,更联想到了其他学过的诗句,随之吟诵了出来。

4.编演小剧,深化想象

小学课文中童话很多,教师可引导学生将一些童话题材的课文进行分角色表演或改编为课本剧进行表演。如教《蜗牛学艺》一课,可让学生先进行忠实于课文的表演,通过蜗牛“再也不理睬”、“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等行为的表演,既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他们的表演和想象力。接着我又让学生想象还有哪些动物想教蜗牛学艺,结果怎么样。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设计出了猴子教爬树,花猫教抓老鼠,云雀教唱歌等内容,设计合理,表演生动,将课文内容深化为自己的语言,学得兴趣盎然。

(三)加强训练,掌握想象的方法

叶圣陶先生认为,能力不是一会儿就能从无到有的。任何能力的形成,一要得其道,二要常训练,训练到成了习惯,才算有了这种能力。

1.以小见大,扩展想象

扩展想象就是让学生依据语言材料中提供的已有表象或依据,对某些课文中的词句所表现的意境作横向的扩充,或对某些重点词句所反映的意象作纵向的开掘,从而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体会。这对扩大学生的想象时空有好处。

《老人与海鸥》一文讲述了海鸥与老人之间如同亲人般的情谊。文中所写“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这里只用了简单的语句写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略显抽象。要想让学生理解后文海鸥对老人那令人震撼的深情,我引导学生想象老人这十多年中会遇到怎样的困难,怎样省吃俭用喂养海鸥,步行二十余里时又会遇到怎样的事情等等。通过这样的想象,就能使老人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立体丰满起来,从而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虚中求实,补续想象

补续想象是指对语言文字的“艺术空白”进行想象填补,或是对言犹未尽的语段结尾进行想象延续。

《小白兔和小灰兔》一文讲两只不同表现的小兔子,小白兔勤快劳动种出了白菜,小灰兔什么也不做,只想向山羊要白菜吃。小灰兔看到小白兔有很多白菜很疑惑,小白兔告诉小灰兔:“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文章就此结尾,没有继续写小灰兔听了小白兔的话之后的表现,这就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我让学生在认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围绕“小灰兔听了小白兔的话后会怎么想,怎样做”这个问题展开补续想象,学生各抒己见,在想象和讨论的过程中既受到思想教育,又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方法。

3.由果朔因,推理想象

推理想象是在严密的逻辑指导下进行的一种想象活动。这种想象常常从事物的结果出发,由结果一步一步地推想出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或必备条件。在语文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想象能力,对于增强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条理性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揭示仿生学的说明文。课文对科学家进行研究实验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叙述,文章结构严谨,层层推进,逻辑性极强,对培养学生的推理想象极为有利。在教学中可以紧扣三次实验的过程,从“看到的现象”到“产生疑问”、“进行实验”最终“解决问题”这一行文方法,让学生学习推理的程序及要求。尤其是从第4自然段开始,作者隐去了科学家的猜想:蝙蝠夜行不靠眼睛,那靠什么?蝙蝠夜行不单靠耳朵和嘴巴,那到底靠什么呢?引导学生推测,甚至可以做有别于课文的尝试性推理,让学生从中体会想象的合理性。

4.合乎情理,假设想象

假设想象就是根据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想象未曾经历的情境或没有出现的结果等。这种想象比较符合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然,在假设想象中一定要引导学生紧紧依据语言文字提供的条件和范围,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做合情合理的想象。

在学习《水上飞机》一文后,可以让学生结合有关飞机、船只等知识,想象还能设计出具有其他功能的飞机或船只吗?这样的假设想象能诱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之心。

三、想象能力培养的注意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想象能力的培养,还要关注到以下几点:

1.想象能力的培养应重视教师观念的改变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维,给他们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除重视分数外,更要强调“知识活用”。特别是在想象力和知识的比较中,更要将想象力放在首位,通过制度化的、发自内心的培养和呵护,让知识借助想象力,得到超凡的升华,得到举一反三的类比。

2.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意识,并有明确的想象性

在想象的整个过程中保证学生有健康的思想意识和对客观事物有独到的见解,使想象的形象有较深的思想蕴涵。要训练学生善于根据一定的目的控制想象的方向,并在想象的过程中不断地审视与分析,使有用的表象朝着一个方向奔涌,对无关的表象加以抑制。

3.要发展学生语言,提高理解运用水平

想象要在语言的调节下进行,并以语言的形式来表达。仅有丰富的表象而无丰富的语言,这不仅影响表达的效果,而且直接影响想象的水平,使想象仅仅停留在直观阶段,而不能上升到表象的本质概括水平。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主动交流的重要方法。在培养想象能力的同时,真正能够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