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实践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实践

时间:2023-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的认识和将外在的知识观念转化为其内部的精神财富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教育界的一种共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完整并持续的过程。因为无论是比赛的过程还是准备的阶段,都能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起到很好的效果。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实践

王 雯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的认识和将外在的知识观念转化为其内部的精神财富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教育界的一种共识。就好比“是给学生一头猎物,还是给学生一杆枪”?每位有远见的教师都会选择后一种答案。因为猎物总有被吃完的时候,而学生一旦有了“一杆枪”,他就可以靠自己不断地去捕猎继续生存下去。本文所要探讨的就是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学会独立自主地探索语言文字中所蕴藏的奥秘。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完整并持续的过程。虽然从字面上来看,就是要让学生拥有自己独立获取知识、掌握知识和形成技能的能力。但这并不是说完全脱离教师的主导地位,毕竟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开展自主学习,因此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着手。

一、重视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新知识,做到心中有数。但是很多学生往往会忽略这一过程,不仅会影响上课的听课效率,还会使自己丧失一次思维训练的机会。因为预习的同时,学生可以从中了解新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从而产生解答这些疑难的兴趣,带着这些问题进入课堂,仔细聆听教师如何来解惑,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

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细节更为关键。一方面在于字词的预习,因为许多汉字的由来都和其本身的含义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我们已经学过了“吃”字,知道它和嘴巴有关,所以是“口字旁”,学生学会了这样的方法后,当遇到新课中的“喝”字时,就能易如反掌地进行自我解答“喝”是口字旁,说明它也是和嘴巴有关的。通过有效的预习,学生能从中提高自我的学习能力,并且学会假设老师在课堂中可能提出哪些相关的问题,做出进一步的思考。又如,“游泳”一词是一对同旁字,学生自然会联想到问题“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词吗?”答案五花八门:海洋、蜻蜓、蚂蚁、桃树等等,这就达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对能力稍弱的学生要求是回顾学过的类似词语,而对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则可以让他们自由发挥,做出相应的延伸和拓展。虽说只是预习新课,但是通常在这过程中,学生还能够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帮助学生不断地积累和巩固。另外也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短时记忆的特点,教师正确地指导学生预习,就能更好地避免这一问题,把预习落到实处。

另一方面在于课文朗读的预习,在学生已经掌握拼音的基础上,朗读并不困难,但要做到流畅、不出纰漏依旧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有时候,当一句比较长的句子出现时,会让人无从下口。一遍、两遍、三遍……先要把句子的每个字读正确,然后注意句子的停顿位置。比如,在沪教版第二册《小花鹿卖空气》中就有这样一句话:“我为什么不能把山里的新鲜空气运到城里去卖呢?”很多学生都反映在读这句句子时感觉有些拗口,不知道应该如何读好它。这也正说明他们在预习时,尝试着思考自己存在的问题,这样的反馈也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情况,利用课堂进行指导。预习的目的就在于学生通过反复地朗读来体会课文的含义,并且掌握好节奏,培养语感。经过长期的预习训练,就会加快阅读的速度,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即使遇到“拦路虎”时,学生也能借助字典工具,寻找自己需要的答案。

由此看来,预习对已学知识而言是复习、巩固和运用的过程,对新知识而言是初步了解、认识的过程。

二、加强课堂教学

传统教学是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习负担重,压制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发展。因此新课程教学中要求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做学习的小主人。“一问一答”已经成为过去式,取而代之的则是学生的大胆质疑和解答。有的学生由于受知识年龄等限制或是胆小不敢质疑问难,仅仅满足于一知半解,所以教师要创设条件,努力营造氛围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1.激发学习兴趣,开发创新实践意识

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自主探索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出发,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通过预习、质疑等具体活动提高创新能力。

在语文教材中,许多课题往往都会设计得比较巧妙,何不从它开始入手?比如沪教版第三册中《这条小鱼在乎》,读了课题后学生很快就能被它吸引,脑海中会浮现出一些疑问“这条小鱼在乎什么?为什么要在乎呢?”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因为孩子都富有爱心,他们喜欢小动物,喜欢和它们亲近。同时将小鱼用拟人化的写法来述说故事,更加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在此基础上开展一定的教学活动,就会达到事半功倍。

除了教材本身的有利因素,教师也需要在课堂上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增加信心、活跃思维。比如猜谜语、百宝箱等游戏形式特别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诸葛亮和小皮匠》一课中,我就运用了简笔画向学生展示了“乌江水深流急,江中还有礁石”的特点,同时用“被撞坏的木筏”和“倒下的人桥”来表示士兵过江失败了。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并在总结这两种办法失败的原因之后,提出自己的想法,设计出可能成功的办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场景模拟,通过实践来检验学生想象的合理性,成败并不是关键,而是在这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2.丰富教学形式,加强语言表达训练

语文学习的关键就在于语言表达的训练,在一堂35分钟的课上,要让每位学生都得到提高是远远不够的。如今的课堂中,已经很少能见到学生围在一起积极讨论的情景,多种因素使得学生失去了这样的机会,但我认为,这一问题恰恰是学生比较薄弱的环节。

针对高年级学生,可以适时地开展一次辩论比赛。因为无论是比赛的过程还是准备的阶段,都能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起到很好的效果。首先,学生要确认辩题和队员,经过讨论后选择自己擅长的一方来进行准备。接下去,就是各自的分工,有的查找资料,有的帮助整理,还有的模拟问题和作答。对小学生而言,辩论赛的一系列流程并不熟悉,但是他们一定会从中得到磨炼,一遍又一遍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才是教学设计的目的。这时候教师要发挥好自己的指导作用,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帮助学生进一步地感受辩论所带来的刺激和成就。这样,既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促进相互了解,促进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做出自己的判断,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增强生活实践能力。

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看图写话练习也是语文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但是图片是静态的,似乎很难让学生感受到其意义。例如,请学生根据图片描写春天的景色。顾名思义,写景就要走进大自然去感受一番,把自己看到的美好景色写下来。但是课堂中根本没有这样的机会,更多的是听教师的描述,欣赏现成的图片,或是学习他人的文章,这难免会影响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佳作的诞生离不开真实的语言文字和内心最真实的体会,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带着学生们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的图画中去领略美好风光,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了。通过这样有意义的活动,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发表独到的见解,情感也能够得到自然抒发,达到语言训练的目的。

3.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习动力

生动的表演能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沪教版第二册中的《两只小狮子》的课本剧中,学生把懒惰的狮子和勤奋的狮子演得活灵活现,学生们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够正确地区别这两种特点,将他们的“懒惰”和“勤奋”转化为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很容易地就能明白应该向勤奋的狮子学习,而这一道理由学生自己去体会比教师主观地赋予他们效果要更好。能够将生活实际和课文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学生更容易去接受,去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这些都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

教师可以利用资源来进一步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习的动力。比如在《拾贝壳》中,教师可以找到课文中的两种贝壳——“扇贝”和“螺蛳壳”,让学生亲手摸一摸,说说自己的感受,再看看作者和他们想得是否一样,带着这份特殊的情感去学习文本的内容,或许还会产生思维的碰撞。正因为学生缺乏这种生活实际的体验,因此需要教师适当地加以引导,提供学生机会去接触这些新事物。

总之,在课堂上,善于利用教材,灵活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放松地学习,放心地思考,把自主权交给学生,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引导课后反思

课后总结和反思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完善阶段。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效率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要全面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在课后针对各自的情况,进行分层的作业布置。而对于学生自身,则可以根据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来进行复习和总结,并不要完全依赖教师布置的作业。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能够有能力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时间,并知道要主动去学习,找到解答问题的方法。有能力的学生每天还可以留出足够的时间供自己阅读课外书籍,丰富课外知识。教师根据观察到的学生的不同情况,也可以为以后的教学做出相应的调整,做到总结和反思。

现在,教师布置的作业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置如查阅资料、社会调查等实践性作业,使得学生的知识面受到了一定的局限。何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来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

例如,可以将每年的春秋游作为一次实践考察的机会,让每位学生走进社会,学会观察身边发生的人或事,把他们所听到的、看到的记录下来,哪怕只是一个词、一句话。最后,将所有学生的收获张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自己来做做小老师互相点评。相信学生一定会比在课堂中听老师的讲解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主要是提供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学生有了那把打猎物的枪,才能凭借自己的能力生存下去。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