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佘 嬿
英语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怎样才能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成为多动的,师生多向的,多中心的互动关系呢?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发掘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不断激励学生主动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行为。在研读和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笔者认为,小学英语学习自主性是指小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承担更多的责任,主要包括积极的态度和独立的学习能力。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获得的,它需要以接受教育经历为基础。
2001年国家颁布的《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提出:学生能按要求用英语做游戏;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表演小故事或童话剧;能表演歌谣或简单的诗歌30~40首;能演唱英文歌曲30~40首;能看懂英文动画片和程度相当的英语教学节日。
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发展需求,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小学英语的话题范围包括数字、颜色、时间、天气、食品、服装、玩具、动植物、身体,个人情况,家庭、学校、朋友,文体活动、节日等。
根据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小学英语教学要创建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自主地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小学英语教学不讲解语法概念。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用听、做、说、唱、玩、演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侧重提高小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和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唱、演的能力。
一、激发学生兴趣,奠定自主性学习能力形成的基础
(一)优化教学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对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乐于接触它,并且兴致勃勃地全身心投入学习和探索,变“苦学”为“乐学”,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深入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教材处理及教学过程力求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适当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令教学直观、生动,图文并茂,有声有色;此外,针对儿童好动、好奇、好胜的特征,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例如,通过歌曲,童谣,肢体动作,趣味游戏等,创设一个又一个新奇的、具体的、生动的情景,以满足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从而广泛吸引学生参与,通过活动,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求索知识。
例如,在教学“色彩”单词和动物单词时,我利用歌曲Rainbow“Col our Game”,让学生在歌舞活动和游戏中巩固学习“色彩”。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辨声游戏”,以竞赛方式,听音猜物(动物)。在揭谜时,放映片刻动物卡通片,进而让孩子戴上形象道具表演小动物,模仿其动作神态。或借助“Magic Box”,让学生触摸、猜物、取物、观察、描述,让学生在自我尝试的学习过程中,逐渐揭开谜底,就会享受到“跳起来摘桃”的成功喜悦,进一步巩固色彩及动物单词。
这种动感的教学策略,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参与游戏、竞赛、歌唱、表演、猜谜,听故事等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孩子们对学习、记忆的热情。令孩子们学的兴趣盎然,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反应能力、洞察能力、表演和表达能力,更有利于学生陶冶性情,开放个性,发挥潜能,增强自信,健全人格。
(二)满足学生情感需要
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在学校通过中介成分,共同创造的活动方式,其本质是有意义的,充满着人的活生生的情感和意志的特殊形态的实践活动。学生积极学习的源泉不仅来自远大的理想,浓厚的兴趣,更来自于被爱的需求,宽松的环境以及渴望成功的心理。
教师的爱心对于英语学习的作用至少与技能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些。如果只是一味地从教师那里获得消极的情感,那么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抑制。这种抑制反过来又对学习产生消极影响,阻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反之,如果教师能主动地同学生亲近,给他们以满腔的爱,不断地从各个方面给他们鼓励,使他们觉得教师可亲,学生就会从喜爱教师的情感中,萌发出学习英语的欲望。
教师的爱对于学生来说虽然是一种外部条件,但由于它能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可以转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使自主性学习的需求得以确立。
(三)优化课堂环境,坚定学生学习信心
当学生对某一知识产生欲望与情感时,容易产生与此相关的想象,激情越丰富,想象就越活跃,思维创造性也越能得以充分发挥。为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激情,改变课堂节奏缓慢的做法是势在必行的。因为,节奏明快,环节交替紧凑的课堂教学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精神。为了达到这种效果,首先要做好一系列的课前准备工作。在设计每节课时,不仅要制定出学生学习的认知目标,悉心了解学生的总体情况,还要抓住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使教学过程层层相扣,便于学生在学习中以旧知新,其次在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中,尽量使用正常的语速,提问或句型操练时,时间不留空白,语言要有节奏感,行为要有激情。教学的每个环节时间不能过长,形式不断变化,步步深入,衔接自然。快节奏要求思维主动积极的快速反应。于是,在这样一个课堂环境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英语联想活跃;思维积极,学生愉快地理解、记忆和运用语言知识,从而使学习过程充满乐趣,同时学生也会在乐趣的帮助下坚定学习的信心,从而保证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四)夯实基础,拓宽知识面
在小学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部分的内容大致分为三类:(1)基础知识。掌握语音、词汇、语法(语言点)和日常交际用话等基础知识。(2)基本训练。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3)初步运用。初步的听说能力和读(良好的语音)写(良好的书写基础)能力。而这三者的关系是层层递进,息息相关的;掌握基础知识是为了能有效开展基本训练,而进行大量的基本训练才能达到初步运用语言的目的。但是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如果只单一地利用书本上所提供的信息,按部就班地进行传统教学,就会使学生缺乏新鲜感;没有信息沟通,思维就会受到压抑,情绪也随之低落,学生难以提高其语言运用的能力。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建立一个多媒体、多信息源的教学体系,以保证语言信息输入、语言操练和语言实践活动的密度。同时,更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外语学习的意识,让他们留意生活环境中的外语信息,如音像资料,报纸杂志,产品标记,传播媒体,电脑网络等。这样既可以增加语言信息的输入量,也可以提高语言的接触频率。信息量越大,知识面就越宽,就越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积极创造,激励他们的智力活动。
二、通过诱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一)突出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热情。首先,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标新立异。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多种途径,或借助实物,直观教具,或运用丰富、优美、生动的教学语言,或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装上想象的翅膀。在老师的引导下,插入学过的童谣、儿歌,学生就拼凑并演绎了一个充实、生动的童话故事。这种自由、新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自由想象的天空里,发展了思维,升华了思维,也提高了语言实践能力。
再者,培养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地、独立地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创造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的人,这种人能有创造、发明和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放宽或变换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运用发散性思维,创造新的方法、新的观念。
(二)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心
1.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通过质疑问难,可以有效地诱导和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思维活动。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不仅能解决学生存在的不肯问,不敢问,更重要的是解决学生不会问。因为从学生实际情况来看,学生没有提问的习惯,主要是不能发现问题。英语教学中的音标单词,只要会读了,意思弄懂了,也就没什么问题可问了,即便就此发问,这种问题也只属于浅层次的。而真正的问应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充斥在钻研的过程中。让学生能通过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思维,提出值得大家共同探讨的问题。此时,教师的讲解既是对学生思维的肯定,也是对学生思路的开拓。
2.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寻找答案的思维模式。英语教学中可以简单地把发散性思维概括为是从同一来源的语言材料中探索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它可产生多个思维结果或多个合理设想猜测。而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一般是按常规的思维去发现问题、处理问题。
但是,思维定式会不可避免地成为妨碍学生创造性认识、解决问题的最大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求异,加强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如,对话的学习,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出示对话学生跟随着录音或教师一句一句地朗读,接着就是齐读和分角色朗读。这种做法只达到了读英语的效果,并没有实现用英语思维,用英语交际的目的。换一种方式,熟读对话之后,将对话的插图连同与插图相类似的其他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围绕着这些图自由交谈(Talking a bout the pictures.)学生们略加思索,很快就会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展开丰富合理的设想,设计出了丰富多彩的对话,即便是书本中的对话也为之“汗颜”。这种以“以图激思”的做法,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开放,从而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原有的零散的语言知识,并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增强了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进而体现出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三)重视基本学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的教主要不是把知识教给学生,而是要把处理知识的能力教给学生,所以,教师的工作就是引导学生。
1.语言的输入
儿童习得语言是遵循一定的顺序和规律的,他们先对这些语言进行吸收、内化,然后才有可能创造性地使用语言。而这里的吸收,就是指语言的输入。语言输入的形式各不相同,有听来的,看来的;输入的渠道多种多样,有课内的,课外的。但其中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方式,因为这时的语言输入是系统的,有规律性的,是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特征的。教师平时准备教学内容时,必须十分清楚学生的实际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诱发学生的语言习得活动,激发创造语言的欲望。因此,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对于课本中的单词、句型、对话、歌曲等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们先听,对于听懂的内容,说明学生已经对这些语言进行了吸收;听不懂的,再要求学生们看;看不懂的,再由教师引导学生逐一击破。其实,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学习的内容已是寥寥无几,大部分的内容都由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逐个吸收了。这样一来,既体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地位,由学生独立去听、去读、去思考的行为又有利于开拓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
2.语言的输出
从交际理论的角度审视英语教学,其实质就是交际。英语的语言输出就是通过交际这个手段实现的。同时,英语的语言输出也是以交际为目的的。从英语教学交际论出发,积极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倡导语言教学中师生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在宽松和谐,以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到语言学会交际。
一般来说,语言的输出需要三个过程:机械操练,熟练运用直至语言的实践。从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每个阶段的过渡都需要一个强化过程。机械操练可以说是最原始的语言交际形式。教师在这个阶段里,应该遵循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充分理解机械操练的练习特点,从而使全班每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机械操练的轻松减少了学生们学习的心理压力,让他们有成就感。尤其是对后进生而言,这一活动帮他们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同时更为下个阶段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在高密度练习量的不断强化下,学生顺利进入熟练运用的阶段。在此阶段中,教师尽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开展语言运用的各类形式。对于句型教学来说,应该着意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他们大胆想象,活络思维,积极选用积累的语言使“说”出的句子即正确又合理。对于对话教学来说,利用学生从机械操练中树立起来的信心,抓住他们想说的欲望,设计出话题,让他们有话可说。如用How many...?的句型进行数字教学之后,学生们兴奋地告诉我,他们已经学会了许多与数字有关的问题。抓住这个契机,因势利导,我就设计了“Numbers(数字)”的话题,不给任何要求,只要与数字有关的问题,尽可说出,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广阔的空间,他们竟“毫不客气”地说出了二十多个与之相关的问题。有问必有答,一问一答便成了简单的对话,多个问答就形成了一个有意义的对话。依此来看,在熟练运用阶段中,学生们的确展示出了对英语语言“信手拈来”的可喜现象。量的积累必定发生质的飞跃,学生们己不满足于说书上现成的内容,他们需要在真正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英语语言的交际。众所周知,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学生只有在真实的生活中灵活地运用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其交际的能力才可能真正形成。在此阶段,我们创设出一些模拟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思维和创造力,自由地交流思想,达到初步运用语言的目的,如,小超市,小医院,小家庭,小公园等等。这样一来,既显示出了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又在最大程度上体现出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使自主学习能力得以确立。
三、引导学生学习,持续发展兴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也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摸索、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生学习的能力。
在英语创新教育实践中,我制作了色彩鲜艳、内容简单生动的英语卡片让学生在轻柔的音乐中听故事,学英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给学生一片学得语言和习得语言的空间。
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指导学生认真听录音,自觉跟读。激励学生每天坚持听录音。此后,学生懂得了预习和模仿,还常以“自学成才”为荣,教师也及时给予鼓励、表扬。此时,我终于感悟了教育家第斯多慧的一句话:“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
这种引导、启发、鼓励的导学策略,不仅促成良好学风的形成,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适应信息万变、知识不断更新的社会,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在英语活动、创新、教学实践中,通过激趣、诱思、导学,引导学生多讲、多动、多想,多“发现”,多“创造”,使学生具备世纪人才的基本素质。
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能使学生在平等、和谐、师生合作的教学环境中努力地学习英语,积极地去说英语,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际,实现了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间多向的、多中心的互动关系,从而达到提高教与学效率的目的。
21世纪是个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更新观念,适应时代的发展,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把自主学习的能力从小培养起来,通过活动,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