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欧洲认识并非一致
20世纪90年代以后,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和教育政策在欧洲大陆国家遇到了阻力。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和教育政策盛行的时期,也有许多国家说“不”。放弃政府干预不是世界各国也不是所有欧洲国家达成的一致共识。
20世纪80年代初,在美英大力推行私有化、自由化时,法国政府却掀起了国有化高潮,一方面强调国有企业享有充分经营自主权,一方面运用国有控股权进行监管和战略协调,既利用市场的分散竞争力量,又运用政府战略协调力量。西方媒体认为,“法国人虽然在政治上支持欧洲联盟,却在经济上反对新自由主义。”[28]德国、瑞典等也坚持并不断改进战后形成的社会改良制度,而没有回到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法国前总理若斯潘有一句名言:要市场经济,不要市场社会。他认为,市场经济不等同于市场社会,市场经济是一种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但市场经济的原则不能渗透和支配全部的社会生活。1990年以来,法国在教育领域推进了多项改革,基本方向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法国社会两极分化现象也比较严重,在大中城市的近郊以及移民聚居的社区,形成了许多新的贫民区。在这些社区,学校生源差,校风差,教育质量差。为了缩小不同社区之间存在的教育发展不平衡现象,法国政府早在1981年就开始实行“优先教育区”政策,给这些社区的教育以特别扶持。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继续实施这一政策,并将政策实施的范围由小学推广到各类中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与此同时,法国积极改革师范教育,提高教师社会经济地位,提高教师培养规格,初等教育教师的学历水平提高到高中毕业后再加5年高等教育的层次。法国政府为有意从事教师职业的大学生设置专门津贴,以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以1994年为例,国家为准备从事中小学普通教育教师职业的大学三年级学生设置的年津贴为5万法郎,为准备从事中学职业技术学科教师的大学三年级学生提供的年津贴为7万法郎。从总体上看,20余年来,法国基本保持了教育政策的一贯性,教育质量不断提高。2007年5月,传统右翼代表萨科奇当选为法国总统,法国的教育政策是否会向右转,值得关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