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大事记为例看改造步骤

以大事记为例看改造步骤

时间:2023-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显然,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蔡校长到任的第一年,是对学校大的框架作了改革。蔡校长的改革,可以说是动了根基的,学校宗旨、教师队伍、课程设置等都作了根本性的调整,这是非常大胆也是比较危险的做法。作为一所现代大学该有的元素,也进一步得到补充,尤其是对于师资队伍建设的举措,蔡校长的确相当高瞻远瞩,不仅提供专业发展平台,而且为教师的健康和谐发展提供支撑。

七、以大事记为例看改造步骤

当一名校长到一所新的学校上任,尤其是身负改革创新之命而去,总是会面临这样的两难问题:去了马上着手改革,打算“新官上任三把火”?还是少安毋躁,先观察一段时间再作动静?相对而言,后者会得到更多的赞同,因为学校是个复杂的系统,贸然推进,不知水之深浅,可能会“死”得很惨。如果要对学校管理“大动干戈”,又是从哪里入手比较好呢?我们不妨来看看蔡校长入校两年半的操作路径,也许会给我们很多启示。

蔡元培自1917年1月4日正式就任北大校长,实际投入的时间大约就五六年。

(一)第一学期大事记(1917.1—1917.7)

(1)1月9日,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说词,阐明他对北大的愿景构想与期望。

(2)1月9日,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说词、4月“以美育代宗教说”的讲演、5月23日的天津南开大学欢迎会及7月6日“浙江旅津工学”修业式的讲演,都专门阐述对学生发展与学校文化构建的看法。

(3)1月27日,国立高等学校校务讨论会,提议改革大学学制,为北大学校制度改革寻求支持。

(4)1月,公布《北京大学教员担任教科钟点办法六条》,对教员在外兼课等情况作出规定。

(5)3月,停聘外籍教员多名,5月9日、14日,6月7日分别复外交总长、教育部及外交部函,说明其中原委。

(6)1月15日,聘陈独秀为文科学长,1月18日,敦请吴稚晖担任学监主任,4月聘周作人为文科教授。

(7)3月17日,北大评议会进行评议员改选,并将各评议员履历及评议会简章报教育部备案。

(8)7月2日,因张勋复辟而辞职,7月23日回校。

显然,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蔡校长到任的第一年,是对学校大的框架作了改革。一开始就把学校愿景向全体师生作了详细的阐述,表明今后改革的方向与内容,之后在学校管理框架、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作了全面部署。

蔡校长之所以一开始就进入改革状态,有几点是值得我们关注的:第一,北大师生包括社会舆论都知道请蔡校长来的原因,所以对蔡校长的改革是早有心理准备的;第二,蔡校长在改革之前,已经把自己对于学校发展的态度与看法公之于众,虽然说一下子不能统一思想,但至少为之后的改革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第三,蔡校长德高望重的地位与良好的扎实诚恳的处事作风,能迅速赢得师生的认可,也能获得较多的外界支持,像辞退外籍教员,一般的人还真做不了这个事。

所以,当我们校长一到新学校,如果教职员工没有改革的期待,或者对现状还算满意,如果校长又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来,却按照自己的想法立马对学校“动刀割肉”的话,遭到教师抵触甚至抵制,也就不难理解了。

(二)第二学年大事记(1917.8—1918.7)

(1)12月17日,北京大学二十周年纪念日讲演,进一步勾勒北大未来的发展蓝图。

(2)11月16日公布《研究所通则》,启动研究所工作。

(3)10月,专门以上各学校校长会议,提出《关于大学组织问题》的建议案,其中包括大学课程的改订、大学规程的修改皆获与会代表通过。

(4)多个学生社团成立,包括书法研究会、音乐研究会等,还有重点推出的进德会。

(5)更多学者到校任教,如胡适、钱玄同、李大钊等,他们都有出国留学经历。

(6)12月8日学校召开评议会,议决:在校连续任职五年的教授,由大学派遣出洋留学一至二年,并规定了学费、旅费、成果等事宜;设立各部的教授会,让更多教授成为北大主体。

(7)11月16日,出版《北京大学日刊》。

(8)1918年4月14日,开办校役夜班。

(9)提出兴建游泳池、北大苑囿的规划。

大凡学校改革,有的从小处入手,先作尝试性的改动,看看反应如何,然后逐渐渗透开去;有的则抓住重点予以突破。蔡校长的改革,可以说是动了根基的,学校宗旨、教师队伍、课程设置等都作了根本性的调整,这是非常大胆也是比较危险的做法。当然,这是因为原来学校过于陈腐,只靠小打小闹是解决不了问题,这也是把德高望重而经验丰富的蔡校长请来的缘故。

我们大致可以作个比方,蔡校长的改造是:先勾勒大树的大致形状,然后把组成大树的主要枝丫画好,再开始画叶添色。就是说先定基本框架,再增加与丰富细节。

(三)第三学年大事记(1918.8—1919.7)

(1)进一步统一思想。在开学典礼与二十一周年校庆等场合,回顾与阐释学校革新事项的目的与意义;为沟通文理两科的各科改革计划定案统一思想。

(2)为教师发展提供支撑与平台。拟定“教员出国研究”、建立“学余俱乐部”、游戏部,如文艺部、台球、诗社等;亲自主抓《北京大学月刊》;邀请美国教育家杜威来华讲学。

(3)实行文理科教务处组织法。筹组教务处,投票选举各门主任。

(4)继续推进社团建设。亲自发起卫生学会、健身会。

(5)“五四”运动中营救被捕学生。

在之前的一年半,改革推进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所以在第三学年,我们能够感受到,蔡校长进一步做沟通师生思想的工作。作为一所现代大学该有的元素,也进一步得到补充,尤其是对于师资队伍建设的举措,蔡校长的确相当高瞻远瞩,不仅提供专业发展平台,而且为教师的健康和谐发展提供支撑。而他的决心也进一步明确:“自今以后,愿与诸君共同尽瘁学术,使大学为最高文化中心,定吾国文明前途百年大计。”

由于篇幅关系,这里不再叙述后面几年的工作。但是我们已经大致可以找到一条线索,对于学校的改造,应该从哪里入手,如何突破。虽然背景与形势不同,但总可给我们很多启示,无论是理念还是路径。[1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