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新日常生活安排

创新日常生活安排

时间:2023-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一名医生出身的教育家,蒙台梭利非常重视幼儿的身体发育和体操活动的作用。对于传统的儿童体操,蒙台梭利认为存在很多弊端,譬如容易形成弓形腿。为了促进儿童的感知觉发展,蒙台梭利重新制作了一套教材、教具,再用字母、数字等材料来启发儿童的智力,并逐渐从感官训练过渡到智力教育。蒙台梭利认为,除非由政府要求为某些特殊的儿童提出要求,否则就不需要有意设置课程。

五、创新日常生活安排

(一)培养健康卫生的习惯

蒙台梭利对儿童发展的方方面面都作了精心的设计。她一方面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检查与教导,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形成端正的仪表仪态。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医学博士,蒙台梭利非常懂得如何让孩子健康地发展。

她对儿童的饮食、肌肉训练进行了科学而周到的设计,并对于贫困儿童有专门的安排。她的工作可以细到这个份上,就是连孩子吃的菜都有详细要求,譬如肉汤应现吃现做,炖肉汤后应把油脂去掉,而加入黄油或者橄榄油,禁止使用人造黄油等替代品。她还要求4岁或5岁的儿童要早点学会去果核、削果皮,并特别提醒果核可能对儿童造成的危险性。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应学会照顾自己,学会如何对待他们所在的环境,诸如烹饪、洗刷、园艺等,学会有礼貌地说话、优雅地做事。

(二)注重感知觉训练

相比于智力教育,“幼儿之家”更注重运动和人格教育。

作为一名医生出身的教育家,蒙台梭利非常重视幼儿的身体发育和体操活动的作用。对于传统的儿童体操,蒙台梭利认为存在很多弊端,譬如容易形成弓形腿。所以她也对此作了改进,她把体操和一般肌肉训练定位为“一系列有助于生理活动(如走路、呼吸、讲话)的正常发展的训练”。为此,她分析了儿童的生长特点,设计了一些专门器械和设施,创建了新的锻炼方法。

为了促进儿童的感知觉发展,蒙台梭利重新制作了一套教材、教具,再用字母、数字等材料来启发儿童的智力,并逐渐从感官训练过渡到智力教育。精心设计的教具“使自我教育成为可能,也使各种感觉训练井井有条”。

对于声音辨别训练,蒙台梭利把它和陶冶美感结合起来,设计了很多“安静游戏”,让儿童体会噪音的不舒适感,感受声音悦耳的美感,享受生活的诗意与美妙,进而能够自觉地遵守纪律。幼儿园在感觉训练方面作了很多探索,譬如为测验儿童听觉的灵敏度,让孩子蒙上眼睛,教师从不同距离呼唤他,或者在教室里拉上窗帘,让儿童把头低下放在眼前的双手上,然后老师呼唤孩子的名字。“每个儿童都在黑暗中等待呼叫自己名字的微弱声音,他们专心地聆听着,兴趣浓厚地准备好奔向这神秘而令人神往的呼叫声”[10]

这就很像我们小时候的“捉迷藏”,我们不难想象孩子们兴奋的心情。显然,幼儿园为孩子的感觉发展做了很多工作,尽可能地在各方面给予“刺激”,以打开孩子的各种潜能。尤其这些感官训练、声音辨别训练、视觉训练等感性丰富的内容,为他们将来的音乐课、数学课等学科学习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他们一旦接触这些抽象的内容,马上就会有幼年丰富感性的记忆来补充,使理解变得快速而准确。

对于音乐训练,蒙台梭利希望教师既要通过演奏的姿势,也要通过演奏时的眼神,来进入与儿童心灵交流的状态,“一个背对着学生弹奏的教师,绝不会成为他们乐感的训练者”。

蒙台梭利认为,除非由政府要求为某些特殊的儿童提出要求,否则就不需要有意设置课程。所有学科应相互交织在一起,而不是独立教授。教师主要是指导个别化的发展,而不是对集体授课和布置作业。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也尽可能减少成人的有意识指导。

就像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工作的运动员,急急忙忙地投入训练之中,结果容易造成种种损伤。现在由于社会压力和家长的认识偏差,幼儿园趋向小学化的倾向日渐严重,忙于让孩子认字、写字、做计算,这不仅对孩子的现在不利,譬如对儿童小肌肉发展造成损伤,对他进入学校生活同样带来负面影响,过早被发动不是好事。“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没错,可惜我们却忘了孩子参加的是长跑,而不是短跑,重要的不是起跑姿势,而是耐力、体质和毅力。

(三)关于玩具与游戏

不过,蒙台梭利对于玩具的态度倒是比较出乎意料。她认为,玩具给儿童提供的环境并没有实用的目的,除了产生幻觉外,它们并不能使儿童在精神上全神贯注,反而使儿童的心理走上幻觉的歧途。

有意思的是,蒙台梭利接下来的这段话和我们目前对于“网瘾”的解说非常接近,“心理分析学家用一种出色的洞察力,把这种反常的想象力和过分热衷于游戏描述成‘心灵的神游’。‘神游’是一种逃避,逃入游戏或幻想世界常常会掩盖已经分裂了的心理能力。‘神游’代表了儿童自我的一种潜意识的防御,这个自我逃离苦难或危险,把他自己躲藏在一个面具之后。”“教师在学校里发现,非常富于想象力的儿童并非像人们所期望的那样是班级中最好的学生,相反地,他们有时似乎是一无所获。”[11]

蒙台梭利认为,过多的游戏会使孩子慢慢形成心理障碍,导致难以接受和理解来自外界的观念。的确,我们有时会发现,孩子根本听不进你的话,事实是他满脑子都是别的东西,你的内容根本就很难进去或者他们已经有了抵触情绪,问题就在于这里。

蒙台梭利认为这个引发的后果比较严重:“最初儿童是对某一特定科目的抵触,然后是对一般科目的抵触,再以后是对学校、教师和其他儿童的抵触。那时,就不再有关爱和热诚,儿童害怕去学校,以致最后他完全脱离学校。”[12]

这段话对于我们解读为何学生厌学,也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我们经常纳闷,孩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厌学的,其实就可能是因为某一次、某一点没有处理好,然后慢慢蔓延开来,最后变得不可收拾。当然很多时候,孩子也会自我调整,但有时没力量了,就可能整个儿崩溃了,或者心灵某处堵死了,出不来了。就像有的孩子厌学,可能源于童年的一次刺激,譬如老师的过激言行或者脾气不好,导致讨厌这个教师教的这门课,进而渐渐地讨厌学校生活,如果他在游戏里找到安慰与鼓励,那么情况就可能变本加厉。所以关注孩子的一点一滴变化,是一定需要的。

所以,蒙台梭利并不是反对游戏和玩具本身,反对的是过度的迷恋。

当我们阅读教育家的著作时,总会忍不住拍案叫绝,因为把我们有点意识又说不出来的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了。我们也会看到儿童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觉得这里存在一些原因,有什么不妥,但总是说不清楚。也许这就是教育家与一般教师的区别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