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建构理论

社会建构理论

时间:2023-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构主义是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个体建构主义所关注的是学习者个体是如何建构某种认知方面的或者情感方面的素质的。社会建构主义所关注的是学习者和知识建构背后的社会文化机制。社会建构主义认为,活动是主体与客观对象进行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种感性的社会性实践。社会建构主义强调开发围绕现实问题的学习活动。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的教师学习的促进条件主要有:基于真实的课堂情境,围绕教学实践问题。

二、社会建构理论

(一)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是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建构主义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个体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解释和建构现实的,个人的经验不同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不同。在学习上,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8]

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从外界吸收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个体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每个人都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建构自己的理解。学习者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人,需要对学习活动进行积极的自我管理和反思。

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并不是每个学习者单独在头脑中进行的活动,学习是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的工具的过程,这一过程常常需要通过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是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形成了一定的规范和文化。[9]

学习共同体与一般的群体有很大的区别,它具有以下关键特征[10]:①共同体内的各个成员具有多元的知识技能优势,可以使每个人都对团体目标作出有价值的贡献,得到认可和尊重;②共同体具有共享性的目标,即围绕着共同关注的问题推动集体性知识的持续发展,而不是个人的知识技能的习得;③在学习活动上强调个人发展与共享性知识建构活动的统一,强调成员之间知识技能的共享和综合,强调学习资源的共享,强调在成员之间学习实现学习过程的透明化;④强调共同体对学习过程的自我管理,而非管理者的主导性控制。

3.学习的情境性

建构主义者提出情境认知(situated cognition)的观点,强调学习、知识和智慧的情境性,认为知识是不可能脱离活动情境而抽象存在的,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知识存在于具体的、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中,不是一套独立于情境的知识符号(如名词术语等),它只有通过实际应用活动才能真正被人所理解。个体的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学习者通过对某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而逐步掌握有关的社会规则、工作、活动程序等,形成相应的知识。[11]

(二)社会建构主义的基本思想

建构主义的理论观点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种主要的取向:个体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个体建构主义所关注的是学习者个体是如何建构某种认知方面的或者情感方面的素质的。社会建构主义所关注的是学习者和知识建构背后的社会文化机制。

社会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主要有:

(1)学习是一个文化参与的过程,人的心理发展是社会文化内化的过程。维果斯基认为,个体的学习是在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在个体的学习发展中社会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人的知识、观念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反应、表征,而是人的主观建构,这种建构不是个人的而是社会的,产生于人际交往之中,发生在具体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下,建构于受特定文化制约的话语实践。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社会性相互作用内化的结果。“因为人是社会的产物,因而,缺乏了社会的互动,他就永远不可能发展起人类进化中所形成的属性和特征。”“学习既是个体性的建构意义的心理过程,也是社会性的、工具中介的知识合作建构过程。有意义的学习是有意图的、复杂的,是处于它所发生的情境脉络之中的。”[12]

(2)学习是通过对活动的参与实现的。社会建构主义认为,活动是主体与客观对象进行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种感性的社会性实践。文化的内化是通过学习者借助一定的文化支持,参与某个共同体的实践活动而实现的。学习者通过参与某个共同体的社会性活动,把有关的概念、语言符号、规则等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从而能够完成与该活动有关的思维和交流。

(3)支架性教学为学习者完成活动提供外部支持。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习者与比他们更成熟的成员的合作,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学习的脚手架”,帮助他们完成独自无法完成的任务。学习者之间也可以互相提供支持与帮助。

(4)知识建构过程中的社会互动模式应该具有真实性。社会建构主义强调开发围绕现实问题的学习活动。学习者参与的知识建构的活动应该具有真实性,反映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关键特征,倡导交互式教学、情境性学习、知识建构共同体、协作学习等学习方式。

(三)社会建构理论对教师合作学习的启示

1.教师合作学习是教师进行自我认识与知识构建的过程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者的合作而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教师在知识、能力、经验等方面都存在个体差异,对问题有着不同意义的理解,在合作学习中积极互动,通过成员之间的沟通、对话、质疑、反思等方式,形成了自我重新建构的认知过程,使教师能更全面地把握问题的本质,形成更丰富的理解,促进其专业知识结构得到优化与完善。同时,教师合作学习有利于建构和丰富教师的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教师在合作学习通过讨论、交流,能够互通有无、集思广益、相互促进,在自主建构和合作建构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原有理论和实践经验形成新的更具个性特色的实践理论和知识。总之,具有独特经验背景的教师个体以积极合作的方式实现彼此专业知识和独特经验的交流、沟通和分享,无论对于教师个体还是教师团体的专业发展和成长都不失为一个重要的途径。教师合作学习不仅是教师个体,也是小组学习成员对认知和知识共同建构的过程。

2.需要为教师合作学习提供充分的资源

建构主义强调要好的学习环境设计,为学习者建构知识的意义提供各种支持条件。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的教师学习的促进条件主要有:

(1)基于真实的课堂情境,围绕教学实践问题。教师学习的需要常常直接来自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和亟待解决的实践性问题。学习的目的直接指向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教,为了学生更好地学。因此,应当鼓励教师立足课堂情境,为寻求解决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而进行学习。

(2)基于教师的原有知识,促进概念转变。教师的个人经验和已有知识是教师进一步学习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基础,它们在教师的教学和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的原有知识包含着大量关于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需要、长处和困难的第一手经验以及大量常备的教学技巧和课堂技能。它们被整合成教师个人的价值观和信念,并构成教师工作的部分环境,指导着教师的实践行为。

(3)倡导教师做研究,在实践探究中反思。学习是一个过程,并且是一个探究的过程。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教师的研究是真正的学习过程。让教师结合实际,学习寻找研究问题,澄清研究目标,设计研究方案,运用具体的研究方法,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研究,让教师在问题和行动研究中学会教学研究,达到改进教学实践,提升教学能力的目的。

(4)创设有“实践共同体的参与”特征的教师学习组织。教师的学习能够也需要通过群体间的沟通与合作而实现。教师所面对的教学和学习情境是复杂的,个人的智慧是有局限性的,只有创设对话与合作机会,通过群体对学习问题的讨论和相互学习,促进共享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个体更好地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建构,更好地调节学习,并把学习进行下去。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教师合作学习的重要方式。

(5)利用网络资源促进教师学习。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学习变得无界域。网络给教师学习提供了一个取之不尽、千姿百态、内容丰富的世界。通过网络这一迅捷的学习工具。教师可随时随地调阅大量教育文献资料,接受远程教育,参加网络课程学习,互传教育信息。网络学习是教师重要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完善网络教育与学习平台,能够让教师在体验到无穷无尽的学习乐趣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教师学习的效率。同时,教师要有效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必须掌握相关的网络技术,而其本身也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