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只有具备这些心理因素,才能保证教师更好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避免“搭便车”而游离于合作学习之外。首先,教师是否愿意参与合作学习过程,主要取决于其是否具有参与的动力,即需要具有增加教师合作学习动力的心理因素。当参与合作学习的教师做好这两种心理准备之后,参与学习的动力增强。在四种心理准备的共同作用之下,教师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到合作学习中,合作的学习的效能相应地较强。
第二节 教师合作学习的心理准备
教师成长受到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受到教师发展内部因素的制约。为了更好地参与合作学习,教师应具有一些心理条件和个性特质,它们是参与团队学习所必需的条件。只有具备这些心理因素,才能保证教师更好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避免“搭便车”而游离于合作学习之外。教师参与合作学习的意愿,取决于其是否具备两种类型四种状态的心理因素。首先,教师是否愿意参与合作学习过程,主要取决于其是否具有参与的动力,即需要具有增加教师合作学习动力的心理因素。从心理状态角度而言,是需要具备感知的有用性和责任心,即感知到参与合作学习的有用性(perceived usefulness)并具有较强的责任心(conscientiousness)。当参与合作学习的教师做好这两种心理准备之后,参与学习的动力增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能真正做到畅所欲言、毫无顾忌地讨论学习问题与解决方案、开始参与合作学习过程。如果教师认为合作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冲突或争论可能给其带来一定的不利后果,或者教师的性格特质本身就属于不善与他人沟通合作类型,互动过程就很难开展,因此,教师参与学习过程的第二种心理准备是减少学习阻力的心理因素,即心理安全(psychological safety)和宜人性(agreeableness)。在四种心理准备的共同作用之下,教师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到合作学习中,合作的学习的效能相应地较强。[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