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力和社会资源保证
(一)对改进的开明态度
教师合作学习的开展,学习共同体的建立,需要教师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主动参与合作,在思想上接纳认同合作,在行动上积极实践合作。实现有效合作的目标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需要建构教师合作学习的文化。学校领导和管理者首先需要对教师改进的希望抱开明的态度,对那些乐于合作,表现出愿意分析、反思、学习并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的教师给予积极的支持,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鼓励教师围绕共同的学校发展目标的交流和对话,鼓励教师间的合作发展。
(二)信任与尊重
在教师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否会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其所在合作团队的教师、所在的团队,乃至整个学校可能的反应行为的预期。而这种预期,在很多研究中都被认为是一种信任。信任是教师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一个促进因素,当教师团队成员之间建立了足够的信任,就会对彼此的行为进行更多的正面感知,降低个人对人际关系风险的顾虑,从而打破教师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沉默局面,促进相互理解,建立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师团队学习氛围。
在教师合作学习中,每个教师都必须从其他教师中获得信息、资源以及支持,同时,也有责任以一种适宜的方式向其他教师提供信息和传授经验。在一个信任氛围浓厚的教师团队中,教师紧密相连,他们可以自如地,没有防卫地进行交流、分享知识沟通交流,进行反思总结。而当教师成员间缺乏信任感,教师不愿意向其他成员暴露自己的相对弱势,将会造成自我封闭的情况,甚至引发自我保护或者防御性行为。同时,教师会将更多的个人资源投入对于他人行为的监督,避免他人会对自己利益所造成的潜在影响,这样将会造成教师团队资源的浪费,给教师团队成员间的经验交流、分享资讯带来阻力,也因此会对教师团队学习形成障碍。只有当信任存在的时候,教师团队成员才能充分合作,才会愿意在不确定的情景对其他教师保持正面而积极的态度与信念。当教师看见其他教师以信任的方式对待自己的时候,他亦会以信任作为回报;相对地,教师也会对那些明显破坏信任或不信任自己的人回报以不信任。如果教师团队成员都能以信任为基础,对方能够回报信任方的行为,那么,教师就会自愿分享知识及资讯,进行互助合作。
(三)支持性领导
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在教师合作学习培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和支持,从上自下的创设出管理者与教师之间更为有效的沟通、咨询、共同创造的文化氛围,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学校领导者在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首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榜样作用,通过自主学习或积极参与培训项目,吸收新思想,努力寻找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将之应用于教育实践中,做学习表率。
学校管理者要为教师合作学习提供支持性的条件,保证教师合作学习的开展。作为合作学习的支持性的领导,要充分相信和尊重教师,给予教师一定的自由和权力,做教师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
学校管理者要致力于培养教师领导者的工作,为教师发展提供任务平台,帮助教师适应领导角色;要建立扁平化、开放化的学校组织结构,创设一种合作的文化;要积极鼓励教师,增强教师的自信心和责任心。此外,“校长还可以通过解释教师领导的目的、明确其职责、鼓励教师们申请行使教师领导,从而支持教师领导角色”[4]。
另外,学校管理者还要给予教师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与帮助,不仅仅关心他们的教学效果,更应该关心他们的生理状况和心理发展。
(四)“好”的评价标准
学校评价制度对教师的工作态度和人际交往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传统的教师评价是一种关注教师个体的评价,而对其群体、学科组、教研组几乎不给予相应的评价,这不利于教师团队的合作与学习以及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因此,要想促进教师合作必须改革、完善学校的评价制度,需要建立有利于合作学习的“好”的评价标准。促进教师合作学习的“好”的评价标准应改变现行的以教师个体为评价对象的体制,建立以教师学科组、年级组、班组等为评价对象的评价制度,以小组总成绩决定奖励或认可的依据,使得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评价要能反映出教师团队互动学习的发展趋势,评价指标上要体现对教师合作行为和团体绩效的考评,如学习团队成员在分析问题时会在多大程度上探讨、倾听并且采纳彼此的观点;学校管理者与教师之间是否存在适当的交流机制;通过教师团队学习力的进一步融合,学校组织的整体绩效得到了多大程度的进步与改进,等。学校还应建立知识共享的激励补偿机制,把教师合作、知识共享的行为和业绩与考核、晋级、评优、培训进修等奖励制度联系起来,对积极奉行知识共享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利益补偿。
使用表7.2问卷可以评估学校中建立学习共同体特征的程度,激发教师的思考,促使教师关注讨论学校中这些特征的实现。问卷采用三点评分标准,考察教师对每一个项目的同意度。1代表不同意,2代表有点同意,3代表同意。根据教师同意数的百分比,可以为共同体各个特征的描述排序。
表7.2 学习共同体特征实现情况的评估表[5]
续表
(五)基本技能与合作素养
教师合作学习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它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社交技能,才能与其他教师进行有效的合作。教师合作学习所需要的三种主要技能:第一,组织合作小组的技能;第二,合作活动的基本技能,包括表达、倾听、鼓励他人参与、应答等;第三,交流思想的技能,包括建议、询问、质疑等。具体技能如:
倾听的技能:在倾听别人发表意见时,要专心,不随便打断别人发言,边听边思考,听出别人发言的要点,并对别人适当赞美、微笑;
表达的技能:倾听别人的时候不能一味的附和,当有不同的意见时,要求能敢于发言和质疑,亮明自己的观点时发言条理清楚,简练而又突出重点;
协调的技能:在整个合作的过程中要始终尊重别人,善于察觉别人的情感,调控自己的情感;当组内成员意见不一致时,能妥善处理。
合作素养是指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所需具备的认真、热情、虚心、耐心等个人素养,它们是教师合作学习的润滑剂,对教师间的互赖关系,对教师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等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必须相互尊重,热情对待,积极交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与建议,耐心地倾听他人,合理协调教师间的矛盾与冲突,等等。促进合作的交流技巧如表7.3所示。
表7.3 促进合作的交流技巧[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