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技术研究的流程
技术开发是为了满足生产活动的需要,对于不同的技术开发项目来说,研究流程也是不尽相同的。大致来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确定技术开发规划。在调查生产活动、市场需求、资源与环境等情况后,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信息,选题并论证。根据开发对象的功能要求,设计几套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确定最佳方案。
(2)进行技术研究。确定技术开发所用的科学技术原理,构建技术模型,通过技术试验验证技术原理的可靠性。
(3)进行技术设计。设计工作是由粗入精的过程。先是确定初步方案,画出草图。按组成部分分别设计并协调。确定新产品或工程技术系统的具体尺寸、工艺要求、技术条件,画出详细图样。
(4)试制产品。单件或小批量加工制造新产品,测试相关性能,提出修改方案,考虑大批量生产的工艺技术问题。
【案例】
19世纪初,英国一位化学家用2000节电池和两根炭棒,制成世界上第一盏弧光灯。但这种灯光线太强,只能安装在街道或广场上,普通家庭无法使用。很多科学家想尽办法,想制造一种价廉物美、经久耐用的家用电灯。1878年9月,已经有很多发明创造的爱迪生决定向电力照明这个堡垒发起进攻。他翻阅了大量的有关电力照明的书籍,决心制造出物美价廉、安全方便、经久耐用的电灯。
爱迪生在认真总结了前人制造电灯的失败经验后,制定了详细的试验计划,分别在两方面进行试验。首先,爱迪生经过研究,发现真空状态对白炽灯非常重要。于是,他改进抽空设备,使灯泡有高真空度。另一方面的试验,是选用合适的灯丝。
爱迪生把自己所能想到的各种耐热材料全部写下来,总共有1600种之多。随后,他与助手们分类试验了1600多种不同的耐热材料。试验的结果是,白金最为合适。由于改进了抽气方法,使玻璃泡内的真空度更高,灯的寿命已延长到2个小时。但这种由白金为材料做成的灯,价格太昂贵了。后来爱迪生发现使用棉纱做成的炭丝效果非常好。他紧接着进行了多次试验,使灯泡的寿命延长至13个小时,后来又达到45小时。随后,爱迪生转向从植物纤维这方面去寻找新的材料。经过无数次的试验,爱迪生选择了竹这种植物,并认为一种日本出产的竹子最为合适。竹丝灯泡可以连续不断地亮1200个小时。直到1906年,爱迪生又改用钨丝来做,使灯泡的质量又得到提高,一直沿用到今天。
不同类型的技术开发,其过程有很大的差别,各个环节并不一定具有时间上的继起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