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总结报告
2008年,经省教育厅、财政厅评审,我院被确定为省级职业教育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单位。立项以来,我院高度重视项目建设工作,确立了“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优化实验实训资源,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的建设目标,坚持“新建与改建、硬件与软件、特色与共享”相结合的建设原则,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制订了综合性实训基地项目建设方案,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工作。经过近5年的建设,我院省级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初步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服务功能。
下面,就我院省级职业教育综合性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工作予以全面总结,并向省厅领导汇报。
一、学院概况
我院是2003年4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合并宝鸡市属6所中专学校基础上组建成立的一所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具有百年办学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陕西省凤翔师范学校始建于1902年,是省级精神文明单位;宝鸡市卫生学校始建于1934年,由国民党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之夫人傅学文女士创办,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宝鸡师范学校、宝鸡市中医药学校、宝鸡市工业学校和宝鸡市财经学校都有几十年的办学历史,均为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2007年8月宝鸡市人民政府将宝鸡市农业学校整体移交学院管理,将宝鸡市第二人民医院整体划归学院作为附属医院。
学院现有2个校区,新校区位于宝鸡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区,占地1203亩;凤翔校区位于凤翔县秦凤路,占地88亩。总建筑面积387226.36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36187.35平方米,实验实训场所占地面积74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74383.29平方米。设备总值5093.47万元。附属医院拥有医疗与教学设备价值1766.6万元,拥有床位数300张。学院设有2个分院、7个系、5个教学辅助部门、12个党政群部门、1个附属中专学校和1所二级甲等附属医院,在编教职员工和医务工作者1454人,其中专任教师703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及研究生学历者138人,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者203人,讲师及其他中级职称者305人。学院开设高中起点高职专业46个,初中起点五年制大专专业12个,三年制中专专业26个,形成了以医药卫生、文化教育、财经、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生化与药品等专业大类为主,融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于一体的办学格局。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4000余人,每年短期培训1600多人次。学院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与波兰热舒夫技术与管理大学、比利时联合商学院建立了友好学校关系,与法国贝尔福省伊斯塔商学院开展了互派留学生合作交流活动。
学院组建初期,学院领导班子总揽全局,科学决策,明确提出了“三步走”(2006年实现在新校区集中办学,2008年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0年跨入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行列)的战略目标。几年来,我们抢抓机遇,克难攻坚,团结奋斗,无私奉献,学院建设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2006年9月建成了新校区,在全省地市高职学院中率先实现了在新校区集中办学,2008年9月又在全省地市高职学院中首家顺利通过了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实现了学院历史性的突破和跨越式发展。评估之后,学院及时转变工作重心,突出内涵建设,狠抓教学质量,启动了教学质量工程,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建成省级重点专业5个、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优秀教师团队1个。2010 年9月,我院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从而实现了院党委提出的“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学院“十二五”(2011—2015年)规划又确立了“3 +2两级跳”的战略目标,即2011—2013年,用3年时间,高标准完成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各项任务,顺利成为省级示范院校,保持在全省市属高职院校的领先地位; 2014—2015年,用2年时间,积极申报国家第二批一百所高职骨干院校建设项目,力争跨入全国高职骨干院校的建设行列,使办学水平、人才质量跃居全国高职院校前列。
二、项目建设情况
(一)领导重视,建设思路明确
项目立项后,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及时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组织专门人员,在对宝鸡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主导产业发展需要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明确了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和原则、保障措施,制定了我院实训基地建设规划。为了加强对实训基地设备采购工作的统一领导,我们成立了学院设备采购招标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院长亲自担任。我们还制定了设备招标规程,对发标、评标、合同签订、设备验收等环节做了明确规定,确保了设备采购质量。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根据宝鸡市产业发展规划、我院办学现状和发展规划,重点建设了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金工实训中心、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中心和医护实训中心。同时,我们也对招生形势好、有发展潜力的会计电算化、动漫设计、建筑工程技术及应用化工技术等专业的实训条件建设给予倾斜。经过几年的建设,我院初步建成了集教学、科研、生产、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基地。
(二)资金到位,实训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1.资金投入情况。
项目建设共投入4069万元。其中,用于实验实训室配套、设备维修及实训运行费用247万元,用于实训教学师资培训费用72万元,用于实训设备购置资金3750万元,其中基地三大实训中心设备购置3119万元,(金工实训中心设备购置1053万元,医护实训中心设备购置883万元,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中心(包括公共计算机及校园网项目)设备购置1183万元)。共新建、扩建、改建实验实训室124间,服务专业涵盖机械制造、数控、汽车维修与营销、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计算机应用、护理、临床医学、中医、康复治疗、会计电算化、建筑工程、动漫设计及化工等专业。
2.实训设施建设情况。
为了保证实训教学,我们加强了金工实训车间、机电和医学实训基地的基础条件建设,使实验实训室总使用面积达到了20547平方米。其中,金工实训中心使用面积7587平方米,医护实训中心使用面积8909平方米,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中心使用面积4051平方米。实验实训场地通风、照明、供气、供水符合有关要求,现场有防火、防爆、防毒等安全设施,布置整洁卫生,符合职业教育要求,真正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训教学环境。
3.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学院为实训基地配备了专兼职实训指导教师及管理人员77人。其中,医护专业实训中心23人,金工实训中心30人,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中心24人。实训教师全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45人,高级职称6人。为了提高实训人员素质,我们制定并实施了实践指导教师培训计划,使实践指导教师均达到《陕西省职业教育综合性实训基地管理规程(试行)》的要求。良好的实训条件及师资配备,确保了教学实训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强化管理,提高实训基地运行效益
1.实训机构运行高效,制度建设日趋完善。
在实训基地管理上,实训部作为学院实训基地管理机构,专门负责综合性实训基地项目的规划、申报、检查、评估及运行的宏观管理工作。各专业实训中心也成立了相应管理机构,负责专业实训中心的计划、管理及运行。高效的管理机构保证了实训教学的质量及理论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
为了强化实训基地的管理,学院陆续出台了《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实践教学管理办法》《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实习规范及考核标准》《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制度》《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实训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宝鸡职业技术学院试验化学危险品管理办法》等14项管理制度。基地各实训中心也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及实验实训室操作规程。健全完备的实训管理制度,规范了实训教学过程,保证了实训教学的质量。
2.资产及现场管理规范。
各专业实训中心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工作记录完整清楚,现场整洁,设备完好。固定资产台账齐全,综合性实训基地学院一级设备资产台账设在院总务处资产科,各实训中心建立资产总账,各实验实训室建立设备台账。基地全体工作人员重视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程,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检查,四年来没有发生安全事故。
(四)整合资源,提升实训基地服务功能
1.建设规模。
实训基地服务的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学生8565人。其中医护实训中心服务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学生6788人,金工实训中心服务全日制在校学生1125人,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中心服务全日制在校学生652人(承担的公共计算机教学的学生未计算在内)。实训中心在服务全日制在校学生的同时,还开展对在校学生的技能培训,经过实训中心的短期培训,工学类毕业生100%获取了中级工等级证书,医护类达到93%,均超过了国家标准。
2.开展对外培训,发挥实训基地的辐射作用。
我院综合性实训基地除满足我院相关专业实验实训教学需要外,还与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天水市卫生学校等多所学校开展合作办学。同时,与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宝鸡亚太专修学院签订了委托培养协议,建立了稳定的培训合作关系。我院还被陕西省民政厅确定为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定点机构,被陕西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办公室确定为陕西省首批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培训机构,被陕西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成人继续教育、社区教育培训基地,被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教育厅、卫生厅确定为乡村医生中医专业中专学历教育项目实施单位。四年来,我院实训基地共培训各类学生8545人次,年均2136人次,技能等级证考证10235人,年均2558人。
实训基地还尝试对外开展生产服务,承担了少量的生产加工任务,年均收入5.2万元。我院继续教育学院负责使用综合性实训基地开展对外培训服务工作,2010年起试行独立核算,两年各类培训收入536万元,创收能够维持实训基地正常运行并有盈余,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五)规划目标明确,建设有创新
项目立项以后,我们根据宝鸡市产业发展优势及我院的实际,制定了《宝鸡职业技术学院省级职业教育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规划(2008—2012)》。建设目标明确,规划可行,保障措施有力,对综合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在省职业教育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中,我们根据职业教育特色及发展方向,大胆创新,基地每个实训中心均按服务一个专业群建设,提高了实训设备共享能力及建设效益。将实训室和课堂结合,建设了11个教、学、做一体化教室,开展一体化教学改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做中学,学中做,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学效果,学生反映良好。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
省级职业教育综合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及运行,极大地改善了我院实践教学条件,为我院培养区域经济紧缺人才及对外开展技术培训和服务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撑。但在基地建设及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一)实验实训设备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我们的项目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专业结构不断调整、招生数量不断变化,有些实训中心的实训设备数量仍有不足,设备运行负荷过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训效果。在2012年的项目建设中,我们将弥补建设缺项,重点建设招生形势好,实训设备不足的两个专业实训中心,以达到实训基地设备配置合理、运行管理规范、服务功能齐全的建设目标。
(二)实训基地对外服务和自我造血功能发挥不够
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实训基地的功能是集教学、生产、培训、鉴定、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训练场所。我院综合性实训基地主要作为学生的实训基地、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基地及对外开展短期培训的培训基地。对外服务主要表现为短期培训及考证,对外的生产性服务刚刚起步,生产任务不饱满,自我造血功能不强。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实训基地的生产能力建设,增强对外服务功能,为学生创造真实的生产环境,变消耗性实习为生产性实习,提高学生的生产意识和质量意识,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对接,进而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使我院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