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训基地建设促进专业建设的发展——铜川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
我院医学系一直把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作为专业建设和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保障,以实训基地建设促进专业建设的发展,以专业建设保障实训基地建设的实施,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2008年6月,护理专业被学院确认为立项建设的院级特色专业、重点专业; 2010年10月,护理技术实训基地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2011年12月,护理专业被确定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专业建设项目; 2012年12月,护理专业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重点专业”。
一、重视实训基地建设,保障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综合性实训基地项目实施以来,护理专业实现了实训基地建设跨越式发展。校内实验实训室由原来设备陈旧落后的4个发展到现在总投资达420多万元的19个设施齐全、实验实训功能强大的现代化实验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也已发展到22家。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学生由校内模拟技能训练延伸到校外临床护理实习,有力地保障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校内实验室
二、突出能力培养,推进课程体系改革
实训基地持续建设为课程改革提供了条件,2011年初,按照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家组的反馈意见,护理专业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根据护士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以能力为主线,构建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体现了由单一学科的完整性向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相结合的综合性转化,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同时课程开设更加贴近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要求,淡化了原来的学科体系,提出了以综合性课程为主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护理专业课程改革共整合20门课程为10门课程,和原人才培养方案相比较,减少理论课时232节,增加了实践课比例,形成了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大胆探索创新,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护理专业在过去实施“2 +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先后安排两届共三个班级护理专业学生,在铜川市新区医院大胆尝试“11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即学生入学后第一学年在校内学习理论、训练技能,突出理论学习,重在知识掌握;第二学年把课堂搬到医院,采用半天理论学习、半天病房见习、实习的形式开展教学,突出工学结合,重在知能转化;第三学年在医院顶岗实习,突出实践操作,重在能力培养。使学生在理论学习中增强实践能力,在实践操作中深化理论知识,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中提高职业能力。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了专业建设,完善了课程体系,优化了教学内容,锻炼了教师队伍,培养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种培养模式受到评估专家的高度肯定和赞扬。
四、课内外结合,加强实操,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护理专业除正常教学时间开展的实验实训外,还利用下午及晚自习时间,开放实验实训室,并安排专门教师进行实验实训指导。从2010年10月至今,先后安排进行了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生理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健康评估等11门课程的课余实训,近1000课时。
每年3月至5月,从常用护理技术项目中精选出无菌技术操作、静脉输液法、穿脱隔离衣、铺备用床等19项操作,专门聘请铜川市人民医院、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铜川市新区医院、耀州区人民医院的护士长及经验丰富的资深护理人员和校内护理专业教师一起,利用课余时间,给即将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进行技术操作演练指导,护士长和专业教师们手把手对每个学生进行指导和训练,要求学生人人动手,个个过关,每年演练历时8周左右,培训同学近1000名。
学生操作演练
五、坚持技能比赛,让学生在赛中学、在赛中练
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推手。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医学系每年都将护理技能大赛作为系年度目标任务之一,迄今已举行5届。操作比赛分固定的项目和现场随机抽取项目两部分。参赛选手也分为赛前确定选手和现场随机抽取的选手。这样使每个同学都必须做准备,每项操作都得刻苦练习。比赛时,不但要安排校内教师,而且要聘请医院护理专家当评委,赛后安排专家进行点评。总之,通过比赛切切实实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
学生技能大赛
六、重视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临床实践能力
为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教师临床实践能力,护理专业先后三次聘请市级医院的护理专家作指导,让青年教师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临床操作练习,提高了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现在年轻教师全部能独当一面。另外还先后安排了23名专业教师,到市级各大医院对应科室进行顶岗锻炼,顶岗期间,教师们刻苦学习临床实践技能。医院老师给我们讲授临床知识,我们给医院老师讲理论知识,通过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总之,我院医学系护理专业通过把实训基地建设和专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人才培养取得了可喜成果。连续5届毕业生中,护士资格证的获取率均在90%以上,就业率达92%,为社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