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界成果简述

学界成果简述

时间:2023-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下就学界针对此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的梳理与陈述。如前所述,大部分学者在调查研究后认为西方社会思潮对中国高校师生的影响具有积极的方面和消极的方面。相对而言,乐观主义者认为西方社会思潮的传入能够满足高校师生求新求变的心理,并符合全球化的浪潮。为应对西方社会思潮对高校师生的影响,学者们大多将之诉诸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构与完善。

一、学界成果简述

关于西方社会思潮对中国高校师生影响的实证调查和理论研究越来越多,其所做出的相关理论成果也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和科学性。以下就学界针对此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的梳理与陈述。

(一)西方社会思潮对中国高校师生的影响

1.影响程度的研究

纵观各项研究成果,学界普遍认为西方社会思潮对中国高校师生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而这些影响又可以分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大类(浙江省团校课题组,2004)。同时,大部分学者认为西方社会思潮对高校师生的消极影响占据主要方面,他们的研究亦主要就消极方面的影响而展开。但有的学者认为西方社会思潮对中国高校师生的影响在总体上并不占主要地位(佘双好,2010),这种影响在深度和广度上是有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仍在高校师生价值理念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同时他们提出需要警惕,并认真准备对策和预防方案。

针对诸多影响高校师生的各种西方社会思潮,学者们就其影响程度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民主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后现代主义等一系列社会思潮对我国高校学生思想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中又以民主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为甚(戴钢书等,2010)。有的学者则更偏向于个人主义、民族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有些学者则提出影响高校师生最甚的依次是拜金主义、民族主义、消费主义、女权主义等(徐谨,2010)。由此可见,由于各学者间的研究选择性偏好、问卷设计、调研范围等原因,最终的研究成果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2.影响特点的研究

在诸多调查研究中,佘双好教授在全国范围内有代表性的高校中做出了七千多份问卷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此调查数据的基础上,他总结概括西方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的新特点:当代大学生总体而言不是以理性的方式系统把握社会思潮,更多的是采取感性和日常生活体验的方式接触社会思潮;各种社会思潮不是以观点的正确性、理论的完整性来吸引大学生,而是以理论观点的新奇性来吸引大学生;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渗透性加强,大学生接受社会思潮后所形成的价值体系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佘双好,2010)。对社会思潮影响特点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具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挑战的各项对策。

3.影响后果的研究

如前所述,大部分学者在调查研究后认为西方社会思潮对中国高校师生的影响具有积极的方面和消极的方面。相对而言,乐观主义者认为西方社会思潮的传入能够满足高校师生求新求变的心理,并符合全球化的浪潮。同时,各类社会思潮能开拓大学生的视野,广大师生通过对各类社会思潮的系统性认识,从批判的角度反思各类社会思潮的科学性,进而能更加坚定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然而,大学生思想尚不够成熟的身心特点导致他们往往难以辨明各类社会思潮的性质和观点,容易被各类社会思潮所披戴的光鲜说辞迷惑,继而思想混乱,人生观、价值观扭曲,马克思主义信仰发生动摇。

从某种程度来说,西方社会思潮对高校师生产生的消极影响往往大于积极影响。具体表现为:导致青年大学生思想文化、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多样化、理想信念淡化,对大学生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审美情趣、伦理道德影响巨大(吴昌林,2006)。高蕾等(2005)主要研究了后现代主义的传播产生的消极影响,她(他)们认为,后现代主义思潮造成部分青年大学生政治意识淡化,政治信念缺乏,政治观念模糊;助长部分大学生过分追求物质享受、价值观失衡、理想失落;导致部分大学生行为习惯随意化倾向。李巍(2006)主要就消费主义的消极影响进行了研究,他认为,消费主义思潮加重了大学生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偏差,降低大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同,造成大学生人生目标的错位。总之,不同学者对某些特定的问题都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二)对策研究

针对上述西方社会思潮对中国高校师生的诸多影响和挑战,学者们见仁见智,提出了诸多应对之策。这些对策可分为两个层面,一种是普遍意义上的对策,即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引各类社会思潮;另一种是在具体制度上提出相应对策,包括正确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作用等。

1.普遍性对策的研究

梅荣政(2008)等学者认为,“引领西方社会思潮的普遍性对策就是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领导地位,这也是贯彻十七大精神的需要。当前,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本质上是一致的,我们研究社会思潮的目的,正是在于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以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的关键在于探索并建立马克思主义引领多元化社会思潮的路径和机制,而对这方面的研究内容不够丰富,深度略显不足。学者张峰(2010)在这方面做了有益尝试,初步提出了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多元化社会思潮的理论路径和实践路径。他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出了具体分析:从理论层面讲,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引领和整合多元社会意识,形成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下多元社会思想求同存异、相互包容、共同发展的生动格局;从实践层面上讲,以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完善和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机制。

2.具体对策的研究

为应对西方社会思潮对高校师生的影响,学者们大多将之诉诸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构与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而且是在高校中以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的主渠道,学生们对各种社会思潮的了解以及对待社会思潮的态度主要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形成的。目前,学界大多针对以下三个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西方社会思潮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有何种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如何讲授西方社会思潮?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如何增加吸引力来应对西方社会思潮的挑战?

首先,西方社会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影响体现在对学生价值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对课堂效果的影响等各方面(赖黎明,2007)。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大学生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精神支撑。为达到这一目标,则不能避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恰当介绍并正确评析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一致的西方思潮,只有通过对比,才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分析西方社会思潮的不足之处。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正确讲授西方社会思潮不但不会对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地位造成冲击,反而有助于大学生更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内涵,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讲授方式而言,学者们提出了一些具体性的意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讲授由教师讲授西方社会思潮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但也存在随意性、简化性、教条性、乏味性等不容忽视的问题,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因此,有学者提出授课者应提高自身水平,在正确把握西方社会思潮背景、内容、观点的基础上,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进行比较,使学生自发地认识到西方社会思潮的局限性。最后,关于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的问题,针对社会思潮在大学生中的传播状况及影响特点,有学者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对策。更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内容,增强教育内容的现实性,使教育内容切实关注大学生的实际需要;注重课堂教育的渗透力,通过具体的细节与事件以情感人,使大学生形成心理认同;改变授课方法,通过类比、援引等方式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讲授不仅具有深度,而且应生动活泼,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要增加教育活动的生动性和鲜活性,有效运用各种社会媒介,积极拓展网络教育的新空间,注意利用校园文化、生活园区、团队心理、人际关系等隐性因素等(邱柏生等,20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