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高校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高校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时间:2023-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思想观念和政治价值取向对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影响较大,因此,在高校中普及、深化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一环。总之,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作用,就需要在高校中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进程,使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深入人心,建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在高校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进程

首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没有止境、不断发展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要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是要跟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吸收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积极的民族精神。在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化中,要不断推行具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与渊源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把传统民族文化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起来的过程中,发挥马克思主义对高校不同思潮的引领作用。其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味着将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同中国高校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只有深刻地了解高校师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日常行为,才能深化高校师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破除消极西方社会思潮对高校师生的影响。高校作为知识分子聚集地,容易产生多元和差异的文化思想,这也体现了高校思想文化的繁荣。因此,在认清高校具体实际的基础上,尊重高校不同文化思想的多元化和差异性,才能使高校师生从根本上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对不同思潮的引领作用。

其次,在高校中发挥马克思主义对西方社会思潮的引领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求。十七大报告指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得到普及,为大众所接受。高校思想观念和政治价值取向对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影响较大,因此,在高校中普及、深化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一环。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复杂时期,各类思潮对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的震动较大,发挥马克思主义对各类社会思潮的引领作用,需要在高校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普及和宣传过程中,把理论性与群众性、可读性结合起来,使高校师生最大限度地接受马克思主义;同时注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作用,使宣传方式生动形象,具有实效性。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使高校师生普遍理解并接受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其引领其他社会思潮的重要前提。

再次,在高校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是发挥马克思主义对西方社会思潮的引领作用的关键。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开放性的理论,是不断创新的理论,是向前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应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把握时代脉搏,在面对社会实践的发展,面对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对社会历史条件的发展变化时,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实现理论创新。随着21世纪的到来,各国间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各类社会西方社会思潮开始涌进校园,对高校师生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产生了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马克思主义要真正地、更好地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在中国化和大众化的同时,顺应时代的发展,引领时代的潮流。

总之,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作用,就需要在高校中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进程,使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深入人心,建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先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教师、教育学生,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其次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统一高校师生共同的共产主义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持久地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贯穿到高校师生的学习生活中去。使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深入人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起着极为重要的思想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