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仰的内涵分析
信仰是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所有人都不能回避信仰需要。心理学家荣格说过,就像人的身体需要盐一样,人类的心灵从记忆难及的洪荒年代起就感觉到了信仰的需要。人的信仰需要中包含着信仰的特殊体验,主要是一种对神圣感的体验。对此,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个人的价值信仰是物质利益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映;同时,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价值信仰一旦形成就很难更改,成为强大的精神力量,对个人的行为、社会的团结产生能动作用。一个有明确理想和信仰的人,会感到人生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而没有理想和信仰的人,会感到人生空虚。
事实说明,信仰问题既关系到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目标追求,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念,也关系到社会的精神风貌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而现在的中国正处于人们的信仰需求已经觉醒、而且信仰争夺战已经开始的时期。各种信仰以及打着信仰旗号的形形色色的思潮各自抢夺民众,建立和扩大自己的信仰团体。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其中处于一种尴尬境地,其主体地位正受到削弱。根据调查显示,大学生理想信念意识薄弱,“一直有明确的目标与信念指引”大学生的仅占35.3%,认为“目标与信念没有用,只要跟着感觉走”的占到4.4%。这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他们的理想信念预示着中国未来的前景。理想信念是思想政治素质的核心,是思想政治素质的灵魂所在。必须培育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精神,在大学生中保持不断追求信仰、追求真理的精神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