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本与技术的约束

成本与技术的约束

时间:2023-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上海市教委提供的《2007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来看,从2004年5月1日到2007年底,上海市教委累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140条,全文电子化率达100%,其中,2007年主动公开政府信息430条。2007年度未发生针对市教委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复议案,未发生针对本部门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诉讼案,未收到各类针对本部门政府信息公开事务有关的申诉案。仅2007年,上海市教委政府信息公开的实际支出为33.80万元。

成本与技术的约束

教育信息公开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有些人对这项工作的艰巨性缺乏认识,总是以为不过是个观念问题,信息不公开只是想不通而已,想通了,问题就解决了,其实问题远没有那么简单。堆在柜子里的资料如果能够拿得出手,让公众能看懂,那就需要做非常多的整理、加工工作,还要写很多的说明与注解。其工作量是巨大的,就像做给自己吃与举行宴会之不同一样。这使得政府信息公开也成了一项工程,需要我们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如果没有这些支持,那么政府信息公开也只能是纸上谈兵。”(22)因此,信息公开绝不是不需要花费任何代价就能实现的。除了思想上的转变和制度上的规定以外,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从技术上不断的完善与改进。

如在目前一些已经实行《信息公开法》的国家,各国在受理公众的信息申请时,尽管会根据处理信息所需要的时间和人力收取相应的成本,但政府仍然需要给予一定的财政资助。如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刚刚修订完《情报公开法》时,好评如潮,然而,一到法律的执行阶段,它又遭到许多严厉的批评,原因在于行政机关若严格遵循该法,则会耗资巨大。每年的花费是5000万到2亿美元,大约是国会原来估计的10万倍。(23)拿2000年来说,美国所有联邦政府部门和管理机构与信息公开法相关的活动的总成本是253049516.37美元,其中,超过1100万美元用于与诉讼有关的活动。在所有的管理机构中,通过信息收费获得的收入只有7169084.25美元。在支出中,司法部支出成本最高(6900百万),接下来是国防部(3600百万),退伍事务部(2400百万),支出最少的部门是教育部(50万)以及住房与城市建设部、商务部、能源部(均为200万)。在管制机构中,9个机构的支出超出100万美元,23个机构的支出少于2500美元。支出较多的管制机构有社会保障管理局(1620万)、中央情报局(980万)、环境保护局(7628075.00)、证券交易委员会(3058293.00)、核能管制委员会(1393465.00)、国家档案与记录管理局(1339336.00)。(24)这些只是投入信息公开工作的直接财政支持,还有投入到人员培训、购买设备等上面的大量的间接财政支持。

从上海市教委提供的《2007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来看,从2004年5月1日到2007年底,上海市教委累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140条,全文电子化率达100%,其中,2007年主动公开政府信息430条。共受理信息公开申请18件,通过市教委网站(http://www.shmec.gov.cn)“政府信息公开”栏目提交的网上申请有17件,通过公开受理窗口当面提交的申请有1件。2007年度共接受市民咨询24790人次,咨询电话接听13788人次,当面咨询接待1052人次,网上咨询9950人次。2007年度未发生针对市教委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复议案,未发生针对本部门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诉讼案,未收到各类针对本部门政府信息公开事务有关的申诉案(包括信访、举报)。从上面这些数据来看,上海市教委在信息公开方面所从事的工作量并不是很大,但却付出了不少的人力与物力成本。为了实施教育信息公开工作,从2004年5月1日起,上海市教委专门配备了4名全职工作人员、设立了2个专门的信息申请受理点,并依托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作为公共查阅点。仅2007年,上海市教委政府信息公开的实际支出为33.80万元。

除了要考虑人力与物力的投入外,还要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必须有一套完备的技术来对教育领域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系统的管理,包括收集、加工、分析与保存。美国BLE公司(一个学校技术顾问公司)的创始人Eliot Levinson认为,很多学校仍然处于“数据丰富,但却信息贫穷”的状态,也就是由于缺乏技术的支持,很多资料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与利用。Levinson认为,学校无法轻易地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因为许多信息系统之间并不匹配。还有,学校通常把获取这些数据的能力交给少数几个人,而不是最需要这些数据的校长与教师。(25)也就是需要信息的人并没有掌握一定的技术来使用信息。另外,在公开信息时还必须注意保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因此必须在技术与设备上不断创新。

当然,近些年由于电视、电话,特别是网络的运用,大大推动了信息公开工作,暗箱行政的技术基础和社会基础被逐渐地颠覆。美国未来学家尼古拉·尼葛洛庞帝在其著名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指出:“一个个信息包各自独立,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讯息,每个讯息包都可以经由不同的传输路径,从甲地传送到乙地。……正是这种分散式体系结构令互联网络能像今天这样三头六臂。无论是通过法律还是炸弹,政客都没有办法控制这个网络。讯息还是传送出去了,不是经由这条路,就是走另外一条路出去。”(26)在这个数字化的空间中,政府通过信息的专有权对公众进行控制已成明日黄花,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多中心态势。

尽管信息公开所带来的收益是巨大的,但由于信息公开所带来的成本与收益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改革带来的成本往往集中于少数人身上,而且往往是即期的和清晰的。相比之下,改革带来的收益通常分散在许多人身上,并且许多形式的收益是未来的和模糊的。那些从缺乏透明度的公共管理系统中获得最大好处的既得利益者,同时也是分摊改革成本的主体,不幸的是这些人虽然居于少数(相对于受益的公众),但能量却很大,对改革的进程和方向会产生很大的影响。(27)因为,“政府信息公开不仅增加了政府的工作量,更是将政府的工作放在公开的环境下接受社会的监督。这在一定的情况下必然要损害某些人的既得利益。因此,政府信息公开问题必然会遭到一些人的反对,包括公开地反对和消极怠工式的反对。”(28)

由此可见,信息公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绝不是公开或不公开这样简单的决定。政府必须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平衡各方面的利益,解决面临的种种矛盾,才能实现社会的健康发展。当然,这有一个前提,就是我们的政府必须是“民众本位”的政府,无论面对何种情况,始终能够从公众的整体利益出发,做到“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

【注释】

(1)斯蒂格利茨.自由权和公共话语——透明化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J].环球法律评论,2002.

(2)王东.改革、发展、稳定的协调机制论——中国现代化起飞的关键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1994(6).

(3)胡健.信息流量与政治稳定[EB/OL].http://www.blogchina.com/new/display/23802.html.

(4)其他条件不变假设常常是经济学分析的标准假设.

(5)冯兴元.论政府信息透明度:从学习中提高[EB/OL].http://www.wiapp.org/acnews/acn75.html.

(6)邱永峥.印度洋灾难是天灾更是人祸[N].东方今报,2004-12-31.

(7)肖余恨.民众总是“最后一个知道案情”?[N].南方都市报,2003-11-18.

(8)刘毅.从非典引发的心理恐慌看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性[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12).

(9)[美]戴维波普诺.社会学[M].刘云德,等,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594.

(10)[美]特里·L.库珀.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M].张秀琴,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83-184.

(11)同上.183.

(12)同上.189.

(13)刘思超.新公共管理视野下我国行政文化的建构[D].山西大学硕士论文,2006:10-12.

(14)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9-11.

(15)D.P.约翰逊.社会学理论[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521-522.

(16)杰克·普拉诺,等.政治学分析辞典[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77.

(17)麦考密克,魏因贝格尔.制度法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19-20.

(18)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3.

(19)辞海编委会.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185.

(20)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06[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1)周汉华.我国政务公开的实践与探索[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196-197.

(22)李青瑛.政府信息公开的难点何在?——访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胡小明[EB/OL].http://www.gxnews.com.cn,2004-07-03.

(23)李真,黄瑞华,陈园.政府信息公开的立法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1(2).

(24)周汉华.外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比较[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71.

(25)Eliot levinson.Data warehousing and Management Tools [EB/OL].http://blegroup.com/supertechnews/may03.htm.

(26)[美]N.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278.

(27)王雍君.全球视野中的中国财政透明度——中国的差距与努力方向[EB/OL].http://www.drcnet.com.cn,2003-10-23.

(28)李青瑛.政府信息公开的难点何在?——访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胡小明[EB/OL].http://www.gxnews.com.cn,2004-07-0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