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的思想保障作用

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的思想保障作用

时间:2023-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更是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一面旗帜。因此,可以说,爱国主义教育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举措,是弘扬先进文化、捍卫文化主权的重要途径,是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思想保障。可见,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在维护国家的稳定和民族的团结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独到的思想保证作用。

(一)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的思想保障作用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更是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一面旗帜。翻开人类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每个民族都有光辉而璀璨的一页。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也告诉我们,在世界闻名的四大古国中,古罗马、古希腊、古巴比伦都相继衰落,而唯有中华民族,面临过无数次内忧外患,经受了无数次的文化冲击、武装征战,却依然坚如磐石、岿然挺立,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华民族具有强大而坚忍的民族凝聚力。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5]胡锦涛同志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也指出,要弘扬与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以使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特别是在困难的时候,就越要弘扬民族精神,就越要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6]。而这民族凝聚力来自广泛而深入的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教育。因此,可以说,爱国主义教育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举措,是弘扬先进文化、捍卫文化主权的重要途径,是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思想保障。

然而,随着世界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极速推进与发展,加上信息化的推波助澜,使得世界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相互交融,西方敌对势力也加紧了对我国进行“西化”和“分化”。他们颠覆、演变红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的企图和行为一刻也没有停止。如近年来,国内外反华势力活动此伏彼起:2008年在我国拉萨市发生的“3·14”打砸抢烧事件、2008年奥运圣火抢夺事件以及2009年在我国乌鲁木齐市发生的“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等,无不是国内外敌对势力互相勾结,企图以破坏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团结为突破口,进而干扰和破坏我国各民族的团结,否定我国实行的并已取得良好成效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达到分裂社会主义中国、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阴险目的。特别是他们瞄准了我国的下一代,以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观点和价值观念为重点,以介绍西方文化思想为手段,对我国广大的青少年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和影响,把改变红色中国的希望寄予我国广大的青少年身上。民族院校大学生大多数土生土长在民族地区,通晓民族语言、文化和习俗,熟悉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他们享受党和政府的特殊政策,因而使民族院校大学生成为我们党和政府联系各民族群众的天然的桥梁和纽带,是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带动民族地区群众形成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同,推动我国民族地区团结稳定发展的主力军。这些民族院校的大学生,当他们进入民族院校后,民族院校便对他们开展党的民族政策和爱国主义教育,如开设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开展“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教育。在这样的教育下,他们会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和宗教观,从而把自身的思想、感受以及所学的知识,特别是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自信带回民族地区、带回家乡,影响和带动当地的干部群众,推动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的形成。可见,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在维护国家的稳定和民族的团结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独到的思想保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