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注重爱国主义教育与助困立志教育相结合

注重爱国主义教育与助困立志教育相结合

时间:2023-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民族地区由于历史、自然和社会多方面的原因,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与我国沿海等发达地区仍有较大的差距,而民族院校的大学生大多来自这些民族地区,因而贫困家庭学生的比例一直高于其他普通高校。针对这一情况,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非常注重助困立志教育。一是依照“助学引领自立,资助实现自强”的思想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三是组织各族学生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四是加强各民族学生的择业、就业指导。

(六)注重爱国主义教育与助困立志教育相结合

我国民族地区由于历史、自然和社会多方面的原因,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与我国沿海等发达地区仍有较大的差距,而民族院校的大学生大多来自这些民族地区,因而贫困家庭学生的比例一直高于其他普通高校。针对这一情况,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非常注重助困立志教育。一是依照“助学引领自立,资助实现自强”的思想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建立起了以包括“奖、助、勤、贷、减、免、补”等方式在内的助学体系。一方面,帮助经济困难的各民族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另一方面,通过这一政策和措施让各民族学生感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他们的扶持和关爱,学会感恩国家、回报社会。二是组织专家学者给各民族学生开讲座、作报告,宣讲党的西部大开发政策以及“兴边富民行动”等党对民族地区的发展的支持帮助政策。三是组织各族学生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深入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加强对学生进行国情、社情、区情教育,加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增进各民族学生对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现状的了解,培养和增强他们立志为民族地区发展富强而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在实践中锻炼各民族学生的意志和动手能力,以不断磨炼他们的毅力,砥砺他们的品质,为将来投身到民族地区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四是加强各民族学生的择业、就业指导。宣传国家“三支一扶”、“西部自愿计划”、“农村教师特设岗位”、“大学生村官”、应征入伍、自主创业、贫困生资助等就业政策,引导和鼓励各民族学生到基层、到西部、到民族地区工作。可见,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始终注重爱国主义教育与助困立志教育相结合,并使之成为推动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抓手。

【注释】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12.

[2]王云,王天木.延安民族学院创办始末[J].内蒙古社会科学,1987(1):72.

[3]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中央民族大学大事记(1941—2006年)[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10):5.

[4]王云,王天木.延安民族学院创办始末[J].内蒙古社会科学,1987(1):72.

[5]宗群.回顾与展望——从延安民族学院到中央民族大学[J].民族教育研究,1994(2):47.

[6]刘春.春风化雨育民院[J].民族教育研究,1994(2):43.

[7]王云,王天木.延安民族学院创办始末[J].内蒙古社会科学,1987(1):74.

[8]民族政策文选编辑组.民族政策文选[M].北京:民族文化出版社,1985:87.

[9]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23-24.

[10]宗群.回顾与展望——从延安民族学院到中央民族大学[J].民族教育研究,1994(2):49.

[11]赵世怀,欧以克,等.中国民族学院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9):28.

[12]李力.云南民族学院四十年(1951—1999)[Z].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1(8):10.

[13]赵馥洁,段建海,董小龙.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278.

[14]潘龙海,郎毅怀,田丰.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教育通论[M].吉林:延边大学出版社,1987:176.

[15]余龙进,何亚平.建国初期(1949—1956)的爱国主义及爱国主义教育[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15.

[16]西南民族学院校史编辑部.西南民族学院校史(1951—2001)[Z].2001:5.

[17]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476.

[18]余龙进,何亚平.建国初期(1949—1956)的爱国主义及爱国主义教育[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16.

[19]牛大勇.冷战国际环境与中国“文化大革命”的起源[J]//李丹慧.北京与莫斯科:从联盟走向对抗.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0]欧以克.民族高等教育学概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29.

[21]“破四旧”指的是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22]“斗批改”是斗争、批判、改革的简称,具体指斗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批判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批判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改革教育、改革文艺、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以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23]“一打三反”指的是打击现行反革命破坏活动,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和铺张浪费。

[24]乌小花.“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纲领政策——中国共产党民族纲领政策形成和发展研究之七[J].黑龙江民族丛刊:季刊,2000(3):24.

[25]国家民委教育司.新时期民族教育工作手册[Z].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1:25.

[26]国家民委教育司.新时期民族教育工作手册[Z].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1:44.

[27]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86.

[28]霍文达.中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重大问题研究[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5:48.

[29]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N].人民日报,1994-09-06.

[30]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国家民委文件选编(1996—2007):上[C].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303-304.

[31]胡锦涛.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C]//民族工作文献选编(二○○三—二○○九年).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49-50.

[32]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1999-06-16.

[33]吴潜涛,杨丽坤.改革开放以来爱国主义教育的回顾与思考[J].教学与研究,2008(11):84.

[34]赵馥洁,段建海,董小龙.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299.

[35]陈华洲.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87-90.

[36]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4.

[37]江泽民.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的使命[N].人民日报,1990-05-04.

[38]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137-138.

[39]胡锦涛.在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05-04.

[40]塞缪尔·P.亨廷顿.变动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3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