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构建“三位一体”育人体系的实践与反思

上海构建“三位一体”育人体系的实践与反思

时间:2023-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央8号文件颁发以来,上海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体系工作格局,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取得显著的成效,受到了各方好评。家庭教育是推动构建“三位一体”育人体系的重要基础。

(三)上海构建“三位一体”育人体系的实践与反思

未成年人学校教育一直是上海极为重视的基础性工作之一。中央8号文件颁发以来,上海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体系工作格局,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取得显著的成效,受到了各方好评。当然,在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最优化结合等方面,依然有不少工作尚待继续开展。

1.学校教育的发展及其问题

长期以来,上海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推动中小学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作为贯彻优先发展教育战略的重要方面,不断加大投入保障力度,坚持促进教育公平,坚持改革创新,深化课程改革,提升教育水平,一直处于国内领先的水平。具体而言,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加大投入保障力度,持续改善基础教育办学条件。长期以来,上海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推动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摆在教育改革发展的突出位置,不断加大财政资金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持续改善基础教育办学条件,为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了切实有力的基本保障。在基础教育投入中,还特别重视郊区基础教育资源建设,适应近年来郊区就学人口总数及比例不断增加的趋势[12]。而且,大力优化教育资源布局,重点在郊区建设公办教育资源,启动实施郊区学校建设工程,显著改善郊区基础教育的办学条件。

坚持促进教育公平,完善基础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长期以来,上海把促进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强化政府责任,坚持教育的公益性质,突破城乡教育差别和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教育权益差异等瓶颈,构建基本均衡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公民依法享有的受教育权利。学前教育阶段,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市各区县的早教指导服务网络;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扩建、改建幼儿园400多所,有效应对了入园高峰需求;采取多样措施,逐步推进常住人口学前教育及看护服务全覆盖。义务教育阶段,不断加大市级财政向远郊区县和财政相对困难区县的转移支付力度;扎实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逐步形成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格局。按照“两个为主”的要求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将农民工子女学校逐步纳入民办教育管理,并改善其办学条件。通过扩大特殊教育覆盖人群,大力保障家庭经济困难人群的教育权益,推进弱势群体受教育权益的保障。

坚持改革创新,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体制机制。长期以来,上海坚持改革创新,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基础教育体制机制。一是坚持基础教育两级政府、两级管理,完善区县统筹义务教育发展的教育管理体制。二是通过下移管理重心,把区县和学校推到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前沿,进一步调动了区县和学校的积极性,使得基层的活力和能动性得到了进一步释放。三是建立健全中小学校校长负责制制度。四是建立了公共财政扶持民办教育的机制,设立“民办教育发展政府专项资金”,初步建立了民办学校同等地位保障机制。五是在全国率先推出郊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委托管理、郊区新城和大型居住社区公建配套学校捆绑办学、政府委托民办小学招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一系列创新举措。

深化课程改革,形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局面。上海坚持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一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初步形成大中小学纵向衔接、学校社会家庭横向沟通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开创性地实施《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发挥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构建校外教育体系,实施教师师德和育德能力培养计划,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实效。二是启动实施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划,提升校长的课程计划、实施、管理和评价的能力;规范教学五环节,提升教学有效性;推进中小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实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和课堂的主人。三是推行“三课两操两活动”,推迟中小学上学时间,设置学习准备期,开展“百万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关注和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四是通过完善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体系,建立利用大学、科研院所、人文科普场馆等资源的机制,拓宽学习渠道,丰富学习经历。五是建立上海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通过近年来的努力,上海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稳定提升。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09年测试结果显示,上海学生的阅读素养、数学素养、科学素养在65个国家和地区中均列第一,均衡水平处于前列。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一是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影子校长工程和“优青”项目等,发挥高端人才在中小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领军作用。二是构建全市教师教育资源联盟,加强区县教师进修院校建设,推进学校深入开展校本研修,形成教师教育的合力。三是实施全市标准基本统一的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实施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提升农村教师队伍质量[13]

在取得众多成绩与经验的同时也不可忽视的是,当前上海中小学教育的改革发展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的基础教育理念和模式尚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学生学习负担重、学习压力大,学生综合素质还有待于提高,一些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和道德水平不高亟需引起重视,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教育衔接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2.家庭教育的发展及其问题

家庭教育是推动构建“三位一体”育人体系的重要基础。多年来,上海积极探索和建立现代家庭教育理论体系,服务和指导家庭教育实践取得显著成效,促进和实现家庭教育工作发展取得明显突破。主要包括:

建立社区家庭文明建设指导服务中心。2004年由妇联组织建立社区家庭文明建设指导服务中心,搭建家庭教育服务的专业平台。经过多年尝试和推进,至今全市已挂牌成立二百多个“中心”,举办家庭教育活动(服务)十多万余次,开展家庭教育服务项目一千多个,惠及百万儿童及家庭,在探索承接政府项目、引入社会力量、探索民办非企业主管、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等运作管理模式上取得了新的进展。

推动家教项目社会化、项目化、实事化、多样化。在全市开展了“家庭教育现状”和“家庭需求与公共服务产品开发”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公共服务的政策、项目和机制建设建议对策,形成了“关爱新婚伴侣”、“关爱新生命”、“关爱学龄前儿童”等九大类“关爱一生”特色服务项目。

促进家庭教育工作的社会联动与资源共享。上海鼓励各区县积极探索家庭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模式。比如,浦东新区自2009年开始实施为期两年的“家庭专业社工服务”项目,通过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实施状况进行跟踪和评估,为“单亲妈妈”、“外来媳妇”和“维稳妈妈”三类家庭提供家庭教育的知识普及、技巧辅导和帮困答疑。通过扶持多元运作主体,形成了多个群众喜闻乐见的家庭教育服务品牌,使更多儿童和家庭受益。

提升家庭教育工作社会参与的积极性与活力。努力抓好管理者、专家、社工、志愿者四支队伍,加强指导和资源扶持。截至“十一五”末,上海市级讲师团成员发展到80余人,呈现出年轻化、专业化、多元化的趋势,每年开展2 000多场讲座。2009年还颁布了《家庭志愿者管理实施意见》,以文件形式规范家庭教育志愿者管理。截至2010年末,上海全市已有家庭教育专兼职工作人员56 522人,参加培训率96.2%。家庭志愿者184 511人,业务培训率80.33%[14]

这些工作推动了家庭教育科学知识的传播,有效地提高了家长科学教子育人的水平,为未成年人的健康全面成长提供了保证。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当前上海不少中小学生的家庭教育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家庭教育的观念与方法科学性尚不够。比如,一些家长把家庭教育只看成是一个单向影响的过程,总希望按大人自己希望的样子去培养孩子。这些家长教育的目标和期望值普遍偏高,导致不少中小学生负担重、心理压力大。有的家长教育内容陈旧、褊狭、单一,重智轻德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家长教育则方法简单、粗暴,教育评价单一。另外,随着社会的变革和转型,隔代教育、离异家庭、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特殊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增多,不少家庭的家庭教育困难和问题更加突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其基本出路是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合作。

3.社会教育的发展及其问题

社会教育是“三位一体”育人体系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上海坚持一手抓校外场馆建设,一手抓各类社会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努力把最好的教育阵地、最好的指导队伍、最好的活动设计、最好的文化产品奉献给未成年人,努力满足未成年人的校外精神文化需求。主要包括:

拓展未成年人校外活动阵地。一是建设完善多样化的活动阵地。上海针对未成年人的需要,在建好用好东方绿舟实践基地、中福会少年宫新大楼、上海科技馆等标志性、示范性青少年活动阵地的同时,重点推动城区和街道社区的未成年人活动阵地建设。二是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公益性文化设施。目前,上海全市有各类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1个,科普教育基地187个。在落实面向未成年人免费和减免开放的同时,针对未成年人的接受能力和特点,努力丰富和完善展示内容,积极采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增强参观教育的吸引力和效果。三是推出一批特色活动阵地。上海市、区部分人大、政协、法院等机关建立未成年人公民人格教育基地,让孩子们亲临现场,了解决策、议政、审判的过程,开展情景模拟、体验互动,培养公民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上海少年报》、《新闻晚报》等专门成立中小学生参加的小记者团,引导他们以自己的视角观察社会、观察生活,通过文字、图片、影像等形式,摆擂台、赛新闻,提高孩子们的动手动脑和表达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综合素质。

扩大未成年人校外工作队伍。一是坚持全员育人。上海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上海市中小学教师守则(试行)》、《上海市中小学校长守则(试行)》,在发挥以班主任为骨干进行道德教育的同时,把全体教师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队伍,实施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拓展计划,增强各科教师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能力。建立由10个德育名师领衔的“上海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德育实训基地”,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德育骨干队伍进行培训。二是发挥社会力量。依托社区教育工作站,每年暑期招募近万名大学生,分别参与全市100多个街道、5 000多个居委会的“大手牵小手”志愿者活动。组织470名社区青少年事务社工,开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工作,建立“青少年网络成瘾矫治平台”,帮助1 200多例网瘾少年戒除不良习惯。由“五老”人员组成的“百老德育讲师团”,常年坚持为未成年人举办德育讲座、文艺演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未成年人继承光荣传统、树立远大理想[15]

深入开展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科普教育基地、艺术教育基地、各区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等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通过参观考察、小课题研究、小论文撰写、小发明创造、小节目排演等多种形式,发挥雏鹰假日小队的作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愉快学习,开心体验。充分利用各区县社区学院、街道社区学校、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居村委办学点的社区教育三级办学网络开展实践活动,设计具有时代气息和创造活力的特色活动,开展德育、科技、艺术、体育、健康等方面的社区探究性实践活动,帮助未成年人了解世情、国情、社情、民情,引导学生走出家庭、走进社区、走向社会,提高未成年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综合素养。推进学校各类活动设施、场馆在暑期、双休日向社区未成年人开放的工作,推进“阳光星期六”等体育活动,通过体育大联赛、体育游戏等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强身健体,健康成长。组织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与科学普及传播活动,培养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大力开展青少年民族文化培训系列活动,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16]

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一是以开展专项整治为抓手,着力净化文化市场环境。由文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集中力量推进无证无照文化娱乐场所、游戏(艺)机市场以及“黑网吧”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规范文化娱乐场所各项管理,特别是消防安全措施,倡导守法经营、文明娱乐;对未得到管理部门许可,或现有的硬件设施不符合申办条件的,坚决予以取缔。集中整治取缔一批无证无照的游戏(艺)机场所,严厉打击游戏(艺)机场所设置使用赌博机具的违法行为,处理一批违法人员,使全市违法游戏(艺)机场所数量明显减少,游戏(艺)机市场经营秩序和治安风气明显好转。二是以完善监管手段为重点,规范互联网视听传播秩序。制定全市互联网视听服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并将继续推进低俗之风专项整治行动,加强互联网视听传播内容监管,积极推进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行业组织建设,加大行业自律。积极推进互联网视听服务、手机电视、IP电视三个监测平台建设。依托网吧计算机监管平台,推进建立市、区县两级监控体系,建立报警数量前10名违规查处抄告制度,阻止含有低俗内容的网站在网吧内出现。发挥网吧行业协会自律作用,通过开展全员培训、制定《上海市互联网公共上网服务行业服务标准》等措施,引导行业自觉践行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规范经营行为。三是以推动创作生产为核心,努力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推动未成年人题材文艺创作,将未成年人题材文化产品创作纳入全市群众文艺创作重点。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推动设立上海青少年影视产业与创作政府奖,推进面向未成年人的影视产业发展[17]

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未成年人参与校外教育活动、融入“大社会”提供了基础。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社会教育仍然是“三结合”教育中最薄弱环节,尤其是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4.上海构建“三位一体”育人体系

2004年以来,上海响应中央8号文件精神,逐步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大力推进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体系建设,推动文化产品供给与文化服务工作,净化社会文化环境,落实未成年人特殊群体的教育管理工作,有效地推动了未成年人的全面健康成长。

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当前上海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教育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问题。一是“三位一体”育人机制的职责定位不够明确。学校、家庭与社会之间仍然缺乏切实有力的领导来协调各方关系和统一步调,三方面互相联系不够,相互配合不够密切。二是“三位一体”育人目标不够统一。教育系统依然存在着应试教育至上的思潮,重视学校教育,忽视家庭、社会教育,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德育、体育和智能培养。应试教育给三结合教育带来许多阻力,学校担心影响升学率,对素质教育既赞成又排斥。家长则重视智育,轻视德育、体育,不愿让子女参加社会活动。社会单位对学校教育的支持与合作力度还有待提高。三是“三位一体”合作机制不够成熟。学校、家庭和社会依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各自为政的现象,依然比较缺乏有效的合作平台以整合各方资源。学校在一定程度上依然较为封闭,需要更多地关切和呼应家长、社区等方面的合理诉求。此外,还要充分加强教育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信息交换,促进各方面之间的理解、沟通和信任。

【注释】

[1]冯波:《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三结合”的意义》,《时代教育》,2009年第1期。

[2]陈旭远:《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96—197页。

[3]黄河清:《家校合作导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20—122页。

[4]根据中央文明办,中宣部宣教局、新闻局,中央电视台联合调研组撰写的《关于天津市和平区构建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的调研报告》(2011年5月)整理而成。

[5]根据《全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全面推进社会文化环境净化 合力构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三位一体”工作格局——上海市长宁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汇报》(2011年6月17日)整理而成。

[6]根据在杭州代表“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杭州)”上的发言整理而成,2008年11月1日,见中国文明网,http://archive.wenming.cn/sng/2008‐11/01/content_14803747.htm,下载日期:2011年11月14日。

[7]杭州中小学在全国首设春假和秋假,给学生一年级“寒暑春秋”四个假期。

[8]“cosplay”是英文“costume play”的简称,即角色扮演的含义。

[9]根据广州代表在“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杭州)”上的发言整理而成,2008年11月1日,见中国文明网,http://archive.wenming.cn/sng/2008‐11/01/content_14803747.htm,下载日期:2011年11月14日。

[10]根据长治代表在“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杭州)”上的发言整理而成,2008年11月1日,见中国文明网,http://archive.wenming.cn/sng/2008‐11/01/content_14803747.htm,下载:2011年11月14日。

[11]指村党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

[12]2010年,郊区基础教育学生总数达119万人,占全市基础教育学生总数的70.4%。

[13]沈晓明,“在上海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1年3月14日,见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318/23/451431_102442737.shtml,下载日期:2011年11月14日。

[14]《上海市妇联:把妇联家庭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中国妇女报》,2011年9月29日版,见http://www.china‐woman.com/rp/main?fid=open&fun=show_news&from=view&nid=75148,下载日期:2011年11月10日。

[15]上海市文明办:“上海: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优势 丰富未成年人校外生活”,在“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杭州)”上的发言,2008年11月1日,见中国文明网,http://archive.wenming.cn/2008‐11/01/content_14803739.htm,下载日期:2011年11月14日。

[16]上海市精神文明办未成年人处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简报·第12期》,2011年7月11日。

[17]《市文广局在上海市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见东方文明网,http://wm.eastday.com/renda/dfwm/gzts/node3432/u1a1613710.html,下载日期:2011年11月17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