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留学生教育政策比较研究

留学生教育政策比较研究

时间:2023-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科和专科留学生的招生工作由英国高等教育招生服务处负责,该服务处由英国政府出资,代表英国300多家高等院校,统一负责全日制学位课程和国家高等教育证书等课程的入学申请工作,是英国政府唯一认可的、全权代表英国各高等院校招生的中介服务机构。

五 留学生教育政策比较研究

留学生教育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一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更间接关系到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政治地位。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美国、英国、法国等主要的西方高等教育强国都在不遗余力地发展留学生教育,以维持各自在国际教育领域所取得的优势地位。“在当今世界,正规教育是最普遍的制度,也是所有国家最为共通的经验”[45],然而,教育全球化并不意味着所有国家的学校都是相同的,不同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在成长之初早已具有了明显的地域性差异特征。充分关注其他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值得借鉴的发展模式,尤其是法国等一些具有文化昌明与思想原创性的非英语发达国家的模式,极为必要[46]

(一)美国留学生教育政策

美国的留学生教育最早可追溯到1638年。1954年,美国接受留学生的人数达到34 232名,世界范围的留学潮流悄然兴起,各国政府开始逐步将留学生教育当做重大问题而加以重视。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的发展,欧洲共同体的建立,使得欧洲、澳洲的高校具有更大的竞争力,美国高校留学生世界第一的地位面临严峻挑战。为此,美国高校制定了各种应对策略,其中比较有效的就是确立了“高等教育主要输出课程为英语”的战略目标,有力地促进了美国留学生教育的规模。统计资料显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各地赴美国留学人数逐年增加。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IE)公布的《2003年教育开放报告(Open Doors Report 2003)》显示,1954——1955学年,美国接收的留学生为3.42万人,但自1969——1970学年美国接受的留学生超过10万人大关,达13.49万人以来,留学生人数与日俱增。2001年,尽管发生了令世人震惊的“9·11”事件,但是,2002——2003学年在美国高校学习的留学生仍然创纪录地达到58.63万人,占高校注册学生数的百分比也提升至4.6%,是目前为止的最高水平[47]。2007年,美国高等学府中留学生的比例达到3.24%,世界著名的研究型大学,如耶鲁大学、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中留学生的比例甚至分别达到了17.7%、13.6%和9.3%[48],美国作为世界留学第一目的国的地位始终没有动摇。在大量争取优质留学生生源的同时,美国高校还通过校际交流和联合办学的模式,培养了大批留学生,提高了学校知名度,加快了学校的国际化进程。资料显示,留学生教育给美国高校带来的不仅是知名度,还为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由于美国各州的法律各不相同,各高校对于留学生学费的规定也各有千秋,总的说来,美国高校学费分为三类,对于本州学生的收费最低,其次为外州学生,留学生的学费是最昂贵的,往往是本州学生的三至九倍之多,留学生在美国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消费高达近百亿元,为美国创造了十多万个就业机会。因此,美国政府和高校不仅注重留学生教育的社会效益,而且非常注重留学生教育的经济效益,并将其作为提高美国高校国际化竞争实力的主要内容而予以大力推进。

1946年,美国政府颁布了“富布赖特计划”(Fulbright Program) ,这是一项以美国参议员富布赖特命名的美国政府级唯一的国际交流奖学金项目。该项目每年为世界各国1 000名学生提供赴美学习的机会,学习领域为人文和社会科学,至今依然有效。该计划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的留学生教育,为推动美国高等院校国际化进程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英国留学生教育政策

与美国相对松散的高等教育模式相比,英国的大学采取了一种更加集中的运行方式和市场行为来促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英国大学联合会(UUK,Universities UK)无疑是众多英国著名学校组织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个。英国政府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同样扮演了关键的角色。2007年,布朗(Gordon Brown)首相把创新大学与技能部从教育部中分离出来,使之成为政府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核心,与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包括英国文化协会分支机构在内的各类政府组织合作,共同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

img26

英国剑桥大学

英国高校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本科和专科留学生的招生工作由英国高等教育招生服务处负责,该服务处由英国政府出资,代表英国300多家高等院校,统一负责全日制学位课程和国家高等教育证书等课程的入学申请工作,是英国政府唯一认可的、全权代表英国各高等院校招生的中介服务机构。外国学生通过招生服务处申请英国大学,但是否录取的最后决定权在高校[49]。研究生层次的留学生赴英国的申请则不用通过英国高等教育招生服务处,而由学生本人直接与学校联系。英国高校对来自不同地区的留学生所收取的学费是不同的,对非欧盟国家学生收取的教育费用大大高于欧盟及本国学生,达到了后者的2~4倍,留学生学费目前已成为英国许多高等教育机构经费的重要来源[50]。为了保障留学生教育质量,英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1990年的《高等教育:新框架》、1992年的《继续和高等教育法》等。为了保持英国高等院校的办学水平,便于海外留学人员选择相应的学校,英国政府采取研究评估和教学评估两种方法对高校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满分为5分,每年两次,评估结果公布在互联网上。英国每所高校的每个系都要接受这两种评估。如果达到满分,则意味着该校的某个专业或某个系的教学研究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或在某个领域处于领先地位[51]

志奋领奖学金(Chevening Scholarships)是英国政府最具代表性的国际交流奖学金项目。无论是奖学金的金额,还是其声望都令该奖项在世界很多国家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该项奖学金由英国外交和联邦事务部 (FCO) 出资,资助对象是准备在英国高等教育机构进行研究生课程学习或研究的申请者。同时各类高校也立足于学校的办学宗旨设立奖学金项目,吸引不同类型的留学生。如伦敦城市大学(London Metropolitan University)特别设置了“英华奖——中国学生特别奖”,这个奖学金每年为中国留学生提供全额奖学金,获奖者可免去一年的学费[52]

(三)法国留学生教育政策

早在13世纪时,法国的留学生教育已然出现,当时的巴黎大学就已成为欧洲各国学子向往的求学中心,曾拥有上万人的外国学生。自1999年《博洛尼亚宣言》拉开欧洲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序幕以来,法国进行的一系列高等教育改革,如“LMD”学制改革、学分互认、欧洲文凭协调措施等,极大地促进了法国大学向欧洲的开放,同时也加强了法国大学与世界其他大学的联系。

2005年,法国计划总署发表了《2020的大学生与研究生:国际学生流动与法国吸引力的关键》的报告,报告中认为国际精英人才流动是法国国际竞争力和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为此,法国政府推出多项增强法国吸引力的措施:一是实施大学生国际流动鼓励计划(PIM),该项目2005年获得220万欧元预算,并大量增加了留学生奖学金数量;二是法国教育国际协作署(EduFrance)推出一个关于法国高等教育课程资讯的门户网站;三是留学生入境法国和在法国居留的行政手续得到简化,设立了统一的留学生接待窗口等;四是留学生“掌握法语程度”在学业评估时,不再成为注册入学的一项预选条件;五是为高等院校建造崭新校园。2005年9月,法国政府拨款1亿欧元,专门用于大学校园翻新。这些措施极大地改善了法国接收留学生的基础条件。

自2002年以来,法国的留学生占大学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一直保持在10%以上。根据国民教育部统计,2006——2007学年度,在法国公立大学学习的留学生人数为216 376人,加上其他高等院校的留学生,在法留学生总数为263126人[53]。1998年,法国政府刚开始实施留学生吸引政策时,留学生比重仅为7%,2009——2010年度,在法国的世界各国留学生比重增加到15.5%。十多年间留学生总人数增长了77%。另外,法国政府还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政策措施,加强区域合作以及大学与企业间的合作,并支持法国大学与外国大学开展合作,在法国本土或在国外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国际人才,使法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迈向新的高度,成为仅次于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位居世界第四的留学国家。

作为文化大国,法国始终将接收留学生视为加强国家软实力、扩大自身国际影响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届政府均将留学政策作为国家的重要政策进行完善和执行。法国高校对留学生与本国学生一视同仁,不仅入学要求相同,而且颁发的文凭也一样,除此以外,留学生还享有同法国学生一样的福利待遇,可以获得免费高等教育,可以享受住房补贴、社会保险,还能获得电影院、剧院、公共交通、大学餐饮等补贴折扣,在不超过年工作时间60%的条件下,还可以从事带薪工作。为进一步深化留学生教育改革,法国政府每年向留学人员提供大约2万份政府奖学金,总金额约为1亿欧元。法国外交部设立了两个优秀奖学金——埃菲尔奖学金(Eiffel)和第一名优秀学生奖(Major),支持优秀外国学生赴法留学,法国政府奖学金获得者可免交大学注册费。2008年推出的“人才签证”是一项特殊的留学教育促进政策,该政策对那些真正在某方面具备专长的留学生一次性发给3年的有效签证,有效加大了法国高校对专长生的吸引力。最近推出的“金卡政策”则是通过为在经济方面学有所长的青年提供留学便利,而大力引进国际经济人才。

法国的高等教育不仅拥有悠久的传统,一直保持自身的公立教育体制的独创性,而且还不断适应现代化的演变,为教育和培训提供了可靠的质量保证。在国际上不同的排名统计中,法国综合性大学和“大学校”均名列前茅。2007年《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公布的排名显示,35所著名商业学校中有11所法国学校,其中有7所学校跻身前十名。另外,巴黎理工学院名列欧洲最著名大学第三位,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排名第七,巴黎政治学院排名第二十一位。此外,法国“大学校”的工程师教育也十分有特色,为当前法国高新科技世界领先地位的形成提供了优良的人力资本支撑。自20世纪末,法国教育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迎接着教育国际化的浪潮。近年来,法国高校正积极致力于同国外高等院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法国政府也进一步加大了对高校学生交流项目的支持力度。其中,分布在世界上50个国家的82个法国教育国际协作署办事处长期致力于教育宣传与交流工作,除了为国际学生提供留学信息外,还积极组织或参加国际教育展。与此同时,大量的法国高校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走向海外,大约有181个法国高等教育分支机构设置在外国大学内部,并颁发联合文凭;部分或全部推行法语授课;完全沿用法国大学的标准和教学方法在国外合资设立法国大学(如埃里温和开罗的法国大学),并颁发在法国和当地都认可的双重毕业证书;在国外设立法国综合性大学或“大学校”分校[54]。这一系列举措不仅高效地完成了传播法国文化、与其他国家建立友好关系的任务,还有效地扩大了法国的国家影响力,提升了法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国际地位。

【注释】

[1][荷兰]弗兰斯·F·范富格特,主编.国际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总序.

[2][荷兰]弗兰斯·F·范富格特,主编. 国际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1~6.

[3][荷兰]弗兰斯·F·范富格特,主编. 国际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75.

[4]雷庆,主编. 北美地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8: 8.

[5]罗立祝. 高校招生考试政策研究[M].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97~99.

[6][荷兰]弗兰斯·F·范富格特,主编. 国际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137~166.

[7]吕达, 周满生,主编. 当代外国教育改革著名文献[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345.

[8]吕达, 周满生,主编. 当代外国教育改革著名文献[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346.

[9]朱华山.改革创新科学 管理 服务考生[J].转引自朱华山主编.走过三十年——云南省纪念恢复高考三十年文集[M]. 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11~12.

[10]戴家干,从考试到评价[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66.

[11]朱华山.西部地区普通高校考试招生整合改革方案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12]戴家干,主编. 创新考试评价 促进教育公平——2006~2008年教育考试重点、热点问题研究[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34~38.

[13]戴家干. 从考试到评价[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81.

[14]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Department of Education Northern Ireland /Welsh Office(DfEE /DEN I/WO) . Qualifying for Success: A consultation paper on the future of post216 qualifications[R]. London: DfEE,1997.

[15]Ann Hodgson,Ken Spours. Beyond A Levels Curriculum 2000 and the Reform of 14~19 Qualifications[M]. London: Kogan Page Ltd,2003: 16.

[16]System is unfair to bad students [N]. Times Educational Suplementary (TES). 2006-6-21.

[17]戴家干. 从考试到评价[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79.

[18]张文军, 周丽玉. 法国“业士证书”制度及其启示[J]. 教育发展研究, 2004(2) .

[19]新华. 法国大学如何招生[J].成才之路,2007(26).

[20]安子. 法国高考“残酷”甚于中国高考[J]. 中学生时代, 2005(2) .

[21]刘海峰等. 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 264~273.

[22]郑若玲.法国高校招考制度及其启示[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5).

[23]朱华山.建立在科学评价基础上的高考改革思路[J].中国考试,2011(3).

[24]李勇, 闵维芳. 美国研究型大学经费来源结构与支出结构的特征分析与启示[J]. 中国高教研究,2004(3).

[25]徐玉斌. 美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浅析[J]. 教育与经济, 2000(2).

[26]老任. 美国大学学费高涨引发公众质疑[EB/OL]. http://world.people.com.cn/GB/11079198.html.

[27]徐玉斌. 美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浅析[J]. 教育与经济, 2000(2).

[28]石钧. 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与资本市场对接的经验[EB/OL]. http://www1.shu.edu.cn/Default.aspx·tabi d=1985&ctl=Detail&mid=3325&Id=12432.

[29]英国高等教育体系及其学位制度[EB/OL]. http://edu.people.com.cn/GB/8216/11661893.html.

[30]周倩. 英国高等教育的投资机制及启示[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5(6).

[31]经费削减引发英国高等教育变局[EB/OL]. http://edu.sina.com.cn/a/2011-01-04/1423198235.html.

[32]英国高等教育如何应对经济危机致政策拨款减少[EB/OL]. http://tj.yuloo.com/liuxue/2010/14433. html.

[33]周倩.英国高等教育的投资机制及启示[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6).

[34]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教育处. 经费削减引发英国高等教育变局[EB/OL].http://edu.qq.com/ a/20110104/000199.html.

[35]周倩.英国高等教育的投资机制及启示[J].扬州大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6).

[36]侣传振. 法国义务教育的投资体制及启示[J]. 中国乡村发现,2008(6).

[37]马晶,白向娟.法国与非洲高等教育政策和经费投入及启示[J]. 高校讲坛,2008(20).

[38]粟湘福.美英日高等教育投资比较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2009(4).

[39]刘晖等,编. 中国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制度[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8:106.

[40]教育部人事司,组编. 高等教育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98~99.

[41]贺国庆,王保星,朱文富等. 外国高等教育史[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97~298.

[42]陈学飞. 西方怎样培养博士:法、英、德、美的模式与经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45.

[43]李盛兵.研究生教育模式嬗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69.

[44]周洪宇.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416.

[45]Roger Dale & Susan Robertson, "Editorial:Introduction"in Globalisation,Societies and Education 11(2003):.

[46]叶隽. 中国的“世界大学排行榜”暴露了谁的无知. [N] 中华读书报, 2005-11-18 .

[47]美国:最大的留学生接受与派遣国 [EB/OL]. http://edu.sina.com.cn/l/2004-06-16/73164.html.

[48]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国际化[J].http://www.view.sdu.edu.cn/news/news/ksj/2010-11-26/1290756617.html.

[49]常全生. 英国对海外学生的招生情况简介[J]. 原创地带·留学向导, 2005(9).

[50]张小萍.谭章禄.高等学校学费制定的国际比较研究[J].价格月刊, 2005(7).

[51]雅戈.采访英国驻华领事馆文化参赞[N]. 二十一世纪,2002(1).

[52]崔庆玲.高等教育国际化中美、英两国留学生教育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4(10).

[53]赵翠侠. 法国接收留学生政策变化分析[EB/OL]. http://www.hbllxx.com/typenews.asp·ID=2006.

[54]法国驻华使馆. 法国高等教育的十大优势[EB/OL]. http://www.china.com.cn/education/txt/2007-02/02/content_7751630_2.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