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满铁”图书馆的服务形式

“满铁”图书馆的服务形式

时间:2023-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满铁”于1911年10月,以“满铁”社告52号规定“巡回书库”及阅览场的图书需收费借阅,每次需交纳1钱。其中“满铁”沿线中间站为78个所,图书馆所在地之外的各小学校为14个所,“满铁”沿线之外各会社医院10个所,煤矿8个所。“列车书库”是满铁“巡回书库”的一种形式。1915年5月“满铁”会社公布了书库规程,于15日开始实施。

第四节 “满铁”图书馆的服务形式

图书馆与殖民图书馆是两种不同的含义。前者是社会教育服务,后者是为侵略战争服务。在战争体制下建立的图书馆,必将成为历史的产物。从文献收集到各文库的创立,都与日本侵华战争实行掠夺有着必然的联系。但从其创立与发展过程以及开创各种服务形式来看,也为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开创与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一 “满洲”开发与社员文库建立

(一)“巡回书库”与“列车书库”

由于战争的不断推进,“满铁”的事业不断在附属地沿线壮大与扩张,为开发研究伪满洲的资源宝藏,“满铁”社员也纷纷地涌入东北各城市,在九一八事变前,截至1931年9月末满铁附属地的总人口数为68925人(其中日本人数为40365,朝鲜人10645,中国人18151,其他国家人236),事变之后截止1933年12月末满铁附属地的总人口数为404316人(其中日本人数为139973,朝鲜人27781,中国人235234,其他国家人1328)。(41)所以在人口逐日增长的情况下,“满铁”就利用各图书馆以不同的方式为殖民者开展了各种服务,建立了各种文库。

img30

“巡回书库”书箱

1.“巡回书库”

“巡回书库”最初起源于日本山口县,1904年由山口县立图书馆馆长佐野友三郎创建。日俄战争之后,日本殖民者取得了东北铁路以及附属地各项经营事业的经营权。“满铁”在创办图书阅览场时,由于考虑到有限的经费,于1907年9月,“满铁”开始运营“巡回书库”,对“满铁”沿线各阅览场的藏书进行补充,为各地普通读者提供了方便。“巡回书库”所提供的图书有文学、修养、常识、体育、女性、儿童、家庭、趣味、娱乐以及新刊图书等。巡回的方式是根据人员多少提供20册或50册、100册不等。期限为每次一个月或三个月。“巡回书库”流动站主要设置在铁路总局沿线,此外与“满铁”福祉课联手在兴城、大黑河、赤峰、会社医院10个所、蛟河、老头沟煤矿、天津北平事务所等地设置了“巡回书库”。“巡回书库”最初由“满铁”地方课教育系负责。1918年1月,大连图书馆新建筑馆舍竣工后,“巡回书库”就由大连图书馆来管理。

1926年10月随着会社规程修改,“巡回书库”又转为由地方部学务课管理,之后又转入“满铁”调查课图书系管理。1937年7月7日,在“满铁”行政权转移到伪满洲国前,“巡回书库”又附属于总裁福祉课社会系管理,成为专门面向社员及其家属的文库。

1910年12月,“满铁”在安奉线的本溪湖、桥头、草河口、鸡冠山等地租借当地的小学校作为设立“巡回书库”的场所,每月一次送60册图书。1911年6月,又发送图书到熊岳城、海城、开原、昌图、四平街的各小学校以及苏家屯站等地。虽然“巡回书库”的目的是为偏僻的地方服务,但也逐渐为“关东州”内外的各个中间站服务,其服务普及到吉林、通辽等地。此外,在1909年1月,“满铁”庶务课大冢素主任设置了慰藉系,是为了安慰社员而进行的福利事业,其一部分图书是无条件借出。1913年慰藉系为了扩大服务利用“巡回书库”进行图书流动,其部分图书与“巡回书库”合并,但社员借阅慰藉系的图书改为三个月一期,一次为20钱。

1910年度“满铁”沿线各阅览场“巡回书库”情况表(42)

img31

“巡回书库”最初在图书阅览场运营2年的过程中,因采用的是免费借阅的方法,产生了一些混乱的弊端。“满铁”于1911年10月,以“满铁”社告52号规定“巡回书库”及阅览场的图书需收费借阅,每次需交纳1钱。之后“巡回书库”脱离了图书阅览场,作为独立部门进行服务,专门送书到偏僻的地方慰问,为在“满铁”会社工作的社员服务,充分发挥了其殖民宣传作用。之后“巡回书库”由大连图书馆接管时,地方课教育系的部分图书也随之搬迁到大连图书馆地下室(之后书库在“满铁”内又进行6次调整),大连图书馆负责为沿线各个地方发送巡回图书等任务。同时设立中间站服务区,以免费阅读形式奖励读者。

大连图书馆接管“巡回书库”时,正逢日本出兵西伯利亚。他们开始计划征集图书,为西伯利亚出征军队发送图书慰问,并打出标语“勇士的图书”。该计划是从1918年8月开始筹办,10月第一次发送,至1919年5月共发送10次图书,计11066册。1919年图书馆规则制定的同时,也制定了“巡回书库”规则(1929年对本规程进行修改)。1931年“满铁”协助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活动。为解除社员在工作中的无聊和困苦状态,“巡回书库”又推出“派遣社员慰问书库”等图书征集活动。

1935年时,各个图书馆藏书已逐渐充实,图书馆的现行规则也逐步完善,“巡回书库”就终止了图书馆业务,而转向为偏僻地区服务。北至大黑河,西到天津、北平等地区。在“巡回书库”转为学务课管理后,于1936年11月制定了一个比较独立完整的“巡回书库”的规程。规程确定“巡回书库”运行实行统一管理,划分为五个区域,各区运用不同特色巡回图书。据1936年统计数字表明:书库共巡回12个区150个所,藏书13549册,巡回图书总册数为67432册;1937年度为12个区,163个所。其中“满铁”沿线中间站为78个所,图书馆所在地之外的各小学校为14个所,“满铁”沿线之外各会社医院10个所,煤矿8个所。另列车书库有23个列车,其他为30个所;“巡回书库”总藏书为14222册,至1937年7月份巡回163个所,12个区,共发送图书3026册,杂志190册,共计71244册。(43)

“巡回书库”1937年度人事经费为1995日元,图书费为16854日元,物品费377日元,共计为19226日元。从事“巡回书库”的职员5名,其中职员1名,雇员1名,佣员1名,雇佣社员外人员2名。

2.“列车书库”

“列车书库”是满铁“巡回书库”的一种形式。“满铁”设置的文化线极其广泛,从“关东州”内到州外,从社内到社外,从市区到战场都运送大量的图书,甚至列车上也设置了“列车书库”作为“巡回书库”的另一种方式。在最初设置图书阅览场时,1911年12月已开始实施“列车书库”的计划。1915年5月“满铁”会社公布了书库规程,于15日开始实施。列车书库的图书是使用地方课配备的“巡回书库”的图书,也适当配备了一些图书和杂志类补充书库。“列车书库”每月开放一次或两次,根据现有的情况在12次列车上进行图书交换与流动,其服务形式为免费为乘客提供阅览。

1916年3月1日,由地方课编成的“巡回书库”的图书,巡回到奉天、长春、安东等各图书阅览场,再由各该站长协商编成列车流动书库。1921年2月,书库开始由各站长管理变更为各列车区长管理。在1918年2月与京城管理局协商后,在直通朝鲜的列车上增加“列车书库”为“满铁”沿线书库制度实施的统一管理。在解除朝鲜铁道委托经营后,仍由“满铁”继续管理。1926年1月在一等列车上配有书架以及杂志等。最初图书装载由“巡回书库”系负责,1930年9月后由铁道部经理课负责,管理手续先后反复更改过20多次,普通列车18次,180册,一等列车为7次,280册,三个月共计图书流动有460册,1937年也是随着“满铁”行政权移交给总裁室福祉课管理。

img32

列车“巡回书库”

(二)“大众文库”的建立

最初是根据1935年吉村繁义提出的计划,将综合图书馆应读者的需求整理改变成文库。其主要目的是使广大民众能及时阅读新刊,了解新的殖民政策。1936年4月,“满铁”学务课图书系在终止“巡回书库”业务后,设置了“大众文库”,开始在沿线各公费图书馆运行。之后为高效率向广大读者提供新刊书籍,实现各图书馆购书经济化,创建了“大众文库”。阅览室可供约30名左右的读者使用。

1935年3月,图书馆业务研究会委员会根据学务课建立的“大众文库”进行研究了新的方案,主要是以补充通俗文艺图书为目的,规定要求于同年4月实施新划定的图书馆图书购入费。“大众文库”主要项目是学务课每月购入新出版图书(通俗图书)40册,每20册编成一组,每半个月交换一次,在每月一日、十五日发送两次,在各馆流动15天,以一个半月在各个区间巡回完毕,再送往各巡回区。共计21个馆,分为三馆七区。巡回完的图书适合哪个图书馆就配备给该馆。每区分三个馆,七区计21个馆。即第一区:日本桥、埠头、日出町;第二区:近江町、沙河口、南沙河口;第三区:瓦房店、大石桥、营口;第四区:鞍山、辽阳、抚顺;第五区:八幡町、本溪湖、安东;第六区:苏家屯、铁岭、开原;第七区:四平街公主岭、新京。另,伏见台儿童图书馆作为特殊图书馆除外。“大众文库”巡回三个馆后,返还学务课。巡回后的图书由学务课作为长期外借图书送给各馆。1936年末送给各馆的长期外借图书为126册。此外,根据这种形式各馆根据地域和读者需求的情况选定部分图书建立“团体文库”。“团体文库”的读物隔月或每月交换,视当地收取费用。

“大众文库”的管理规定如下:①主要是将小说、戏曲、随笔以及通俗小说等文献编入文库,在各个图书馆之间相互借阅;②满铁学务课对上述图书进行选择编排(一个文库20册图书),在每月一日、十五日两次发送到第一个图书馆;③学务课在文库发送前期要预先把文库的内容预报给各图书馆;④接受图书的图书馆要对书籍进行验收,然后公众阅览的期间为半个月;⑤图书借阅到期后对内容检查,各图书馆不得推迟,要将图书送到下一个图书馆,直到最后一个图书馆结束,返送到学务课;⑥本书库是对各图书馆购入图书进行统制,各图书馆发行系把申请图书单送到学务课;⑦本书库在巡回图书时,也同时要返回图书申请单,返回的申请单各馆长要确认并在申请事项上提出要求;⑧各巡回完后的图书根据各馆情况适当借给各馆流通。另从事“大众文库”的职员有2名。其中1名职员,1名甲佣事务人员。

二 “满铁”各图书馆的服务与侵华战争

(一)“阵中文库”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之际,日本关东军开始对东北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各图书馆的服务也进入了侵华服务行列。1931年12月19日,“满铁”图书馆在奉天图书馆举行了第一区、第二区图书馆业务联合研究会,为打击中国人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势力,极力宣扬“为了东亚永远和平,为了时局的推移,为军队提供阵中精神服务。”(44)开始对外搜集与军事相关文献,以慰安娱乐为主,向全东北“满铁”沿线发出号召:

满铁警察官兵、将士要到第一线参加活动,图书是精神慰问的第一手段,以最适宜的方法募集图书编成“阵中文库”送到第一线进行慰问活动。各馆要向全“满”发布“倡议书”,鼓励有志之士的藏书家捐书,并发动各方力量。(45)

日本殖民当局鼓励各机关在为日军提供所谓的“精神服务”的同时,也进行大量的宣传活动。木谷义雄撰写的《时局和图书馆》一文(刊行于《书香》1931年12月版),提到日本殖民在战时对图书馆所寄予的希望有三点:一是提供新社会建设所必需的参考资料;二是各个机关要为前线士兵提供慰问读物;三是作为社会教育机关要培养社会意识。所以,在九一八事变后,各个图书馆都掀起了募集文献等活动。首先为侵略官兵、伤员,进行“阵中慰问”活动。其次也为沿线各地社员提供服务,建立侵华战争文库。如各馆在建立“阵中文库”时,对外发布的宗旨如下:

阵中文库趣意书

请阁下为军队捐赠书籍!!!

在极度危险的诸多兵匪土匪面前,在严寒刺骨中为了东亚和平驰骋于战场,随着时局的演变长期生活在阵中的我军队,不仅是为了那些战绩的伤病员以及更多的将士们和活动在第一线的将士、警察官员、满铁社员等,提供书籍是最适于他们精神安慰的一种手段,能解除医治征战的疲劳,解除伤后在病床上的痛苦,使之得到最大的安慰。

社会有志贤能志士!!!愿阁下为支持和平与建设在第一线的人们,请您捐献书籍和杂志!!(46)

征集的图书不管是单行本还是杂志,也不论是新旧均以慰问和娱乐为主。捐赠不限册数,可将赠书提供给各图书馆或团体,再由各图书馆发送到奉天图书馆。奉天图书馆再结合军队的情况适当编成文库,并写上寄赠者的名单或团体名称送到战场。之后再把送往阵中的文献反馈情况写成报道刊登在《书香》上。据统计1931年12月开始,6个月间共捐赠图书杂志有7500余名,116545册(应为116683册)。

各馆在接收捐赠的图书时,也在各报刊上大力地宣传。如在《书香》第47号上刊登一则文章《对社外线派遣社员——有关慰问文库》提到:

在满洲(九一八)事变后出动各部队。24个图书馆联合提倡结成后援“阵中文库”慰问图书120000册。……听说在内地日本图书馆协会以及其他团体发动抚恤士兵募集图书活动,有相当部分图书已发送到奉天仓库。(47)

1932年8月初,“满铁”派遣社员到前线对士官“进行慰问以提高士气”(48),为战士送报纸、拍照片,巡回播放电影、分发收音机、发放编成的慰问巡回文库等。为了尽快送去图书,在“满铁”沿线之外扩大建立了新的线路40个所。有奉山线(锦县外12个所)、郑通线(通辽外3个所)、沈海线(清原外3个所)、吉敦线(拉法外1个所)、天图线(延吉外1个所)、中东线(哈尔滨外2个所)、四洮线(洮南外4个所)、打通线(黑山)、洮昂线(泰来),(49)此外还建立了临时事务所,如齐克建设事务所、洮昂齐克铁路局顾门龙江司令室、呼海派遣事务所、临时呼海铁路建设事务所等。

“满铁”各图书馆积极参与九一八事变后的日本侵略东北战争中,也为派遣各地的侵略军做后援服务的官兵、伤员,进行“阵中慰问”活动。侵略者的宣传不仅在中国东北地区,还在朝鲜龙山铁道图书馆进行了募集图书活动,最远达到日本北海道、青森、富山、京都、大阪、福冈等地区。他们向日本所有侵略中国东北的军兵家属宣传,要以同情之心感谢他们为“东亚永远和平”的举措献力。此举不但募集到图书,而且还募集许多资金。从各地募集到的图书要全部发送到奉天图书馆,奉天图书馆在把各寄赠者名目编成册后,发送给关东军。为开展此项活动,奉天联合妇人团、佛教妇人团等团体每天派两三人到奉天图书馆服务接受各地发送来的图书。从1931年12月19日至1932年5月1日,各满铁图书馆为九一八事变的侵略士兵所募集到的图书、杂志共为116683册,报纸16480份。其中安东图书馆募集的图书、杂志为14131册;奉天图书馆募集的图书、杂志13276册,报纸为1503份;抚顺图书馆为8352册;沙河口图书馆7952册;日本桥为6629册,1000份;大连图书馆6293册;哈尔滨为5511册;大石桥4784册;鞍山4752册;公主岭4435册;伏见台4203册;铁岭4038册,437份;辽阳为3514册;“满铁”学务课为3489册,13540份;关东厅图书馆为3175册;长春图书馆为3138册;开原图书馆为2591册;八幡町为2584册;四平街为2516册;瓦房店为2396册;营口为2164册;龙山铁道为1800册;南沙河口1696册;本溪湖为1349册;近江町为800册;埠头为704册;日出町为411册。以上图书、杂志和报纸分六次发送给九一八事变中的日本殖民侵略者(军队、警察、社员等)手中。

“满铁”各图书馆为九一八事变募集图书发送情况表(50)

img33

注:此表由系根据《满洲事变と满铁》第508—509页中“接受和发送表”与“发送各所内译”二表整理。

“满铁”各图书馆通过奉天图书馆发送到各地的阵中文献,共计256个机关场所。如军部方面:卫戍医院疗养所和四洮线、吉长线、东支线、洮昂线、奉山线、“满铁”沿线等军部各个机关及驻屯军共60个;警察方面:安奉线、“满铁”本线、抚顺线、“满铁”线外警官派出所等共计105个;派遣社员的区域:东支线、吉长线、奉山线、四洮线、洮昂线等各站共为74个。其他为东北各县指挥部等17个。奉天图书馆还把以上各活动编成册状况(油印版)出版发行。

(二)“战时巡回文库”

“战时巡回书库”其实早在1918年就建立,主要是为慰问远东日本侵略部队。该巡回书库每月巡回一次,每次150多册图书。在九一八事变时,为普及日本殖民的满蒙政策,“满铁’图书馆建立了“满蒙关系和汉文图书”的有关体系,各馆根据所处地区的情况大量搜集当地有关资源、乡土、风俗等相关资料,并编辑、发行有关“满蒙”等目录和“满蒙文库”,如奉天图书馆建立的“时局文库”、“时局资料展览会”,图书馆业务研究会发行的《全满24图书馆满洲和汉书名联合目录》,大佐三四五所写编辑《以满蒙为中心的文献目录》等。奉天图书馆长卫藤利夫在《书香》上发表的《满洲事变与图书馆》的文章,更进一步把“满铁”各图书馆的服务推向了战争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成为日本殖民者疯狂掠夺资源的主要地区,也是在战时体制下疯狂备战的大后方。所以,各图书馆所搜集的满蒙文献成为日本殖民者研究满蒙矿藏资源的重要参考资料。如大连图书馆的“满蒙文库”,就是以东北地方文献为主,从政治、文化、教育、历史、社会、产业、交通、移民等方面搜集情报。此外还有部分有关满铁调查部所到各地进行实际考察以及调查分析报告等文献,为其后日本殖民者以劫、掠为目的而开发中国东北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

三 针对性开设馆内外“特色文库”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各个图书馆,均以满铁的殖民政策“文化渗透”为主导,把其“文化设施线”铺设到伪满洲国每一个阶层及角落,各图书馆根据所在的地域文化特点收集文献,开设不同种类“特色文库”,达到“读书简易化、普及化、读书欲的增进”,其中也包括馆外巡回服务,(51)图书巡回阅读的辐射面积广泛,并设有特殊的读者群。以下根据1937年7月末的统计资料,提供“满铁”各图书馆为侵华战争服务所设置的馆内外“特色”服务。

(一)馆内“特色文库”与儿童服务

日本在东北各地的图书馆设置了一些“特色文库”。日本桥图书馆在每年中(约有200多册书)设立了“学校案内文库”和“学生参考书文库”。沙河口图书馆在馆内开设了“学校文库”(每年2月1日至3月末)。“推荐文库”(年中开放)大多是文部省以及日本图书馆协会推荐的图书为主。鞍山图书馆举办了“季节文库”和“时局文库”等活动。“季节文库”一年平均举行三次,开放约一个月,每次100多册书,以园艺和运动方面的书籍为主。奉天八幡町图书馆设置了“参考书文库”、“商工业文库”、“家庭文库”、“儿童文库”、“满人文库”等。本溪湖图书馆的“爱护幼儿周文库”;哈尔滨图书馆的“林间图书馆”(每年夏季7—9月开设),以及“图书馆周活动”都以各自的特色,宣扬了日本殖民政策和侵略文化等活动。如“满铁”大连图书馆在1940年11月21日举行的《东亚文献展览会》,在展览会上展出的大量日本殖民者在中国所搜集的重要文物。如有“林则徐手札”、唐代时期的手写经卷“太上微妙经”等,这个展品传说是敦煌千佛洞的数千种经卷之一,为道教经卷,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此外,《支那帝国全志》(1735年版)、中国人绘的《香港图》、《广东图》、《苗族图》、《夷人图》以及还有汉籍的地方志类文献等稀见书。大谷探险队在中国大地所淘金侵盗得来的中国西域敦煌之瑰宝,都逐一成为日本殖民者的重要珍藏至宝。(52)

“满铁”在东北经营各种教育,是“满铁”统治沿线各地的文化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首先,他们不但对成人进行奴化,也将奴化思想灌输到沿线儿童之中。最初在23个图书馆或阅览室中,有20个图书馆都设立了儿童阅览室。他们把儿童教育作为重点,从幼儿开始“渗透”日本的殖民意识。首先对民众提倡的是“民族协和与满洲不可分的根本基调,日满一德一心”(53),“一方面施与满洲的国民生活的安定,一方面实施实业教育、实物教育为基调,授予他们知识技能,身体健康,最终达到培养一个忠实的国民为目的”。(54)如1928年6月,伏见台图书馆新馆终于建成,成为“满铁”会社图书馆事业的一个特殊图书馆,为补充市内各个图书馆事业之不足,拟为特殊事业经营。日本殖民政府认为儿童教育不仅要利用学校进行,还必须通过图书馆承担对其进行文化精神培训。“经营儿童图书馆要有适宜的地点。现在满洲对儿童的教育核心之举学校教育有了非常突出的业绩,对此,还应看到社会训练等场所,即所有儿童走出校门,缺乏其他修炼场所”。(55)所以日本殖民者创办儿童图书馆符合伪满“文化渗透”的统治方针。(具体概况请参见“伏见台儿童图书馆”)

(二)馆外“特色文库”

满铁图书馆的殖民政策宣传,特别注重馆外、偏僻人群等,特别是在各地学校和偏远的部队、医院等建立许多流通站。如日本桥图书馆的“夏家河子海滨图书馆”(每年7月10日—8月20日开设)、“夏家河子寿病院”;瓦房店图书馆的“熊岳城温泉儿童聚落宿舍”;鞍山图书馆的“汤岗子清林馆”、“大宫小学校”、“富士小学校”、“青年学校自治会”、“小岛学级文库”;辽阳图书馆的“士兵之家”、“烟台煤矿”;开原的“昌图小学校内临时阅览场”;公主岭图书馆为“长谷川部队”、“涩谷部队”、“山崎部队”、“平山部队”、“河合部队”、“坂口部队”、“鸠育成所”、“长谷川部队”、“中岛部队”、“村井部队”、“吉富部队”、“加藤部队”、“陆军病院”等13个部队设立了文库;此外,还有新京图书馆的“新京青年学校”、“天野商店”等;本溪湖图书馆的“青年学校”“对空射击队”等文库;抚顺图书馆的“抚顺医院妇人部”、“抚顺医院护士培训所”、“社员会妇人部”等都设有文库。

综上所述,日本殖民时期图书馆的各种“特色文库”的建立,主要目的是为日本殖民侵华战争服务,如“阵中文库”、“战士巡回书库”等;其次为侵华东北开发伪满洲的各地不同阶层的日本人设定的一种特殊服务,包括“巡回书库”、“列车书库”“大众文库”。这些文库无一不是为侵略者提供精神服务,推动侵华战争为目的。所以说“满铁”所经营的各图书馆以及所设立的服务方式,从图书搜集到图书借阅,都围绕着侵略局势的改变而不断变化服务方式,都为殖民统治服务,但从图书馆学的服务形式上看,对中国近代图书馆学和图书馆业务发展与资源共享也有一定借鉴的作用。

img34

日本挑起九一八事变
图为1931年9月19日凌晨日军在奉天小西门城壁上向中国官兵射击

img35

1931年11月18日日军攻打齐齐哈尔时在龙江火车站警备中的日军

img36

1931年11月洮昂线塘地附近的日军重机关枪队

img37

九一八事变时长春飞机场上的日军

img38

1931年11月18日日军侵略洮昂线(洮南至昂昂溪)大兴附近

img39

1931年11月19日日军侵略齐齐哈尔城,昂昂溪三间房附近

img40

九一八事变时东北第一旅王以哲告官兵令

img41

右图为九一八事变时期“满铁”社员为侵华日军修复被中国反抗者捣毁的电线

左图为“满铁”社员为日本侵略军铺设铁路

img42

九一八事变“满铁”社员全副武装加入侵华行列

img43

九一八事变“满铁”社员被派到沿线各站为侵华战争做后援部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