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满铁”铁岭图书馆

“满铁”铁岭图书馆

时间:2023-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日益增长的读者数量及藏书量的逐步增长,1922年6月1日,“铁岭简易图书馆”改称“铁岭图书馆”。“满铁”铁岭图书馆的人员最初定为3名。1920年4月,根据“满铁”图书第一号规定,统一制定“图书分类纲目”。1923年1月25日,“满铁”铁岭图书馆为了对馆内外的图书进行管理,制定了“铁岭图书馆规则”。“满铁”铁岭图书馆的馆外业务,主要是通过设置各种文库进行对外服务。

第七节 “满铁”铁岭图书馆

一 “满铁”铁岭图书馆沿革

1905年3月16日,日本侵略军赶走占领铁岭的俄军,从俄国手中夺得了特权,实行了军政管理,并开始经营满铁附属地沿线。1906年8月1日废除军政管辖,在奉天设立总领事馆铁岭办事处,签订日中协约,使各国的商业贸易市场开通(30)。铁岭开设领事分馆后,往来日本人逐渐增多,铁岭西门外的一带成为日本人街,所需物资通过辽河水运运输。三井物产、正金银行也在铁岭开设了分店。在东北各个城市中,旅顺、大连的日本人最多,其次是奉天、新京等地。很快铁岭人口达到了4.5万人。“满铁”瞬间如星罗棋布般在铁岭建立起来了日本殖民各机构,如教育局、铁矿局、警务局、税务局、地方法院、检察厅、监狱等,此外、小学校、高等小学校、女子中学,县立女子师范学校等也逐步建立,图书馆也在“满铁”附属经营中诞生。

img150

“满铁”铁岭图书馆

伴随着“满铁”势力的扩大,日本人也开始涌入“满铁”沿线的各个城市。“满铁”会社为了提高铁路沿线社员的读书兴趣,进一步“渗透满蒙”政策,在各地建立了图书阅览场,并制定图书阅览规则。1910年10月1日,在“满铁”社员俱乐部内的一室设立阅览场,(31)1911年1月10日正式开馆。1912年7月,又在铁岭寻常小学校创立图书阅览场,由校长兼任主事。该馆的图书主要依靠会社地方课教育系“巡回书库”的流动图书(32)。随着业务的开展,图书的增加,馆方开始逐渐感觉已有的建筑狭小。于是该馆连续三次搬迁:第一次1913年1月17日,该阅览场搬迁到同一校舍另一室内。之后儿童阅读量的增加阅览室面积更显狭小,1915年5月2日,阅览场第二次搬迁到中央街演武场附属的木制建筑内(24.79平方米)。随着时间的推移,读者不断地增加,馆舍再次告急。为了以后图书馆的发展,馆方开始申请建立新馆舍。1919年8月开始动工建立新的馆舍,于同年12月中旬新馆竣工,总面积为170.86平方米(33),同月28日,图书馆搬迁到新的馆舍中。

1917年6月22日,图书阅览场更名为“铁岭简易图书馆”。随着日益增长的读者数量及藏书量的逐步增长,1922年6月1日,“铁岭简易图书馆”改称“铁岭图书馆”。当时藏书达1万多册。由于每年购书量增加,原有的书库面积太小,1929年10月,在该馆东北角增加一室(39.11平方米)书库,在东侧建立新的“满铁”社员俱乐部,同年11月,图书馆与社员俱乐部的连接走廊施工完毕,为以后两家合并奠定了基础。

1937年12月1日,该馆的行政隶属由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移管到伪满洲国,成为“满洲国公立图书馆”,作为该地区文化机构的主要场所。1938年6月25日,“满铁”为该馆投资480.49元,为“满铁”儿童俱乐部及家政讲习所的建筑进行修整,同时图书馆建立了西式平房建筑。并从“满铁”社员俱乐部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公立图书馆。修改后的图书馆阅览室为146平方米,能容纳40名读者,书库7.64平方米。阅览室和书库两侧建立了值班室、卫生间32平方米,其他小储藏室为4.97平方米,总面积259.74平方米。各种设施如电灯、暖气设备都已齐备。同时建立分馆,地址设置在原警察分所后面的中国人房屋中,分馆有图书阅览室、报纸、杂志阅览室、分馆长室、宿舍和食堂等,总面积为203.13平方米。

二 藏书、经费与阅览情况

铁岭图书馆的藏书特色最初以通俗图书为主,之后以各种传记、伪满洲地理、俳句音乐、照片、体育等书籍为主。到1936年,总藏书为12867册。各图书种类及藏书数量如下:满蒙1328册,综合随笔815册,哲学宗教教育1033册,文学语言1759册,小说戏曲1950册,历史地志1292册,法制、经济、社会、统计1508册,数学、理学444册,工学、军事399册,艺术887册,产业601册,家政199册,儿童652册。(34)

该馆系公费图书馆。1914年预算为655.62元,1936年增至5267.66元。创立之初的经费由本社地方经费支出,但没有详细的记录说明,从1914年方有记录。

1914—1935年“满铁”铁岭图书馆经费情况表(35)

img151

续表

img152

注:1933年临时预算费为124.92元。带有“°”的项目为大体预算费。

1937年12月1日至1939年6月末,该馆藏书达12815册(分馆旧籍图书藏书4523册,报纸3种和杂志2种),藏书多以通俗文献为主,报纸有伪满洲事情方面、各种传记、俳句、写真集、音乐书等,杂志有48种。

“满铁”铁岭图书馆的人员最初定为3名。馆长1名,事务人员1名,杂务(中国人)1名。创立之初是由小学校长兼任,聘请雇员管理阅览场的一切事务。1924年才正式设图书馆馆长一职,1926年又改为“主事”,1933年恢复了“馆长”的称呼。

“满铁”图书馆建馆初期至1937年的历任馆长表(36)

img153

续表

img154

图书馆工作人员以日本人为主,中国人多为杂务人员。但与其他图书馆一样,人员调动频繁,反映了当时图书馆界极其不稳定的状况。

“满铁”铁岭图书馆工作人员情况表(37)

img155

续表

img156

铁岭图书馆采取公开的免费阅览方式,读者可以直接进入书库查找图书。1920年4月,根据“满铁”图书第一号规定,统一制定“图书分类纲目”。1920年7月7日,颁布的分类表,以二位、三位、四位分类。之后大连图书馆长柿沼介所编三位类和汉图书分类表,作为各公费图书馆的分类纲目方案。该馆东海林太郎主事采用独特的分类表“东京市立图书馆的和汉分类纲目”(1921年版)作为三位类分类标准,顺序号是使用“满铁”公费图书馆制定的二位类表纲目的变更顺序号。1923年1月25日,“满铁”铁岭图书馆为了对馆内外的图书进行管理,制定了“铁岭图书馆规则”。该馆的图书分类使用十近分类法。馆外阅读只限持有“读书券”的读者(1936年4月1日图书馆业务研究会决定,“满铁”各图书馆实行统一“读书券”)。该馆与各图书馆实行馆际互借制度。

图书注册是依据会社图书管理规定,在大连图书馆进行注册所有会社购入的图书。图书到本馆后根据订购的图书票合计、入馆账,再分别给图书分类、制作图书卡片,最后送到各个书架供读者阅览。

“满铁”铁岭图书馆的馆外业务,主要是通过设置各种文库进行对外服务。如特设“渡边文库”(38)。此外该馆在1918年建立“战时巡回书库”,每月一次,每次150多册,赠寄慰问东北部队。随着时局的推移,为军队的阵中生活提供精神服务。该馆以搜集单行本和有关杂志、新旧论著等慰安娱乐为主的图书。共搜集到图书4038册、报纸杂志437部,(39)作为“伤兵慰问巡回书库”和“阵中文库”为受伤的士兵和第一线的日本侵略军提供服务。

1937年12月1日后,该馆继续沿袭“满铁”图书馆的开架阅览的服务方式,馆内阅览读者日平均为80人,分馆日平均20人;馆外借阅读者日平均为50人。所以“满铁”图书馆完全成为殖民侵略服务的图书馆。

九一八事变时,日本殖民者为了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和认识日本的伪满蒙政策,增添有关“满蒙关系的和汉图书”。“满铁”各个图书馆在建馆初期,均依靠运用会社的“巡回书库”、“大众书库”的图书,每季度向会社递交统计数据(1916年每月递交一次统计报告)。《书香》也刊载铁岭图书馆的新书介绍。“满铁”图书馆还举行各种展览会、讲演会、音乐会、图书馆周活动(40),刊行“新书指南”(誊写本1-6卷)、《1934年度图书增加目录》、《日本海战30周年纪念号》、《铁岭的今昔》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