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光通信技术领域
光通信技术领域的案例是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简称长飞光纤光缆)、以烽火科技集团为共同组织背景的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简称烽火通信)和武汉光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8](简称光讯科技)。需要说明的是,烽火通信和光讯科技具有共同的背景,均是由烽火科技集团控股的企业,在组织架构上隶属于同一个集团公司,同时也是集团的核心企业。两个公司同处于一个集团管理体系内,两者的人员、资源、销售收入占集团的一半。
(一)烽火科技(烽火通信、光讯科技)
1.案例简述
烽火科技集团(简称烽火科技,原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是中国光通信的发源地,是我国第一个光通信系统工程以及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的诞生地,是一家集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国有大型企业。烽火科技集团主要从事光纤光缆、光通信系统设备、IP数据网络设备等的开发、生产和销售,是中国通信领域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商和骨干企业,已形成覆盖光纤通信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与无线通信技术三大技术的发展格局,是目前全球唯一集光电器件、光纤光缆、光通信系统和网络于一体的通信高技术企业。烽火科技先后经国家批准为“光纤通信技术和网络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光纤通信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光电子工艺中心(武汉分部)”、“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亚太电信联盟培训中心”和创新型企业等。
通过近30年在光纤通信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在PDH、SDH、全光网、接入网、IP等领域,积累了大量的专利技术并实现产业化。目前,烽火科技在下一代光传送网、下一代无线通信网、下一代数据网、下一代交换网(Soft-switch)、下一代接入网(FTTH)等技术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尤其是在一些关键技术上获得重大突破并专利化。到2006年底,烽火科技共提交国际标准3项,向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提交了284项专业标准;累计申请专利超过500件(其中中国发明专利超过480件、国外专利20件),已获授权专利180件(其中国外专利5件)。截止到2008年底,烽火科技专利技术覆盖了以光通信系统、通信用光电子器件、数据交换和软交换系统、移动和无线通信系统等为主的众多技术领域。
2000年以来,烽火科技提出了3项国际标准草案,并均获国际电联批准。
(1)X.85/Y.1321国际标准是互联网协议嫁接到电信传送网SDH的适配方法(关于因特网和光纤传输网融合的一个适配方法),而且是由中国人独立提出的首个国际电联标准,2000年3月被ITU-T正式采纳。
(2)X.86/Y.1323国际标准(Ethernet over SDH)是以太网和千兆以太网嫁接到电信传送网SDH的映射和适配方法。是传统以太网走向电信级的第一个国际标准,也是MSTP领域的第一个国际标准,大大地扩展了光缆网SDH和传统以太网的应用范围。获2001年首届全国信息产业重大发明。2001年2月被批准为ITU.T标准,标准已被欧美集成电路厂商和全球系统设备厂商广泛引用,成为多业务传送平台领域的第一个国际标准,比欧美标准草案的提出和批准均早1~2年。系列产品获得大量应用和出口,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以上两项标准被全球40家系统厂商和12家芯片厂商引用,是目前国内自主专利技术被国外引用得最多的例子之一。
(3)X.87/Y.1324国际标准是在多业务环MSR上传送三网业务技术的方法,于2003年10月28日被ITU-T正式批准,该标准是电信级以太网的重要应用方向。
烽火科技提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如表7-2所示。这些标准集中在光通信系统和光电子器件技术领域。
表7-2 烽火科技提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
续表
同时,烽火科技还是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单位;国际电信联盟(ITU-T)中国专家组成员(工业和信息化部组团);国际电信联盟(ITU-T)第15研究组(光和其他传送网络)副主席单位。
烽火科技专职从事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的技术人员超过4 000人,从事工程服务的技术人员超过1 500人。人才组成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44人;高级工程师546人;工程师1 176人,其中国家级专家4人,省部级专家13人,享受政府津贴人员29人。
2.分析
1)烽火通信和光讯科技
(1)国有资本。
烽火科技是国有大型企业,而烽火通信和光讯科技是其控股的企业,也是集团的核心企业。集团承担的科技攻关项目主要由这两个公司完成并实现产业化,因此,烽火科技在光通信设备和光纤光缆、光电子器件领域的创新能力基本可以由本研究选取的这两个案例企业体现。
同时,烽火科技是由原大型公共研发机构转制而成的国有大型企业,改制前已积累较强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产品开发能力是改制后发展的最重要的内部创新资源。这样的科研背景使烽火通信和光讯科技在公司内部拥有丰富的R&D累积资源。
(2)产业化。
烽火通信和光讯科技的成果转化率很高,具有自主专利的产品均已形成批量生产规模,并已应用于各级通信干线的建设工程。烽火通信承担了我国光纤通信领域的绝大部分重点课题,90%以上的科研成果已产业化;依托这些核心技术,正在开发出越来越多的产业化产品。光讯科技是国内最大的光器件供应商,不断推出具有自主专利的光器件产品(特别是放大器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国内市场占有率为20%;也是全球主要制造商的供应商之一,满足全球性下游制造商的要求,在全球占2%以上的市场份额,位居前列。2008年烽火科技合同额和销售额均突破60亿元(其中国际市场销售额达8 500万元),其中烽火通信和光讯科技占了一半比例。
(3)承担的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
公司主要承担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承担了我国从“六五”计划到“十五”计划、“863计划”光纤通信领域、新材料及光电子领域的绝大部分重点课题,累计取得500多项重大科研成果,专利产出也很多。如2.5Gb/s、10Gb/s SDH系统,32×2.5Gb/s SDH,32×10Gb/s SDH波分复用系统,全光网络OXC,OADM系统等都是在承担科技部“863”计划及攻关计划等科研项目中形成的科技成果的基础上开发的。这些根本性创新为公司参与行业、国家及国际技术标准的制定奠定了知识基础。
(4)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
2002年,烽火通信承担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40Gb/s SDH光纤通信设备与系统项目、自动交换光网络的研究,代表国家向世界领先科技冲击。当前进行的光通信领域的核心技术超高速、超大容量光传输技术和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的科技攻关中存在较大的国际性的技术难点。虽然在40Gb/s SDH和基于40Gb/s单信道速率的波分复用系统的系列关键技术上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接近了国际先进水平,但是这更意味着该技术领域的国际技术创新和标准化竞争也愈加激烈。近几年,在40Gb/s SDH(STM-256)系统、80×40Gb/s WDM、160×10Gb/s WDM ULH系统超高速、超大容量、超长距离光传输系统技术,以及基于WDM的全光网络技术等方面,烽火科技都进行了研究和开发,形成了创新累积,为持续产出专利以及介入标准化过程创造了条件。
光讯科技在光电子器件方面主要研发的用于智能光网络的光器件(主要包括可配置的光分插复用器(ROADM)、智能化光纤放大器、基于MEMS技术的可调谐器件(VA、光开关、滤波器等)和基于平面光波导技术的器件(AWG、Splitter)等)也存在很多涉及关键技术的难点。
(5)高效的研发程序。
烽火科技实行的是一套由上至下的研发管理体系,采用集团宏观管理和下属公司实际运作相结合的模式。集团制定总的产业发展规划和与之配套的技术产品开发规划,集团科技管理部门负责宏观管理和协调[9],具体的技术和产品开发工作由各下属公司实施。这源于其前身是国家科研院所的缘故。在企业化之前就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企业化之后就直接传承了下来,并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形成了现行的科研管理体系。
因此,烽火通信和光讯科技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在于具备高效的研发程序。烽火通信设“发展规划部”负责产业规划和产品规划。发展规划部内设有两个子部门,一个负责规划工作,另一个负责标准化工作;且烽火通信是“国家光纤通信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亚太电信联盟培训中心”、“MII光通信质量检测中心”、“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的依托单位。而光讯科技的标准化工作则由“产品开发管理部”负责,即科研管理和标准化工作在同一个部门,两项工作紧密结合。
(6)高效的标准化程序。
从(5)可见这两个案例公司的标准化与研发是相互衔接、相互渗透的关系。所不同的是,烽火通信将标准化工作置于发展规划部门,而光讯科技将标准化融入产品开发管理部门。发展规划部门和产品开发部门处于研发程序的不同阶段。两个公司标准化和研发的结合方式各有优势并都具有高效性,除了企业标准外,两者都起草和参与制定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烽火通信还参与制定了国际标准。
①烽火通信。
在组织架构方面,烽火通信设立了发展规划部,发展规划部是烽火通信二级部门,其下设两个子部门,一个负责规划,另一个负责标准工作。规划部又包括了产业规划和产品规划。从这个架构可以看出公司把标准工作和规划列在同一个高度。规划的重点是公司的长远(或3~5年)发展目标和任务,而标准工作人员的工作是如何把标准化引入到公司长远规划中,因为通信行业的标准关注的是国际标准,要从跟随国际标准发展为赶超国际标准。规划和标准这两个部门是相互渗透的、一体化的,如规划部召开的会议,标准部门要派员参加;标准虽然由标准部门的人员撰写,但规划部门可以对其提出意见。
烽火通信的标准化程序的逻辑是首先将标准引入到发展规划里;其次,形成了一个将标准引入到开发层面的工作流程,即标准部门必须参与所有的研发报告、所有的立项申请书各个环节。每一个项目立项,都要经过标准部门的同意,否则该项目将被重新考量。另外,标准部门还是连接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简称标协)和公司各职能部门的中间环节,且各项职能的接口人员是固定的。
可见,首先,公司将标准化置于长期规划的高度,使标准工作上升至发展战略的高度。其次,设置专职的标准部门,该部门不仅具有业务部门的性质,而且具有职能管理的特点。通过介入研发环节从程序上保证了标准及标准化人员对R&D阶段的反馈作用,反映了NPD早期阶段的知识集成(见图7-5)。
图7-5 烽火通信研发(专利)与标准化
②光讯科技。
截至2009年底,光讯科技有180项专利申请,授权108项(含外国专利)。公司牵头或主持起草了多项光电子器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国际标准,如2008年就起草了12项国家标准、30项行业标准。
光讯科技设有“产品开发管理部”,研发管理和标准都集中于这个部门,标准化工作是该部门的职责之一。标准的起草流程为:产品开发管理部为研发公司提供标准起草的整体框架(范本/格式),研发公司在此框架基础上起草标准。起草后的标准由产品开发管理部审查,然后邀请集团的专家评审,评审合格后上报集团有关部门审核,审核通过后最后上报给标协。且标协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第一步的评审修订都是在公司进行。
光讯科技的NPD与市场应用相结合,体现了技术创新过程的外部集成。产品开发部使产品达到市场要求,制造部在线跟踪统一改进,市场应用部则反映客户的需求。而在公司的标准评审环节,产品开发部、制造部、市场应用部都要参与。这一互动则反映了以标准化程序为载体的内部集成能力(见图7-6)。
图7-6 光讯科技研发(专利)与标准化
(7)产业联盟。
光纤接入(FTTx)产业联盟是烽火科技联合工信部电信研究院、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共同发起并由该领域30多家国内骨干企业组成。烽火科技是光纤接入(FTTx)产业联盟的依托单位。该联盟以推动FTTx应用和扩大FTTx产业化规模,以及构建完整的产业链,促进联盟内成员的交流与合作及共同发展为目标。该联盟是侧重产业链合作的联盟。
(8)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是研发的动力来源,是研发成果产业化的前提条件。事实证明,只要发挥本土企业迅速识别本土市场需求的优势,就可以通过积极响应用户需求来引导研发,在产业化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市场地位。以我国光通信市场发展为例,2000年前,干线网的国外设备占80%,一级干线的设备都由如阿尔卡特、北电、西门子这样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控制,而国产设备只占20%。到了2005年,市场格局发生根本性转变,国内设备占了80%(烽火科技的国内一级干线有100多条,二级干线举不胜举),国外设备缩减到20%(大部分是原有的干线扩容)。目前,国外公司基本已退出中国市场。原因主要是国外公司的研发与市场需求的结合不足,他们重在引导用户按其设计和要求使用,而不是积极响应用户的设计要求,因此他们对国内用户五花八门的需求不能迅速做出反应。而本土企业恰恰相反,本土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响应用户各种实际需要,从而夺回了国内市场。
虽然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烽火通信和光讯科技的国际市场需求锐减,但是由于国内3G基础网络建设的拉动,使国内对光通讯的需求出现井喷。因此,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是企业创新成功的唯一途径;而技术研发产出的专利以及将专利纳入技术标准,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和引领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9)标准化经费投入。
标准研究需要投入的经费较大,公司负担较重。特别是在国际标准活动中,例如ITU-T、IEEE、IEC等国际标准组织活动中,每位专家的参会费用高达20 000~50 000元人民币,因此费用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参与国际标准研究的积极性,并且还直接导致部分规模较小的企业没有实力参与国际标准研究。在国内仅有个别企业通过诸如设立国外研究机构或直接聘请外国专家在国外进行技术研究和国际标准学术活动,这一方式在绝大部分企业仅通过自筹解决标准研究经费的情况下难以实现。
(10)国际技术壁垒。
国际技术壁垒是自主创新的起因。20世纪90年代以前,光通信技术领域的国际标准几乎全部由欧、美主导和垄断,纳入标准中的专利使我国遭受了惨重的经济损失。我国加入WTO以后,特别是中国制造的产品的大量出口,我国企业面临的知识产权问题日益突显。因此,把自主专利纳入国际标准,跨越国际技术壁垒实现赶超,是公司所进行的技术创新的国家战略目的。而这往往意味着需要开辟新的技术轨道,技术攻关难度大,但是一旦自主专利通过标准大规模扩散,不仅能为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而且会带动整个产业链摆脱国外技术封锁。
(11)标准化人力资源。
烽火通信和光讯科技的标准化人才是长期积累的结果。烽火通信将标准不仅上升至产业规划的战略高度,而且也细化到产品规划。烽火通信的规划和标准两个部门共20人,各占一半,且这个部门中的标准工作人员相当一部分不仅具备微观项目的研发经验,而且拥有侧重宏观产业布局方向的标准工作知识和技能。另外,还有20多名标准工作兼职人员分布在其他职能部门;且公司现有CCSA(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TC6WG3组长一名,CCSA TC7WG2副组长一名。烽火通信这支老中青专家(包括标协某工作组组长)组成的标准化研究人员人力资源集中了集团一半的博士。光讯科技的研发人员也兼职标准化工作。标准是创造新知识的知识基础,如果更多的研发人员熟悉标准工作,那么企业的标准化人力资源将得到有效的补充。
可见,两个公司标准人才不但学历高,而且都是具有丰富研发经验的科技人员。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胜任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方向的契合。这一点对于系统地集成研发、专利化和标准化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通过内部集成提高标准化的速度和质量。
(12)高级标准化人才。
高级标准化人才匮乏。高级标准研究人才指的是熟悉国际国内标准化规则又满足企业技术创新要求的高层次标准化人才。在通信技术标准方面,激烈的国际竞争,跨国公司在专利、标准方面长期积累的优势,使国内企业真正实现以专利标准化带动产业发展困难重重。高级标准化人才的匮乏加重了这一困难。不论是烽火通信还是光讯科技都面临挑战国际技术壁垒。在标准化人才方面,普通的标准化人员难以适应国际标准化的需要,公司急需既有科研经验又熟悉国际标准化规则的高级标准化人才。
2)光讯科技
产学研结合。光讯科技与中国科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东南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了联合试验室和联合项目组,是中国国家光电子工艺中心武汉分部的实体单位。产学研结合是公司对外部知识资源的一种集成方式。
(二)长飞光纤光缆
1.案例简述
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简称长飞光纤光缆)是1988年由原国家邮电部、武汉市政府、荷兰飞利浦公司共同投资兴建,现由中国电信集团全资子公司中国华信邮电经济开发中心、武汉长江通信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荷兰德拉克通信科技公司共同经营的中外合资高新技术企业,是目前中国产品规格最齐备、生产技术最先进、生产规模最大的光纤光缆专业制造和研究开发企业,也是我国目前唯一掌握了光纤核心制造技术——预制棒技术的光纤生产企业,同时也是国内松套层绞式光纤和骨架式光纤带光缆的倡导者,以及国内唯一一家拥有骨架式光纤带光缆生产技术和设备的公司[10]。目前,长飞光纤光缆的光纤生产能力为1 500万千米/年,连续17年光纤光缆销售量居全国第一,是全球第二大光纤光缆生产企业,第五大光缆生产研发企业。
研究与开发中心,是长飞光纤光缆专门从事对光纤和光缆制造技术、生产工艺、制造设备以及产品用材料进行研究的部门,拥有博士和博士后13人、硕士生54人、本科生103人、高级技术专家22人,致力于世界领先水平的新型光纤、光缆产品的开发和研制工作。同时,长飞光纤光缆还多次承担了国家级“十五”攻关项目、国家发改委信息产业技术升级项目、国家“863”项目、“科技兴贸”项目、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商务部“出口机电产品研发”项目、武汉市的科技攻关项目等,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项、武汉市科技进步奖两项。此外,长飞光纤光缆先后被认定为湖北省博士后产业基地,湖北省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湖北省光通信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中国信息产业年度创新企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武汉市光纤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截至目前,长飞光纤光缆已提交专利申请140多项,已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22项,其中发明专利达58项。同时,还申请了4项美国发明专利和2项PCT授权。长飞光纤光缆积极参与国际、国家相关标准的制订工作。早在1996年就派人参加国际电联(ITU)的标准会议,并参与一些标准的制订工作,在国内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订。在国家和行业标准制订过程中,长飞光纤光缆力图将自己的专利技术纳入国家、行业标准的范围内[11]。截止调研期间,长飞光纤光缆纳入通信行业标准的专利及对应的标准见表7-3。
表7-3 长飞光纤光缆纳入通信行业标准的专利及对应的标准
此外,为了保证长飞光纤光缆产品完全符合企业标准,长飞光纤光缆还制订了产品相应的内控标准和指标[12]。内控指标高于企业标准。由于长飞光纤光缆的内控标准高于企业标准,企业标准又高于行业、国家、国际标准(在光纤光缆行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严于国际标准),因此长飞光纤光缆在产品出口时完全不会受到国际标准的制约。也就是说,这几个层级的标准按技术指标的高低可依次排序为内控标准(指标)>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可见,内控标准更好地反映了长飞光纤光缆的研发能力。
2.分析
(1)国有资本。
长飞光纤光缆的中资部分为国有资本,是实力雄厚的中国电信的全资子公司。这样的资本结构对长飞光纤光缆标准化工作有积极的影响。而由于长飞光纤光缆是自主经营,这种影响并不显著。
(2)承担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
承担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促进了长飞光纤光缆研发能力的提高以及专利标准化的可能性。长飞光纤光缆承担了较多国家级、省级、部级、市级科技攻关项目并获得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这些科研项目通常是国家或区域的重点或优势产业的共性关键技术,反映了产业发展或经济结构调整方向。因此,基于这些研发项目而产生的专利技术为进一步实现标准化提供了可能性。
(3)产业共性关键技术。
长飞光纤光缆目前进行的技术攻关项目主要分为三类:①进一步提高现有工艺的速度、产能和成本优势;②特种光纤光缆的研制和应用开发;③光纤光缆制造核心设备的研制和开发。公司的研发目标是在现有的技术指标上再提高10%~30%。虽然不是根本性创新,但是由于现有的技术水平已较高,因此创新难度依然相当大。
(4)高效的研发程序。
研究与开发中心是长飞光纤光缆的专利产出部门,由主管技术开发的副总经理和研发中心经理负责。研究与开发中心下设光纤研发组、光缆研发组、设备研发组、技术管理组。技术管理组负责专利和标准管理。研究与开发中心每年末对下一年度研发项目可行性报告进行评估,确定下一年度研发项目;研发项目完成后向相关部门或组发布。在这个过程中,技术管理组参与对项目执行情况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和评审。项目立项和发布的专利评估工作由研发人员和技术管理组的知识产权人员共同完成,以避免研发项目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一项新技术方案产生后,确定用专利形式保护的,由技术管理组会同相关人员进行专利申请等相关工作。可见,公司的研发活动侧重于以内部核心创新者为中心的组织单元的内部集成。这一研发程序是在长期而持续的创新活动中形成的。程序体现效率和蕴含能力。程序理性是公司项目绩效得以不断提高的保障。
(5)高效的标准化程序。
长飞光纤光缆的标准化工作由研发中心下属的技术管理组负责,由专职人员从事企业标准化工作,技术管理组负责组织公司研发人员参加企业内控标准、行业标准、国家和国际标准的制订工作,以及在研发项目完成后向相关部门或组发布时,对于需要形成技术规范(内控指标、企业标准等)的,则提交给相关人员。对于对未来市场影响较大的技术规范,公司会组织有关人员在CCSA/ITU/IEC年度大会上提交标准立项建议;获得批准的项目,由公司组织相关人员制订。综合(4)的研发程序,可以看到公司的研发程序和标准化程序是研发组织内部两个并行的系统,且标准化程序集成了研发系统的知识资源(见图7-7)。
图7-7 长飞研发(专利)与标准化
长飞光纤光缆非常注重光纤光缆及相关领域技术标准的收集、分析和采用,为此,公司建有自己的技术标准数据库,并制订有一系列的程序和控制手段,使得公司使用的都是最新的标准资料,并对公司相关人员开放。这样,促进了知识的集聚和这些知识在公司内部研发人员中的共享和流动,使对现有知识的检索和认知更具效率。公司的这一制度充分反映了创新过程中标准的知识基础对研发的反馈作用。
(6)产业化。
长飞光纤光缆是光纤光缆专业制造和研究开发企业。从承担的科技攻关课题来看,公司研发的目的就是实现产业升级和发展。高营销业绩是公司的一大特点。自1992年投产以来,公司已累计产销光纤6 950万芯千米、光缆151万皮长千米(合光纤4 400万千米),销售总额超过250亿元。高市场占有率是市场选择机制的反映,它将为新技术、新产品的标准化奠定用户基础。
可以分析出公司的标准化与研发(专利)及商业化的先后顺序是采标—商业化—研发(专利)—商业化—参与标准的制定和起草。第一阶段是采标—商业应用,这个阶段重采标,以完成第一阶段的市场推广和达到一定市场占有率的目标。在这个阶段,初步形成标准管理架构,包括机构、流程、人力资源,但是标准化的工作重点在于技术标准的收集、分析和采用以及标准化人才的培养。第二阶段是研发—专利—商业化—参与标准的制定和起草。这个阶段建立在公司对已有技术的渐进性创新上。由于公司多次承担科技攻关项目,使得公司取得多项专利技术,并通过已具有的产业化能力将新技术、新产品迅速商业化和市场推广,并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行业、国家和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并在参与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将自己的专利技术纳入技术标准。这个过程是公司标准化管理体系逐步完善的过程。
(7)标准化人力资源。
长飞光纤光缆内参与标准化工作的管理人员和研发人员都参加了质监局或CCSA组织的专业培训,并获得“标准化人员资格证书”,这使得公司的标准化人员都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背景。但是,虽然公司对标准化人员不断地进行培训,目前标准化人才依然匮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