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禁火的节日

禁火的节日

时间:2023-02-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禁火的节日——寒食节冬至后的105天就到了一个特殊的节日——寒食节。介子推是当时诸侯国晋国的大臣,他跟随遭受迫害的晋国公子重耳逃亡,逃亡途中饥寒交迫,找不到吃的。不管这个节日的来源如何,寒食节要吃冷食却是中国各地的传统习俗。特别是在介子推的故乡山西,寒食的习俗更是被严格执行。因为寒食节和另一个节日清明节只差三天,所以唐代,这两个节日合起来放三天假,时间一长,这两个节日的节俗就逐渐合并。
禁火的节日_寒食节_民俗节日读本

禁火的节日——寒食节

冬至后的105天就到了一个特殊的节日——寒食节。“寒食”就是不吃热的食品,目的是禁火。寒食的日子曾经很长,后来才缩短为三天。

关于这个节日的来源,最常见的说法是说这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介子推是当时诸侯国晋国的大臣,他跟随遭受迫害的晋国公子重耳逃亡,逃亡途中饥寒交迫,找不到吃的。为了救重耳,介子推偷偷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做好汤,给重耳吃。重耳知道了这件事,非常感动,说如果有一天自己当了君王,一定要好好报答介子推。后来,重耳真的成了晋国的君王,被称为晋文公,但是在封赏众多大臣的时候,却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就带着母亲隐居到山西介休的绵山中。在别人的提醒下,晋文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就带着人亲自到绵山寻找介子推。但绵山有数十里长,到哪里去找?情急之下,晋文公命令从三面放火烧山,希望介子推为了避火逃出来。但是,大火烧了三天也没见到介子推。后来,人们在一棵柳树下发现了介子推母子的尸骨。晋文公非常难过,下令以后这一天不准用火,连用火做饭也不允许,吃饭只能吃冷食。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

但是,学者们也提出一些不同看法。比如,有人认为,从古代文献看,“禁火”源于“改火”,《周礼》上记载,当时每到春季,气候干燥,容易发生火灾,所以此时人们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然后重新钻木取火,这叫做“改火”。

不管这个节日的来源如何,寒食节要吃冷食却是中国各地的传统习俗。特别是在介子推的故乡山西,寒食的习俗更是被严格执行。寒食期间,凉粉、凉面、凉糕是人们的食物,还有一种很有特色的食品是“面燕”,它是用面做成燕子的形状(也可以做成其他动物的形状),蒸熟后点上颜色,可以吃,也可以作为礼物赠给亲友。在介休的方言中,“面燕”的发音接近“念念”,人们想借此念念不忘介子推的忠义。

这时,还要举行“野祭”,就是到祖先的坟地祭祀。唐代以后,这种祭祀演变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庙,百姓祭坟。人们到坟地为祖先添土、挂纸钱,还把面燕放在坟顶,让它滚下来,然后用柳枝串起来,挂在家里的高处,意思是受到先祖的恩惠。

因为寒食节和另一个节日清明节只差三天,所以唐代,这两个节日合起来放三天假,时间一长,这两个节日的节俗就逐渐合并。今天,清明节已经取代了寒食节,但是, 作为古人记录历史、时间的方式,它还是有自己的文化价值的。

词语解释

1.冬至        Dōngzhì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在12月21日或22日;表示寒冬到来,这一天白天最短、夜最长。

2.诸侯国       zhūhóuguó

中国古代帝王分封的各国君主叫“诸侯”,诸侯的统治区称为“诸侯国”,诸侯世代掌握军政大权,但按礼仪规定,他们要服从帝王的命令,保卫帝王并为帝王服役。

3.晋国        Jìnguó

周代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诸侯国名。

4.饥寒交迫      jīhánjiāopò

衣食无着,又饿又冷。

5.山西        Shānxī

中国的行政省之一。

6.钻木取火      zuànmùqǔhuǒ

根据摩擦生热的原理,用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产生火。

7.念念不忘      niànniànbùwàng

念念:时刻思念着。形容牢记于心,时刻不忘。

8.坟地        féndì

坟墓所在地。

9.陵         líng

帝王的坟墓。

10.孔庙        Kǒngmiào

祭祀孔子的庙宇。

11.纸钱        zhǐqián

纸仿造的纸币,主要用于送给死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