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雏鹰争章”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案例
江门市江华小学 唐兆良
【背景介绍】
《品德与社会》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小学阶段设置的一门德育课程。新课标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可见,品德与社会重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使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而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能力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离不开反复的实践。只有让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互动起来,让学生用课堂上得到的道德认知技能、方法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去实践,去深入体验,才能真正强化和巩固所学的东西,才能真正提升品德情感,指导品德行为。所以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课本里,而应该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拓宽学习的渠道,使学生在更为广阔的空间里学习生活、感悟生活、享受生活,成为一名具有良好品德的人。教师应及时捕捉校内外有利于学生实践的契机,将品德实践活动与其他实践活动相结合。共青团广东省委号召组织少先队“雏鹰争章”活动,就客观地为品德实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本文将以《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的教学为例,谈谈《品德与社会》课与“雏鹰争章”活动整合的实践与思考。
【情景描述】
开学的前两周上课时,我发现学生们上《品德与社会》课无精打采,学习的气氛远不如语文、数学,就连老师提出的问题都不是太感兴趣,尽管我努力的引导他们读文字、看图片、列举与他们生活紧密相关的事例来调动学生积极性,但是课堂仍然是平平淡淡,冷冷清清。我正在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有问题时,第三周上课更令我大吃一惊:课堂上有的同学偷偷写语文、数学作业;有的同学居然把崭新的课本撕破了,更有甚者拿钢笔、彩笔在书上乱涂乱画,把书上画的一些著名人物“改头换面”。看到此现象,我又惊又气又难受,学生竟然这样不重视《品德与社会》课。在课后我静下心来想:“《品德与社会》课目的是让学生在思想上受教育,然后指导行为。目前首先解决的是如何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如何提高他们的兴趣。”正当我疑惑之时,学校少先队开展的“雏鹰争章”给了我灵感,“对了,我可以尝试把《品德与社会》课与‘雏鹰争章’活动相结合,通过‘争章’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全体学生参与,活动中悟理、活动中导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二天我选择了第三单元《红红的中国结》做了新的尝试。
《红红的中国结》是五年级下册教材中第三单元。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了解我国的四大发明以及古代科技;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风景名胜的国家,体验和激发热爱国家的情感;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最美的景色;能通过观察、访问、查找资料了解国家的故事、文化艺术等。我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了本单元的争章内容,如下表:
在上课时我出示这一表格,明确要求后,学生显得跃跃欲试,以前那种冷冷清清早已无影无踪了,并且在争章、实践的过程中思想、行为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实践表明:学生通过争章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的潜力,培养了其探究精神,并且达到知、悟、行的统一,学习的效果明显增强了。
【分析与反思】
一、“雏鹰争章”——课堂活
《品德与社会》课与争章活动结合之后,有了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可见,争章活动拓展了《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外延,丰富了《品德与社会》的内涵。巧妙地进行两者间的整合,可以更好地凸显出品德与生活新课程的地位,更好地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如“方块字里探春秋”这一主题的教学中,每个孩子的爱好特长不尽相同,如何使孩子们的爱好特长得以充分展示,并得到提高?怎样让孩子学会欣赏?“雏鹰争章”中的“艺术章”独具开放性,设有:绘画章、美食章、手工章、书法章、器乐章、歌舞章、特色章等,这为全体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的空间,使每个学生都可能选到自己感兴趣的奖章。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自由组成各个兴趣小组,并根据各自的获章标准开展相应活动。在这个训练、展示过程中,学生不断地挑战自我,战胜自我,不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使学生领略中国的文化精髓。
二、“雏鹰争章”——促成效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与争章活动整合后,其教育的空间就随之扩大了,教育的地点走出了教室,走出了校园,走进了社区,走向了社会。如第一主题“中国古代科技之光”,结合争“信息章和发明章”来进行。首先,让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方法了解我国古代的发明,然后在《品德与社会》课中让学生介绍自己找到的资料,再次为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而感叹,激起了学生热爱科技的情感。教师在此时启动“发明章”的争章活动,显得水到渠成,学生在发明创造的过程中显得更主动。这样的争章活动过程,就成了开放的品德实践的课堂,学生在品德与生活课中所需要的劳动实践与探究活动得到保证。
三、“雏鹰争章”——评价新
把少先队的雏鹰争章引入《品德与社会》课,是对该课程评价方式的一种尝试。通过争章活动,使品德评价过程中既重视了对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价,也重视了对学生实践活动过程中态度、情感、行为表现等的评价。在本单元开展的争章活动中,学生“自己评、同伴评、师长评”的这种评价方式也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体现出评价的多视角,使品德评价更全面、更客观,因此,在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教学中,使用少先队的“雏鹰争章”的评价模式,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能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其实,我们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有许多像“雏鹰争章”这样的教育资源,我们只要善于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为《品德与社会》教学体验提供了学习的途径与载体,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就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课堂教学落到实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