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糊涂”老师与“精明”学生的故事

“糊涂”老师与“精明”学生的故事

时间:2023-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糊涂”是一种教育艺术。我想,正是因为陶行知先生的“糊涂”,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以至学生多年来还难于忘怀;正是因为老法师的“糊涂”,送给小偷“一轮明月”,小偷才会心生愧意,改邪归正。“糊涂”其实是一件“点到为止”的艺术,是一种心理暗示的艺术,是一种感化学生从而实现学生教育内化的艺术。因此,运用“糊涂”之策,攻而未破,悬而未决,是最扣人心弦的,也是最有效的掣肘,这不失为教育之良策!

“糊涂”老师与“精明”学生的故事

江门市第一中学 杨青兰

【案例】

我教过一位姓黄的女学生,无心向学,她主动追求一位社会青年。说实话,每个健全的青年男女,几乎都有过迷惘动荡,焦躁不安的青春期,都渴望着动人心扉的初恋,因此,作为“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传道”之师者,不应视之如洪水猛兽,粗暴干涉,也不应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而应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采取“舍热取冷”的“冷处理”,从而瓦解早恋这堵围墙。因此,凭着爱而有格、有度、有恒、有方的原则,我和这位女生反复谈心,做思想工作。每次的谈话,她都会信誓旦旦“下定决心,一刀两断”。可过后却依然故我。问其原因,总以“我会妥善解决”、“欲速则不达”等理由来搪塞。对于这些“不成理由的理由”,我虽然心如明镜,但并没有戳穿。

在受“蒙蔽”的日子里,我积极寻找转化的契机。有一天,我非常诚恳地对这位女生说:基于安全的理由,以后晚修回家由我护送。

我的诚心她找不到理由拒绝——虽然她并不愿意。我的这项护送工作“风平浪静”的过了四天。第五天晚上,那是一个春寒料峭的晚上,毛毛雨挟着寒风,扑面而来,江门的港口路,当时还是一条黑灯瞎火、人烟稀少的路。当我和她走到唯一有点“亮色”(灯火)的东湖百货门口的时候,这位女生用手指了指商店门口,说:老师,你看!我侧头一看,并没有发现什么异样的东西。可当我转过头来,却愣了——这位女生居然已坐在一位男青年的自行车尾架上,在我目瞪口呆之际,飞驰而去……当时的我,本能地立刻扔掉雨伞,脱下高跟鞋,在港口路上演了一幕“生死时速”,自行车在我的不远处颠簸前行,我赤着双脚在坑洼不平的马路上奔跑,阴森恐怖的夜,寂静少人的路,以及农田里不知名的虫叫声,让我这个自幼体弱多病的人筋疲力尽,惊惧交加,几乎虚脱——虽然最后的结果是徒劳,他们拐进了炮台新村里一些阴森的小巷,我硬着阵阵发麻的头皮找了大半个小时,最后不得不放弃。在返回的途中,当我披头散发,跛着双脚,委屈、痛苦、耻辱、愤怒……各种情感,第一次这么强烈地撞击我的心房,竟感觉到一种揪心的痛。

“太岂有此理,太胆大妄为了,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当晚的我,处在哮喘发作的时候,恨恨地发誓要“报仇雪恨”。可是,一会儿,我又莫名地担心起这位女生的安全,由于当时她家还没装上电话无法联系,当时的我就像热锅上的蚂蚁辗转反侧。由此想了很多很多,想到了从教以来的酸甜苦辣,想到了放弃了诱人的单位而选择了清贫的教坛的不悔,想到了孤身一人在异乡打拼的艰辛,想到了自己的“好心”却没有换来学生的“好报”的羞愤……我甚至第一次清醒地进行了自我反省:作为班主任,平时总是把自己处于“传道者”的地位,总是维护着师道尊严,“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以致造成师生间的“阶级对立”;想到了惩罚她可能会换来自己的一时之快,可却会酿成学生“千古恨”的后果;更想到了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的话,“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这种人格的力量,“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第二天早上,我虽然焦躁不安,但还是决定“按兵不动,静观其变”。果然,这位女生沉不住气了,不请自来。想必经过精心构思,所以解释得“合情合理”。我耐心地听完了她的“谎言”,摸了摸她的额头,真诚地说:“见你没事,我就放心了!你知道吗,我一宿未眠就是担心你的安全呀!”听了我这充满关爱的话,看到我苍白憔悴的脸,这位女学生的眼泪叭叭地直往下掉,抽噎得不能成语——其实,一切尽在不言中!

最后,这位女学生成了我的知心朋友,再最后,便考上广州某重点大学。

【分析与反思】

郑板桥曾说过:难得糊涂!“糊涂”是一种教育艺术。作为师者,对待学生,我们确实需要有一点“吃亏”的精神,受骗的勇气,“糊涂”的境界。当年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学校校长时,一位女生在她发下的数学试卷上偷偷添上一个小数点而蒙骗老师的分数,陶先生虽然从墨迹上看出了端倪,但并没有一语道破,他满足了那孩子补分的愿望;一个老法师月夜散步回来,碰到一个上门行窃的小偷,但他不动声色地脱下身上的大衣给小偷披上,还对小偷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回去呀!”我想,正是因为陶行知先生的“糊涂”,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以至学生多年来还难于忘怀;正是因为老法师的“糊涂”,送给小偷“一轮明月”,小偷才会心生愧意,改邪归正。庆幸的是,我对待这位早恋的女学生,并没有因为自己的“精明”而揭穿她,也没有因为自己的愤怒而惩罚她,我知道,伤口只有在洁布遮掩下才容易愈合。因此,装装糊涂,留一点时间和空间给犯错的学生,让他们释放情绪,调节反思;装装糊涂,让我们能够以退为进,以静制动,在“受骗”中寻找“营救”的契机,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站在教育的制高点。反之,如果我们处处精明、事事点破,必然会造成师生之间的剑拔弩张,势不两立,导致覆水难收!

当然,“糊涂”绝不是一团和气,息事宁人,更不是麻木不仁、明哲保身。“糊涂”其实是一件“点到为止”的艺术,是一种心理暗示的艺术,是一种感化学生从而实现学生教育内化的艺术。因此,运用“糊涂”之策,攻而未破,悬而未决,是最扣人心弦的,也是最有效的掣肘,这不失为教育之良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