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关注学生的“忌妒”心理了吗?
四会市周开泉小学 曾伟玲
【案例扫描】
一个家长打来电话问我:“我的女儿是不是在学校里常得罪别人,别人对我女儿是不是很反感。”我一听,咋啦?她的女儿——小仪在班中是个非常懂事的小孩子。她是班长,很受同学们的尊敬和爱戴的,这怎么可能呢?我很诧异,是否有什么事发生了,而我却还蒙在鼓里?她妈妈道出了因由。原来,一位六年级的大姐姐问小华和小文,小仪在哪里?谁知道她们两人异口同声:“她死了。”这位大姐姐把这情况告诉了她妈妈。妈妈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孩子哪方面做错了,在家里狠狠批评了小仪一顿,可小仪还是说不出什么原因来。到底谁对谁错。我想:即使小仪做错了什么,小华和小文也不该说出这样的话来。于是,我决定在这两天当一回“侦探”。
【原因探析】
我发现:当我表扬小仪的时候,小华和小文本来高兴的脸容,会容颜失色;当小仪成绩比不上她们的时候,她们会异常开心;当我与小仪谈笑的时候,她们在旁边悄悄地打听。噢,我明白了。
第三天,我找来了小文,单独与她交谈。小文很快承认了自己说了这句话。我问:“假如别人这样说你,你可以接受吗?”她摇了摇头。“那为什么要这样说呢?”“我讨厌她?”“她常欺负你?”她摇了摇,不吭声。“她背地里说你坏话了?”她又摇了摇头,还是一声不吭。“那不可能吧,你不是生气她,怎么会说出这话来呢?”她低着头总是不说话。“你们都是班中的班干部,搞不团结,你想其他的同学会怎样?”她支支吾吾地说:“没……我们没吵架。只是……”我知道她想说什么了,只是不好意思说出来。“你觉得老师总是表扬她,对不?”她肯定地点了点头。“老师有表扬你吧?”她也点了点头。“你觉得老师有点偏心?”这回她的眼睛湿润了,眼泪不住地往下流。看来,问题在我身上呢,我这样想着。我拿出纸巾帮她擦去泪水:“别伤心,老师也有做错的地方,能具体说说吗?”“老师,你总找我们谈心,我们做错了事,你怎么会知道呢?肯定是小仪告的状,所以我们讨厌她。”“是吗?她可没说你们什么,这是老师自己知道的,你们平时的一举一动,老师是清清楚楚的,每一位老师都能看透学生心里想的,老师学过心理学的呀?”“可你从没批评过她,常表扬她。”这可冤枉我了,我知道小华和小文爱面子,好强心重,我常常表扬她们,现在怎么反倒……?唉,看来是忌妒心理在作怪。直接点出根源?这可不行,只会招致更严重的后果;老师承认错了,让她们心里好受些?那可不行,这只会让她们一错再错的;不表扬小仪她也会做好的,以后不表扬小仪了?这更不行,只会增长了她们两个的威风,那会更糟糕呢。如何处理呢?看来只有走这两步了。
【对症下药】
1.与家长谈心。孩子的性格特点,心理因素与家长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何不让家长掏掏心。于是我找到了她们的家长。与家长一聊,问题出来了,小文和小华的“恨”是这样生成的。原来她们两人的妈妈常要求她们跟小仪比,如果成绩比小仪好,就加以奖励,如果成绩比不上小仪就狠狠地批评一顿。我跟她们家长说,找成绩好的,思想好的同学为榜样是好的,但是不能只定向一位同学,并且不能总是在孩子面前说别人好,而自己的孩子怎么不好。在平常的教育中,家长要以身作则,从小事培养孩子学会尊敬他人,学会关爱他人,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家长听后,感悟颇深,表示以后会从多方面关注孩子的心理因素,多观察孩子的思想动向。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导师,改变家长思想是非常关键的。老师与家长沟通,是每一位老师转变学生思想的必备工作。
2.与孩子谈心。我找来小华和小文,与她们单独谈心。我告诉她们,妈妈要她们与小仪比,并不是说小仪比她们强,而是妈妈对你们的激励方法,使你们产生了误会。其实很多方面你们都比小仪强,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老师对每一个孩子都很喜欢,老师教育每一个孩子出发点都是为她们好,即使批评也是希望她们改正过来,而不是讨厌她们。同学之间是互相学习,而不是忌妒,有了忌妒的心理学习上是不可能有进步的,应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她们听后,都有所感悟,表示以后会改变过来。
3.行为培养。要从根本上转变她们的思想,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通过谈心,转变她们的思想这只能是刚刚踏出的第一步,最重要的还是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在后来的日子里,很多班务的工作,我经常让她们三个一起完成,一起向我汇报完成任务的情况,逐渐让她们认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发现一点苗头,就及时谈心,纠正错误思想。经过一期的跟踪培养,她们成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小文和小华已能乐意、主动地帮助同学。看着她们的转变,我喜在心里,乐在心头。
从这案例可以看出,忌妒心理是孩子成长的一个绊脚石,忌妒心理不容忽视。作为一名老师一定要从小事做起,让孩子健康成长,让孩子的心智渐渐成熟起来。德育为首,育人为本,我们只有沿着这条道路一直走下去,才能为社会培育出优秀的人才,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