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读书,应追求真实,生成感动

读书,应追求真实,生成感动

时间:2023-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听到大家完美的回答,打铁趁热,我接着要求学生找出《土地》一文令他们感动的语句。这句写出了作者对土地最真挚的情感,所以最令我感动。解决了问题,我顺势来一个课堂小结:读书,我们应该追求真实,生成感动,让我们为生活中的每一份感动而感动,让感动带领我们跳跃文学的沟壑,让心灵的感动为生命体的每时每刻喝彩,让习作成为关注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载体,闪烁出思想道德和情操的熠熠火花。

读书,应追求真实,生成感动

阳春市潭水中学 赖培艺

“文章不是无情物”,它传达的是作者炽热的情与爱,我们通过朗读就能把作者深刻的情感挖掘出来。我一直以为通过读,就可以使文字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画面,为之动情;通过读可以使学生内心的情感得到释放;又通过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赋予作品以生命,沉淀下来,变成他们自己的语言。

有一天,我讲完了《土地的誓言》这一课,就以秦牧的《土地》做课堂阅读训练,鉴于这篇文章有丰富的思想意义和文学色彩,我和学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和学习,读的过程中,全班同学都非常认真,感情也到位。读完后,我让学生说一说文章的大概内容,“土地”,所有人一起高声回答,“关于土地的什么内容呢?”就没人吱声了,这其实不是个有难度的问题,答案都在书中,难道是我说得不清楚?于是我清了清嗓子,又提高了音量,再加以引导,终于有学生举手了,这不是个大问题,不能在这里耽误太多的时间,我赶快点名:“黄某某说说。”“故乡的土地。”她自信的回答。其他同学也相应附和,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完全不着边,我有点着急,决定下去看看同学们刚才是怎样学习和读这篇课文。走了一圈我就发现除了极少数学生外,大部分学生的书本都干干净净,毫无圈、点、勾、画等标记符号。他们并没有给重点句或者感人的语句作标记。

我立即在班里做了个调查,全班百分之八十的同学在读完课文后还是不知道文章所云的,他们在朗读时把大量的注意力放到了在何处停顿,哪儿该抑扬顿挫,哪处该换语气,忽视了文章的精华。他们只知道读,就是读也读不出文章的感动,更不用说读读想想。

于是我说:同学们读书就要读出感动,因为感动,是焕发习作真实生命价值的绿色养料,是呈现习作永恒人文色彩的生态环境。大家还记得《土地的誓言》令你最感动的语句吗?学生齐答“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因为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土地狂热的爱。听到大家完美的回答,打铁趁热,我接着要求学生找出《土地》一文令他们感动的语句。几分钟后,有个同学大声说“呵!这宝贵的土地!不事稼穑的剥削阶级只知道想方设法地掠夺它,把它作为榨取劳动者血汗的工具,亲自在上面播种五谷的劳动者,才真正对它具有强烈的感情,把它当做命根子,把它比喻成哺育自己的母亲。”这句写出了作者对土地最真挚的情感,所以最令我感动。另一个同学说:“让我们捧起一把泥土来仔细端详吧!这是我们的土地啊!怎样保卫每一寸的土地呢?怎样使每一寸土地都发挥它巨大的潜力,一天天更加美好起来呢?党正在领导着我们前进。青春的大地也好像发出巨大的声音,要求全中国人民都作出回答。”这段话点明了文章主旨,更让我们联想翩翩。看着热烈讨论的学生,我说:这篇抒情散文是作者面对大地联想深广、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生活知识,如大江奔腾到海,汇聚笔尖,由“土地”的今天,想到“土地”的历史和未来,由“土地”想到“土地”上的人物和事迹,由剥削阶级对“土地”的掠夺,想到了对“土地”的珍惜,由公子童耳接受土块,想到古代皇帝的封僵仪式,再想到殖民强盗强迫太平洋岛屿上的土著人接受投降仪式,作者运用这些联想,思绪飞扬,无处不在。解决了问题,我顺势来一个课堂小结:读书,我们应该追求真实,生成感动,让我们为生活中的每一份感动而感动,让感动带领我们跳跃文学的沟壑,让心灵的感动为生命体的每时每刻喝彩,让习作成为关注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载体,闪烁出思想道德和情操的熠熠火花。

听到我的这番话,学生立刻一片沉寂。看着沉寂的学生,我仔细回想过去所做的课堂阅读训练,这样的情况其实也有,但那时我少了一个心眼,想当然地以为他们读得那么认真,就能读出他们的感动,但他们却忽略了最重要的这一点,这是我在教学上的重大失误。

曾有个著名作家说过,“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可见,思考决定着读书的质量。在阅读中,读想结合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习惯之一,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于是我在课堂和课下辅导都会强调学生要读与想相结合,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心到”是指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想。“手到”则是要勤查工具书,边读书边圈圈点点,写写画画,这样动手与动脑结合,才能读懂所阅读的语言文字。再次结合上学期讲过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来强化学生对阅读与思考的认识,从自身实际去理解,去实践。自从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没有很好地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后,我还采取了许多措施,教给学生读与思的方法。课堂上,一有机会,我就一遍遍不厌其烦地指导学生。如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让学生联系句子和上下文悟出词在课文中的意思,加强预习,写下重点关键词语的意思;遇到不理解的句子,让学生通过弄清关键词语的意思来理解整个句子,或者联系上下文句子或联系全文领会句子的含义,在旁边随手写下批注,记录自己的思考;在段落篇章方面,每读完一个层次,一个段落,想一想,下一句跟上一句是怎么连上的,后一段跟前一段又是怎么连上的,这一句跟前面那一句有什么关系,等等。然后,逐步理出文章思路,概括出段落大意、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我一再教育学生,凡是读书,就要自始至终在读中想,想中读,形成习惯。

中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确是一项高收益却又颇艰巨的工程。任何习惯的形成,必须经过持久的强化训练。在平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会注重细致地观察,耐心地引导,让学生不断养成多方面的好习惯,健康地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