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潜能无限生

潜能无限生

时间:2023-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能正确帮助同学找出错误并纠正的,可以在自己的作文基础分数上相应地加分。华不由开始对自己的书写重视起来,终于在我的正字旁写下了一个个临摹的字,也开始积极地在同伴中找那些书写工整的同学为她正字,而我也在班上及时地肯定了华的认真和主动。到期中考的作文统改时,备课组老师再评议年级组300多名学生的书写规范时,华终于从“重点帮助对象”名单中消失。利用表格采用生生互评的方式来共同进步,学生兴趣盎然。

潜能生:潜能无限生

广州市玉岩中学 陈克

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无限潜能,只要你用尊重唤醒他的自觉,用赞美唤醒他的自信,用真诚温暖他的心灵,捍卫他的主动性,引导他走好成长的每一步阶梯,他的潜能便会如岩浆迸发,从可能转化为现实,给你无限的惊奇和惊喜。

在高二年级接手这个语文成绩处在年级中下层次的理科班时,我有些忧虑,语文学习靠的是积累,靠的是感悟,而理科学生往往阅读量少,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不浓。如何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我下定决心从每一个学生的薄弱环节入手,也从我的语文课堂的目标设立、组织形式和教法转变入手,帮助学生挖掘语文学习的潜能。

一份表格带来的动力

学生华的第一次的语文作业就让人过目难忘,高二的学生了,每一个字有三分之二的笔画是看不清的,看清的也有一半是错的,一行行字连接着看,直接的批评恐怕太伤自尊,于是每一次华的作业本返还时,每一行都有几个我耐心地用工整的楷书订正的字。

开学伊始,我就采取在作文评改课中,设计了一份利于常规操作的互评表,每次习作后都安排学生先从错字、病句、词语误用、标点误用和书写的工整入手互相评改。能正确帮助同学找出错误并纠正的,可以在自己的作文基础分数上相应地加分。在每次互评作文时,华都会收到不同的同学给她留下一句类似“字迹实在看不清,不知在写啥”、“你的字,我猜得好辛苦”的评价。华不由开始对自己的书写重视起来,终于在我的正字旁写下了一个个临摹的字,也开始积极地在同伴中找那些书写工整的同学为她正字,而我也在班上及时地肯定了华的认真和主动。到期中考的作文统改时,备课组老师再评议年级组300多名学生的书写规范时,华终于从“重点帮助对象”名单中消失。

利用表格采用生生互评的方式来共同进步,学生兴趣盎然。在互评中,人人都是老师,“像啄木鸟一样挑挑别人作文里的毛病”,在对“错字、病句和词语误用”的甄别上,学生的讨论更是热烈,搬字典、查资料、找老师,一处又一处地查证;而乱用标点和书写不规范这两个学生易于忽视的问题,也在同伴的评价中得以凸显,华能对自己的书写有清醒的认识并且能下决心开始练字,其动力不言而喻。

一次批评带来的收获

进入高三后的第三次作文课前,科代表来反映民声了:“陈老师,我们班不少同学最近都害怕写议论文了,每次都要套用并列式的模式,举来举去就是那么几个例子,觉得好枯燥,感觉没有进步。同学敏还被大家嘲笑她为‘好记星’!”

“为啥叫她这个绰号?”

“陈老师,敏连续三篇文章不管是写哪一个观点,就只会举李白、苏轼,而且每篇文章有很多相同的语句,什么‘站在滚滚长江边,我的思绪似乎来到了唐朝,看见了高唱着‘仰天大笑摔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白雾蒙蒙,我似乎看见宋朝的苏轼在向我招手,诉说他的人生遭遇……总之,评改她作文的同学都无从下手了!”

敏的表现和同学们的批评让我反思,这段时间的作文训练和评改标准都太强调模式了,同学们的文章已经像统一规格的螺丝钉,没有个性,没有生趣。敏这个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只能死背高考满分范文中对著名文人的描写文段,请李白和苏轼帮忙凑够800字。是啊,在高考的备考环境下,一味地强调形式,却忽略了作文的根本,“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难怪学生反感。生之“过”,师之错呀!

解决这个问题刻不容缓,我马上组织班上不同写作层次的十几位同学代表讨论,商定从下面几处着手:第一步,请敏来帮忙,让她组织七位同学每人每天摘录一条《南方都市报》上夺人眼目的标题并对新闻进行简要概述,敏将其制成电子文档在每周六早读课的最后五分钟组织全班同学品赏,美其名曰“金点标题经典故事”。第二步,将写作水平接近的同学分组,进行作面谈作文:每写一次,各组就聚一次,根据作文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来定每次互评的主题:审题、开头结尾技法、素材的积累和化用、论证说理的深刻等,由此来寻找相关资料进行作文升格。第三步,结合去年高考和今年广州市一模二模的不同等级的范文进行共评,寻找审题、立意、结构、例证等方面的提升点。同学们想出来的这些点子还真有用,班上同学的作文拟题越来越有特色,语用题中的对联题和仿写题也经常会闪现他们智慧的火花;每个小组都建立了自己的作文素材库,纵横中外、关注现实的例证越来越展示新意;对照不同等级的范文,在显示个性的同时,同学们对自己作文的行文结构与表达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和更明确的完善方向。

一份肯定带来的希望

高个子男生磊上课时总是耷拉着脑袋,“老师,我对语言不感兴趣,语文、英语都不好,只要让我记、背,我就头疼,烦得很”。可在第一次交谈时,学生磊那低沉富有磁性的嗓音给我留下了至深的印象。于是只要在课堂的朗诵环节,我经常请的就是他。起初磊勇气不足,声音表现上不到位,我就常在课下和磊切磋切磋。诗歌也好,抒情性的散文也好,叙事性强的作文素材也好,渐渐地,他的朗诵中有了抑扬顿挫的腔调。在班会活动前,参加区里组织的朗诵大赛前,磊都会自觉地找我和他的一群好友来听评。他的朗诵舞台越来越大,对语文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他开始在课外阅读、摘抄、写书评方面下真功夫。过年时,磊放了一封信在我的桌上,里面有一行简朴的、让我感动的、幸福不已的文字:如果上帝可以让我选择三份礼物,我想这三份礼物都用来换取陈老师的笑容。

教育是一种心灵感应,当你能发掘学生的特点并加以引导时,当你一次又一次肯定学生向前迈出的每一步时,那源于心灵深处的热忱一定能感应到另一颗心灵深处萌发的希望。

两年来,我一直在思考,在高考这个应试教育的环境中,怎样让我的学生爱上语文?怎样根据学生特点,将学生按实际情况分类要求和指导,激发他们的自主性,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生本教育”理论的学习与生本课堂的观摩给了我很多启发:生本教育体系就是促使学生奋发向上的情境,“小立课程,大作功夫”,在生本的课堂里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生命,都有无限巨大的潜力。

我学习着,反思着,行动着:基础“好”的学生让他们各占一个“山头”做小老师,帮助同学们解决些成语同义词辨析、某某文学典故的由来等问题;爱上网的学生考他们的“搜”商,让他们去编“班”本读物,比如“美文共赏”、“绝妙好联”、“节日诗情”、“奥运冠军之最”和“课本中最有故事的作者”等等;爱出风头的学生让他们去搞辩论、演课本剧;对在语文阅读课偷偷看《电脑世界》的学生,给一个去搜集IT界名人们的奋斗史作为写作素材的“惩罚”;给那个在语文早读课做数学题的头号数学高手一叠厚厚的草稿纸做奖励(第40次的双基练习了,他的语文选择题可是全对!),“重赏”之下他开始不再掉以轻心了;采用面批、互评、共评等多种评改方式,同学们开始急切地盼望作文连堂课。

两年中,这个班的学生给了我一次又一次的惊奇和惊喜:那个心似有千千结的腼腆话少的农村孩子锐,居然暗暗背下了几百首唐诗宋词,在高二全市古诗文竞赛的初赛中考出了年级第一名,进入市决赛拿了三等奖;参加区里现场作文大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都有这个班的学生;2009年高考语文成绩揭晓时,一班的34名学生(含体育生1人),平均分102.35分,年级第一,超广州市本组(三组)生源6.22分,超二组生源平均分2.51分;全年级最高分117分,有2名在这个班。由此,我更深刻地体会到生本教育的巨大力量,它让每一个学生的自尊都得到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都得到了激发!在“生本”的课堂上,学生是主角;在“生本”的课堂下,学生更是主角。在教师帮助启发下,学生发现自己的潜力原来是如此巨大,能通过自觉地拼搏达到成功,这让我无比欣慰。

当你惊讶地发现自己“说”不过学生、“写”不及学生、“读”少于学生时;当你的学生能自信地行走在语文的星光大道上、快乐地收藏清风白云、敏捷地展示所思所悟、幸福地享受着文字里的美丽与永恒时,你就收获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最大的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