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当上“小老师”后的变化
惠州市南山学校 邓伟
“抛秧禾更壮”理论是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理论中的一个经典例子。我在了解了这个经典例子后不禁深思:为什么农民能很快地接受新方法,而我们这些知识分子往往难以做到呢?归根结底,其问题在于心理的自我冲突和斗争。我在进行了心理的自我斗争之后,接着要做的事情就是思考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实行生本教育。
首先,学生是一个生命体,可以在成长中发展,也可以在发展中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感知事物的水平不断提高,理性的思维能力得到加强,如果能因势利导,那么这个生命体便能朝着正方向发展,促进身心的良好成长。进入初中阶段学习的学生,正体现了这个特征。因为学生是具有生命意义、发展意义和社会意义的人,所以他们都有很大的潜力。其次,诱发非智力因素可促进智力发展。人的发展,有赖于自身的内部动力机制,启动并形成学生自身的内部动力机制,是事关教育质量、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而学生的内部机制包括多方面的非智力因素。也就是说,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利于促进学生自我动力机制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在教学中,我始终把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放在首位。再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要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在化学教学中,我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学生能做的都让学生去做,将以前老师包办的事分出部分让学生做,让学生当“小老师”,而老师的主要职责是引导学生,支持学生,帮助学生。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以下一些做法:
(1)在第一节化学课上,我的任务是两个:其一是利用有趣的化学实验,如鬼火、清水变牛奶、光棍点灯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其二是树立学生的主人翁形象,认识主人翁的职责和权利,做一个“小老师”。为了让学生认识自己的职责和权利,我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在讨论中让学生认识自己,提升自己,问题如下:①你是想做学习的主人还是学习的佣人?通过学生的讨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翁。②课堂上,作为学习的主人,你认为老师该怎样做?学生该怎样做?你该积极参与学习,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还是悠闲坐在那里听老师讲呢?引导学生认识到老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性。③课后作业的安排,作业量多还是量少些好呢?作业是学生自己设计给别的同学做,然后又给同学批改,并为同学作出解释,还是按老规矩,老师布置作业,老师批改?作业批改后,你是只看看自己作业的对错,还是该认真改正自己的错误,解决自己的不足?④关于考试命题的安排。你认为每两周一次的考试题,是由每个同学都设计一份题,作为考核其他同学的内容,还是由我们老师命题,再由老师全批全改,哪种方法对你的学习更有利?为什么?⑤作为905班的一分子,如果要求你为同学设计作业,并当老师批改作业,而且还要为同学讲解作业,你会认真去对待吗?为什么?
(2)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学科,初中的化学实验就有一百多个,不少学生刚接触化学,就被化学实验征服了,学生喜欢化学,更喜欢化学实验,巴不得每个化学实验都亲手做。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以此作为诱饵,先要求学生预习教科书,在熟悉化学实验操作及原理的基础上,大胆地让学生到讲台做实验,讲实验原理,说明实验注意事项,描述实验现象,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化学实验分为三种,一是在课堂上老师做的演示实验;二是在实验室进行的学生实验;三是课外实验。在我上化学课上,演示实验都要求学生上台演示,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实验注意事项,并归纳总结结论,俨然成了一个“小老师”。对于课外实验,我一般要求学生利用家里的废弃品去做,如果家里没有的药品,我尽量为学生提供,有时为了防止实验装置污染环境,我还会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新的反应装置。有些实验装置课本介绍得比较简单,而且不便于控制反应速度或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我便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创新,发明出新型装置,如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有的学生利用家中废弃的棒棒冰袋,组装成可以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的装置,如图①所示。也有的同学利用饮料瓶、注射器来组装实验装置,如图②所示。还有很多学生自行发明装置。学生喜欢动手做化学实验,并且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将反应原理、装置、相关的物理知识和化学知识都不知不觉地融会贯通。
图①
图②
(3)组织学生设计试卷,每个学期4次。命题规则是:老师给出考试内容、题型、题量要求,每位同学按出题要求设计一份测试题,设计好题目后,连同答案一起上交。老师重新将每个同学的试题分给别的同学做,做后由出题的同学批改,如果做题同学对所做的试卷有疑问,可以找出题的同学探讨,还不能解决的,可以请教老师。最后由老师评价整个出题结果。
同样,每周也组织学生出1~2次作业题,作业要求一般是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通过看书、查找辅导书,出4~5道题即可。
通过命题,让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提升,同时促使学生全面复习教材,加深对各种题型的认识,便于构建单元或单节的知识脉络,达到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4)坚持开展“每天一题”的学习活动。这一活动的操作过程是:全班轮流命题,如9月1日由甲同学命题一道, 9月2日甲同学给出答案,同时乙同学在9月2日命一道题, 9月3日给出答案……依此类推,题目和答案先后公布在教室后黑板的学习园地里。要求全班同学个个参与思考,每天一题,不要求每人都完成,而且做题不一定要写在作业本上,前、后排的同学可以互相监督,互相口头提问作答。在此,我安排了一个项目组组长,专门安排、监督同学们出题和答题,对于难度较大的题,则先布置全班同学进行讨论分析,然后专门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只有当问题仍然不能解决时,老师才出面讲解。出题要遵循的原则是:一般不超出我们所学范围,可以关联已学习的物理、生物、地理内容。一个循环中,每人都当一回老师,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一定的作用。如在第二学期复习期间,每天一题,大部分同学都是以推断题来命题,每个学生都在下课时间去讨论,去请教别的同学,正如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所说:“不管男、女同学,大家都像狂人,整天都在讨论那道题,他们若来问我怎么做,我则先让他们看看有关的那部分书,有灵感的话他就能做出来,没灵感没做出的话,我就讲解给他们听,我现在都成了一个‘小老师’了。”由于同学们的自主学习,我们班今年的中考成绩平均分在全市排名第三。
(5)作为教师,要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都能在某个方面或多个方面获得成功。这就要求学生不断地确认成功的目标,不断追求这个目标,并千方百计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每学期的期中或期末前两周,我会找全班每个同学谈话一次,谈话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他们期中、期末化学考试的目标,同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工作,通过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的发展。
按照生本教育的理念进行教学,通过两个学期的实施,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全国“天原杯”化学竞赛中,我班拿了一个全国一等奖、一个全国二等奖、两个全国三等奖,在2008年、2009年中考中,我们的平均分由全市排名第五名上升到全市第三名,优秀率也处于全市前列。只有在观念上真正接受生本教育的精髓,从行动上坚持不懈地激励学生、赏识学生、尊重学生,老师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主持者,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探索者、研究者和交往者,课堂才能真正焕发出生命活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