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一节初中英语听说课的案例分析
惠州市惠东县教育局教研室 郭冠东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近几年来,我们组织课题研究小组,开展了初中英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2009年3月,为了真实验证几位实验教师的研究效果,本人以随堂听课的形式进行了实地调查。下面记录了一位教师的教学片段。
一、案例
这是惠东县平山第二中学姚老师的英语课,她上课的班级是八年(3)班,内容是“The tiger and the monkey(老虎和猴子)”。
课一开始,姚老师播放了课文录音。为了鼓励大家大胆参与,老师又提出问题:看谁能把老虎和猴子的声音模仿得最像?在老师的鼓动下,不管是那些听不懂英语录音内容的学生,还是那些已经听懂英语录音内容的学生,都在模仿动物的声音,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当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之后,老师适时地出示了一组有关“The tiger and the monkey”的课文插图,说:“Now, look at the pictures.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tiger and the monkey?You can say as much as you can.”
学生看着插图,片刻就有人举手回答了。
老师在肯定了同学的回答之后,接着提出了两个问题:“Who is the first to find out the reason?Why did the monkey laugh in the end?”这就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文的学习上,以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老师说:“Look at the text and try to answer the question.”让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和理解课文,训练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对学生的发言,教师都给予了肯定和恰当的评价。同时,为了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的学习,她说:“Please try to learn more details in each paragraph of the text.”同时还出示了8道思考题,然后要求学生以4~6人的小组为单位,划分课文段落,写出段意,并对课文各部分语言点进行细致的学习和讨论。这样,能使学生对课文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学生的精力都集中到对课文内容的学习感悟这一教学重点上。
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开展合作学习,老师深入到各组巡视,与部分小组一起研讨。
自学课文的10分钟结束后,老师对学生说:“Time is up. I’d like the speakers from each group to give a report to the class.”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学习成果,气氛积极踊跃。
在老师的引导下,大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都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地给予表扬,对需要点拨的地方予以点拨指导。
当学生对课文基本理解后,请两个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们对他们的朗读情况作出评价。同学们恰当的评价表示他们已经知道如何在朗读课文时表达出自己的感情色彩了。老师在作出适当的点评后,布置学生与邻桌为一组,用5分钟时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后轮流上台表演。为照顾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巡回指导。
“Time is up. Who will try?”老师说道。
接下来,有三组学生轮流上台表演。学生们总是不忘报以热烈的掌声,全班学生的兴奋程度达到了最高点。
学生表演完之后,老师组织上本节课的达标训练。姚老师的达标训练方式也很特别:有词句游戏、问题抢答、知识竞猜、句子接龙等,学生们乐此不疲,意犹未尽……
二、分析与思考
从姚老师这一教学案例可以看出,老师的教学任务不再是把知识装进学生的头脑中,而是让学生自己亲自去获取。她的教学活动充分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她的课给我们的经验是:
(1)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主体参与是教学活动产生的基础。没有主体参与,就没有教学活动的产生。主体参与决定着教学活动的始发、过程和质量。在课堂教学中,姚老师善于激活学生思维活动,使课堂变成了学生思维操练的场所。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姚老师鼓励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这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引发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动因,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英语教学的效率。
(2)创设语言情境,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
在本案例中,老师巧妙地利用录音,让学生辨别并模仿老虎和猴子的声音,接着让学生看插图,体会文章两角色的性格特征,然后创设问题情境:“Why did the monkey laugh in the end?”使学生产生了极大的探究欲望。教师又在学生理解了文章主旨大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表演朗诵,还鼓励学生对表演者的语音、语调、表情、动作等进行评价。如此一来,就能使学生更注意语言交际的真实性和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外语交际兴趣,促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开心,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创造性能力、语言的交际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3)教会学习,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高明的教师应该教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进而构建新的知识。在学习活动的安排上,应把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探究发现的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本案例中,姚老师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时,自己去找寻每个段落的大旨,让同学和老师帮忙解读看不懂的词句,以及让学生代表上台表演等,在这些“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活动中,无不蕴含着姚老师“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创造”的现代教育理念。
(4)营造了和谐、民主、平等的心理氛围。
姚老师热爱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教学民主,善于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精神,这些都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尊重和理解,能使学生受到激励和鼓舞,激发起学习的兴趣。教师用自己的爱心,与学生一起营造了一个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松的教学氛围。
(5)给学生提供了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本案例中,教师让学生自主看图说话,要求学生扮演老虎和猴子合作对话时,都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使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单单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又如小组进行的“合作探究阅读,互问互答”活动,学生积极地发问和答问、老师适当地点拨和评价等互动互助的形式,无不在不经意之中展示了新的教学理念带给学生的学习乐趣——英语课不再是枯燥无趣的语言训练。
三、结论
从以上这位教师的教学案例来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是实现教学的一种较好的方式。新课程改革之所以把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到这样一个高度来强调,其目的就是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通过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新世纪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