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图书馆网络的概念与类型
一、图书馆网络的概念
“网络”,《辞海》解释为“纵横交错而成的组织或系统”。简言之,网络即系统。
“图书馆网络”,《美国百科全书》1978版解释为:“图书馆网络把各类型的图书馆和情报中心联接在一起。”它包括四个组成部分:“(1)供读者或用户查检文献或联系的场所;(2)资料库,包括传统形式的书籍、杂志,微缩化的书籍、杂志,计算机的磁盘和磁带以及其他形式资料的贮存;(3)通讯系统,包括图书馆员的直接咨询,传统的馆际互借、电话传真发送和通过阴极射线管的直接显示;(4)行政管理和财政的契约根据。”
前苏联图书馆学家丘巴梁在其《普通图书馆学》一书中认为:图书馆网络是“在一批图书馆活动的区域(地带)内,其中一个规模最大的图书馆成为主要的中心图书馆,而其他的图书馆则起着分馆的作用”的组织。其实践基础是:“(1)全国图书馆活动的协调与合作;(2)既在全国范围内,也在地区范围内,统一图书馆为居民服务的计划。”
现代图书馆网络是以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为主干组成的图书馆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因而,对图书馆网络的理解和认识,由于时代和认识角度等不同,其结果差异也很大。
图书馆网络是近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产物。它发端于图书馆之间的协作,是各种图书馆之间合作的扩大和发展。它使各种类型图书馆之间的松散的联合,变成一个正式的、严密的、完整的、有组织的图书馆体系。
19世纪,在欧美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当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要求图书馆从王宫、教会、经院和私人藏书楼的羁绊中解放出来,使之成为为公众服务的文化教育设施以后,图书馆界有识之士就提出了用“合作”、联合的方式来共同从事图书馆某项业务工作的意见。如美国图书馆学家朱厄特在1850年提出了编制图书馆联合目录的设想;罗杰斯和杜威先后提出集中编目的意见。1893年,德国柏林皇家图书馆开始与各大学图书馆互借图书;1896年,美国芝加哥公共图书馆、纽贝里图书馆与克里勒图书馆就藏书专业分工问题达成协议;1901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开始了馆际服务,并于1902年正式向委托馆发行印刷卡片目录。1909年,曾任美国图书馆协会主席的古尔德博士较完整地提出了关于建立图书馆体系的观点。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图书馆事业在欧美一些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加强图书馆之间的协作、合作,已成为近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共同趋势。
尤其重要的是列宁在20世纪20年代就提出了建立统一集中的图书馆网络的思想,并在前苏联进行了实践。
但是,“图书馆合作”和“图书馆联合”并不等于“图书馆网络”,它为建立图书馆网络提供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图书馆合作”和“图书馆联合”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图书馆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书馆之间改进馆际协作、促进馆藏利用、提高服务水平的活动。这种合作是松散的、内容单一的,仅限于图书馆某一项或某几项业务工作。
图书馆联合,是图书馆合作的扩大和发展。它是馆际协作的一种形式,通常限于一定地区、一定数量、一些类型或一些专业系统图书馆之间。它需要参加协作的各个图书馆之间签订相应的合作协定,并根据协定的要求制定出正规的管理制度,一般要有适当的经费预算。一个图书馆联合体不要求有正式编制的工作人员,如果需要的话,通常也是为数很少。
图书馆网络,是传统的图书馆间合作、联合的扩大和发展。它必须统一制定合作规程和工作计划,并遵循合作规程的要求,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各项服务工作。它需要建立一个中心机构和拥有一定的正式人员编制去实施网络计划,而不是单纯地促进馆际协调。图书馆网络与“图书馆合作”“图书馆联合”的主要区别,后两者仅是少数图书馆之间的传统的合作,这种合作是非正式的,而图书馆网络的合作则是正式的、完整的、有组织的。因此,图书馆网络是图书馆事业社会化的一种组织形式。所谓社会化,就是通过馆际协作和业务辅导的关系,使各类型、各级图书馆之间的联系更加趋于紧密,使分散在各地区、各系统的各种类型图书馆紧密地组织起来,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行动,形成一个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纵横交错、脉络贯通的图书馆体系。这个图书馆体系的每个成员馆,都必须在协调一致的基础上承担一定的职责,完成特定的任务。
二、图书馆网络的类型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文献激剧增长,图书馆的职能不断扩大,特别是电子技术和通讯技术在图书馆中广泛应用,使图书馆网络的建设规模、普及程度和图书馆之间的联系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分别认识各种类型的图书馆网络就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图书馆网络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将其划分成不同类型。
如果按其主管部门来划分,可以分为公共系统图书馆网络、教育系统图书馆网络、科学系统图书馆网络、军事系统图书馆网络等等。
如果按其范围来划分,可以分为全国图书馆网络、地区图书馆网络、局部地域图书馆网络等等。
从全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来看,每一个图书馆网络都是由两种子网络组成:一是图书馆事业网络,一个是文献信息计算机检索网络。
(一)图书馆事业网络
图书馆事业网络,就是将各系统、各地区图书馆纵横交错、脉络贯通地组成为集中统一领导的全国性图书馆网络。图书馆事业网络有纵横两个系统,从纵的方面看,是指按领导系统和专业性质组织起来的,有上下隶属关系的系统图书馆网络;从横的方面看,是指按行政区域通过馆际协作或业务辅导关系将各种类型、各级图书馆组织起来的地区图书馆网络。图书馆事业网络的基本职能是协作和协调,所以它也被称之为图书馆协作网络。
(二)文献信息计算机检索网络
文献信息计算机检索网络,是电子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对文献信息处理的结合体。它是把许多计算机文献信息检索系统用通讯线路联结起来,形成计算机文献信息检索网络,各个大型文献信息单位的计算机文献信息检索子系统(或计算机)成为网络中的一个节点,每个节点又可以连结许多终端设备,再依靠通讯线路把每个节点连结起来,形成纵横交错、互为利用的文献信息计算机检索网络。用户可以利用安装在自己单位的终端设备,或者利用任何一台可以上网的计算机(实质上也是终端),根据网址,上网检索网络系统内的任何一个计算机文献信息系统的文献信息数据库。这是一个完全开放的计算机文献信息检索网络系统。在这种网络中,由于任何一个终端或可以上网的计算机都可以利用网络内任何一个计算机系统文献信息数据库和所提供的各种服务,从而扩大了用户利用的图书馆资源,相对地增加了计算机的存贮量,提高了计算机的利用率,加快了文献信息的传递速度,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了资源共享。
图书馆事业网络和计算机文献信息检索网络是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的两种网络系统。它们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图书馆事业网络为计算机文献信息检索网络的建设提供了发展的基础,即在各系统、各地区图书馆网络形成的基础上,选择若干个全国的、地区的系统的重点图书馆作为中心,围绕中心再设若干个分中心,由各分中心再了连接许许多多的用户终端,形成文献信息、目录信息检索网络。反之,计算机文献信息检索网络的形成,又会促进图书馆事业网络进一步向纵深发展,以便在图书馆事业的组织上与文献信息检索网络化相适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