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现代化的图书馆
一、图书馆现代化的概念
通过第八章和第九章有关图书馆网络和图书馆各个工作环节的分析,我们认为,图书馆工作现代化主要有四个要素:一是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与物质条件;二是图书馆工作的科学方法;三是现代化的科学管理;四是高效率地满足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因此,我们认为,图书馆现代化,就是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特别是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技术手段,采用先进的图书馆工作的科学方法,实行现代化的科学管理,高效率地满足读者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
二、图书馆现代化的标志
从国外的发展情况来看,图书馆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大体上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计算机在图书馆工作中广泛应用。应用计算机是图书馆现代化的中心课题,它在图书馆的应用范围很广,图书馆的大部分工作都可以使用计算机。例如,文献编目、流通管理、采购管理、数据库建设、网络检索、行政管理、工作统计等等,都可以使用电子计算机。
文献缩微技术与复印技术的应用。缩微复制技术的应用,产生了文献缩微化的趋势。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图书馆备有缩微复制设备,将馆藏文献缩微复制之后予以保存和向读者提供缩微复制服务;二是有许多出版机构专门从事文献的缩微出版工作。因此,缩微复制品在图书馆藏书中已占有一定的比例。静电复印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也是相当普及的。许多地方,不仅图书馆自己购置复印机,为读者进行复印服务,而且一些复印公司也将复印机放到图书馆,驻馆开展复印业务。静电复印速度快,复印件同原件相同,不需要阅读器就可以阅读,所以这种比较先进的复制技术在图书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声像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声像技术是指录音、录像、光盘、电视、电影等技术。这是电化教育的重要手段,也被广泛应用于图书情报的传递之中。声像制品具有可以闻声见形,给人以直感的特殊效果,所以发展很快。像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电影片、幻灯片、磁盘、光盘等,图书馆应进行收藏和出借。这些视听资料对于传播科学技术知识,提高服务效果都有着独特的作用。
图书馆网络化。电子技术与现代通讯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网络技术,为图书馆网的扩大和发展提供了新的物质条件。加入图书馆网络,消除了空间、时间障碍,不仅可以共享图书资源,而且还可以进行采购、编目、服务等方面的协作。
文献工作标准化。标准化是实现图书馆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图书馆设备的现代化,要求文献著录法、分类法、叙词表的标准化;文字缩写法、字译法的标准化;书目编制的标准化;缩微复制品、视听资料的标准化;计算机情报载体及记录格式的标准化等等。标准化要求每项工作不单是在一国之内要有统一的标准款式、规格、制度和条件,而且要尽可能地做到在国际上便于转换互通,力求规格与标准的统一。没有标准化,就不可能实现文献检索网络化。
图书馆工作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除了计算机的应用外,还应包括传输和通讯联络的机械化、自动化。图书馆传输的机械化,主要指出纳台和书库之间、书库内各层之间的机械化。除书库和出纳台采用机械化设备外,在馆内通讯、藏书保护、文献加工等方面,也可以采用机械化、自动化设备。
组织管理科学化。图书馆采用现代化技术必须有一定的组织基础,要有科学管理工作与之相适应。在每个工作环节和整个网络的建设中,要预先搞好切实可行的、合理的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并根据工作程序,按照规程进行工作,确实保证质量。在经常的管理工作方面,要建立高度严密的规章制度,坚持严格的岗位责任制,保证不出或少出故障。必须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和严格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现代化设备的合理利用,才能充分发挥现代化设备的功能。
工作人员专业化。有了现代化设备,还需要一批具有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的工作人员去操作和使用。由于设备的现代化和组织的网络化,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要求无论在业务知识、科学技术知识及管理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大大地提高了。原来传统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已逐渐适应不了现代化的需要了,必须培养一大批掌握图书馆新技术的人才。工作人员专业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图书馆现代化的速度,关系着现代化设备的利用程度。
三、计算机在图书馆现代化中的地位
(一)计算机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在图书馆现代化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
计算机在图书馆现代化中的核心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计算机是人的大脑的扩大。计算机能代替工作人员进行图书情报的加工与处理,如采购查重、编排目录和数据库建设、借阅登记、网络服务、统计制表、查找目录、文献检索,以及计算机的自动分类、自动标引等等,代替人的智能,对文献信息进行加工与处理,改变其内容和形式,以便能高效率地满足读者的需要。
②计算机的应用能影响图书情报工作的全局。计算机用于图书馆工作,不仅仅用于某一个局部,而是应用于图书馆工作的各个环节,从而改变了图书馆工作的总体面貌,形成计算机化的图书馆系统。也就是说,计算机使图书馆工作建立在全新的技术基础上,这种影响图书馆全局的特殊作用,是其他新技术所不具备的。
③在图书馆应用的许多技术中,计算机是中心环节。在现代化图书情报工作中,计算机能带动其他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它能控制各种设备的使用,是许多新技术应用于图书馆工作的中心环节。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计算机将各种设备连成一体,形成现代化图书情报工作的技术系统,使图书馆情报服务工作达到前所未有的新水平。
(二)计算机的应用与传统的图书馆工作的变革
计算机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使传统的图书馆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从传统的图书馆工作向现代化的图书馆工作的转变。这种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①图书馆工作方式的变化。计算机用于采购、编目、流通和文献检索中,由计算机代替了人的手工劳动,虽然工作实质没有变化,但工作方式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网络检索、联机编目和新设备、新的工作方式代替了旧的方式。
②图书馆网络的变化。传统的图书馆网,主要是指图书馆之间建立的一种互借文献、互通信息的关系。现代化图书馆网则不同,除了这种协作关系外,还由计算机与通讯设备将网内的图书馆相互联结起来,消除了时空距离,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③读者服务工作的变化。读者来到图书馆的要求是:通过检索和查找读者目录,借阅到所需要的文献,实行计算机管理,使读者能从各种角度和多种途径检索到最新文献和一定期限内的文献,而且可以通过网络查出这些有用文献的收藏单位,促进了图书情报服务工作的集中化趋势,加强了馆际之间的合作,做到国家或国际范围内的资源共享,提高了图书情报利用率。
④图书馆体制和人员的变化。图书馆工作现代化的特点之一是集中化、协作化和网络化,这就要求在管理体制上与之相适应。一个图书馆的管理,要作为图书馆网的有机组成部分,协调一致地进行管理。各个图书馆内部的管理,也要适应现代化的要求,管理要科学化、制度化。现代化图书馆工作要求工作人员与之相适应。一方面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增加计算机的管理和操作人员;另一方面是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水平的提高。随着现代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术,要有较高专业水平。
⑤图书馆学与情报学学科的变革。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应用,突破了传统的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研究领域。一方面产生了一些图书馆学、情报学同计算机科学交叉的学科;另一方面向传统的图书馆学、情报学输入了新的内容。图书馆管理、情报检索、图书馆自动化、图书馆系统分析、知识管理、图书馆数字化等新的交叉学科不断涌现,新的名词术语层出不穷,也必将引起图书馆学教育的变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