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培养和引导读者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接触、认识某种客观事物的意识倾向性。凡是能够引起人们感兴趣的东西,必然能够引起人们对它的注意;反之,能引起人们注意的东西,不一定使人们感兴趣。图书馆导读学所要研究的兴趣,是影响读者阅读心理和行为的兴趣,即对图书文献的阅读兴趣。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对某类特定的图书所抱有的积极的选择倾向和态度;二是指由对特定图书的积极性发展而来的,对一般图书抱有的积极态度,即爱好读书,以利用图书馆资源为兴趣。
一、兴趣的产生
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一个人有了一种需要时,就会对与其有关的事物给予优先的注意,并且有向往、喜欢的心情。而这种需要所产生的兴趣不是生理需要产生的兴趣,而是实践中求知的需要而产生的兴趣。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暂时兴趣,是有周期性的,不是一个人的个性倾向性兴趣。如饥时吃饭、渴时饮水,一旦水足饭饱,这种兴趣便已消失,不会形成个性倾向性,只有当社会实践中的要求反映在人的头脑中,形成了人的需要,并在它的推动下付诸实践时所产生的兴趣,才成为具有个性倾向性。读者在实践中产生求知的需求,而对阅读发生了兴趣,是读者个性倾向性兴趣,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二、阅读兴趣的类型及差异
兴趣的内容是一个涵盖较广泛的概念。根据不同的标准,兴趣可划分为不同类型,概括起来有:①根据兴趣的内容,可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②根据兴趣的形成,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或情趣和志趣;③根据兴趣的社会价值,可分为高尚兴趣和低级兴趣;④根据兴趣的持续时间,可分为短暂兴趣和稳定兴趣。
不同类型的兴趣,对于每个读者都不是完全相同的。也就是说,作为个性倾向性中重要因素的阅读兴趣,在读者之间各有差异,形成各自不同的兴趣品质特点。其差异具体表现在:
(一)倾向性上的差异
这种差异是指读者的兴趣所指向的客观事物在具体内容和对象上存在的不同。不同读者的兴趣所指向的具体对象具有不同的类型。例如有的读者是对文艺类图书感兴趣,有的是对自然科学类图书感兴趣,有的是对历史类图书感兴趣。这就表现出倾向性上的差异。
(二)广度性上的差异
广度性上的差异是指读者的兴趣所指向的客观事物范围大小上存在的不同,有的读者兴趣广泛,对多方面的图书有兴趣,博览群书,同时持有多种不同的阅读兴趣。有的读者兴趣比较狭隘,集中某些方面的习惯或嗜好,如专爱看言情小说或侠义小说等。
(三)稳定性上的差异
稳定性上的差异是指读者的兴趣在持续时间长短上存在不同。有的读者兴趣强烈,有一个稳定深入的中心兴趣;有的读者的兴趣是积极兴趣,例如,对和他喜欢学科的有关图书十分入迷,持久地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关注,阅读兴趣稳定。有的读者学习目的不明确,阅读兴趣比较分散,往往浅尝辄止,浮光掠影,缺乏稳定性。
(四)效能性上的差异
效能性上的差异是指读者的兴趣对主体活动所能引起效能大小上存在着不同。有的读者兴趣是积极兴趣,能推动读者积极行为,迅速把阅读兴趣转化为阅读行为;有的读者兴趣是消极兴趣,缺乏推动阅读活动的力量,不能产生实际效果。他们往往在书架前兴趣盎然地驻足而观,然而只停留在“心向往之”上,最后还是空手而归,不能成为阅读活动的动力。
三、兴趣的作用
兴趣在人的生活中有巨大的作用。它成为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一种强劲的动力,是提高活动效率的重要心理因素。它能够减轻人的神经紧张和精神消耗,使得所从事的活动成为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样对读者阅读心理和阅读行为有重要影响。这是因为读者的阅读兴趣对读者的需要、认识、情绪和行为等有着重要影响。其影响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兴趣有助于读者的阅读指向,起着选择定向作用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几种目标可以同时满足个体某种需要时,兴趣、爱好往往决定了他选择何种目标,具有多种目标重组的聚焦功能。读者阅读行为所指向的目标,总是读者感兴趣的图书或服务,兴趣起着一个选择定向作用。对必读图书是间接兴趣起作用,即对阅读后的意义、结果感兴趣;对非必读图书则是在很大程度上根据直接兴趣来借阅。
(二)兴趣有助于读者为未来借阅积极活动,起着筹措准备作用
读者对某种类型的图书发生浓厚兴趣后,往往在日常生活中主动注意搜集、积累有关图书的信息、资料。如某种图书何时出版、发行,图书馆何时采购进馆,从而为未来的阅读作好准备。
(三)兴趣有助于读者作出阅读决定,对阅读行为起着助推促进作用
读者对自己很感兴趣的图书,一般有较强的阅读欲望,很少发生内心矛盾,加上借阅前已对该图书有一定的了解,因而会缩短对图书的认识过程,易于作出借阅决定,完成阅读行为。
(四)兴趣有助于刺激读者对某类图书重复阅读,起着强化偏好作用
读者某一持久、深刻的阅读兴趣可以形成特殊的偏好,刺激读者对某方面的图书产生重复性、周期性、嗜好性的阅读需要。如有的读者对科学读物很感兴趣,他对这类图书信息的刺激形成最优越的兴奋中心。每当假日或课余,总要到图书馆看一看,见新上架的科技类图书总要翻一翻,形成持久、稳定的阅读倾向。
四、阅读兴趣的培养与控制
在导读工作中,经常有学生问道:“对阅读没有兴趣或兴趣不浓怎么办?兴趣可以培养吗?”心理学关于兴趣的研究表明,人的兴趣的养成,固然同先天的遗传因素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后天的教育、环境的影响,特别是积极实践和锻炼的结果。孙中山、鲁迅、郭沫若原来都是学医的,但由于当时的社会要求与环境影响,他们对革命的兴趣却超过了学医,他们便把兴趣转向了革命最有激励与促进作用的政治与文学。事实足以证明:兴趣并不是生来如此的,是可以改变,可以通过培养而获得,通过培养而发展的。
学校图书馆除了通过举办读书报告会、故事会、图书展览评介等丰富多彩的导读活动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之外,还可以指导读者从以下三个途径来激发和培养自己浓厚的阅读兴趣:
(一)树立高尚的阅读动机,激发阅读兴趣
一个有高尚阅读动机的人,必然把阅读的需要与国家、人类发展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必然产生一种责任心,一种对知识强烈的需要和欲望。人对客观外界事物是不是需要和需要的强烈程度,决定着兴趣的有无和兴趣的浓厚程度。只有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才会兴趣盎然。而且,动机愈强烈,其潜在驱动力就愈大,并给人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去克服阅读活动中的种种障碍,使兴趣更趋于稳定和持久。所以,树立高尚的阅读动机,对激发和培养阅读兴趣有着重要作用。有关阅读动机的详细论述,请参阅本章第三节的内容。
(二)设置问题情境,增强阅读兴趣
“问题情境”指的是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读者努力去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阅读任务。阅读是读者与作者思想沟通的历程,若读书不了解内容,也就是读者与作者思想不能沟通;内容再有价值,也不会使人有继续读下去的兴趣。书的难度必须适中——太简单的读物,读者读来如喝白开水;太晦涩难懂的读物读者读来如啃硬骨头。唯有“半生不熟”、“似懂非懂”的东西,才能激发探个究竟的兴致。兴趣是从开动脑筋、刻苦钻研中得来的。问题总是会挑动我们的责任感和好胜心,针对现实或已读的材料提出适当问题,促使学生去多思多想,以至全身心的投入。弄通了书的精神实质,增长了知识,就会体验到脑力劳动所获得的满足感,造成情感上的鼓舞,阅读兴趣就会愈来愈浓。
(三)创设各种条件,在实践中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
常言道:“学以致用”。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阅读掌握的知识用到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若能以所掌握的知识说明或解决某个问题,甚至于取得某种成绩,那就会感受到驾驭知识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愉悦,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去猎取更多的知识,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学生更多地接触了社会,碰到的问题也越多,也就会深感自己知识的不足,因而越发离不开书,阅读兴趣便越浓。就中小学生而言,积极参加读书活动,是一种有效的实践方式。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同学的讨论,来表达自己的意见;与朋友交流谈论学问;在校内校外的报刊杂志上投稿发表作品等方式,把读书心得表达出来。活动中,学生为了准备将心得表达出来,在读书时自然较为用心思考,能将书中的资料加以组织,纳入系统的记忆之中,并联系实际,深化下去;而且在相互交流心得的时候,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并促使自己继续去阅读,去不断自我完善。再有,心得以作品形式发表是一种社会认可,甚至是被人赞许的行为。在集体中有所表现,受到别人的重视,获得认同感和成就感,因而能够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强烈兴趣。只有创设各种条件,利用一切机会,尽量满足或增强学生读者已有的合理的兴趣,才能使兴趣进入理智认识阶段,产生持久稳定的兴趣。
以上是培养阅读兴趣的三个主要途径。阅读时,读者不仅要学会如何培养阅读兴趣,而且还必须懂得控制自己的阅读兴趣。
何谓控制阅读兴趣?它是要求在广泛兴趣的基础上要形成一个中心兴趣,进而再突出地发展中心兴趣,并有节制地控制其他方面兴趣的发展。一个人倘若既有广泛兴趣又有一个中心兴趣,他一定在事业上有较高的造诣。如文艺复兴时代著名画家达·芬奇,他的中心兴趣是潜心钻研艺术,但他对于光学、解剖学、物理学、植物学、动物学和数学都感兴趣,并有一定的研究。因此,他能融会贯通地把自然科学领域中的知识运用到绘画上去,使所画的人物在精确性、生动性与线条的韵律上都更完美地结合起来。由此他独辟新径,开创了西洋绘画史上一个新时代。这一事例有力地说明了:广泛的兴趣是人的心理充分发展的前提,它能使人对新鲜事物感觉敏锐,乐于探究,见多识广,促进其智力向多方面发展。但人的精力有限,也绝不可能对所有感兴趣的事物都作深入的研究,泛泛的兴趣,只能是门门通而门门不精,这样就很难在实践中、在某一点上取得突破性成就。而中心兴趣则可以使人获得某方面专深的知识,或发展某种特殊才能,从而为成才指明方向,使一个人的活动更富有创造性。所以我们要引导读者善于控制自己的阅读兴趣,既要培养多方面的、广博的兴趣,使自己对各种知识都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同时又具有以学习为主要内容、倾向于某一方面的中心兴趣,使多方面的兴趣符合于总的奋斗目标,并在中心兴趣的统一支配下发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阅读兴趣在阅读中的效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