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图书馆目录的种类

图书馆目录的种类

时间:2023-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图书馆工作人员中,称公务目录,也叫工作目录或者勤务目录。它是专供图书馆工作人员在进行图书资料的补充时进行查重、分类编目、点藏等业务工作时使用的一种统计、登记性质的目录。狭义的公务目录仅指图书馆的基本目录。图书馆读者目录的组织也以这四种目录为主。在传统编目法中称为书名目录。1791年,法国国民代表大会指示图书馆管理人员使用卡片编制所没收的寺院与私人图书馆的藏书目录,此为卡片式目录之始。

第二节 图书馆目录的种类

图书馆目录是多种多样的,这是由于读者和图书馆业务工作的需要是各式各样的。读者到图书馆查检所需要的图书资料,是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检索,这样就需要设置不同类型的目录,以满足读者的需要。图书馆工作本身要依靠目录进行基础建设以及为读者服务,还要以各种目录为工具开展工作。一个图书馆设置哪些目录,要根据图书馆的类型、任务、藏书规模与藏书组织方法、机构设置、读者对象及需求范围等具体情况而定。各种目录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补充,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按照不同的标准,图书馆目录可以有不同的划分。

一、按目录的使用对象划分

(一)公务目录

在图书馆工作人员中,称公务目录,也叫工作目录或者勤务目录。它是专供图书馆工作人员在进行图书资料的补充时进行查重、分类编目、点藏等业务工作时使用的一种统计、登记性质的目录。这种目录是反映全馆的全部收藏,应该是最完整的,是全馆的总目录。广义的公务目录是指图书馆采访、编目、典藏部门设置的各类目录,如订购目录等。狭义的公务目录仅指图书馆的基本目录。公务目录一般不向读者开放,但在专业馆和小型馆,它可代替供特殊读者使用的参考目录和内部目录。公务目录是图书馆藏书补充、分类编目、参考咨询、典藏保管等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工具。公务目录的主要特点:一是详尽反映所有馆藏文献;二是记载登录号、藏书地点等业务注记和各种规范记录;三是对于在读者目录中不予反映的文献作出相应的标记。公务目录主要有公务字顺目录和公务分类目录两种。在采用分类排架法的图书馆(图书馆),编目部门的公务分类目录可以充当分类排架目录。

(二)读者目录

供读者使用的目录叫读者目录。读者目录也叫公共目录。它是供读者在借阅图书资料时使用的。图书馆收藏的文献主要是通过读者目录展示给读者的。读者目录所揭示的文献内容应该针对读者对象不同的需求和文献内容适用范围有所区别。它是图书馆目录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承担揭示、检索馆藏文献的主要任务。读者目录一般设在目录厅、借书处、阅览室等处。其特点是:一是根据本馆的任务和读者的实际需求,对揭示的文献加以科学的鉴定和评价,注重对文献内容的揭示,并且以参照、分析、附加、指导等手段引导读者充分利用馆藏文献,多角度与多层次地揭示文献;二是款目上除分类号(种次号)以外,一般不记载其他业务注记;三是需要经常进行审查、校订和调整,以方便广大读者使用。根据图书馆的具体任务和不同的读者对象,读者目录可以分为满足一般读者需要的公开目录和满足特殊读者需要的参考目录与内部目录。读者目录按其组织形式,也分为字顺目录和分类目录两类。

二、揭示文献的特征分类

图书馆目录种类虽然很多,但具体分析起来也只有四种,即题名目录、分类目录、责任者目录和主题目录。从读者的检索途径上看,往往也是从文献出版类型的特征入手,分别选择使用题名目录、分类目录、责任者目录和主题目录。图书馆读者目录的组织也以这四种目录为主。

(一)题名目录

题名目录是按照文献题名,按照一定的规则组织、排列起来的目录。在传统编目法中称为书名目录。它的职能是让读者从题名这个特征来检索特定文献。当读者只知道文献的题名而不知道诸如著者等其他特征时,就可以使用题名目录。题名目录回答读者某种文献图书馆是否有收藏,以及该文献的各种不同版本、注释及翻译等。

题名目录亦称字顺目录,它是按题名字顺排列组织起来的。目前,图书馆提供读者使用的中文题名目录主要是笔画笔形排检法和汉语拼音字母排检法两种:

1.笔形排检法是按题名的笔画排列。笔画少的在前,多的在后。首字相同的,按起笔笔形排。

2.汉语拼音字母排检法是按题名音节字母顺序排列。首字相同者,再按第二、第三及以后各字拼音字母排。音节相同者,再按声调排。

(二)分类目录

分类目录是图书馆必备的目录,它是按知识体系揭示馆藏、宣传文献、指导阅读,供读者检索的工具。它是利用率最高的一种目录。

分类目录是按文献内容的科学体系,依据图书馆所采用的分类法组织起来的目录。它的职能是从知识门类方面揭示文献,满足读者从知识门类来索取资料的需求,即所谓“既类索书”,它向读者揭示:关于某一学科知识的图书,馆藏有哪些;与某一学科有关的学科知识图书,馆藏有什么;每一知识部门里,哪些是优秀著作,哪些是一般的,哪些仅供参考;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三)责任者目录

责任者目录是按责任者姓名的字顺组织起来的目录。其字顺排列法与题名字顺排列法相同。它的职能是让读者从责任者方面去检索文献,告诉读者某一责任者究竟有哪些著作,已经关于评论该责任者的著作有些什么样的文献等。集中一个责任者的著作是责任者目录特有的功能,是梯田目录不能代替的。它是宣传文献、指导阅读的一种有效的工具,是科学工作者的有力助手。

(四)主题目录

主题目录是按文献所论述的对象,即事物、学科或问题(主题)等,用具有检索价值的规范化词汇(主题)作为目标,按字顺组织起来的检索工具。它的职能是从文献的主题方面揭示文献,表明关于一个主题都有什么文献,并把从不同的学科角度研究同一主题的文献集中起来。它具有以下的优点:第一,读者检索的直接性;第二,反映主题的灵活性;第三,同一主题文献的集中性;第四,适用范围的广泛性。它的局限性在于:一是不能将与该事物对象有关的上、下、左、右的事物对象直接地联系起来;二是缺乏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内在系统性。

以上这几种目录是从不同的角度和要求编制出来的,每一种目录的独特的职能正是其他目录的局限性所在,因此各种目录之间,谁也代替不了谁,它们之间是相互补充、相互联系的。它们所处的地位,分类目录是主要目录,因为它是反映文献内容的实质目录。主题目录是分类目录的辅助目录,题名目录是仅次于分类目录的必要基本目录,责任者目录主要为科学研究服务,是科学工作者经常使用的目录。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对文献的多点检索成为可能,这几种目录的联系将更加紧密。

三、按目录的物质形态(即目录载体)分类

(一)卡片式目录

为克服书本式目录的不足之处,产生了卡片式目录。是将文献的内容及各种特征记录在标准卡片上(标准卡片规格为7.5厘米×12.5厘米),再将众多的卡片(款目)按照一定的规则编排起来组成目录。1791年,法国国民代表大会指示图书馆管理人员使用卡片编制所没收的寺院与私人图书馆的藏书目录,此为卡片式目录之始。1861年,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首先设立向读者开放的卡片式目录。1901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开始发行印刷卡片,并将卡片的尺寸规定为7.5厘米×12.5厘米(后为国际标准规格)。这种目录形式于20世纪初传入我国,“五四”之后,随着新型图书馆的出现,这种目录在我国日见流行。卡片式目录由于是一种将记载有文献款目信息的卡片按一定顺序(分类和字顺均可)排列而成的目录。它的优点有:一是增删灵活,可以随时增减、更改调整;二是按照不同的需要组成不同性质的目录,以揭示文献内容,使用起来灵活方便;三是一部卡片目录可以同时供多人使用,这种目录是图书馆最基本的、普遍采用的目录形式。同时卡片式目录也有一些缺点,如:编制成本较高,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物力,检索位置固定,需要卡片柜或卡片盒等设备,体积庞大,只能在馆内使用;查检时要一张张地翻阅,费力费时,管理起来比较麻烦,目录体积会随着馆藏文献的不断增多而不断扩大等。正是由于这些缺点,美国国会图书馆从1982年起逐步关闭它的卡片式目录。

(二)书本式目录

是按照一定格式,将文献的内容及形式特征记录在纸上,然后再装订成书本形式的目录,供读者查检使用。记录文献内容的编排可以按题名、字顺、分类等不同规则。这种目录体积小,易于携带,可以复制,缺点是新增加的文献款目不能随时编入。因此,通常是按一定时限将部分文献或按文献的一定专题内容编成书本式目录。书本式目录在西方国家的图书馆亦被称为印刷本目录,它是广泛采用卡片式目录的20世纪初之前,在图书馆中使用最为广泛的目录形式。我国现存最早的书本式目录是汉代班固根据刘歆的《七略》编制而成的《汉书·艺文志》,西方现存最早的书本式目录是柏克在1885年德国波恩编辑出版的。目前,中、西方的国家书目、书商目录(或新书目录)、联合目录等多采用这种目录形式,图书馆的新书通报、特藏目录等也多采用这种目录形式。由于书本式目录是一种将文献款目信息按一定顺序(一般以分类顺序)记录在空白书册上所形成的目录,所以它的优点有:一是可大量复制且体积小;二是书目信息集中并且便于携带;三是如果附有辅助索引,还可为使用者提供多种检索途径。书本式目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不能随时剔旧、更新和及时反映最新文献;二是每次修订的成本费用高,并且不能及时供读者使用。

(三)活页式目录

它是由一张张记录文献特征的散页,每一小类集中在一张纸上,按照文献学科体系分类排列起来,放在活页夹内,形成书本形式的目录。活页式目录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每页只著录条款目,或按分类或按字顺排列;另一种是每页著录一个小类的若干条款目,按分类排列。前一种活页式目录比较灵活,可像卡片式目录一样随意增删排列,但每册容量有限;后一种活页式目录比较接近于书本式目录,每册的容量也较大,但只能将整页的若干条款目一并增删。由于是活页,可以随时增加新内容,也可以剔除或调整。这种目录适用于小型图书馆(室),但是由于读者长时间翻阅,容易破损,因此应使用坚韧的纸张,并需经常修补保养。

(四)张贴式目录

又叫明见式目录。它是将记录文献特征的单页目录,或者将记录文献特征的卡片有选择(推荐)地张贴在借书处或阅览室读者易见地方,以供读者了解和选择有关文献内容。这种目录不是固定的,可以随时更换,一般用于宣传推荐优秀读物或新到馆的图书资料。这种目录适用于中小学图书馆。

(五)幻灯片目录

这是一种利用幻灯形式形象地揭示馆藏文献内容的目录。它可以把文献内容或图书封面制成幻灯片,生动、灵活、形象地介绍给读者,适用于中小学图书馆。

(六)缩微式目录

它是将文献目录缩摄在感光平片或者胶卷上。这种缩微胶片密度很高,一片14.5厘米×10.5厘米的COM(Computer Output Microfilm)胶片,可摄下数百至三千多条记录,即相当三千多张卡片。优点是体积小,储存密集,占地小,便于携带。但是,它需要利用专门的阅读机扩大阅读查检。这种目录在中小型图书馆尚无条件采用。

目录的载体形式是在不断发展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当时的美国国会图书馆为了防止本馆目录遭到破坏,便将它的卡片式目录用照像方式缩小复制成缩微胶卷,于是产生了缩微目录形式。缩微目录是指采用缩微技术将目录信息缩摄在缩微平片或者胶片上,利用阅读设备阅读的目录。后来,美英等国的图书馆又用计算机以缩微输出的方式生产出孔姆(简称COM)目录。

所谓孔姆目录,就是由计算机将机读目录数据直接输出在缩微胶片上所形成的目录,即输入计算机的目录数据不用打印机输出,而用专门的记录器直接记录在缩微胶片上所形成的目录。这两种缩微目录的共同特点是:一是体积小,可以节约大量的空间;二是编印速度快,可以广泛发行,大量生产成本也不高;三是既有卡片式目录的优点,又可代替书本式累积目录。其缺点是:一是不如卡片式目录那样可以随时增减,因此要使缩微目录反映最新文献信息,就必须在一定时期内更新整张胶片,所以它一般只适用于变动不大的资料性目录;二是不能直接目视,需要借助阅读设备。

(七)机读目录

机读目录是一种以代码形式和特定结构记录在计算机存贮载体上、可由计算机自动控制、处理和编辑输出的目录。它是以电子计算机为物质载体,对图书文献进行自动编目的自动化管理方式。这种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目录管理形式,具有传统的卡片目录所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主要表现为:

不仅具有卡片目录的功能,还具有存贮速度快、检索效率高、体积小、易保存、输出形式多样、存贮容量大、节省空间(一个磁盘可以存贮400万张卡片的内容);提供多种检索途径,机读目录可以提供包括题名、责任者、分类号、主题词、ISBN号等多种途径,满足读者的多角度检索需求,避免了重复劳动。记录的文献信息准确、详细、全面,能满足读者对文献信息新的需求。

这种目录通过屏幕显示或由终端打印设备及其他记录设备还可将计算机存贮载体上的目录信息转换成普通的文字记录。机读目录的主要特点是:一是一次输入,多项检索,即可满足读者从文献题名、责任者名称、主题词、分类号、等多种途径检索;二是编目自动化后,输入一条文献记录,可输出多种载体的款目,包括书本式、缩微式与机读式等款目;三是由于检索速度快、质量高,有利于实现联合编目,实现联机检索。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图书馆与外界之间的横向联系将更加紧密与广泛,图书馆信息资源向网络化发展不可避免,机读目录能最大程度地满足网络技术发展的需要。因此,从长远发展来看,机读目录则更具生命力和发展空间。随着图书编目工作逐步向标准化、规范化及自动化的方向发展,这种优势将会更加突出。

四、按目录反映的藏书范围分类

在一个图书馆内,目录按其揭示藏书的范围可分为总目录、部门目录和特藏目录三种。

(一)总目录

总目录是指揭示本馆全部馆藏或某种文字全部馆藏的目录。它能直接回答图书馆究竟有些什么馆藏和某一特定的馆藏本馆究竟有无这样两个问题。在只收藏中文文献的小型图书馆里,有一套总目录就可以将全部的馆藏揭示出来,它可以由编目查重用的目录(一般是公务题名目录)充当,或若一个图书馆的全部文献集中排架,甚至可由排架目录充当。在中型以上的图书馆,总目录一般是由几部反映不同文字馆藏文献的子总目录构成。其中,中文文献的总目录一般是由公务题名目录充当;西文、俄文文献多由公务责任者目录(也有一些图书馆是由公务题名目录)充当。这种缺少总目录的情况,多发生在那些历史比较悠久、藏书组织比较复杂的图书馆。在计算机编目的条件下,如果今后将全馆所有文献的书目数据集拢在一个数据库中,便可以形成机编馆藏总目录。

(二)部门目录

部门目录是指揭示图书馆各部门收藏文献的目录,如分馆目录、借书处目录、阅览室目录,以及院校的系资料室目录和科研部门的处、室资料室目录。

(三)特藏目录

特藏目录是指具有独特价值并单独管理的馆藏文献目录,如善本书目录、地方志目录、个人捐赠的赠书目录与手稿目录等。一些图书馆中为专门人员设置的内部目录,也应属于特藏目录范畴,部门目录和特藏目录的共同特点是其内容只揭示图书馆全部藏书的一部分,即某一部门或某一特点的藏书,以适应藏书组织机构设置的不同情况或不同读者的不同借阅需求。另外和总目录不同的是,部门目录和特藏目录一般都以读者目录的形式出现。

五、按照目录反映的文献类型分类

按照目录反映的文献类型可分为图书目录、报刊目录、地图目录、教学参考资料目录、课本目录、工具书目录、声像资料目录等。

这些目录一般是为读者集中提供某一方面文献检索途径的。

六、按照文献使用的语言文字分类

按照文献使用的语言文字可分为中文目录、俄文目录、西文目录、日文目录等。

读者借阅文献一般使用一种或两种语言,而且总是先确定文种然后再进行查找。图书馆在组织藏书时,通常是按文献的不同文种来排架保管的,组织目录时,通常也按各种文字的不同字顺,分别单独组织各自的字顺目录。中型以上的图书馆一般藏有一种以上语言文字的文献,因而会有中文文献目录、西文文献目录、俄文文献目录、日文文献目录等。

中文目录和日文目录分别收录汉语文献和日语文献。西文文献收录采用拉丁字母书写、排印的各文种文献。如果图书馆西文文献单一,可以只组织英文目录、法文目录或德文目录等;如果图书馆各西文语种的文献众多,根据读者的检索需求,也可分别组织英文目录、法文目录和德文目录等。俄文目录收录的文献范围各馆有所不同。有的图书馆只收录俄文文献,也有的图书馆则将以斯拉夫(基里尔)字母书写、排印的各种文献混排成一套目录,包括俄文、保加利亚文、塞尔维亚文、马其顿文等各种文献。不过以上各语种的文献,在组织分类目录时,图书馆可根据各语种文献的多与少,或者分别组织,或者只组织一套分类目录。有些科研部门的图书馆,虽然各语种的文献众多,为了方便科研人员的查找,也只组织一套分类目录。

七、按照目录的功能分类

按照目录的功能可分为登记性目录、通报性目录、参考性目录和推荐性目录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