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学校图书馆计算机自动化管理中的回溯建库和新书录入
当前,我国不少学校图书馆购进了各种各样的管理系统的软件。但系统安装调试运行后,在短期内实现全面藏书自动化管理、实现全开架流通借阅的却只占少数,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有一个制约自动化发展的瓶颈——馆藏图书的回溯建库工作。所谓“回溯”,就是迄今以前本馆历史上的所有藏书。假设一个中学图书馆现有5万册藏书,约3万种(中学图书馆的平均复本率约1.8)在实施计算机自动化管理时,要把这些书进行整理剔旧、分类、计算机编目录入、嵌磁条、贴书标、排架等大量的工作。有人算过一笔帐,一个在图书馆工作三年以上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如其业务水平在中上,那么一天可以分类100本书,另外,有同样水平的人,一天可以编目、计算机录入100本,再以一个辅助人员盖章、贴条码、贴书标、嵌磁条和排架,平均一天完成100本。那就是说,100本书的全部工作需图书馆三个工作日/人,5万册就需500日/3人。中小学图书馆人员一年的实际工作日约190天。因为一年365天,首先除去寒暑假80天;再除去54周双休108天。减去寒暑假的双休20天。即88天;再减去学校学习、开会、运动会、监考、也就剩166天。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有5万册图书的学校图书馆上自动化管理,其回溯建库工作足足需要三个图书馆工作人员三年的时间。需停止图书馆一切的运转,而且其人员不能请病事假。更需要有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为尽早使购置软件发挥效用,部分中小学校专门集中人力、购进国家书目数据库进行套录完成书目数据库的建设,套录不能命中的,则只能由工作人员进行原始编目,而这些工作人员基本未进行过系统的图书馆、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培训,制作的数据库质量可想而知;另外,贴条码、粘贴书标、嵌磁条包括排架这些既需图书馆业务知识,又需繁重体力劳动的工作,让人望而生畏。所以,许多图书馆(包括大学馆、公共馆)需半年至两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部分书目数据库的建设。不少学校领导以为给图书馆盖了新馆舍,配了计算机,就可以在一年甚至数月内把几万册图书全部实现计算机管理。且不说硬件的安装、网络的铺设、人员的培训、系统的调试,仅是前面所说的几万册图书粘贴条形码、嵌磁条工作量就很巨大,更不用说这些书的计算机分类编目和录入了。如何解决这个瓶颈,就需要领导开阔思路,用市场经济的方法解决问题,即寻找专业数据库录入公司为其解决书目数据库的建设问题,这可能使自动化步伐加快许多。所以,一个学校图书馆要实施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图书馆同志先要作调研,提供一个符合学校发展规模实际的实施规划,供学校领导参考,这样才不至于有疏漏。为此,我们详细介绍图书馆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回溯建库中的几项主要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