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的性质与作用

的性质与作用

时间:2023-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特别是报刊,同政治的关系最为密切,既直接受政治的制约和影响,又对政治有极大的反作用。书刊资料是信息的载体,按照发达国家的说法,图书馆(室)属于信息产业,其藏书覆盖了各个学科知识门类,蕴含信息十分广泛。其课外阅读主要是利用图书馆(室)藏书。许多中小学教师获得事业上的成功,都是因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这个“巨人”,就是前人积累下来的大量的书刊资料信息。

第一节 学校图书馆(室)的性质与作用

一、学校图书馆(室)的性质

学校图书馆(室)是学校书刊资料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教育、教学、教研工作服务的重要机构。从教育行政管理的角度看,普遍认为学校图书馆(室)是学校的基本建设之一,是学校办学的必备条件之一,也是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学校图书馆(室)的性质,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加深认识。

(一)教育性

学校图书馆(室)具有传播知识、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性质。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育人环境有有利的一面,也有复杂的一面。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在社会上流传一些低级、庸俗的读物,对青少年带来影响和腐蚀。面对这种情况,学校有没有图书馆(室),用不用健康有益的书籍去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去抵制“地摊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加强学校图书馆(室)建设和图书配备,是提高德育工作效果,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个必要条件,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实践证明,读书对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读书是教育的一部分。任何一个人成才,任何一个想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都需要读书。好书是知识的基础、成才的资源、战斗的武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曾有一大批优秀作品,在社会上特别是在青少年中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教育了几代人,许多优秀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至今还深深印在很多人的心中,仍然是人们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奋力拼搏的精神力量。学校要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遵循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方针,精心组织、挑选和装备学校图书馆(室)的藏书。

(二)社会性

学校图书馆(室)虽然坐落在静静的校园里,但它是复杂多变的社会的缩影。它的社会性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1.图书馆的藏书具有社会性

书报刊资料,首先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任何时候,它都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综合反映。特别是报刊,同政治的关系最为密切,既直接受政治的制约和影响,又对政治有极大的反作用。报刊以及社会科学方面的书籍,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一定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和政治观点。一位世界著名作家说:“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当前,我们的社会正在发生伟大的变革,正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这场前无古人的历史创举中,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将发生一系列深层次的变化。这些,无不及时地表现在已经出版发行的书报刊资料之中。图书馆(室)的这种社会性特点,是其他办学条件不可比拟的。一件质量较差的仪器,无非是一个“没有用”的问题,而一本坏书,则是一个坑害学生、危害社会的严肃问题。

2.图书馆事业具有社会性

学校图书馆(室)建设是一项社会事业,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努力才能使其兴旺发达。它的发展,需要党和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特别是需要来自教育职能部门的扶持。

(三)学术性

1.学校图书馆(室)是为教育、教学研究提供文献信息的阵地

书刊资料是信息的载体,按照发达国家的说法,图书馆(室)属于信息产业,其藏书覆盖了各个学科知识门类,蕴含信息十分广泛。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这些信息比课本上的一些东西更具有及时性、广泛性和自主性等特点。所谓自主性,就是师生可根据个人的爱好和需要,自主选择有益于自己的信息加以利用。提高教育质量,需要依赖信息。一些教育工作者曾对100名青少年科技创作获奖者的知识结构进行调查,发现他们的知识,从课本中学到的仅占20.7%,从老师、家长、同学处学到的仅占1.7%,而从课外阅读和实际生活中汲取的知识占了77.6%。其课外阅读主要是利用图书馆(室)藏书。教师备课,或开展某项教改实验,同样离不开图书馆(室)的信息。进行教改教研,首先必须掌握丰富的情报资料,了解有关的成果、研究水平和实验动态。不然,重复别人的劳动,不仅带来人力、物力的浪费,而且难以取得成绩。许多中小学教师获得事业上的成功,都是因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这个“巨人”,就是前人积累下来的大量的书刊资料信息。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信息社会正在到来,信息产业在社会上的地位越来越高。可以预料,作为学校的信息阵地,图书馆(室)将会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2.学校图书馆(室)的工作是教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书馆(室)广泛收集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刊资料,科学地加以整理,使之系统化,然后有目的地提供给教育工作者。这些工作实质上是对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进行筛选、组织、提炼、报道和传递,具有很强的学术性,是开展教学和教学研究的前期劳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图书馆(室)工作可以说就是教育和教学研究工作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学术性。

3.学校图书馆(室)工作本身是一种学术性的工作

图书馆(室)业务工作从采集、验收、分类、编目、组织管理到流通阅览、宣传辅导,无一不是学术性和实践性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例如,图书馆(室)将藏书有针对性地传递给读者,在读者和藏书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就必须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熟悉馆藏书刊的内容,这种工作,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业务知识。不少学校图书馆(室)为做好读者工作,开设了文献知识,读书方法等方面的讲座或课程。这些课都是在深入研究文献知识,掌握学生的阅读心理,总结图书馆(室)业务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开设出来的,不仅凝聚着图书馆(室)工作者的丰富知识和创造性劳动,而且体现了较强的学术性。

(四)服务性

学校图书馆(室)是为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服务的。这种服务,是一种高层次、高水平的服务。一方面,它利用书刊资料做工具,通过外借、阅览、宣传、推荐等方式,满足学校师生教与学的需要。它为传播文化科学知识而向读者提供服务,因此是一种知识性的服务。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种业务性的服务。学校图书馆(室)工作,就是“为人找书”和“为书找人”。将图书馆(室)收藏的不同内容、不同水平的书刊推荐给最需要利用它们的读者,努力开发文献资源,做到“书尽其用”,尽量发挥所藏书刊资料的作用;同时,要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学生,推荐和提供他们最需要、最感兴趣的书籍,在藏书与读者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因此,图书馆(室)工作是一种业务性很强的服务。馆(室)工作人员只有具备敬业精神,具备较扎实的知识功底,具备较全面的业务素养,掌握了服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才能胜任这种高层次、高水平的服务。

二、学校图书馆(室)的作用

学校图书馆(室)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服务作用是全方位的。就日常工作而言,至少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品德,陶冶情操;二是配合学校课程,补充和辅导课堂教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增长能力;三是教会学生利用图书馆的藏书和各种设施,引导学生养成利用图书馆的终生习惯;四是为教师备课、进行教研教改提供所需要的参考资料。如果对这几个功能再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我们就会感到,有了真正合格的图书馆(室)并加以充分利用,对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学校管理等,都将产生一系列的深远影响。所以,要进一步认识到学校图书馆(室)的三个作用。

(一)实施素质教育的推进作用

实施素质教育是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然而,在具体推进中,往往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制约。例如,把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后,用什么去取代“应试资料”?中小学生求知欲强,靠什么把他们从“题海战术”中吸引回来?如果学校拥有十分丰富的图书资料,并且经常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那么,对于把学生引上全面发展的轨道,无疑会增加许多积极的因素。利用图书馆(室)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在许多发达国家已有先例。早在1944年,美国为了贯彻当时刚通过的教育法,决定凡新成立的中小学校,都必须筹建图书馆(室)。现在美国中小学的许多教学内容,都是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来完成的。前苏联全部中小学都有图书馆,并且对1—8年级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在日本,绝大多数中小学都有独立的图书馆。法律规定:“学校必须有专门图书馆员,馆员要经过专门培训。”日本把图书馆的利用作为中小学生的一门课程。许多小学在课程表中排定“读书时间”、“图书馆时间”,从小就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利用图书资料获取信息的技能。显然,发达国家是十分重视发挥图书馆培养人才的作用的。

21世纪人才的智能结构应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即扎实的知识功底、崭新的思维方式、较强的综合能力、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和踏实仔细的工作作风。就能力而言,它包括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比较分析能力、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获取文献信息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指挥协调能力和自学研究能力等方面。这些能力的获得与提高,离不开图书馆的帮助。要使学生由知识的“积累型”转变为动手、动脑的“创造型”人才,就应该发挥图书馆(室)的特殊作用,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开阔眼界,启迪志趣、个性和特长,全面提高能力和素质。因此,充分发挥图书馆(室)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利用图书馆(室)的教育,不但是素质教育本身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改革对学校图书馆(室)的迫切要求。

(二)提高教师素质的促进作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其素质对教育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般认为,教师素质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思想政治素质,二是业务知识素质,三是专业技能素质。这些素质,主要是通过职前学习和职后自修、进修获得的。而学校图书馆(室),是校园内的“教师进修学校”。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图书馆(室)丰富的图书资料,不断吸取新知识、新观点和新成果,不断调整知识结构,拓宽知识视野,完善自身素质。教师应该把学校图书馆(室)作为自己教书育人的得力助手,作为自己钻研学问的“终身伴侣”。教师利用图书馆(室),要有针对性地解决以下问题:

1.搞好备课

备课是常规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结合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把教材上的知识,通过课堂传授给学生,这本身是一种再创作。只有借助图书馆(室)的日积月累的比较丰富的图书资料,才能高水平地备好一堂课,做到内容上准确、新颖和丰富,形式上生动、活泼和多样,方法上系统、科学和艺术。

2.积累知识

作为教师,天天与知识打交道,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他说:“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10倍、多20倍。”教师应养成有空就进图书馆(室)的习惯,在那里广泛吸取知识营养,从而在教学中做到厚积薄发。

3.促进教改

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越来越要求涌现更多的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要面向21世纪培养一代新人,首先教师自己要面向21世纪。传统型的“教书匠”是不适合21世纪素质教育需要的。要把教书育人的工作真正作为一门深奥的科学来潜心研究,大胆实验,有所突破,有所建树。而图书馆(室)收集的大量教改信息资料、教研动态,既是教师教改的物质基础,又是教改的智力源泉。只有善于利用图书馆(室)的教师,才能突破时空的局限,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取得更大的教改成绩。

(三)加强学校管理的保证作用

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关键在校长。学校最本质的东西,是教育教学和研究学生。所以管理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管理和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管理。校长不宜把自己整天埋在具体事务中,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教育教学的管理工作上,努力使自己博学多识,成为名副其实的“教师的教师”。所以,应该把图书馆(室)作为治校的“智囊机构”。而图书馆(室)更应主动为学校管理提供服务:

1.为教学改革提供信息资源

教学改革要以“三个面向”为指针,以推行素质教育为己任,这就要求一方面要立足本校实际,一方面要借鉴外地经验。图书馆(室)为教学改革服务,就要主动收集全国、全省的与本校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源,并加以整理,进行二次、三次文献编制,提供专题咨询,使学校领导在思想教改问题时,能够一步站到“制高点”上,从而在教改计划、选题确定、实施步骤等方面作出科学的决策。

2.为日常管理当好参谋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落实有关文件精神,安排日常教学活动,组织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改善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等,都是学校日常行政管理的基本内容。在管理工作中,本校遇到什么实际问题?外地外校有什么经验?学校管理改革有什么样的走向?应该以什么样的理论、什么样的思想、什么样的方法来提高本校的管理实效?对诸如此类的问题,图书馆(室)都应该及时地为学校领导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协助学校领导把好舵,划好船。

3.为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献计献策

比如学校准备确定发展规划,图书馆(室)就应该迅速收集有关资料帮助论证,避免大起大落,保证学校持续稳定地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