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学校图书馆的馆藏规模和藏书结构
学校图书馆(室)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教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服务的对象是全校师生。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时期,也给图书馆带来新课题。如:藏书内容的调整、服务方式的改进、加强图书情报的教育、指导如何利用图书馆等。
图书馆的藏书是开展图书馆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图书馆是利用书刊资料来完成为教育、教学和教学研究服务的。要想完成好这一使命,必须要有一定数量、门类齐全、质量较高的藏书。
图书馆的藏书是指图书馆所藏和使用的一切书刊资料的总
和,它包括图书、期刊、报纸等印刷型传统文献,还包括缩微、声像、光盘等现代文献。
一、学校的性质、规模,决定了图书馆的藏书规模
在普教系统中,有城市和郊区之分,学校的种类更是多种多样。有小学(初小,完小),中学(初中、高中、完中),中学兼有职高班等。在同类学校中又有重点校和一般校之分。各校规模也不尽相同,班级多少、学生多少、师资情况、学校整体的硬件设备、经费投入、多数毕业生的去向……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藏书规模。重点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多数是继续升学,他们学习的基础较好,他们对学习用书有过多的要求;职高班的学生,他们对所学的专业用书感兴趣;学校的性质不同、规模不同,藏书规模不同也是必然的、正常的,切不可一味追求、攀比。一定要适宜学校的性质,做到藏书基本上能满足广大师生要求,不高不低,恰到好处。做到馆藏保证重点,照顾一般,品种对路,复本适量。
二、目前学校图书馆的藏书现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印度著名的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图书馆学五法则》中指出:“书是为了用的;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节省读者的时间;图书馆是生长中的有机体。”其核心是使图书馆的藏书充分利用。
藏书的补充离不开经费的保障。目前各校普遍反映是经费少,书价过高,新书入藏量少,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优秀书刊少,尤其是少儿读物和科普读物。除少数重点校外,大多数学校还达不到国家教育部《规程》中规定的人均藏书的最低标准,城市稍好一些,乡镇学校更差一些。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有关领导的足够重视。据有关统计数字表明,多数学校达不到《规程》的要求,有的少得实在可怜。当然还要深思一下,在这些藏书中可利用的有多少,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为凑数而补充的小册子有多少。
经费得不到保障,数额不足、挪做它用是多数图书馆普遍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有的学校比较重视图书馆,年年不断增加经费投入,但远远赶不上书刊价格上涨的步伐。近十年来,我国中外文书刊平均年调价幅度已高于20%—30%,绝大多数学校是承受不了的。当前普通图书(不含大型工具书、画册、计算机类图书等)价格每册约15~20元。各校图书经费中不仅要支付购书款,还要承担阅览室报刊的费用。经费少,书价高,最低藏书标准是很难达到的。
在《规程》中对经费没有作出具体的规定,只有原则性的提法。《规程》指出:“图书馆建设应以政府投入为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应在教育经费中按一定比例设立图书专项经费,各地教育图书管理部门要做好统筹安排,组织实施。学校要多渠道筹措图书经费。提倡和鼓励社会和个人捐助图书馆建设。”由于各地的差距很大,只能如此。
书价上涨,经费不增加,等于每年少购新书。新书量年年减少,滞书又不能及时剔除(若剔滞将更不够《规程》中规定的达标数),致使藏书质量下降,读者对图书馆不感兴趣,从而起不到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常常提到“建、配、管、用”这几个字,我们要深刻体会这四个字在图书馆建设中的含义。“建、配”是基础,图书馆要有明亮宽敞的馆舍、必要的设备和丰富的藏书。“管”是为馆藏文献能得以利用而采取的手段,必须是科学规范的管理。“用”是图书馆工作的体现,通过用才能达到图书馆的教育职能。读者通过对文献的利用,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
三、高质量的藏书是图书馆服务的基础
随着新媒体、新载体读物的出现,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图书馆正面临着变革的挑战。21世纪的图书馆将不再以馆藏量大,拥有资料多而取胜,图书馆的功能的发挥在于善用检索工具,通过各种电子媒体存取信息。未来图书馆拥有的知识载体不只是书刊,还会有视听资料、光盘、多媒体电子读物、各类数据库、缩微等入藏。
数量充足、质量上乘的图书,是我们为读者服务的物质基础。藏书的数量与质量是统一体的两个方面,两者具有相互制约又相互依赖的关系。任何数量都是在一定质的规定条件下的量,没有质量就没有数量;任何质量也表现为一定的数量,没有数量也就没有质量;在目前学生图书经费短缺,书刊价格不断上扬的情况下,更要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数量少了,不能满足广大读者的借阅,也就失去了图书馆为广大读者服务这一目的。当然,只图数量,忽视质量,既浪费开支,又良莠不分,势必也起不到图书馆对读者的教育作用。一个图书馆如果没有基本数量的藏书,要想开展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只是一句空话。没有基本数量的藏书,质量也就无从谈起。
四、学校图书馆的藏书结构
《图书馆学情报学词典》中对“藏书结构”是这样解释的:“图书馆藏书体系中各个组成部分的组织形式,它反映着不同文献类型、不同学科内容、不同收藏水平、不同语文文字、不同载体形式的藏书体系中各自占的比例。”我国图书馆学家肖自力在《试论藏书结构》一文中提出了关于藏书结构的设想,主要有五个方面:时间结构、等级结构、学科结构、语种结构、文献类型结构。在学校图书馆藏书结构上,应重点研究一下学科结构和文献类型结构。当然,在藏书工作中对时间结构、等级结构、语种结构方面也应予以考虑。
合理的藏书结构才能更好地发挥书刊作用,才能体现出图书馆的各项职能作用,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影响读者阅读需求的因素很多,实质是读者对知识的需求,首先表现在对知识学科门类上的差异,其次表现在对知识学术水平等级上的差异。读者总是要阅读与自己文化水平相近的文献。读者文化水平的高低和自身的知识基础,决定了他对文献的要求。图书馆的藏书应满足这些需求。从长计议,保存文化遗产也是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
学校图书馆的藏书结构取决于学校规模、学校性质、读者对象、藏书基础及经费情况等方面。
(一)思想性和目的性
在学校图书馆补充各种文献时,思想性、目的性是首要的。我们是培养教育人的单位。现在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伊萨柯夫斯基说过:“图书是人类知识的源泉,因而也是人类力量的源泉。”读书,就是要博览群书;读书,就是要多读好书。要用辩证的方法,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正确理解“开卷有益”。近年来,图书市场出现了只重经济效益的不良倾向。换言之,当前出版的一些书刊不都是健康有益的,“畅销书”不一定都是青少年阅读的好读物。对于解冻的“禁书”要严格把关,有的书“禁”得不是没有道理的。何况近年来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禁书,这些都需要我们注意。
由于各校情况不同,补充藏书不能强求一律,要根据各自条件,制定本校的藏书计划和藏书范围、藏书重点。切忌贪大求全,要掌握“适用”这一尺度。适用,就是指馆藏文献,一定要适用于本校的广大读者。对于少数人能用的文献在补充时应持慎重态度;虽是收藏范围之内的,但文献,可不入藏,可向当地较大的公共图书馆或教育局的专业图书馆去借阅。
(二)收藏范围
图书馆的藏书,应当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供师生使用的工具书,教学参考书,教育教学研究的理论书籍和应用型的专业书籍。学校图书馆的藏书应有益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有益于他们从中获得更多的科学知识,有益于他们思想品质的提高。
中学图书馆的收藏范围可以是这样的:马列主义、毛泽东、邓小平的著作及哲学、政治、经济等类图书要保证必要的品种;与教学有关的参考书搜集得要全一些;对教师进修用书和继续教育用书要适当有一些;学生学习的复习资料复本要多一些。有关教学用书或学生复习用书一定要与现行教材同步,这时图书要及时更换。还应注意采集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教材及有关基础教育的图书,使教师及时了解世界教育动向,吸取先进经验,以提高教育质量。科技书要考虑时间性,如计算机类图书一定要跟上计算机升级换代的步伐。工具书要齐一些,当然要适合中学的需要。文艺书不宜过多,要选精品。对非印刷型资料应与学校有关部门协调分工,有计划有重点地收藏,要考虑学校的硬件设备条件,内容上要配合教材或略高于教材,以利提高水平、扩大知识领域。对中小学衔接的教材要对口适当收藏,重点校可少量收藏一些大学的基础课教材。对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辑出版的《复印报刊资料》应酌情收藏。总之,与中学教育教学工作关系密切的图书,应是我们的收藏范围和收藏重点。
小学图书室的收藏范围应小于中学,它所收藏的图书应考虑少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要遵循思想性、科学性的原则,突出趣味性和启迪性。要用健康的书刊内容来吸引他们,使他们从小热爱图书、热爱图书馆,从小培养他们利用图书馆的良好习惯。
关于报刊的订阅范围。中小学由于读者范围的局限性和经费的短缺,在报刊的订阅上应掌握的原则是:要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体现知识性、学术性。在小学订刊时,还要注意趣味性和启迪性,要避免生活化。在订阅时对党报党刊必须订,要密切配合本校的特点;对教育教学的期刊结合实际尽量订;科普、科技的报刊重点订;文艺刊物选择订;外语报刊慎重订。在订阅报刊的同时,还要预订报刊文章索引之类的具有工具书性质的刊物,以备查找。此外,还要预订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印的《复印报刊资料》的有关专题。如果阅览室师生合用,那么在订阅上要考虑得周全一些。在借阅过程中,应贯彻区别对待的原则,不因某些刊物学生不宜看便不给教师订阅。订阅报刊时,在经费允许的条件下,要做到种多册少,大可不必订阅某些报刊的复本,这样可以将有限的经费得以充分利用,让读者扩大视野,增加知识面。
学校图书馆所购书刊要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有利于教师在接受继续教育学习中的需要。
(三)关于藏书比例
在藏书的比例上,要处理好重点藏书与一般藏书的比例,重点藏书是指图书馆为重点任务和重点服务对象而系统收藏的文献,或根据图书馆所处地区或单位的历史、特点及本馆藏书基础而确定需要长期积累、保存的文献。中小学是教育和培养第二代的单位,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是我们的任务,所以有关教育教学的系统图书是我们收藏的重点。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G、H、K、N、O等类及有关工具书,是我们学校图书馆的重点藏书。一般藏书是指图书馆为一般读者提供的学习用书、文化生活用书等。其范围包括各学科基础理论读物、科普读物、文学艺术类供业余阅读欣赏的书刊,以及普通参考工具书等。重点藏书与一般藏书构成了图书馆的藏书整体。重点藏书与一般藏书的划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没有一般藏书就体现不出重点藏书。重点藏书由于受到时间和读者条件的影响,也可能转为一般藏书,这个图书馆的重点藏书不一定就是另一个图书馆的重点藏书。重点藏书与一般藏书之间的比例可以掌握在2∶1—3∶1。
师生的用书比例也要分配得恰当。在这个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学生是读者中的大多数,图书馆对学生的学习用书及课外读物不可忽视;教师虽是人数上的少数,但他们担负着教学重任,他们的教学用书也要满足。学生用书可以掌握在藏书总量的60%—70%,教师用书可以掌握在30%—40%。在为教师选书时,要注意品种多、复本少。
在各学科比例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同样对待,文理科用书要照顾全面。教育教学类图书、文艺书、其他类图书各占1/3,或教育类占30%—35%,文艺类占25%,自然科学类占20%—25%,其他类占15%—25%。在教学用书上,要严格控制题库、题海一类图书的数量,不要过多过滥,不要让学生感到教师在搞题海战术。图书馆也默契配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善于学习,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在文艺书方面,中外名著要占有较大的比例,因为名著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久借不衰。对“畅销书”要把好质量关和复本关。工具书在品种上,应尽量做到不少于《规程》中规定的数量。
在书、报、刊用款的比例上,当然书款要大于报刊款,但要书刊并重,重书轻刊的做法是不妥的。报刊出版周期短,时效性强,内容新颖,既有理论部分又有实践部分,传递信息快,知识面广,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文章短小精炼,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在经费开支上,书与报刊之比可掌握在3∶1左右。随着报刊信息含量的增加,使用价值的提高,书与报刊开支上的比例,可能会达到2∶1,甚至达到1∶1。
非印刷型文献只在部分学校中入藏,目前还为数不多,但它是今后发展的方向。现在提出与印刷型文献之间的比例还不成熟,但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影响藏书结构的因素很多,但只要在工作中不断地摸索经验、总结教训,一定会将藏书结构搞得合理,必能进一步满足读者的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