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各类图书馆馆藏文献体系

各类图书馆馆藏文献体系

时间:2023-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家图书馆作为国家总书库,负有代表本国为全人类保存该国文化遗产的神圣职责。省馆的读者需求来自社会各个领域,因而省馆馆藏文献必然是综合性的体系。③市、县图书馆藏书的实用性是其藏书建设的重要特点。④地方性是市、县图书馆藏书的又一明显特征,地方文献的收藏是其地方性的突出体现。

第三节 各类图书馆馆藏文献体系

一、国家图书馆馆藏文献体系

国家图书馆是按照法律或有关政策,由国家建立的负责搜集和保管本国出版物,担负本国文献总库职能的图书馆。国家图书馆通常行使的职能范围是:编制国家书目,入藏大量有代表性的外国出版物(包括有关本国的外国出版物),担负国家书目情报中心的任务,编制联合目录,出版回溯性国家书目。国家图书馆在全国图书馆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一个国家的图书馆事业的核心,是馆际互借和国际书刊交换中心,是面向全国的文献收藏和文献资源保障中心。

(一)国家图书馆馆藏体系的特点

1.综合性

我国国家图书馆是综合性的公共图书馆,担负着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和国家重点科研、生产服务的任务,是全国各级各类图书馆查找文献的最终保障基地,因此,其馆藏文献资源必然是综合性的。

2.本国文献入藏的完备性

国家图书馆是本国全部文献的永久储存地,它不但要搜集本国所有文献的出版物,也应尽力搜集本国所有重要文献的手稿、各种抄本、印本等等。

3.注重文献的知识性、学术性、参考性

国家图书馆注重文献的知识性、学术性和参考性,而不单纯追求文献的流通率,只要某一文献有参考使用价值,无论其用户多少,都应入藏。

4.先进性

国家图书馆利用其所处地位、优先条件和比较充裕的财力保证,可能实施与采用更为先进的建设理念、技术手段和服务功能,通过各种更为有效的渠道和方法,构建出比其他图书馆更先进的馆藏文献体系。

5.储备性

国家图书馆作为国家总书库,负有代表本国为全人类保存该国文化遗产的神圣职责。它必须系统保存在本国可能收藏到的所有有价值的文献。它在剔除藏书时要比其他图书馆更慎重。

(二)国家图书馆文献采集要求

国家图书馆的文献入藏范围十分广泛,包括了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全部人类知识领域的内容,但对具体文献的入藏,我国国家图书馆将按四个级别分别对待:

1.全面采集

国内出版的各种出版物、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及国外研究中国的各种出版物。

2.重点采集

各知识门类的出版物,特别是各学科的主要著作、主要参考工具书、中国古籍文献和革命文献。

3.适当采集

各国出版文艺读物、科普读物等大众性出版物中的少数优秀文献。

4.不宜采集

各种少年儿童读物、中小学教科书及其他与本馆方针、任务无直接关系的文献。

二、省(市)公共图书馆馆藏文献体系

省(市)公共图书馆是我国大型骨干图书馆,在我国图书馆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大多历史悠久,拥有数量庞大、内容丰富的馆藏文献。文化部1982年颁布的《省(自治区、市)图书馆工作条例》规定:省馆是“综合性的公共图书馆”,“是向社会公众提供图书阅读和知识咨询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全省的藏书、图书馆目录和图书馆间协作、协调及业务研究交流中心”。根据省馆的性质和任务,其馆藏建设应当有计划、有重点地补充,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适合读者需要的馆藏体系。

(一)省级公共图书馆馆藏体系的特性

1.学科范围的综合性。

省馆的读者需求来自社会各个领域,因而省馆馆藏文献必然是综合性的体系。这就要求收集古今中外各种知识门类、各种出版类型的书刊资料、以适应本省科研读者和大众读者的需要。

不过省馆馆藏的综合性,与国家图书馆馆藏的综合性相比,还有所不同。省馆要量力而行。省馆馆藏的综合性,必须与本省文化、经济发展的侧重方面协调起来,与本省其他一些大型图书馆研究级馆藏协调起来,与省馆满足大众读者需求的基础级馆藏协调起来。

2.重点特点的地方性。

省级公共图书馆作为地方性大型图书馆,藏书应当具有地方性特色。所谓地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其藏书要适合本地工农业生产和文化、科学、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全面收藏地方文献。省馆藏书的地方特色是历史形成的,近些年来这一特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广东、甘肃、北京、湖南等省(市)馆的地方文献收藏已颇具规模。

(三)省级公共图书馆文献采集要求

①对于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重要著述,党和政府的政策、法令文件,各学科的基本理论著作、新的情报信息资料要全面入藏;对于各学科的经典文献和学科带头人的重要著作、普及教育读物、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新兴学科的书刊等,进行全面系统地选择入藏。

②对于适合地区需要的通用学科书刊、参考检索文献、图书馆情报学资料重点收藏。检索性文献尤其是大型检索刊物的收藏,要注意与省内科技信息研究所及有关图书馆进行协调,以形成本省较为合理的检索文献体系。外文原版书刊的收藏,要贯彻量力而行和协作协调的原则。重点收藏的学科主要是哲学社会科学、通用性的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边缘学科。重要的期刊、报纸、丛书、多卷书及其他连续出版物力求配齐,保持连续完整。

③对本地出版物和其他有关本地的文献资料,通过各种渠道尽量全面收集,使其达到完备水平。

三、市、县公共图书馆馆藏文献体系

市、县公共图书馆属于大众图书馆类型,其藏书以普及型的大众读物为主体,收藏级别一般不要求达到研究级水平。

市、县图书馆的藏书具有综合性、普及性、实用性和地方性等特点。

①市、县图书馆作为基层公共图书馆,其读者对象遍布于社会各领域,文献需求具有广泛性,这就要求市、县图书馆的藏书具有众多的学科和不同的层次,亦即具有综合性。

②市、县图书馆的大众图书馆性质,决定其藏书的普及性。普及性要求其收藏的文献适合中、初级文化程度的读者阅读,也反映了市、县图书馆在教育和文化娱乐上的两大功能。应妥善处理好为科研生产服务和为大众文化娱乐服务的关系,重视为大众文化娱乐服务的普及型读物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③市、县图书馆藏书的实用性是其藏书建设的重要特点。由于其大众图书馆的性质,要求其藏书适合广大阅读,有较高利用率。根据实用性的原则,市、县图书馆在建设馆藏时,不仅要考虑到为科研生产服务,还应考虑整个地区文献资源的分布情况,应通过协调,重点收藏那些科研生产需要而其他单位又没有收藏的文献,同时要把适用性强的科普著作作为收藏的重点。

④地方性是市、县图书馆藏书的又一明显特征,地方文献的收藏是其地方性的突出体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市、县图书馆在地方文献收集、管理和利用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很多成绩,大大促进了藏书建设工作。

四、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体系

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应根据教学和科研需要及馆藏基础,通过多种途径,有计划、有重点地补充国内外书刊资料,逐步形成具有本校专业特色的馆藏体系。

(一)高等学校图书馆的藏书特点

高等学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为本校教学和科研服务,主要服务对象是本校教学、科研人员和在校学生,其藏书特点:

1.教学用书的稳定性和集中性

教学用书指在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指定的主要教学参考文献和一般参考文献。高校各专业的设置一般比较稳定,教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此学生读者对教学用书的需求也比较稳定。而教学用书通常从书名、责任者到版本等都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即使内容相同的文献,一般也不能互相代替。随着教学计划的进行,学生读者对教学用书的需求也随之集中到所授课程的主要参考文献上,因此,读者在某段时间对某种教学用书的需求具有集中性。

2.科研用书的针对性

科研用书主要指本校教学、科研人员进行科研时所需的各种文献。科研时不仅需要与本学科、本课题直接有关的文献,还需要相关学科、边缘学科的有关文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3.课外阅读用书的广泛性

课外阅读用书是指为了提高学校师生员工政治思想素质、扩大知识面、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促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所需的各种文献。读者的兴趣、爱好不同,对文献的需求亦不相同,这就使得课外阅读用书的入藏范围十分广泛。

(二)高等学校文献采集要求

1.教学用书系统入藏

对于与本校所设专业有关的教学用书的收集,要品种齐全,要根据学生的数配备必要的复本,以形成学校教学用书体系。

2.科研用书重点入藏

凡是与学校科研任务有关的文献都要重点入藏,这类文献具有范围广、品种多、学术性强的特点。因此,在文献类型上应进行分析比较择其重点而入藏。此外,还须注意入藏各种有关的参考工具书,以满足科研需要。

3.课外阅读用书全面、广泛地选择入藏

这类书包括政治理论、思想道德修养、法律法规、科学普及、文学艺术、生活娱乐等方面内容,在保证教学用书和科研用书的前提下,要广泛地选择入藏那些有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的文献。

4.本校的出版物完整入藏

包括本校编印的教材、讲义、教学参考资料、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科研规划,本校教学科研人员的论文、专著、译著,学生的毕业论文、学位论文,学报、校刊等。

五、专门图书馆馆藏文献体系

专门图书馆是收集和组织专门领域的文献,主要为特定读者服务的图书馆。它按其从属机构类别,可分为机关图书馆、研究机构图书馆、公司企业图书馆、事业单位图书馆、医院图书馆等。

(一)专门图书馆藏书特点

专门图书馆是直接为其所属机构单位服务的,服务对象比较单一,对文献的需求比较稳定和集中,藏书特点具有明显的专业性,并体现所在单位专业性质。藏书情报含量高,内容专业突出,完整系统,文献类型多种多样。

(二)专门图书馆文献采集要求

①系统入藏有关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发展历史及有关方法、设备、材料和工艺等方面的各类型中外文献。

②重点收藏相关学科、边缘学科的文献,以及有关学科的经典著作和科技史料。

③全面收藏相关学科的工具书。

④选择收藏其他学科的基本理论著作、工具书。

六、中小学图书馆馆藏文献体系

中小学图书馆是中小学校的书刊资料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服务的机构。它的基本任务,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采集各类文献信息,为师生提供书刊资料、信息;利用书刊资料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指导学生课内外阅读,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知识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一)中小学图书馆藏书特点

中小学图书馆担负着为基础教育和课堂教学服务的任务,选书必须从中小学教育和教学的实际出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中小学藏书也必须坚持三个面向,符合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发展纲要,服从中小学图书馆思想教育、开发智力、自学能力养成和基础教学参考四方面职能的需要,其最重要的特点是基础教育性。

(二)中小学图书馆文献采集要求

①围绕学校教学这个中心,兼顾师生两个基本读者层次的阅读需求,在内容、深浅、类别等方面对图书资料进行精心选择。

②组建维护一个适合学生不同年龄特点、不同认知水平、不同学习阶段的优秀读物体系,对于新版的思想性好、知识性强、生动有趣、新鲜时尚的书籍,要不断补充和进行更新。

③精选一批支持教学、教学科研和教学管理的文献资源,包含教育学、心理学基本专著,通用型工具书,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重要著述,党和政府的政策、法令文件,各学科基本理论著作,优秀文学艺术作品,基本史学著作,有关新兴、相关、边缘学科的文献,科普读物和科技史料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