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馆藏文献的结构规范

馆藏文献的结构规范

时间:2023-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文献特征方面很多,相当复杂,因此馆藏文献的结构显然也极为复杂。为了对馆藏文献的复杂结构进行掌握和规范,人们最初采用的方法,就是对采访工作进行原则规定。馆藏文献的结构是由图书馆的性质、任务、读者对象及网络环境下文献资源的不同类型决定的。图书馆考虑其藏书的学科结构时,主要是考虑第二个层次的学科。

第三节 馆藏文献的结构规范

馆藏文献是一个有自身结构的体系。人们对这种结构的认识,首先来自于文献自身的种种特征。文献有载体类型、学科类别、语言文种和出版时间之分,馆藏文献就有载体类型、学科类别、语言文种和出版时间的结构之别。由于文献特征方面很多,相当复杂,因此馆藏文献的结构显然也极为复杂。

一、从收藏原则到补充标准

为了对馆藏文献的复杂结构进行掌握和规范,人们最初采用的方法,就是对采访工作进行原则规定。比方前苏联和我国图书馆界,曾花费很多精力来研究收藏原则(或称藏书补充原则、藏书建设原则)。

(一)收藏原则

目前归纳出来的比较著称的收藏原则,有实用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经济性原则、互补性原则等。

实用性原则。要求收藏的文献符合本馆的方针、任务的需要,符合本地区本单位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符合本馆专家读者和一般读者的需要。

系统性原则。要求收藏的文献,能反映出版物自身的连续性,反映所含知识的系统性,反映学科发展的完整性。具体要求各类文献的取舍和采集比例,要按批准的采购标准或藏书结构一览表执行;重点和特色藏书要在内容上、数量上、品种上保持一定的系统完整性;报刊与其他连续出版物、丛书、多卷书、工具书等要完整配套,不应随意中断收藏;采访要有计划,包括长远发展计划与中短期采访计划。

经济性原则。要求以较少的经费获取最好的文献利用效益。要求在选择使用频率较高的文献与选择保障价值较高的文献之间,做出合乎时宜的决策。

互补性原则。要求掌握同种文献的不同载体版本的出版情况,注意减少本馆文献的隐性重复现象,形成合理的文献搭配关系。要求各馆文献之间构成合理的互补关系。

此外,还有一些收藏原则,如针对性原则、思想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等。

制订这些收藏原则,是希望通过一系列对采访工作的定性的要求,来解决馆藏文献结构的合理规范问题。

收藏原则的优点是:言简意赅、简明扼要、易学易记、容易为习惯于“人治”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环境的中国人所接受。不足的是,作为定性要求,其伸缩性很大,有点像“包治百病”的药方,甚至可以对同一种做法做不同的解释,或者对不同的做法做同一的解释。而且,收藏原则的说法太多,几乎是一个专家一种说法,其科学性往往因此而受到怀疑。

(二)补充标准

传统采访工作也有一些规范馆藏结构的定量方法,那就是采访的补充标准,或称藏书补充标准。

所谓采访的补充标准,是指采访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逐步归纳出来的一个对本馆某些主要学科、主要类别的文献的购置品种和复本的规定。这实际上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本馆主要类别、类型的文献购置标准,逐一进行规定。它与收藏原则相比较,具体得多,有很大的规范性,执行起来比较“硬”,没有很多可以进行伸缩解释的余地,比较便于事后检查,也比较便于将前任采访人员的做法,转交给后任始终如一地执行下去。只是其实用价值,与制订者本身的归纳水平有很大关系,好的切合实际的补充标准不容易制订。

二、五级藏书框架的引进

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在1976年制订并通过的《藏书发展方针规范指南》中,提出了一个五级藏书的规范框架,用以描述馆藏文献的搜求深度:其中A完整级,B研究级,C学习级,D基础级,E最低级。

借鉴这一成果,我国肖自力等提出了结合我国国情的馆藏文献等级概念如下:

(一)甲级(完整级)

收藏某专题领域的所有知识记录,包括各种水平、文种、出版形式和著作形式的文献,以收集齐全为目标。这个级别包括的学科领域狭窄,通常为图书馆的专藏和特藏。

(二)乙级(研究级)

这个级别的藏书,以满足独立研究的需要为目标,因而必须收集某专业领域各种不同学派的有代表性的全部文献,包括外国文种的主要著作,连续出版物、文集、会议录、特种文献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研究生服务和为某项科研项目服务的藏书,应达到这一等级。该级藏书由于学科较多,购书经费的投入也较大,一般尽量多收品种,减少复本。

(三)丙级(大学级)

该级藏书以满足大学生及同等水平者学习大学课程的需要为目标。要求收藏全部基础著作、重要著者的全套著作以及有关评论,包括优秀的教科书、参考书、工具书、书目资料及一些基础性期刊。这一级别藏书涉及的学科广泛,读者数量大,因而不但要求品种达到一定标准,复本量往往也较大。大学教材经常修订和变化,还有更新较快的特点。

(四)丁级(基础级)

是经过高度精选的藏书,以介绍某一专题或某一重要人物的代表作为目标。它包括公认的代表作家的主要著作、基础教科书、参考书、百科全书、字典、词典和书目资料,以及一些有代表性的期刊,基本上不收外文书刊。该级藏书读者甚多。在一些大型的高校和专业研究图书馆中,该部分藏书属非重点藏书,但在一些市县级图书馆中,这部分藏书却是其主要和重点藏书。

(五)戊级(最低级)

该级藏书仅选购学科的基本著作和工具书,所占馆藏数量很少。

五级藏书是收藏水平评估的重要概念。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开展的全国文献资源调研工作中,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收藏水平的描述方法。

三、馆藏文献结构

馆藏文献的结构,或称藏书结构,是指馆藏体系中不同藏书成分、不同学科内容、不同收藏水平的馆藏文献之间的关联组合形式,它反映馆藏文献体系各部分的组织形式及相互关系,规定着不同学科、类型、水平的文献在馆藏文献体系中所占的比例。馆藏文献的结构是由图书馆的性质、任务、读者对象及网络环境下文献资源的不同类型决定的。

(一)学科结构

所有文献都可以按其内容归属于某一学科类别。这种类别分为不同层次。第一层次即大学科,是对知识类别的粗分,有三大学科、五大学科、七大学科、九大学科等不同分法,如可分为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哲学、数学、思维科学、综合边缘科学等。第二层次即二级类学科,包含了几十个学科。第三层次即再将学科往下细分,可分为几百个到二千多个小的分支学科。

图书馆考虑其藏书的学科结构时,主要是考虑第二个层次的学科。每个图书馆,不论是综合性的,还是多科性、专科性的,都要收藏一定学科范围内的文献,因此,按文献内容的学科类别区分藏书,是设计馆藏文献结构的基础。一般来说,综合性图书馆收藏所有知识类别的文献,多科性图书馆重点收藏一组或几组大的相关学科的文献,专科性图书馆重点收藏某一个或几个具体学科中若干专题范围的文献,而所有的图书馆都收藏一些通用学科领域的文献,如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的文献,综合性参考工具书等。

(二)等级(水平、程度)结构

一般认为,馆藏文献可以按照其内容的学识水准区分为幼儿读物、小学教育读物、初中教育读物、大学教育参考书、学术研究参考书等,也可粗分为初等水平、中等水平、高等水平三大类。

但是研究表明,单纯按其内容的学识水准来划分馆藏文献,并不完全符合图书馆的工作要求。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是,分属于不同认知层次的读者,出于不同的认知目的,到图书馆寻求服务时,往往会提出分属于不同搜求深度的馆藏文献需求。另一方面,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收藏文献时,也非常希望明确知道该部分文献究竟应该搜求到怎样的水平,以便决定恰当地开展其采访工作。这里涉及的程度概念,与一般认为的学识水准或文化程度还不完全相同。美国图书馆界因此专门设计了五个藏书等级,并将其正式定义为一种馆藏文献的结构,从而比较好地解决了按照馆藏文献的搜求深度以及可能向读者提供的认知深度来区分和组织馆藏的问题。我国图书馆界借鉴这一研究成果,对适用于我国国情的不同搜求深度的馆藏文献结构概念作了具体分析,提出了甲(完整级)、乙(研究级)、丙(大学级)、丁(基础级)、戊(最低级)等五个划分馆藏文献的等级结构。

(三)时间结构

图书馆收藏的各种文献,是在不同的时间内出版的,不仅有几年前、十几年前、几十年前出版的,还有古代出版的。馆藏在其出版发表的时间结构上的这种差别,反映了人类科学文化知识源远流长、继承发展的关系。这些不同年代形成的文献,不仅能满足各类读者获取最新情报信息的现实需求,而且能满足读者系统查询知识的回溯性需要。时间结构能够明确反映馆藏文献的系统性和保存性。

(四)文种结构

馆藏文献按其采用的文种划分有中文、外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等文献类型。各种大中型图书馆和学科专业图书馆,其馆藏都是由多种文字构成的。我国超大型公共图书馆、重点高校图书馆以及大型科研图书馆都拥有一定比例的外文书刊,有的高达40%。文种结构一般以英文为主,约占50%以上,其他如俄文、日文、德文、法文等各占一定的比例。不过我国一般图书馆的外文书刊入藏能力都较低,就是在一些省级公共图书馆,由于经费的限制,也仅能入藏很少的外文书刊。馆藏的文种结构,反映了图书馆从多方面满足读者需求的能力,以及对社会文献信息的覆盖程度。

(五)类型结构

馆藏文献是由不同出版形式、不同知识载体的各种文献构成的,有图书、期刊、特种文献资料,也有缩微资料、视听资料、机读资料和网络资源。各种类型的文献在图书馆服务中发挥着各自的功用。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图书馆面对的文献类型越多。恰当地确定各种类型和载体的文献在馆藏结构中的比例,可以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对多种类、多层次文献的需求。

四、馆藏文献的结构规范

有了上面对馆藏文献的学科范围、等级水平、语言文种、出版时间、出版物类型等五个结构方面的分析,我们就可以采用规范化的形式,对整个馆藏文献的结构进行描述性规划和设计。为了简明,先对描述五种结构的不同代码进行说明:

①学科代码。通常可以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的二级类目代码来表示,也可以酌情合并或细分。

②等级代码。用甲(完整级)、乙(研究级)、丙(大学级)、丁(基础级)、戊(最低级)来表示。

③时间代码。用公元纪年为代码,如1990表示1990年。表示收藏1990年以前的文献,用←1990;表示收藏1990年以后的文献,用1990→;表示收藏1990年到2000年的文献,用1990→2000。

④文种代码。可按国家标准《世界语种代码》的有关规定执行。如汉语Z,英语E,法语F,德语D,日语N,俄语R,西班牙语S,葡萄牙语P。此外表示各种语种用W。

⑤类型代码。文献的类型代码用10大类概括:00图书(含01教科书、02专著、03会议文集等);10期刊报纸;20资料(含21政府出版物、22研究报告、23学位论文、24内部交流资料);30技术标准文献(含31专利文献、32标准文献、33产品目录与说明书);40古籍(含41善本、42一般线装书);50图谱(含51地图、52乐谱等);60档案资料;70检索类文献;80新型载体资料(含81缩微资料、82声像资料、83录音资料、84光盘资料)90全部实用的文献类型。

根据上述五种馆藏文献结构的不同代码,我们可以对各类型图书馆的馆藏文献结构,进行详细地比照、分析和描述,编制出一个《图书馆馆藏文献结构表》。

例:

××图书馆馆藏文献结构表

img13

《图书馆馆藏文献结构表》,从该馆馆藏文献的最重要的描述特征的角度,对以往只能定性表述的馆藏补充方针、原则和种种采购标准,进行了具体说明。这种列表的表达方式,言简意赅,全面、清楚、具体,容易对照执行,不易产生误解,也不会发生遗漏,是一种描述和规范馆藏文献结构的工具。

应该指出,就馆藏文献配置原理来看,《图书馆馆藏文献结构表》虽然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一种文献究竟该不该收藏,但是它并不能帮助我们确定该种文献的复本,因此,其主要适用范围,是图书馆的保障性文献。而常用性文献的复本确定问题,应该借助于图书馆流通系统的借阅预约统计分析。

尽管如此,《图书馆馆藏文献结构表》的意义仍然不容忽视。因为馆藏文献配置原理告诉我们,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优化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实际上是各个图书馆保障性文献的不重复收藏。如果我们拥有了确切地描述各个图书馆保障性文献结构的手段和工具,那么,我们就有了规划整体文献资源布局的最重要的参考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