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从制度层面给农家书屋工程吃颗“定心丸”
甘肃省新闻出版局在最初推出农家书屋工程的实施方案时,考虑到省情和自己的能力,提出的规划是于“十一五”期间在全省建设1000个农家书屋。之后,农家书屋如星星之火般迅速在全国点燃,兄弟省(区、市)如火如荼建设农家书屋的态势反过来给甘肃的这一工作带来强大推力,促使甘肃于2007年7月作出加快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步伐的修订计划,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在全省三分之一的行政村建起农家书屋,即实现书屋达到5900多家的目标。
2007年年底,在举国上下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之时,又传来农家书屋工程得到中央财政大力支持的鼓舞人心的消息。甘肃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再次作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继续提速的规划,决定“十一五”期间在全省1万个行政村建成书屋,以更快地惠及广大农民群众,活跃他们的文化生活,为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砖添瓦。
而这一不断提速的“十一五”规划目标,竟提前一年得到了全面实现。截至2010年7月,甘肃全省农家书屋总量突破1万个,达到10460个。至此,全省近三分之二的行政村有了自己的“文化粮仓”。
这一目标的实现,与一份纲领性文件的出台有密切关系。
2009年底,甘肃省新闻出版局在总结全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起草完成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意见》,经甘肃省政府批转迅速向全省各级政府下发,成为从制度层面给农家书屋工程吃了“定心丸”的一个纲领性文件。
这也是在2006年甘肃省下发《甘肃省农家书屋工程意见》,指导省内农家书屋建设试点工作后,由省政府下发全省的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指导性文件,对甘肃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全局工作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甘肃省政府批转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意见》,从进一步提高对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明确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目标、进一步加强农家书屋工程长效机制建设等三方面对农家书屋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意见》指出,甘肃省现阶段农家书屋建设的目标是:在现有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基础上,结合甘肃省新农村建设,力争用2—3年时间,基本实现省内行政村村村建有农家书屋。中长期的目标是:通过5—10年的建设,逐步建立起“供书、读书、管书、用书”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适应甘肃省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格局。
鉴于甘肃省各地经济社会基础不尽相同,经济发展整体水平还较为落后的现状,《意见》提出了坚持分类指导和资源整合的原则,要求农家书屋建设要从实际出发,实行分类指导,避免重复建设,减少浪费,节约成本。《意见》特别强调加强农家书屋工程长效机制建设,要求各市州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农家书屋建设、管理、使用的长效机制。有条件的地区应以农家书屋为基础,与县乡图书馆、新华书店联动,建立图书流动网络,在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实行出版物交流制度,扩大农民阅读范围。要探索建立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个人等与农家书屋对口帮扶机制,解决农家书屋出版物更新问题。对于具备一定条件的农家书屋,可由新闻出版部门授予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开展出版物经营、代销、租赁的业务,增强农家书屋的自我发展能力。
根据规划,甘肃全省将在2012年之内完成农家书屋对所有近17000个行政村的全覆盖。在这一快速推进因而相当艰巨的任务面前,甘肃省新闻出出版局仍然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清醒的头脑。他们认为,今后如何更快地建立和完善工程发展的长效机制、如何使这一崭新而鲜艳的农村文化惠民工程永葆青春,长期有效地发挥农家宣传思想阵地作用,还是一个需不断探索总结的课题。他们下一步的创新思路是,在基本完成行政村全覆盖后,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在国有农场建设农家书屋,并让书屋继续向有条件的自然村延伸;促进农家书屋与商业、供销、邮政、通讯等农村发行网点的合作,还给有条件的书屋发放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以增强其自我造血功能;继续探索通过多种方式为书屋管理员解决补贴待遇问题,以尽快解决这一事关长效机制重要一环的老大难问题。这方面,张掖市高台县已经作出有益尝试。县政府于2009年专门研究出台了农家书屋管理员补贴办法,每年由县财政划拨专项经费,给予农家书屋管理员每年600元的补贴,极大地调动了书屋管理员工作积极性,为进一步完善农家书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提供了宝贵经验。
有了这颗“定心丸”,甘肃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如虎添翼,使几年前人们想也不敢想的“一村一书屋”目标渐成现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