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特色管理融情理——老年大学的人性化管理
提要:老年大学,是老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终身教育的一种形态。它的管理应该遵循学校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工作的一般规律。同时,老年大学以老年人为特定对象,有独特的办学宗旨和目标,管理上就更应该做到民主办学、充分尊重、自主抉择、自我教育诸方面,力求管理更为人性化、更为情理交融。老年大学的管理,在民主办学方面,要有全纳教育的理念,要实施民主协商式的管理方式,要构建平等的交流平台;在充分尊重方面,要尊重和满足老年人的受教育权利,要尊重和满足学员课程方面的需求,要尊重学员的身心特点,要延聘从教良师和完善评估机制来满足学员的学习;在自主学习方面,要让学员能够自设学习目标、自控学习过程和自由转换课程;在自我教育方面,要做到寓教于学,要提倡志愿服务,要大力推进诸如主题为“树长者风范、做风范长者”之类的校园文明。体现在民主办学、充分尊重、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四方面的人性化管理特色,也是老年大学发展的不竭动力。
老年大学基于其特定的对象和办学宗旨,其管理除了要遵循一般规律,还更应该突出民主办学、充分尊重、自主抉择、自我教育诸方面,力求使管理更为情理交融和人性化。
一、民主办学
民主办学,指将自由、平等的民主原则贯彻于学校管理的全过程。老年大学的民主办学基于对“以老年人为本”的办学宗旨的遵循。
民主办学,是老年大学人性化管理的重要体现,它要求树立“全纳教育”的办学理念,也要求实施“协商式民主”的教学管理方式,还要求构建平等的交流平台。
(一)“全纳教育”的办学理念
“全纳教育”的理念,在这里指要让所有老年人,不论年龄、性别、教育水平、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都有接受某种教育、跨进各类学校学习的权利。“全纳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一种持续的教育过程,它接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意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形成学习型社会。“全纳教育”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要求,体现了时代精神,对我国老年教育的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怎样使“全纳教育”由理论转变为现实?上海的实践证明,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老年教育服务。一是,有教无类。不分年龄、学历,只要身体健康者,凭身份证和退休证都可以进入老年大学或老年学校学习;二是,高校办老年大学。上海交大、复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利用其优质教育资源办起了九所上海老年大学分校,发挥了高校为社会服务的职能。其中,上海师范大学的老年大学规模最大,拥有7000余名老年学员;三是,高校接纳老年学员为旁听生。如上海大学近年允许老年人作为旁听生,与年轻人同堂上课,在国内开了先河;四是,招收残疾人入学。上海老年大学徐汇分校在满足正常人学习的同时,还兼顾残疾人的学习,为24位聋哑人开设“数码影像技术”和“书画装裱”班。
(二)“协商式民主”的管理
“协商式民主”,指在老年大学的管理中就各项工作注重在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之间进行充分的协商,避免可能的主观和武断。这是民主原则在管理工作中的实践。
如,实施协商式的报名制度。由于老年大学现有的教学资源还远远不能满足广大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因此出现了在省、市级老年大学报名时人头攒动的场景,有些老年人为了能报上名,隔夜就来排队等候。对此,老年大学管理人员与报不上名的老年人积极沟通、耐心协商,或是先登记,若有空额立刻通知来校办理入学手续;或是在招生处张贴其他老年大学(学校)的招生简章,方便老年人了解其他的选择机会。
又如,在教学管理人员与老年学员之间,进行“多点”协商。所谓“多点”协商,即在教学管理中要了解老年学员对有关教学活动的意见,与他们开展民主协商。如,系主任经常召开座谈会,听取广大老年学员对教室设备管理的意见、对教师讲课的意见、对教材编写和使用的意见、对系和班级工作的意见、对学校管理制度的建议等等,并及时向校领导、教务处汇报,进而与教师等有关人员进行沟通,再将结果反馈给学员。在这一过程中,学校的教学管理者与老年学员实现了心灵与心灵的对接。
(三)平等的交流平台
老年学员因年龄、性别、职业、文化水平、兴趣爱好各异,同在一个班学习,会对授课教师、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等持有不同的看法,产生不同的意见或想法。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并影响学员的情绪。因此,老年大学的管理工作中需要构建平等的交流平台,让学员能方便地表达诉求,凸显了办学和管理的民主的特点。
如何构建平等的交流平台?根据我国一些老年大学的实践经验,班级可以作为构建平等交流的基础平台。具体采取以下方法:一是,充分发挥班长或班委会的桥梁作用。班长或班委会可及时将老年学员对学校、系或班级的管理和教学的意见反映给学校管理人员,及时改进教育教学的管理工作。二是,发挥系主任(班主任)的基础管理作用。系(班)主任深入班级、随堂听课,及时将学员的意见或者建议向授课教师反映,既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又促使老年学员主动地参与了教与学的过程,实现了“教与学就是平等的对话过程”。三是,发挥学校教务处的教学管理的核心作用。教务处每学期组织教学交流活动,如组织公开课、召开教师座谈会、老年学员座谈会等等,充分交流沟通,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管理工作。
二、充分尊重
充分尊重,即尊敬或重视他人。老年学员特别需要在家庭中和社会上受到尊重,同样他们在学校中也渴望得到尊重。在老年大学的管理中,唯有尊重每一个成员才会缩短办学人员与教师、教师与学员之间的距离。
充分尊重,尤其尊重老年学员,也是老年大学的人性化管理的体现。它要求尊重老年人受教育的和课程需求的权利,尊重他们的身心特点,做好延聘良师和做好教学评估的工作。
(一)尊重老年人受教育权利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老年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越来越迫切,上老年大学已成为许多老年人丰富晚年生活的心仪之事。老年大学的办学应该努力把重心下移,下移至街道(乡镇)和居(村)委,扩大办学覆盖面,尽可能为老年人上学提供方便。历经30年的实践,全国老年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覆盖面在不断扩展,办学重心也在逐步下移,充分体现了对老年人享受教育权利的尊重。
如,上海市委、市政府把发展老年教育作为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实事工程来抓,投入专项经费,努力构建“就近、便捷、快乐”的老年教育体系。今天,上海的老年教育已构成“四级网络”和“三种模式”的办学形式。“四级网络”即市、区级老年大学(老干部大学)、街道(乡镇)老年学校、居(村)委老年教学学习点;“三种模式”即老年学校教育、老年远程教育、老年社区教育,它们为上海老年人提供了比以前更为便捷的受教育的机会。
(二)尊重学员课程需求
进入老年大学的学员对课程有着自身独特的多样性要求。如,不同年龄、专业背景、受教育水平、工作经历等的学员有着不同的课程需求,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使老年学员有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技能、提升能力、更好适应环境的课程需求。老年大学设置多方面、多层次的课程,既满足学员的直接感受性需求,如身体有病就希望找到保健处方,又满足他们的本质性需求,如学习文学、历史、美学等开阔眼界、提高素养。
以上海老年大学为例,它主要从以下方面满足学员课程需求:一是,从“需求性与引导性相结合、普适性与提高性相结合、传统性与现代性相结合、全面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四方面出发进行设置课程;二是,实践中不断创新课程建设,根据老年人的需要开新课、办新班,如开设“课程超市”供老年人自主、自由地选择专业、学科,如设置特色课程和品牌课程来吸引老年人接受教育;三是,尽力做到“广”、“深”、“新”三字,即拓展专业和学科范围的“广”,在原课程基础上更新、升级、与时俱进的“深”,开设具有时尚性专业课程的“新”。总之,在老年大学管理中尽可能满足老年学员的课程需求。
(三)尊重学员身心特点
老年大学以“老年学员为本”,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要充分尊重他们的身心特点。这种尊重更要求因材施教,既做到循循善诱,又注意挖掘潜质,使学员不仅学到知识技能,而且人格素养得到提升。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学员的反应会变得迟钝、记忆力会逐渐衰退,这是自然规律。对此,老年教学的实践渐渐形成了“讲、练、评、慢、活、细”六字的教学特点,以体现对学员身心特点的尊重。即,“讲”要精讲,不宜超出教学要求,不宜讲过多过深的理论;“练”要勤练,在课堂上教师要多做示范,在课后鼓励学员多练来掌握技能;“评”要善评,从学员的习作中选出优秀作品予以评定,也挑出较差的作品予以指正;“慢”要清晰、稳步、有节奏地向学员传授知识;“活”要用生动活泼的方法引导老年学员学习;“细”要细致地讲解,使老年学员领会和掌握。
同时,老年学员有着丰富的经验历练,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对此,老年教学的实践要予以关注和利用。如,在把传统的教师主导型教学与现代的学习者主体型教学两者整合的基础上,上海老年大学提出了“三动教学方法”,即教师启动、师生互动、学生自动。“教师启动”,在教学过程中教的一方主导着教学,教师由此成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推动者和指导者;“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知识互动、感情互动和心灵互动;“学生自动”,在教学中通过教师启动和师生互动,最终达到学生能基于自身身心特点的自主、能动、创造性的学习。
(四)延聘从教良师
学员择校或择班,在某种意义上是在择师。为了使老年人受教育的权益、满足课程学习的需求落到实处,老年大学要慎重考虑聘请有爱心、有经验的良师来校任教,并要稳定好这样的一支教师队伍。
为此,老年大学对教师特别强调“以情待人、以情感人、以情留人”,在管理中特别重视以下方面:一是尊重教师。不论老教师还是中青年教师,他们到老年大学任教都是对老年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要给予充分的尊重。二是关心教师。学校要注重与教师的沟通和交流,使教师在生活上得到关怀、工作上得到支持、业务能力上得到提高。三是帮助教师。在教学进程中,学校及时向教师反馈学员对教学的意见,帮助教师不断根据学员学习要求的变化,修改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海老年大学徐汇分校为例,在延聘良师方面该校采取了如下的一些有效方法:延聘名师名流开设品牌课程,如请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开设文学艺术类课程等;动员业余大学教师参与老年教育,把他们在老年大学的工作量纳入业余大学统一管理,实行同工同酬;在区教育局支持和指导下,与区内其他五所老年大学及十三所社区学校建立区际联盟,实行优秀教师互聘互助等。
(五)完善教学评估
老年大学要“办老年人满意的教育”。对教育满意不满意的判断基于科学的教学评估。完善教学评估,能对老年大学工作做出客观科学的判断,同时也反映了对老年人及其学习活动的一种尊重。
老年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老年大学的教学评估更要从其实际出发,既客观科学,又能体现自身特点。目前,各地老年大学均因地制宜地制订了适合本地区和本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和标准。如,广州老干部大学的“老年大学教育现代化达标参考指数”、南京金陵老年大学的“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福建老年大学的“一级示范校评估量化指标考核评分表”、上海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的“优秀示范性老年大学评估标准”等,都是全国各地在这方面努力实践的成果。
上海老年大学在教学评估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先是制定了教学大纲,对教学起到了引领、规范、监督和考核的功能,为实施教学计划、教学活动、教材建设、监督和考核教学质量等环节提供了依据。然后是制定了《教学质量评估暂行规定》,据此具体展开教学评估,包括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展示学员学习成果等。如在2011年底,学校先后对49名教师、102门课程进行了教学评估,结果表明“好”和“较好”的达95%以上,同时在“意见和建议”栏中也有不少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在综合分析后学校教务处向每位教师反馈,充分体现了对教师工作和学员学习的尊重。
三、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指老年学员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进行主动、积极、自觉地计划、监控、评价、调整的过程。其核心是强调老年学员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突出老年学员的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自主学习,是老年大学人性化管理的又一体现。这方面,老年大学要努力创设条件到让学员自设学习的目标、自定学习的过程、自由地转换课程,达到“学、为、乐”三者结合的境界。
1.自设学习目标
让学员自设学习目标,并据此自主地、自由地选择想学的专业及课程进行学习,这是老年大学自主学习的一个体现,也是老年大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
老年大学学员能够自设学习目标,决定于老年教育不是应试性的教育、不是被动式的教育、不是为谋生的教育,它具有非功利性的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老年大学学员的学习,完全出于对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新理解、新认识,进而或想弥补自己过往的不足而学习、或想对发展的社会和变化的世界有新领悟而学习。老年大学让学员自设学习目标,是其管理的应有之义。
2.自控学习过程
自控学习过程,就是由学员自己来把握整个学习过程,这也是自主学习的重要体现。自控学习过程,基于相应的需要和可能。一方面,老年学员有着自控学习过程的需要并且也有相应的能力。另一方面,老年大学的特点决定其管理上需要学员自己充当学习过程的主角,并提供了相应的条件予以满足。
让学员自控学习过程方面,上海老年大学提出的“搞活第一课堂(课堂教学)、丰富第二课堂(课外活动)、拓展第三课堂(社会课堂)”做了有益的探索。
在第一课堂即学校教室中,老年学员作为学习主体,在教师的辅导下进行自觉、自主、自由的学习,不同观点可以充分交流和讨论。以老年大学的摄影专业课为例,讲课开始时教师先拿出学员的摄影作品,请全班学员进行评论,学员的评论或从主题、或从整体构图、或从摄影视角、或从作品色彩各抒己见,展示了各自摄影知识和技能,然后教师讲述自己的鉴赏和评析,学员们深感这样学习更生动、更形象、更深刻,获益良多。
在第二课堂即课外活动中,老年学员更能自控学习过程,他们自由支配学习,学习空间更为宽广。以上海师范大学老年大学的有30多位学员的影视班为例,在影视班结业后他们成立了“影视沙龙”,经常在图书馆自娱自乐,或观摩影片、或开展影评,在“第二课堂”中展现了新的自我。
在第三课堂即社会活动中,学员把学到的知识技能服务于社会,做到“老有所为”。这种服务和作为的过程其实也是学习,即领悟人生意义和价值,那更完全有赖于本人的自我控制。如,许多学有所成的学员在社区当“老师”,教电脑、中医养生、钢琴、唱歌、跳舞等等。学员从中品味着成功的喜悦,也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三)自由转换课程
学员一旦有了新的兴趣和追求、有了新的学习目标,他们可以在老年大学自由地转换专业及其课程,充分享用了自主学习的方便和乐趣。
在老年大学经常有这样的情况,有的学员开始学习一门专业课程,之后发展到同时学习两门及以上的专业课程。诚如一位老年学员所说,“我开始学山水画,之后为了提高画上落款的水平就去学书法,还学习篆刻,后来出于整理资料的需要又去计算机系学习数据处理和画像编辑。”老年大学管理中为学员自由转换课程尽可能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满足了学员自主学习的需求。
四、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自我教育,指受教育者认识主观世界和教育自己的全部过程,即自我修养。狭义的自我教育,指人们提出一定的奋斗目标,监督自己去实现这些目标,并做出自我评价的过程。
自我教育,同样是老年大学人性化管理的体现。这方面,老年大学可以通过寓教于学、通过志愿服务诸途径来体现,也可以通过特定主题如“树长者风范、做风范长者”的校园文化建设来进行。
(一)寓教于学
老年大学也要开展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也应该渗透于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要引导学员自我教育,使他们从内心产生提高自身素养的需要,并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自我升华。
这里,介绍上海老年大学寓教于学、自我教育的一些情况。如,老年保健课讲授“老年实用保健”、“养生保健”、“穴位按摩疗法”等内容,学员开始普遍存在“关心生理指标、忽视心理状态”的现象,在执教老师指出了“修身养心”是调控情意的一种静功、“养生之道首先在于养心”的原理后,随着自身心态的调整,提高了学习效果。
又如,文史系《说文解字》班的教学,在刚开学时的黑板上写着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朱熹的“凡事为别人着想是第一等的学问”等名言警句以启迪学员,之后要求每个学员在每一堂课抄写和释义一条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名诗或名言,让学员从中汲取精神营养、提高道德修养。
再如,文史系整理“古今礼仪”、“三字经”、“千家训”,书画系以“文明从我做起”为题举办书画展,保健、家政系介绍良好生活习惯和修身养心的知识,文学社采编并报道先进人物的事迹,等等。
(二)志愿服务
老年大学建立志愿者队伍并开展力所能及的活动,这无疑也是学员“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以上海老年大学为例,学校有志愿者服务队,一方面他们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服务活动,如检查食堂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协助学校做好控烟禁烟宣传工作,组织消防、应急自救知识培训,举行健康知识、医疗咨询活动,参与校园环境治理等,成为文明校园建设的宣传员、示范员、监督员。另一方面,他们还热心于服务社会,如在社区老年学校担任各类辅导工作、去“阳光之家”看望智障孩子、到图书馆和医院等公共场所为民服务、赴“世博会”当志愿者,等等。志愿者及其服务,成为老年学员身边的良师益友,也体现着老年大学学员的自我教育。
(三)做风范长者
老年大学学员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和主力,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可以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这方面有两点尤须重视,一要注意制订制度来规范言行。当前,在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大多数老年大学都制订了《班级文明公约》、《学员守则》、《教师守则》和《办学人员守则》等规范条例,成为老年学员自我教育的行为准则,促进了良好生活和行为方式的养成。二要重视树立典型。许多情况下“典型引路”会比“制度规范”有更好的教育效果。
需要指出,特定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会有力推动学员的自我教育。上海老年大学围绕“树长者风范、做风范长者”的主题开展活动持续十年,是学员自我教育的一个成功范例。该主题活动在平等、尊重、关爱的氛围中进行,没有空话和说教,不搞“运动”和“走形式”,以榜样的力量教育人、以环境的氛围感染人,持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赞扬“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活动,寻找“自己身边的好学员”活动,2008年捐助汶川抗震救灾活动,讲文明、创新风、构建和谐校园活动,弘扬“感动校园的十佳”活动,“三征一展”即“征言(成长中刻骨铭心的经典格言)”、“征文(敬仰的长者)”、“征歌(喜爱的老歌和校歌)”和“展示”上述作品活动等等,都具有自我教育性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两个例子颇能说明这一活动的影响:一是,2010年5月19日,上海老年大学假座上海戏剧学院礼堂举行建校25周年活动。中午350多名师生在礼堂的广场上集中就餐,餐后洁净如初,让上海戏剧学院管理人员十分感佩。二是,一次老年学员之间发生了争执,互不相让,但是当有人突然说了“做风范长者”这么一句话后,双方立即“熄火”后平心静气地交流沟通。
体现在民主办学、充分尊重、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诸方面的老年大学的人性化管理特色,能温暖人心、凝聚力量、弘扬长者风范,必然给老年大学的健康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