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程丰富总相宜

课程丰富总相宜

时间:2023-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应该遵守适应性、科学性、系统性三项原则。老年大学的课程建设,既有课程自身方面的建设,又有课程相关要素方面的建设。老年大学的对象是广大老年人。为此,老年大学在新课程开设时有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即调查学员需求。基于上述三个特点,老年大学的办学显得较为宽松,其课程设置也相对有弹性。这也反映了老年大学教育的本质属性,能体现老年大学教学质量与水平。

第六讲 课程丰富总相宜——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与建设

提要:基于特定的学员群体和办学宗旨,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应该尽可能丰富、多样,力求形成一个类似超市或自助餐式的、能基本满足学员需求并由学员自主选择的课程库。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应该遵守适应性、科学性、系统性三项原则。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从内容考察,有政治经济与文化、健身保健、生活技艺与科技三大类;从“老有所求”考察,则有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和老有所学四类。上述的每一类均有多种课程组成,且其中许多课程都有基础的、提高的、研修的不同层次。老年大学的课程建设,既有课程自身方面的建设,又有课程相关要素方面的建设。课程自身的建设,涉及新开课程、已开课程和课程质量控制。课程相关要素的建设涉及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条件。在课程的设置和建设中,老年大学要把握好普及与提高、传统与现代、适应与引导三对重要关系,以促进老年大学在稳步健康的发展中有所创新,更有所作为。

课程的设置和建设,是老年大学一项重要的、也是主要的工作。它涉及课程的设置原则和具体设置,涉及从哪些方面进行课程建设,涉及建设中要把握好哪些重要的关系。

一、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

(一)课程设置的原则

老年大学课程设置需要把握好三项基本原则。

1.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要求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以满足广大老年学员健康、快乐、求知的学习需求。

老年大学的对象是广大老年人。据调查,目前在老年大学接受老年教育的学员,主要是一批年龄在50~80岁之间的群体,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倍受关注和尊重。老年人退休在开始阶段是不适应的,他们离开了原先熟悉的单位和岗位,觉得整天无所事事,又远离了原先熟悉的群体和朋友,缺少了情感倾诉的对象,造成精神上的空虚感和行为上的失落感,以致极少数人会觉得失去了生活目标。老年人退休后接受包括老年大学在内的老年教育,是为自己开辟了一个再融入社会、再学习和再为他人与社会服务的天地,是一种积极的养老方式。

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一定要适应老年人进入老年大学学习的主要诉求,尽可能满足他们在精神和物质上的需求。

为此,老年大学在新课程开设时有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即调查学员需求。调查中,要了解学员的数量、年龄与知识结构,需求的课程菜单,期望的知识内容与预期目标,为课程设置更好地适应学员需求提供依据。

2.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要求老年大学设置的课程及其内容为学科的科学共同体所公认,以确保学员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是专业的、是反映学科前沿的。

当今社会,一方面思想异常活跃,另一方面文明与愚昧、精华与糟粕、淡泊与浮躁、科学与伪科学又常常错综交会。面对大量备选的课程,务必要有清醒的头脑,认真地进行筛选,最后确定要设置的课程应该是科学的、能给予老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课程。如,开设的传统文化类课程,应该是那些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而非那些落后于时代的陈腐东西。又如,开设的健身保健类课程,应该是唯物的科学的,而非违背科学的唯心的东西。再如,开设的现代科技文化类课程,应该是体现现代文明和科技前沿的,而非散布民族虚无主义的东西。设置的课程及其内容的科学性,是老年大学传播先进的理念和思想,传播新知识和新文化,推广现代科学技术以及新的科学生活方式的必要基础。

为此,老年大学在课程开设前需要对具体的课程及其内容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审核,即了解其具体内容、文化内涵和科学含量,听取有关专家学者或专业人员的意见,包括了解有关学校及有关专业的反响和实际效果。

3.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要求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讲求有结构、有层次,便于引导广大学员能够持续、深入地参与学习。

有教无类,是老年大学的一大特点,即社会上各种老年人只要愿意都可以进入老年大学学习。课程领域极为宽广,是老年大学的又一个特点,只要学员有需求、学校有条件,就可以开设有关课程。形式方法多样,是老年大学的第三个特点,老年大学教学更关注以学员为本、更突出师生互动、更强调课堂与社会的结合,要求教学的形式和方法丰富多样。基于上述三个特点,老年大学的办学显得较为宽松,其课程设置也相对有弹性。

但是,老年大学也是一种大学教育。在经历了最初艰苦的草创阶段后,在积累了一定的教学资源和经验、拥有了一定数量的学员后,老年大学就必须把课程的系统性及其建设问题提上议事日程。

课程设置具有系统性,这有助于引导老年大学学员进行有条不紊的学习,更好地提高自身素质、生活质量和人生价值。这也反映了老年大学教育的本质属性,能体现老年大学教学质量与水平。

为此,老年大学在设置课程时,要有大局意识,要做顶层设计,要重视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基础的与提高的课程、导论的与高级的乃至与研修的课程都要做好恰当安排。

(二)课程的具体设置

老年大学课程的具体设置,通常从提供的课程类型或课程层次来考虑,近期有学者提出还可以按照学员的“学有所求”来考虑。

1.按课程类型的设置

(1)政治经济与文化类的课程。此类课程如哲学、文化、宗教、法律、公民意识、科学素养和道德修养等。

老年人喜欢回顾过去、品味历史,在人生阅历的基石上从新善待生命、审视社会、认识世界、总结经验,进一步感悟人生的价值与社会发展的规律。这使老年学员很愿意选择政治经济与文化这一类课程。

目前,接受老年教育的学员,主要是出生在上个世纪30年代后期到50年代中期的老年人。他们曾为共和国的建立和建设而奋斗,企盼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国家兴旺,时时关心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文明、生活改善,其中有一定教育文化水平的老年人包括知识分子尤为突出,他们往往会钟情于选择此类课程。

(2)健身保健类的课程。此类课程包括健康保健方面的、家庭护理方面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等。

人到老年,会格外关注人的精神状态与身体机能的许多变化。科学健身、合理饮食、良好护理、健康心态等等,是老年人身心健康和提高生活品质的保障。老年大学学员也喜欢选择此类课程。老年教育本来就是尊重生命、关爱人生的教育,老年大学设置此类课程满足了这样的需求。

健康保健方面的课程,力求动静结合、讲授与讲座结合。在“动”的方面,有适应老年人特点的拳操、舞蹈、健身等内容,指导学员科学锻炼身体。在“静”的方面,有中、西医的保健养生、疾病防治等内容,让学员懂得如何养生保健、防治疾病和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家庭护理方面的课程,包含婴幼儿护理、伤病护理、老年护理以及孙辈教育等内容,有助于学员帮助家庭处理好各类事务,满足了关爱家庭的情结。

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提供什么是心理健康、老年人生理和心理变化特点、老年人常见的烦恼、问题以及排解的办法等知识,并开展心理咨询活动等等。学习这些内容有助于学员排解苦闷,及时消解各种影响身心健康的因素,保持健康的心理和乐观开朗的精神状态。

(3)生活技艺和科技类的课程。此类课程包括家庭生活方面的、文艺文化生活方面的、现代科学技术及科普方面的等。

人到老年,生活内容和生活节奏、生活方式都会有所改变。此时,需要重新学习许多生活中的新技艺,以提高老年生活的质量、体现老年人生的价值。

家庭生活方面的课程,有烹饪、面点、茶艺、编结、家庭园艺和插花等内容。学员通过课程可以学会烧饭做菜、编结、养花等,从而能够使饮食更健康和舒心,也可以使生活环境更优雅、家庭生活更和谐。

文艺文化生活方面的课程,有书法、绘画,以及声乐、器乐等内容。这类课程使学员能掌握一门技艺,如水墨画、西洋画的一种画法,或各种书体中的一种书法,或某种乐器的演奏,或某种声乐的演唱等。学习此类课程,学员既能自娱自乐、丰富文化生活,又能进入社区“有所作为”而展示自身价值。

现代科学技术与科普的课程,有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现代电器设备使用、投资理财知识等内容。学习这类课程使学员能掌握有关设备和设施的基本知识及其安全、有效的操作,既丰富了老年生活,也体现了紧跟时代潮流,“显摆”了某种程度的“酷”。

2.按课程层次的设置

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从系统性方面考察,可以分为初级基础、中级提高和高级研修三个层次。从知识的层次结构考察,基础的、提高的和研修的三个层次课程是相互关联、互为递进、逐步升华的三个学习阶段。

基础的、提高的和研修的三个层次课程的设置,可以满足有着不同的知识基础、专业背景和经验经历的学员的需求。如,书法课程的设置,以楷书的基本笔画、字体结构和运笔等知识内容作为基础课程,以行书、草书、篆书等书法知识与技艺的学习内容作为提高课程,以运用人文知识、书法创作的学习内容作为研修课程。又如,文史类课程的设置,以影视赏析、古代艺术品鉴赏、珠宝鉴赏、现代茶艺、朗诵等学习内容作为基础课程,以文学写作、学词入门与创作、古诗词创作、表演与创作等学习内容作为提高课程,以《史记》、《资治通鉴》、《红楼梦》、历代文学研究、佛教与中国文化等有较高品位和深度的原始典籍的学习内容作为研修课程。再如,计算机类的课程设置,以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初步应用、网络知识学习等学习内容作为基础课程,以图像处理、实用工具、运用软件处理等学习内容作为提高课程,以影视制作、动画制作、创作影视作品等学习内容作为研修课程。

需要指出,课程按层次设置与按类型设置常常是交叉的。前述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健身保健的、生活技艺和科技的三类课程,都可以根据学员需要和客观条件,作有针对性的、灵活的分层设置。

3.按“学有所需”的设置

近期,有学者提出,可以从老年学员需求的视角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四方面来考虑课程的具体设置。

(1)“老有所养”类课程。设置的此类课程有“适应新时代需要的课程”、“提高生活水平需要的课程”、“管理好家务和实现家庭和谐需要的课程”三个亚类,每一亚类下面各有若干课程。

(2)“老有所医”类课程。设置的此类课程有“预防疾病需要学习的课程”、“体育锻炼需要学习的课程”、“生理保健和心理保健需要学习的课程”三个亚类,每一亚类下面也各有若干课程。

(3)“老有所乐”类课程。设置的此类课程有“提升‘老友所乐’水平的课程”、“参与‘乐事’提高学识需要的课程”二个亚类,每一亚类下面也各有若干课程。

(4)“老有所为”类课程。设置的此类课程包括:参加各种公益事业方面的课程,参加各类公益性服务管理活动方面的课程,社区卫生服务中发挥低龄老人余热方面的讲座,科技、法律、医学等咨询方面的课程,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担任校外辅导员、帮助失足青年等的讲座,写作培训、帮助老人著书立说、撰写回忆录等方面的课程,从事种植养殖等工作方面的讲座,等等。

本讲最后附表为“近年来上海老年教育系统开设的部分课程”。

二、老年大学的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与课程设置两者紧密相连。课程建设要为设置的新课程服务,也要为设置了的课程服务。课程设置则为课程建设提出了要求,也是课程建设成果的重要体现。这里,从课程自身建设、从课程相关要素建设两方面,概述老年大学的课程建设问题。

(一)课程自身的建设

这里主要涉及新开课程的建设、已开课程的内涵建设以及质量控制三个方面。

1.新开课程的建设

这方面,老年大学的一般做法大体如下:首先,要对执教师资进行调查。一般要了解任课教师的学历、学术水平、任教经历,特别是有无老年教育的经验,以及奉献精神、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方面的情况。要选择那些热爱老年教育,具有奉献精神,教学态度好,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师来任教。其次,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检查。对开课教师提供的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进度等资料,主管教学的部门要认真审核、检查,课程内容要既能够反映新技术、新知识,又能适应老年人当前的需求。再次,正式设置前,要组织试讲活动,由开课教师介绍或讲解课程内容,从中考察其组织表达能力和教学控制能力。最后,综合学员需求、学校条件、教师资质以及对教学效果的预测等,决定是否开设该课程。

2.已开课程的内涵建设

这方面,老年大学要清楚自己的课程不同于普通高等学校的,课程建设不能照搬普通高等学校的一套。因为,前者的课程内涵以提高生活乐趣和品质,并感悟人生价值为取向,后者的课程内涵以学历教育和职业生涯发展为取向。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同时有所开拓、有所创新,是老年大学课程内涵建设中必须坚持的精神。为此,一要坚持时代性,即要吸纳当代最新文化知识与科技成果,紧紧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二要坚持实用性,即要符合学员的实际需求,让学员获得实际可用的知识或可操作的技术;三要坚持启迪性,即课程内容的讲授应该是研讨性、互动性的,让学员在参与中得到收获;四要坚持愉悦性,即课程内容要丰富多彩,让学员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快乐和幸福。

3.控制课程的质量

在老年大学对课程质量的控制中,检查和评估教学过程是其重要途径和环节。这有两类情况。一类,属于日常教学管理的对教学过程的检查。这包括检查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还有日常听课、教研活动、学员座谈会等等。另一类,对课程教学质量进行定期评估。这一般以2到3年为一个周期,对学校开设的课程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了解课程的实际水平与质量。在某种意义上,评估也是课程建设和教学管理的一项常规工作。

为使评估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学校要设立以主管教学校长为领导的专门组织或机构,要吸收教学主管部门人员和有关专家参加,要明确评估指标和操作程序。评估的内容包括:教学基本文件档案是否齐全;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大纲;讲授是否深入浅出、简练准确、重点突出;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员特点、形象生动;能否有效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展师生互动等等。评估的形式包括:组织专家听课,检查教学资料,广泛听取学员的意见等。听取意见时,学员人数一般不得少于学员总数的60%。

老年大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检查和评估主要的依据是学员的满意度、学员的实际收获,如学员的作业、作品、社会活动等。通过对课程的教学过程的检查和评估,有助于提升课程水平与教学质量,能推动特色课程与品牌课程的建设。

(二)课程相关要素的建设

这里主要涉及与老年大学课程有关的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条件的建设。

1.教材建设

这方面建设的主要途径有:一是,采用已经公开出版的教材,有选择地选取有关章节或者进行全面改编,使它们成为适合老年学员需求的教材。二是,在长期积累基础上,有条件的老年大学组织力量编写适合学员特点和需求的教材,如上海在2012年成立了“上海市老年教育教材研发中心”,负起了研发老年教育教材的重任。三是,延请有关名师和专家编写教材,或者组织相关课程教师集体编写教材,如上海老年大学已经编写的一批保健、声乐、书画、摄影、外语、器乐及钢琴等的教材,这批教材贴近老年学员需求,质量上乘,受到普遍欢迎。

2.教学方法

这方面的建设,要求形成一套适合老年人身心特点的教学方法,要抓好以下诸点:一是,为教学精选教材内容。根据老年学员阅历广、自学能力强、参与度高,但记忆力减弱的特点,要精选教学内容,以配合教学方法的使用。二是,以启发鼓励为主。可以组织学习小组,通过相互讨论、相互观摩,开展研讨性的学习,实现自主学习,体现教与学的互动。三是,讲授中理论与实践结合。讲课要根据学员的认知水平,要结合日常生活内容,尽可能地使用现代教学传媒,力求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四是,做好知识点衔接。每堂课要对上节内容进行回顾,教学结束时要对授课的知识点进行小结,适当引入下节课程内容,做到承上启下。五是,关注“三点”。教学中对重点要突出、对疑点要解惑、对难点要解决。六是,注重操作和运用。要通过作业、思考题、作品展示、担任小教师、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员在运用和操作中巩固学习,在实践中产生成就感和愉悦感。

3.教学条件

这方面的建设,是教学有效进行的基础性的、物质上的保障,在老年大学课程建设中也是十分必要和非常重要的。老年大学教学条件的建设主要有:一是涉及建设与课程内涵配套的有关参考资料、工具书,以及开展教研室活动和课题研究活动的场地、设施、经费等。二是涉及教学设施建设,如教学场所、教学基本用具、电脑、投影、扩音、摄像、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等。三是涉及教学环境的建设,如整洁优美的校园,规范有序的教学规则,文明好学的长者风范等校园文化等。

三、课程设置和建设中的三对关系

老年大学课程设置和建设,也是系统工程,既要考虑学员的现实需求和健康快乐教育的本质需求,也要考虑学校现阶段发展的状况,还要考虑到老年人深层次的需求及老年教育目标、教育文化内涵等要求。老年大学课程设置和建设中需要处理好普及与提高、传统与现代、适应与引导的三对关系。

(一)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中国老年教育自从1983年起步以来,开辟了中国教育一个新的领域。30年来的发展成果丰硕,得到了社会的肯定。但是,从整体看,当前老年大学发展依然处于“幼儿”期,特别是与日益加速发展的老龄化社会要求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以上海为例,它是我国最早跨入老龄化社会的一个城市,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划,到2015年估计全市能进入老年大学受教育的户籍老年人只占总量的25%,其中还包括了数量庞大的网络教育收视点的老年人,相当数量的老年人依然游离在老年大学校门之外。为此,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和建设必须重视普及性,关注多数老年人的需要欲求、兴趣爱好,让尽可能多的老年人参与到包括老年大学的学习之中,接受终身教育、参与学习型社会建设。

同时,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和建设还要考虑另一个方面即提高的问题。目前,市级老年大学中除了一般老年人和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基层管理干部,还有一些学员在退休前就是科学院院士、专家学者或是将军、厅局干部等高端人才。今后,随着社会进步和文化水平提高,退休人员具有的受教育水平只会升、不会降,他们的知识面宽广、阅历丰富。所以,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和建设,还必须重视和考虑提高的方面,即要拓宽课程领域、丰富课程内容、加强课程深度,满足老年大学发展中日益增长的在提高方面的需求。

老年大学课程设置和建设的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首先,要把发展老年教育作为大事来办。通过整合资源和加大投入,扩大老年教育规模,完善市、区(县)、街道(乡镇)、居(村)委四级的老年教育体系,尤其要利后面两级老年教育立足基层、贴近群众的特点,为老年人提供在家门口的便捷的教育。其次,要尽可能开设适合老年人需求、能有助于老年人强身健体、愉悦精神、提高生活技能、普及科学技术和展示个人才能的课程,满足老年人有高质量教育的需求。由此,要借助远程老年教育的现代设备和技术的优势,为课程设置和建设的普及工作服务。再次,要借助高校举办老年大学的人才和课程优势,为课程设置和建设的提高工作服务。最后,也是更重要的是,要大力推动市、区两级尤其是市级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和建设工作,它们既有范围宽广的普及性课程,又有现代科技含量高或文化品位高雅、内容博大精深的提高类、研修类课程,可以发挥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二)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是我们的优秀遗产,也是老年大学重要的课程资源库。今天,中华传统文化课程依然是包括老年大学在内的老年教育的主体课程。如,全国各地的老年大学基本上都开设有中国书法、中国水墨画课程,学员数量众多,涵盖了各年龄段,其中一些人坚持了数年、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学习,提高了鉴赏和创作能力,也提升了修养和陶冶了情操,更可喜的是涌现了一批老年书画人才,或活动于社区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或踏进艺术殿堂后作品在各地展览甚至获奖。在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和建设中,要关注此类传统课程,使其更显魅力、更具成效。

与传统相对应,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和建设中还应该放开眼界、拓宽视野,面向现代、面向未来,加大反映现代文化、现代科学技术的力度,不断丰富设置的课程及其内容,做到传统与现代结合。今天,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电子设备及设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及交往的方式,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到全国或世界各地旅游。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和建设可以开发诸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新兴电器的使用与维修、旅游、摄影摄像、图像处理、影视制作、珠宝鉴赏等等现代的、新潮的课程,使学员能够学到在科学、技术、经济、文化诸多领域中最前沿的知识技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感受时代气息、跟上时代步伐。

需要指出,即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课程应该也可以予以发展,在此类课程的建设中增加现代的、国际的元素,这反过来也能凸显传统的特色。如,我国传统的文史类课程中,可以增加国外文学、西方哲学等内容作为比较,我国传统的绘画类课程中可以增加素描、水彩、水粉、油画等西洋画内容作为对比,声乐类和器乐类的课程亦然。

(三)适应与引导的关系

包括老年大学在内的老年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建设,我们长期以来强调要适应老年学员的需求。这体现了老年教育的办学宗旨以及老年教学的实际情况,对于老年大学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是我们依然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随着30年老年教育的发展,目前一些具有优质资源的老年大学或课程都产生了“一座难求”的问题,学员需要凌晨、甚至隔夜排队报名。此现象的原因是多样的,其中之一是有的学员长期集中在某老师的某门课程下不流动,达数年甚至十多二十来年。这种情况至少反映了两点,一是设置的课程中优质资源还不够多,不能满足广大学员的需求;二是课程设置的系统性与前导性不足,不能帮助与引导广大老年人进行系统和全面的学习。

老年人需要什么课程,老年大学就开什么课程,这固然没错。但是,教育是可以引导的,也是需要引导的。在老年大学课程的设置和建设中,我们可以在发掘教学资源的同时引导学员在新的领域、或在更高层次的学习需求,使学员拓宽学习面,加大学习难度,进行系统和全面的学习。

目前,全国已经有一些这方面的探索。如,建设“学分银行”这一平台,实行学分管理模式,规定“学员重复学习同一门课程的只记录过程,不计学分,达到三次的劝其改学其他课程”,激励学员去学习新课程积累新学分。又如,实现课程设置系统化建设,上海老年大学设立了文学欣赏、文学写作、历史、保健、英语、钢琴、书法、水墨画、西洋画、声乐、舞蹈、烹饪、编结、二胡、古筝等专业,每专业都安排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社会实践环节,学员达到规定的课程学分和实践要求,学校将颁发“专业荣誉毕业证书”,这样可以鼓励学员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学习。另外,老年大学开设老年学历教育是一个新的探索,有关试点情况表明,它能使社会上没有上过大学的老年人圆了大学梦,同时还可以吸引一批已经具有相当学历的老年知识分子学习他们心仪的专业。以上一些做法,拓展了老年教育的领域,起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得到学员的积极响应,也取得较好的社会反响。

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和建设,既要适应和满足学员当前需求,还要对老年人学习新东西、追求高层次的需求加以引导和满足。

附表:

近年来上海老年教育系统开设的部分课程

img30

(续表)

img3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