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力发展图书情报专业教育是当务之急

大力发展图书情报专业教育是当务之急

时间:2023-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我们认为图书情报界应坚持大力发展图书情报专业教育的方针。就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消除传统教育的弊端而言,大力发展适合时代要求的图书情报专业教育迫在眉睫。其二,大力发展图书情报中等技术教育是调整中等教育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

大力发展图书情报专业教育是当务之急

陆宗城 冯康新

作为信息交流中心的图书馆和情报单位,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专门人才奇缺,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因此大力发展和提高图书情报专业教育,培养图书情报专门人才是当务之急。

一、坚持大力发展的方针

新中国成立30多年来,我国图书馆和情报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是,为之提供专门人才的图书情报教育事业的发展却极其缓慢。为了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我们认为图书情报界应坚持大力发展图书情报专业教育的方针。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已有49所正规大学设置了图书情报学系或专修科,此外,还有夜大、电大和大学函授部开设了图书馆学专业,但毕竟还是不多。若将我国图书情报学教育与美国、苏联等国的图书情报学教育作一比较,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外图书情报专业教育的差距。

美国人口只有我国的1/4,现有图书情报院系达374所,每年毕业的图书情报学硕士研究生达6000~8000名;苏联人口只有我国的1/5,1980年就设有图书情报学院系28所,在校生达33000名,每年毕业生7000名;日本人口只有我国的1/10,每年图书情报专业毕业生也有8000~9000名;印度也有36所院校设有图书情报专业,每年毕业生有2000多名;泰国人口是我国的1/20,现有图书情报系7个,在校生达500人(本科生);而我国内地全日制加函授生每年毕业也不过几百名,外加为数有限的夜大毕业生,累积至今只有大约4000名图书情报专业的毕业生,另外台湾省也有5所院校设有图书馆情报学系,在校生1500名。显然,我国内地图书情报专业教育显得落后了。为了适应四化建设和新技术革命的需要,坚持“大力发展”的方针无疑是正确的。

从实际需求看,大力发展图书情报专业教育的重要性更是毋庸置疑的。杭州大学在浙江省范围内作了调查,目前社会上最短缺的是法律、新闻和图书情报人才。仅以杭州大学图书馆为例,该馆目前暂按《高校图书馆工作条例》规定的85%定编为103人,实有在编人员仅68名,一年后馆舍扩建完工,缺员现象将更严重。这种严重缺员的现象,绝不是浙江一省存在,而是全国性的普遍现象。这就需要补充新生力量来解决。实际上现有毕业生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武汉大学今年可分配给外省的图书情报专业毕业生只有20人,而实际要人单位达1044个,其他院校(如北大等)也有类似情况。

从现有图书情报单位在职人员的专业素质来看,问题也很突出。1980年对我国675所院校的图书馆调查表明:业务人员总数为16027人,其中学过图书情报专业的只有793人,仅占总数的4. 94%。在杭省市图书情报单位的本专业系科毕业生迄今只70余人,仅占各馆在职人员总数的1%,所以99%的工作人员需要分期、分批加以培训。而那些本专业毕业生大都只受过传统的图书馆学教育,对图书情报工作的现代化知识和技术,大多知之甚少,他们迫切需要更新知识。就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消除传统教育的弊端而言,大力发展适合时代要求的图书情报专业教育迫在眉睫。目前图书情报学教育规格单一,不能适应多学科、多层次、多面向的需要。

二、调整层次结构

最近,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改革教育体制的决定》,指出要解决高等教育系科层次比例失调的问题,图书情报专业教育在全国是短板,急需发展,但是也存在一个解决层次比例失调的问题。

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应当扩大招收研究生,认真办好并逐步扩大四年制本科和专修科,大力发展图书情报中等技术教育。中专培养图书馆初级管理人才,专修科培养中级技术人员,本科、研究所培养专门人才。同时还要设立图书情报干校和干部进修学院,配套成龙,全面发展和提高。为此,需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图书情报学具有强烈的实践性,正需要创建一支理论队伍去指导实践。所以,办研究所、办四年制本科,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就当前图书情报高等教育来说,除了少数院系符合办系条件外,有不少院系是近几年拼凑起来的,从师资或设备来说都是不够办系条件的。从实际出发,新办图书情报高等教育的省,应先办专修科。

对现有系科之间的调整,我们有一个设想:不合格的系改招专科生,合格的系多数要办成四年两段制。头两年基本上按专修科要求办,在一定理论基础上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凡成绩中等及以下者,学满两年,即给专科毕业文凭,分配工作以应急需。学满两年而成绩优秀者继续深造,对专修科学生中少数成绩优秀者,容许经过插班考试转至办有本科的高校深造,成绩合格者授以大学本科学历。这样做,既能尽快解决图书情报界“等米下锅”的问题,又能提高本科生的素质,促使学生更加勤奋好学。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各省教育委员会应鼓励和支持所属综合性大学及部分专业大学或学院办综合性和专业性的图书情报专修科和四年两段制的系。一个省或直辖市,至少办一两个科或系,每年毕业七八十名学生,以满足图书情报事业发展的需要,并解决规模大中型图书馆的自然补员问题。目前有些高等学校创办图书情报专业,主要着眼于解决本校图书馆的缺员问题,没有长远打算,有关教育部门应根据按需培养的原则,责令这些高校把这种专业长期办下去。

其二,大力发展图书情报中等技术教育是调整中等教育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中等专业教育是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层次,但在我国至今仍然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1983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湖南图书情报学校,但在以后的两年时间里,没有增办一所中等专业学校,而高等教育则增加了近30个专业点,按人才需要来说,比例失调颇为严重。长期以来,我国培养图书情报人员存在一个忽视多层次的问题。按国外经验,苏联图书情报界一个大学毕业生要配两个中专毕业生;美国每个大学毕业以上的馆员,要配3个中专程度的技术员。按全国高校图工委的规划,高校图书馆中大学毕业生要达到50%,就是说中专程度的也要占50%。我国公共系统图书馆,特别是地区和县一级,中专生所占的比例应更高一些。但在实际上,高等学校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在校生4000多人,而中等图书情报学校和中专班、职业班均创办伊始,在校学生就极少,远远不能满足图书情报事业发展的需要。这样不得不使许多高校毕业生去做初级技术工作,导致人才倒挂、浪费智力投资的现象。因此,大力发展图书情报中专教育已经成为一件刻不容缓而且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目前图书情报中专有招收初中毕业生的,有招收高中毕业生的,但后者的学制录好改为一年,否则与两年制的专修科在学历、待遇和工作安排上会带来麻烦。因此,中专还是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为宜。教育部《印发〈关于发展和改革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的几点意见〉的通知》要求“到1990年,争取初步建立起我国图书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同时还规定“由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统一规划,牵头办学,同时提倡各个部门、单位办学”,为实现这个要求,各省至少都要成立一所图书情报学校,每年招收两至三个班绝不算多,并按“先培训,后就业”的规定,为图书情报界输送初级人才。

其三,设立图书情报干部进修学院与学校,是不断提高在职干部专业水平和优化图书情报队伍多学科结构的必要措施。在新技术革命浪潮冲击下,由于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生为数不多,原有干部需要分批、分期地提高和更新图书情报知识与技能,才能胜任新的工作。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如要转到图书情报单位工作,也需先进此类干校或学校进修一至两年,经考核合格后方能转业从事图书情报工作。我们认为这种“先进修,后转业”的办法,与《中共中央关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先培训,后就业”的精神是一致的。建议在任何系统的图书馆工作条例中,都应作此规定。

目前各专业大学生分配到图书情报单位,经半年到一年实践后,再花一年半载进修图书情报专业的办法,看来并不成功。首先,他们之中有不少人本来就“动机不纯”,因怕分配到外地或较差单位而勉强到图书情报单位,他们多数认为“搞图书情报工作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上了大学站出纳台是大材小用”等。他们未经业务进修,复杂工作干不来,简单工作不愿干。他们之中,有的干脆不去进修图书情报专业,有的虽然经业务进修,但念念不忘原来所学的专业。他们中不少人总想伺机而“飞”,另行“高就”。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图书馆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深知图书情报队伍应有各种人才,但他们必须是真正出于自愿,而且又是先经进修合格的。我们的大学毕业生还不多,目前实现美国那样的双学位制还有困难。图书情报进修学院招收各学科的大专生及中专毕业生,经一两年图书情报专业的进修,分别给以图书情报专业本科与专科毕业的学历,也许是当前实现图书情报队伍多学科结构的一条可靠途径。

总之,逐步建立和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完整的各级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机构和必要的科学研究机构,是改善我国图书情报专业教育现状的必要途径。

三、改革教学课程设置

去年,邓小平同志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又红又专的,能适应本世纪末至下世纪初的发展要求的人才。”图书情报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也应该符合这样的要求。为此,图书情报教育的改革步伐应该加快,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应有所突破。我们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教学改革中,课程设置是关键问题

教学课程设置决定着学生的知识结构,关系到培养目标的实现。传统的图书馆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是按文科的要求来考虑的,这在现在就显得不够科学,因为传统的图书馆理论和工作方法已无法适应目前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图书情报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化过渡的阶段,因此课程设置应考虑到“三个面向”的要求进行改革:

1.就图书情报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外语与数学两门工具课要大大加强。除英语外,应要求选修一门第二外语;数学不但要学高等数学,还要学图书情报数学;不仅要开科技文献检索课,还要开社科文献检索课。传统的图书馆学课程要适当精简,增加情报学与现代技术课程,如“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计算机情报检索基础”、“联机编目”等。另外,还应开设一些必要的选修课,如逻辑学、心理学、管理学、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统计学、未来学等。师范院校所办的图书情报专业还要担负起培养部分图书情报中专教师的责任,要根据中专的教学要求调整课程设置,开设教育学、心理学、各科教学法等课程,以适应图书情报中专大发展的必然趋势。

2.图书情报专修科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环,除了要使学生掌握一些本专业理论外,应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专修科不仅要学图书馆学的一些传统课程,也要学一些情报课程和现代化技术课,毕业后都应能使用电子计算机和其他图书情报现代化设备。专修科一般不分文理科。从这一前提出发,参照杭州大学图书馆学专修科的经验,我们主张从高中理科班中招生,进校后作综合培养。因为理科基础较好的学生学算法语言、电子计算机应用、图书情报数学、现代化技术等比较容易,再学些文科课程也不太难。如果招收文科新生,则对学习现代化技术课程就会显得力不从心。北大图书馆学系文科班考上研究生的人数极少,而理科班考上的占绝大多数。这说明现代图书情报专业在招生和确定培养目标时要一反过去的重文轻理现象。

3.图书情报中专的课程设置。浙江省图书馆学会为办好所属的中专班曾向学生的未来接收单位作过调查,一般要求高中文化课占70%,专业课占30%。我们认为这个要求是合理的。文化课中,以语文、数学和外语为重点,其他高中文化课全学,但要求应适当降低,否则专业课就没能力学好了。专业课可考虑开设:图书馆学基础、情报工作概论、图书资料分类、中文图书编目、中文工具书与文献检索、期刊工作、应用技术(包括中外文打字、油印、装订、藏书修补)、现代化知识。

4.当前的成人业余大专教育(包括夜大、电大、函授班)在入学时不考外语,入学后不学外语的做法是不妥的。因此所设课程不但应包括一些专业理论,基本技能,还应有外语。至于业余大学教育总的课程设置应考虑以文科为主,学习文、史、哲、社、科、技方面的基本知识,图书情报工作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

当前,学生对教学的意见是:学科知识不全,文科知识偏重,现代管理知识不够,缺乏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因此我们认为,图书情报教育应首先注意培养学生“博学”,当然培养“博学”并不意味着传统图书馆学专业那种“样样都懂,但样样都不精”的“万金油”式教学,而是“博”与“专”的统一:一个有广博的基础知识的图书情报人员完全能较快适应其工作,并且求得专业知识的专精。其次,要传授最新的图书情报学知识,要重视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一起上。据学生们反映,“上课记笔记,下课理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是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为改变这一现象,教学方式有待改革。我们杭大采取课堂讲授,学生自学,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教师根据自己的专长来讲授自己的学术见解,以弥补教科书的不足。改变单一的“学生听教师讲”的方法,减少教学课时,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通过自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图书情报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结合课堂教学,多参加实践。要通过学习,让学生确认图书情报学是科学,不光是技术;要通过实践,让学生看到图书情报工作在发展科学文化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四、克服相应困难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要符合培养开拓型、创造型人才的需要

我国高等图书情报教育在近几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要想实现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则必须克服重重困难。我们认为主要应克服如下三方面的困难:

(一)师资量少力薄

这是一个普遍性问题。我国目前专职教师极缺,他们之中只有两位教授,一位已达83岁高龄,副教授和任教的副研究馆员也不多。由于图书情报专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师资力量一时难以跟上,就是有80多年历史的武汉大学图书情报专业,由单一专业发展到多学科性图书情报学院,也有师资力量不足之感。师资困难的问题,对于新办系科和中专来说尤为严重。加强图书情报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我们认为具体方法有以下四种:

1.调借。由于图书情报专业过去培养的人才实在太少,因此就十分需要从实际工作部门聘请一些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水平的工作人员来讲学。但人才流动实际上很困难,关键在于有人才的单位不从图书情报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没有“退一步,进两步”的远见,没有看到给办学单位提供师资支援,是对整个图书情报事业的贡献,而日后办学单位将源源不断地为其输送新生力量。教师能调即调,不能调的先借后调,实在调不来的尽量商借,以解燃眉之急。

2.兼课。能教课而调借不动的,要应聘兼课,任何单位不得推诿。有丰富实践经验而已退居二线的退休、离休的老同志,也是兼课教师的很好来源,使他们在安享晚年的同时,还能够做到老有所传。

3.分配。图书情报本科生与研究生毕业时,应优先分配给办学单位,充实现有的教师队伍。新办图书情报专业应留一批本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送到武大或北大等图书馆学系进修,使他们成为本专业的老师。

4.代培。除了能联合起来自招研究生之外,委托其他学校代培研究生的办法也可量力而行。

(二)教材建设跟不上

在图书情报专业教育中,教材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妥善解决。目前,许多学校使用的是自编教材,而且一种教材往往被使用在多个教学层次上。虽然,有些大学编了一些教材,但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现在有一些新办的专业选拔代表联合起来编写教材,但排斥富有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参加编写,这种做法可能不太好。不管怎样,公认的标准教材应尽可能早日编写出来。中专教材现有的,如吉林、四川出的几种,一般都是供在职人员进修用,适于初中毕业生用的尚不多见,看来也得走分工协作的道路,以最快的速度编出供各科使用的教材,以应急需。我们建议图书情报学教师的科研任务应以编好各级、各类教材为重点,希望中国图书馆学会教育组要抓好这件事。

(三)领导不够重视

新专业创办之初,往往先隶属于图书馆,这有利于克服领导力量的不足及师资设备上的困难。但因在学校中不像其他系科一样处于同等地位,它们在经费分配、用房安排、人员编制上易被忽视。从各校图书情报专业的发展过程来看,往往趋于独立建制。为了避免在馆与系科分家后可能产生扯皮现象,馆长和系科主任可由一人兼任,即采取一个领导两个套班的办法。华东师范大学和南开大学的做法是可取的。但是图书情报专业独立以后,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校领导往往不够重视,在兄弟系科之间受到冷遇的现象比较普遍。我们认为单独成立图书情报学院、专科学校附设中专和干部进修部是值得尝试的。在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政策下,各个省都应建立起一所独立的图书情报学校。先从一所中学两块牌子做起,然后成立专业院校,可行性更大。普通中学与技术中学要逐步做到一半对一半,经费要合理分配。我们要求各级教育领导部门对各级图书情报教育机构要大力扶植,慷慨解囊,为信息社会的到来培养好图书情报人才。

总之,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图书情报教育事业一定会迎来大发展。作为图书情报专业的老兵和小卒,在这儿摇旗呐喊,希望各位专家、同行赐教。

(原载《图书馆界》1986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