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欢迎各师校职员学生演说辞

欢迎各师校职员学生演说辞

时间:2023-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使全体国民成各色,而不得成共同之白色,即不能归于一,而天下不定矣。吾国地大,各省情形不同,吾浙有吾浙之特别情形,固不可以吾浙之教育主义,一中华民国之教育,更不可以某省之教育主义,以强一吾浙。光复以来,吾浙不受军事损害,固属幸事,窃有所过虑者,国家之影响屡次不及吾浙,恐国家主义之思想不无减却。故吾浙人僻处偏境,国家观念之薄弱无可讳言,究其原因,实由于国家观念之误解。

欢迎各师校职员学生演说辞

(1918年3月)

孟子曰:天下乌乎定?定于一。教育之功何自归?归于一。天下之所以不能定于一者,必其教育之不能归于一有以致之。故可依三段论法而下一断案,曰天下乌乎定?定于教育之归一。中华民国教育之归一,即成中华民国之人格。第归一之方法颇可研究,于不一之本,则须以不一之法,而后可使之归于一,此一定之理。例如教育上之研究个性,有一刚强之儿童,承其刚强而甚之,大非教育之道。试以七色喻个性,赤者赤多,而其他六色不足,教育之法宜补其所不足之六色,而得成为共同之白色,决非以其赤多而又甚之。使全体国民成各色,而不得成共同之白色,即不能归于一,而天下不定矣。

教育思想之多与一亦然,近时所谓艺术教育、公民教育、人格教育、职业教育,非故倡不一之意见以使之多,实亦不外于不一之本,以不一之法而使之归一。吾国地大,各省情形不同,吾浙有吾浙之特别情形,固不可以吾浙之教育主义,一中华民国之教育,更不可以某省之教育主义,以强一吾浙。强一各省,则中华民国之教育永不能归一,而中华民国永不定矣。例如近来江苏主张职业教育,余虽表示不反对,唯决不反对江苏不可行职业教育,余非江苏人,不敢断言江苏决无职业教育之必要。或者欲求中华民国之教育归一,江苏不得不提倡职业教育,而以职业教育即为中华民国教育之归一,则不可也。至于吾浙,即无提倡职业教育之必要,而所以使之归一者,敢举一端,国家观念是也。

光复以来,吾浙不受军事损害,固属幸事,窃有所过虑者,国家之影响屡次不及吾浙,恐国家主义之思想不无减却。此次寒假旅行,同人过鸭绿江,大受安奉南满之刺激,其事实何尝不早知之?知之而又得感触之,此之谓观念薄弱。故吾浙人僻处偏境,国家观念之薄弱无可讳言,究其原因,实由于国家观念之误解。国家观念与名利观念之混合,有此观念,必欲得而甘心,固吾国人之通性,例如爱古玩,必欲购之归以为快。故唯袁世凯氏始有国家观念,此为私的国家观念,亦中国历史有以造成之,其误解孰甚?反之自命不好名利者,恒谓国家大事于我何与?是以国家观念即名利观念,亦属大谬。夫教育果何为哉?教育学中不曰为国家而有教育之必要乎?余且更进一解曰为教育而有国家之必要。国家者,人生竞进之单位,教育者,人生竞进之事业。况吾浙地势所处,近今国际所迫,补其短,揭其要,愿吾师范同志一研究焉。

(原载《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校友会志》第14、15期合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