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操作

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操作

时间:2023-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数字图像的重要来源之一是所谓屏幕截图。作为数字图像文件的输出,一般选择导出。如前所述,像素尺寸调整是对来自数字相机或扫描仪的数字图像的最基本的操作。教学幻灯片或课件的设计、需要大量像素尺寸和长宽比例合适的数字图像,图像裁剪虽简单,却是最重要的数字图像处理基本功。还需注意的是,一幅图像如既需裁剪,又需缩小,就有一个操作次序问题。

3.6.4 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操作

根据前面介绍的数字图像处理的主要任务,这里结合上述的工具和工作视图,简单介绍具体的操作和实现。

1.文件导入、导出和格式转换

作为简单的图像处理,许多时候,可以直接将需要处理的图像文件从所在文件夹拖进Fireworks,这时画布自动生成且尺寸与图像同。数字图像的重要来源之一是所谓屏幕截图。Windows中,按“PrintScreen(Prt Sc)”键,可以将整个桌面作为位图信息复制到剪贴板。然后在Fireworks中即可粘贴到画布。如在粘贴前新建文件,则会将剪贴板的图像尺寸默认为新画布尺寸,如全屏幕截图就很可能是“1024×768”,然后粘贴,就成为画布和图像尺寸契合的文件。屏幕截图也可以选择只截取当前的窗口,方法是按住“alt”键的同时按“PrintScreen”键。另外,像QQ一类的即时通讯工具,其中往往带有屏幕截图的工具,可以更灵活地截取任意一个矩形区域。

作为数字图像文件的输出,一般选择导出。如选菜单命令“文件/导出预览”,弹出导出对话框,如图3‐18所示。这时,可以选择导出格式,如.jpg、. gif等。最后单击对话框右下部的“导出按钮”,在典型的Windows文件保存对话框中选择文件名和保存路径即可。由于图像处理软件导入、导出支持的文件格式均很多,所以通过这个方法也可方便地实现图像文件格式的转换。注意,导出的图像文件实际上是独立于在编的文件(画布)的。如考虑以后还可能在目前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则应单独再保存文件,否则可放弃此文件。

2.图像优化

有时,需对原始图像的色调、色饱和度、亮度、对比度等进行调整。最简单的做法是选择菜单命令“滤镜/调整颜色/自动色阶”,通常都能得到较好的结果。如果希望人工控制,或获得某些特殊的效果,则可选菜单“滤镜/调整颜色”下的“亮度/对比度”、“曲线”、“色阶”等。其他也有一些类似的效果“滤镜”,如“模糊”、“锐化”等可供使用。所谓“滤镜”,其实就是一些事先编制好的算法(程序),对所有原有像素进行选择性过滤,改变其像素数据,得到新的效果。

3.图像像素尺寸调整

即缩放,有实际价值的都是缩小,因为位图放大会模糊。如前所述,像素尺寸调整是对来自数字相机或扫描仪的数字图像的最基本的操作。方法很简单,选中图像(最好与画布尺寸契合),选菜单命令“修改/画布/图像大小”,弹出对话框如图3‐17所示。注意,一般应选中对话框下部的“约束比例”校对框,否则长宽比例会失真。必要时也选中“图像重新取样”校对框,然后主要针对对话框上部的像素尺寸数据进行修改设定。下部的打印尺寸部分可以不予理睬。确定后,图像尺寸就变化了。应注意图像像素尺寸和视图中尺寸的区别。视图尺寸可由“放大镜”工具单击进行临时放大或缩小(Alt键按住再单击)。工作区窗口下面也可修改视图比例。视图比例的修改显然不会影响真正的图像像素尺寸。图像像素尺寸的选择应根据实际需要,可参考图3‐15。

4.图像裁剪

图像除了总尺寸的把握,实际往往需要取舍,如突出主题部分或切除干扰部分,有时也需要特定的长宽比例。这些都需要图像裁剪操作。教学幻灯片或课件的设计、需要大量像素尺寸和长宽比例合适的数字图像,图像裁剪虽简单,却是最重要的数字图像处理基本功。具体操作只需选择“裁剪”工具(参见表3‐3工具第3行),然后在工作区的图像(画布)上拖放出矩形的裁剪框,然后按回车(或双击鼠标),裁剪框外的周边部分即被裁去。注意在回车前,可以拖放裁剪框边上的控制句柄,进行细调。还可以利用属性对话框中的“长、宽”值和“x、y”坐标值进行精确到单个像素的调整,请参考图3‐16。还需注意的是,一幅图像如既需裁剪,又需缩小,就有一个操作次序问题。一般来说,应考虑先裁剪,去掉多余部分并得到合适的长宽比,再进行缩小操作。

5.抠象

即将原图中某个对象,如人物、动物、器物等从背景中单独取出,或将背景部分去除,使之透明,以便突出主体,或画面简洁,或可融入课件或其他背景。位图是由像素组成,位图处理软件的很多工具也都是围绕按需选择像素设计的。这里的关键是要将对应主体的像素集合单独地加以选择。如果主体周边背景部分色彩较均匀,又恰好与主体接触部分色彩反差(差异)较大,就可以考虑选择魔棒工具(参见表3‐3工具第5行),如图3‐19左上图所示。具体操作只要单击选择魔棒工具,在色彩均匀的背景部分单击,就会将与单击处像素色彩近似的连续区域一起自动选中。色彩近似的程度可以在属性面板中进行调整。这一操作需要经验,必要时要反复或配合其他选择工具进行多次加选(按住Shift键)或减选(按住Alt键)操作。这一操作也需要原图像具备主体与背景反差较大的先天条件。通常,可以将主体置于专门的背景前进行照相,以便于后期处理。如人像一般应置于均匀的蓝背景前合适(人的皮肤色偏黄,与蓝色正好相补,即反差最大)。传统电视技术上也将类似方法称为“色键”抠像。图3‐19所示的是利用魔棒抠像将主体(狗)和另一背景(风景)合成的效果。另一个更可靠的抠像方法是用(多边形)套索工具(参见表3‐3工具第6行)人工描绘主体的边界,边界曲线封闭后将主体选中。上述魔棒法选的是背景,背景全选中后,只要按键盘“删除(Delete)”键,就会将背景部分像素清除,成为透明。此时图像可以导出,背景通常呈现白色,导出为带有透明属性的文件后,在课件或电子幻灯片中很容易令其再次透明,融入背景。上述套索法选中的是主体,通过菜单命令“选择/反选”可以方便地转化为背景选中。或者,主体选中后,也可考虑复制,然后在Fireworks中新建文件,将其粘贴,这时也得到一个非常紧凑干净的主体图像。抠像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技术,通过实践掌握技巧后,结合创意,往往能PS出令人匪夷所思的效果。抠像在教学软件设计开发中也非常实用,结合数字照相,也是高产、高原创性课件开发的有效途径。

img34

图3‐19 投影的光学原理

6.图像合成与文字叠加

在画布和层(子层)的基础上,图像的合成,包括拼接、叠加、融合都容易进行,文字的叠加和编辑也类似。如拼接合成,应选择适当尺寸和长宽比例的画布,然后将各个需要插入的图像先导入或拖入Fireworks,然后从各个图像窗口选择图像,复制粘贴到此画布上,适当调整位置、尺寸即可。文字的插入则一般选择文字工具(参见表3‐3工具第11行),画布中单击,输入或粘贴文字即可。文字和各个子图像,在画布上实际都以对象或子层的方式存在。选择相应的层,即可编辑相应的对象。调整叠加次序,也是简单地拖放相应的子层。通过层的应用,位图编辑也有了一些以往矢量(图元)图编辑才有的优势,成为准对象编辑。注意,层面板左上角有一个可下拉的控制层透明度的工具。通过适当地控制透明度,诸图像、文字之间可以实现半透明的互相融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