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强化学生竞争实力
———谈以导师制提前开展本科毕业设计与论文工作
戴志强 李飞雪
【摘 要】本文从“系统工程”的角度,面向实际,面向未来,分析了本科毕业设计与论文工作的开展对大学毕业生人才培养的意义、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对进行研究生专业方向的报考和择业应聘所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将以导师制提前开展对学生进行专业毕业设计与论文指导的工作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整体“系统工程”的思考和相关实施建议。
【关键词】高教改革 导师制 本科毕业设计 系统工程
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大学毕业生就业实行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已经有很多年了。大学四年级的学生中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学生准备考研,一部分学生准备就业。考研的学生准备着1月下旬的研究生入学初试,通过了初试,就又准备着4月下旬的研究生入学复试。在准备就业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从四年级第一学期就陆续开始了各种企事业单位的工作应聘和实习,一直延续到四年级第二学期。而按照我们的教学安排,本科毕业设计与论文工作一般要从四年级第二学期才开始进行。本科毕业设计和论文工作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一次凝练和升华,是大学阶段专业能力的一次强化训练。就是说,大学四年级的学生在大学本科时期尚未完成最后的专业能力训练的时候,报考研究生的学生就要面对选择研究生阶段的专业研究方向,准备就业的学生就要面对社会企、事业单位的人才应聘或者试用、实习。显然,学校对大四学生的毕业设计与论文工作实现的专业能力训练的需求,与现实社会对应届本科毕业学生的能力要求,在时间安排上存在着严重的不和谐。此外,从四年级第二学期才开始进行的本科毕业设计与论文工作,由于学生或者要进行研究生录取的复试准备,或者要忙于社会用人单位的应聘和实习,在时间上难于使学生安下心来进行专心致志的研究,学校正常的教学、管理难以落实。有许多教育工作者曾对毕业设计与论文工作的开展这一问题进行过探讨研究。本文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面向实际,面向未来,提出对本科毕业设计与论文工作开展的思考与建议。
教改思考与建议
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为主宰的全新的经济时代,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对高等学校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大学时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培养专业知识能力的重要阶段,本科生在毕业前完成毕业设计与论文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它是学校与学生共同完成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教育一个重要的、无法替代的环节,它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的知识独立解决某一专业问题的能力,是对学生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的直接检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其次,是教育主管部门认定学生获得毕业资格和学位的需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要求,获得学士学位的本科毕业生在业务上必须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完成本科教学计划规定的各项要求,成绩合格,同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这一要求实际上包含了两方面:一是知识的掌握方面,二是专业能力方面。这两方面的要求是并列的,缺一不可的。更准确地说,完成本科教学计划规定的各项要求,成绩合格仅是获得毕业证的基本条件,要获得学士学位,还应该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是否具备了这种能力,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是最有效的检验方式。再次,是学生择业应聘,进行知识和能力储备的需要。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了许多课程,但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普遍不高。知识要转化为能力,必须通过实践,知识要内化为素质也必须通过实践,培养创新精神更离不开实践。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以及主要研究内容通常都会写进个人简历,它准确地反映了毕业生在哪方面有独到的研究,以便供用人单位作评聘参考。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是学校营造学术研究氛围,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施学生科学研究训练计划的主要教学环节。毫无疑问,毕业设计与论文工作的质量和成效也是检验一个学校、一个专业教学与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毕业设计与论文工作的指导与管理是高等学校教育与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学校教育与管理的相关理念,毫无疑问,也应作出调整与转变。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精英化的培养模式与现实的人才需求之间出现了越来越明显的差距。过去的本科生是同龄人中的“精英”,毕业后大多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而现在的本科生大多数是“大众化”人才,毕业后直接面向市场,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只是一小部分,科研能力、学术研究能力已经不是对本科生的基本要求了。此外,随着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毕业生就业的压力加大,毕业生择业应聘方面投入的精力也越来越多。每年三、四月份是毕业生承受压力最大的时期,一方面许多学生为寻找工作而奔波,另一方面还要为毕业设计、写论文而焦心。两相比较,做毕业设计,写论文,只能为找工作让路,最后毕业设计与论文工作投入的精力不够,只好勉强应付、凑合。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开展毕业设计与论文工作的过程中,应以整体“系统工程”的理念,将服务社会的人才培养与长期的素质教育相结合,必须按照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标准观来加强毕业设计与论文的指导和管理工作。具体建议与构想如下:
第一,将毕业设计与论文工作的开展提前启动。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高校的毕业设计与论文工作的开展是在四年级的第二学期,如果有可能,应将毕业设计与论文工作的开展提前启动,在四年级第一学期开始的前两周时间内就集中公布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应尽量安排各个选题的指导教师在学生确定题目之前,介绍题目研究内容,使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毕业设计论文的研究题目。
第二,以导师制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指导与考研学生的专业方向报考指导相结合,或者与准备就业学生的择业应聘指导相结合。
以导师制或者导师指导小组开展毕业设计与论文工作的指导。对于部分优秀学生作为研究性人才培养,其毕业设计论文在理论或方法上要有所创新,这些学生的毕业设计与论文工作的指导可以与考研学生的专业方向报考指导相结合;一般学生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其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可以运用学过的本专业知识解决某一实际问题,或就某一问题、某一领域的学习写出体现专业能力的作品、心得及调查报告等,这些学生毕业设计与论文工作的指导可以与准备就业学生的择业应聘指导相结合。
第三,规范毕业设计与论文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规范毕业设计与论文工作的组织与管理是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的前提。建议相关管理部门制订“中国传媒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与论文工作指导与管理规定”及“中国传媒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与论文内容撰写规范”,对毕业设计与论文的选题、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中期检查、答辩等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学生毕业设计与论文工作的质量,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建议学校相关主管部门进行以导师制提前开展本科毕业设计与论文工作的试点研究和尝试,待方案的运行、管理机制初步完善,将方案推广至全校各个专业开展实施。
大学毕业生进行毕业设计与论文工作,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学生的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训练,加强对学生的多学科理论、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获取新知识能力的培养,鼓励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课题,培养严谨、求实的治学方法和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的精神。毕业设计与论文工作强调设计的独创性和实用性,要求具备清晰的设计思路,具体的设计方案和步骤,准确的设计参数和计算分析,同时毕业设计论文要求条理清楚,语言精练,立论客观,论据翔实,论证严密,逻辑性强。优秀的毕业设计不仅可以使学生毕业设计的思路和创新的理念得到很好的展现,而且能够充分体现对知识掌握和运用的熟练程度。毕业设计论文是对学生大学时期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研究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各种综合能力的检验,是学生科研能力与学术水平的标志。大学毕业生经过了毕业设计所涉及的具体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就会加强对所学专业的理解,在提高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的同时,在综合能力、治学方法等方面也会得到锻炼。
结束语
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是国家经济建设实施人才战略的最基础的系统工程,是国家的百年大计,与国家的长期稳定发展紧密相关。大学毕业生开展毕业设计与论文工作,又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作为高等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做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面向实际,面向未来,关注毕业生开展的毕业设计与论文工作;面向发展,开拓进取,动脑筋,想办法,积极采取应对策略,我们的教学与管理工作就会越做越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