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合并以来我馆图书资源的管理

高校合并以来我馆图书资源的管理

时间:2023-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合并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本文对我校合并以来的图书馆图书资源建设和管理以及新馆在这方面的规划进行回顾和探讨。南馆图书使用的索书号是用著者号排序,北馆则使用种次号排序。如何将读者所借的北馆上万册图书归到南馆分类排架系统中是合并后图书馆所面临的一个迫切任务。将北馆的图书财产号纳入合并后南馆的账目中。

高校合并以来我馆图书资源的管理

卢 晋 杨雅君

【摘 要】本文结合两年多的工作实践,分析指出高校合并后我馆馆藏图书资源建设所面临的问题,重点介绍了我馆合并后在馆藏图书资源建设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并对即将建设的新馆提出一些建议和设想。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高校合并 图书资源管理

高校合并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它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学科交叉,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随着高校合并,图书馆也实现了合并办馆。图书馆是为教学、科研提供服务的重要基地,其服务的基础就是馆藏文献资源。文献资源建设是图书馆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文献资源建设,使之形成布局合理又具有特色的馆藏文献体系,以提高图书馆文献资源的保障率和利用率,是图书馆合并后面临的重要任务。

合并后的高校,办学规模扩大了,学科范围扩展了,整体实力增强了,社会影响提高了,同时,学校提出了新的战略目标,规划了更为远大的发展蓝图。作为高校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学校对其工作的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和文献保障率必然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且加大对其建设和管理的力度。这对图书馆的工作和发展既是良好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

中国传媒大学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东校园于2002年2月正式合并。图书馆于同年5月进行实质性合并。现在的图书馆分为南、北两栋楼,南院图书馆为主楼。本文对我校合并以来的图书馆图书资源建设和管理以及新馆在这方面的规划进行回顾和探讨。

合并馆藏图书资源所面临的问题

1.馆藏特色不同,对文献资源建设产生影响

合并前,为满足各校教学、科研的需要,两馆均建立了具有各自特色的藏书体系。南馆的藏书特点是综合性馆藏、文理交叉,尤其以广播电视、新闻、摄影等大众传媒特色馆藏突出。矿大图书馆是以收藏法律、经济类图书为主,其他图书为辅的藏书体系。合并后,原有的特色藏书体系就会被融合,新的特色藏书体系将根据学校和科研重点的转变而重新发展和建立。由于使用的自动化软件系统和馆藏的收藏重点不同,给读者借书带来不便,有些学生往往要跑两个馆才能借到自己所需的书,解决的办法是尽快把两个馆的流通书库合成一个。另外,合并后的图书馆作为一个大馆,需要对文献资源进行统筹规划,这样才有利于图书馆更合理地使用经费,提高文献购置经费的使用效益,并且能大大减少文献重复购置或遗漏现象。

2.排架号不统一,图书难以集中

合并前,虽然两馆都是使用《中图法》,但在原来各自的分编工作中,两馆的分类规则也有差别,主要是索书号不同。南馆图书使用的索书号是用著者号排序,北馆则使用种次号排序。这两种不同的排序法会造成读者从北馆借阅的书还到南馆后上不了架。由于索书号的取法、馆藏标记符号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即使使用相同的分类法,对有些文献的处理结果也会大不相同。如何将读者所借的北馆上万册图书归到南馆分类排架系统中是合并后图书馆所面临的一个迫切任务。

合并后对馆藏图书资源采取的管理措施

1.重组流通书库,师生参与选书

随着学校学科专业的调整和增加,原有的文献馆藏格局已不完全适用。为适应教学科研需要,方便读者,必须重新组合流通书库。图书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请教师代表参与图书馆馆藏建设,以保证学生和教学研究之急用。我馆的选书工作是分两个步骤进行的。第一步是请教师代表选书。请各二级学院的教师代表根据馆藏目录和到北馆书库进行实地选择,挑选学生必备的教学参考等方面的书籍制成图书清单,图书馆工作人员参照图书清单统一提书,送到南馆。为保证读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南馆借到这部分书,我馆组织专门工作小组,由馆长带领,成立以两馆熟悉馆藏的编目人员为主的图书工作小组,在一个月的时间里突击加工改编图书,集中入库。第二步是在随后的时间里,让读者到北馆书库挑选自己需要的图书,读者阅读完毕后归还到南馆流通部,由馆里抽出固定人员将这些图书成批加工改编后再陆续投入到南馆主书库。采取这种工作方式的优点是,通过读者的选择把有用的图书汇集到主书库,既减小了主书库的急速扩容压力,又避免了分编人员的无效劳动。

2.统一分编原则,修改书目数据

为了满足读者的检索和借阅需要,必须对两馆合并后的图书进行统一分类、编目。要求参加改编图书的工作人员熟悉和掌握现行的分类、编目细则,熟悉和掌握编目子系统的功能和操作方法。其具体操作程序是,分类要求:首先对合并过来的图书进行查重,如两馆都有的图书且分类不一致,原则上以南馆图书分类为准,修改北馆图书的分类;其次,两馆不完全相同的图书,要检查其分类是否与南馆该类图书的分类一致,如没有太大的差异,就不作改动。编目著录要求:主要修改馆藏字段。将北馆的图书财产号纳入合并后南馆的账目中。具体采用分段方式为改编书预留财产号。另外,审查改编图书的主要数据字段是否正确完整,特别是一些必备字段,必须按规定进行增加,以保证书目数据的质量。数据修改完成后,再进行标引校验,在编目子系统的统计菜单下,按批次检查此批书的总册数、种数是否正确。确认无误后方可打印财产号,完成数据改编工作。

3.缓解书库压力,设立提存库区

这两年北馆图书不断扩充到南馆书库,到目前为止,已有2万多册的图书加工改编后入库,再加上每年都有新书大量入库,图书的入藏量成倍递增,造成书库拥挤的现象非常严重。为缓和“书库危机”,我馆于2004年的上半年对南馆书库进行调整,设立提存书库区。对知识陈旧、复本量过大、滞架时限超过五年且流通量近乎于零的图书进行挑选,有些图书全部下架,有些书留下一两本样本。将下架的图书放到提存书库区中,下架图书的数据先不做剔除,留下观察一段时间,这些图书一旦有读者检索借阅,立刻提回到开架书库。提存书库区的书进行密集排架,以提高书库的容书量,以后将从提存书库剔除旧书,这不会影响流通。经过半个学期对书库进行调整,大大缓解了开架书库的压力。

对新馆馆藏图书资源建设的建议与设想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上连年扩招,现在在校生已达到14000人左右,现在的图书馆在各个方面已明显满足不了学生的借阅需求,学校准备兴建新的图书馆大楼。新图书馆是一个40000多平方米的智能化、多功能的现代化大学图书馆。新馆的建设需要对各方面进行系统规划和综合设计,将是一个系统工程,这里仅对新馆建成后的藏书建设提出一些设想。

1.对新馆借阅环境的设计

由于原图书馆是上个世纪80年代按闭架式借书设计的书库,改成开架库后,受采光、场地、空间、进库人数等环境条件的限制,选好图书后人员就得离开。新馆落成后将做到实用、高效、舒适、安全、灵活、经济、美观的和谐统一。树立以人为本、读者第一的指导思想,平面布局满足方便读者便于管理和高效服务的要求,室内尽量采用开敞连贯的大空间,无线与有线相结合的信息综合布点,以便能根据图书馆的发展,灵活变化调整布局。

实行借阅藏一体化的管理方式,将阅览座位和陈列书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读者可以先进行浏览,再决定是否办理外借手续。在馆区适当位置设立新书专架,加强新书宣传,推荐优秀读物,这样既可提高图书利用率,又可降低因读者盲目找书而导致的乱架。在满足读者对图书馆的普通需求基础之上,设立学术、专业研讨区,方便学术交流。根据大众传媒专业作品的多媒体特性,在连廊、休憩区等地,运用声、光、电的手段,展示和收藏师生和同业的实物作品,即结合博物馆和图书馆的特性,充分彰显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的独特风采。

2.加大投入,建设系统、实用又具有传媒特色的文献资源

系统、实用又具有传媒特色的文献资源是指馆藏文献资源必须符合图书馆读者的实际使用需要,只有符合实际需要也才能充分发挥馆藏资源的作用。不能为了收藏而收藏,应根据合并后学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整体规划,有步骤地建设馆藏资源。要继续加强文献资源建设,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的文献保障能力。

另一方面,要加大印刷型文献资源的建设。增加购书经费,增大印刷型文献资源的购置力度;广开各种渠道,吸纳接受社会各方面的赠书。按照学校的学科建设和分布,进一步调整书刊采购方针,优化馆藏布局。重点建设电子文献资源,扩展和充实数字馆藏。根据本校学科特色,把重点图书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图书数字化,同时也要增加新出版的专业电子版图书的购置,以缓解学生对纸质图书的需求矛盾;把师生著作和成果、博硕士论文、学术会议文献、馆藏古籍和珍贵文献音像制品等数字化,结合CALIS有关项目的建设,建立若干有特色的特藏数据库,为全校师生提供丰富的电子文献资源。同时,进一步整合网上资源。网络上的资源很丰富,但由于各种数据库的检索界面不同,又分别需要不同的认证,不便于读者综合利用。为此,图书馆计划把各种数字资源进行加工整合,统一检索界面,为读者提供快捷、便利的网上服务。我们要把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建设成为研究型、多功能、开放式的特色突出、高度文明的现代化大学图书馆。

[参考文献]

1.陈万忠:《论高校合并后图书馆建设问题》,《图书馆学研究》,2003年第2期。

2.何剑峰:《高校图书馆合并重组后实践探讨》,《津图学刊》,2004年第1期。

3.林淑华:《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规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