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教育研究亟待发展
徐 雯
媒介教育自F. R.利维斯和他的学生丹尼斯·汤普森1933年出版的著作《文化和环境———培养批判意识》作为其开端标志,该书首次就学校引进媒介教学的问题提供了一套系统的建议。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媒介教育有了初步发展,到70年代,英国学术界提出屏幕理论,该理论对于媒介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莱恩·马斯特曼的《电视教学》和《媒介教学》是这个时期的代表著作。媒介教育在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得到普遍认可,此后,媒介教育逐步发展扩大到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芬兰、瑞典等国。由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视,媒介教育逐步形成规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极力倡议培养媒介素养,从60年代开始,几乎每10年便举办一次媒介教育的国际会议。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一套媒介教育课程模式,并在20多个国家广为推行。1982年又召开“国际媒介教育研讨会”,由19个国家共同发表宣言,要求各国政府支持全面性、由学前至成人阶段的媒介教育计划。1992年教科文组织出版了《全球媒介教育的新趋势》(New Directions: Media Education Worldwide)。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先后出版了多种出版物,对世界各国媒介教育的研究与实施情况进行报道。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的文化、语言和传播系在媒介教育理论研究方面处于前沿位置,并且有详细的研究生培养计划,进行媒介教育研究相关课程。英国电影学会是早期进行媒介教育的组织之一,它的资料中心收藏有媒介方面的最为丰富的书籍和资料,现在它们的教育发展中心和各个学校进行合作,进行媒介教育的各种培训,并且和伦敦大学教育学院联合,进行媒介教育理论研究和研究生课程教学。继英国之后,加拿大是媒介教育发展较早的国家之一。1987年加拿大已有50所大专院校提交了90多个媒介教育研究项目,其中包括短期课程和学位课程。90年代初加拿大各地成立了媒介教育协会,不仅推动了媒介教育实践,也更有利于媒介教育研究的开展。澳大利亚媒介教育学术研究十分活跃,出现了一批在世界上有影响的学者和教育家。如原在澳大利亚迪金大学研究媒介教育,现在美国提供媒介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课程的阿帕拉契州立大学任教的著名澳大利亚学者皮特·格利纳威,写出了大量有影响的论文。还有任昆士兰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的卢克·卡门教授,主要从事媒介教育和文化研究、高等妇女以及全球化方面的研究,出版了一系列有关媒介教育的书籍和文章。澳大利亚媒介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详细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已被公认为媒介教育和研究的领先国家,长期以来,媒介教育研究领域中顶尖的学者和教育家大多来自这三个国家。美国媒介教育的研究起步较晚,不过在70年代以后也得到发展。美国政府先后组织大批媒介教育方面的研究课题,在全国展开课题招标和研究工作,在大学里也有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短期培训的媒介教育课程。除了上述国家,在亚洲,日本于1977年成立了“公民电视与传媒论坛”,推广媒介素养教育。2000年以来,日本的大专院校里也相继开设了有关媒介素养的正式课程,东京大学与媒介组织和专业人士联合推动媒介教育发展,媒体专业人士和教育界学者形成研究媒介教育的良好合作关系。90年代以后,媒介教育研究和实践已成为一股世界潮流。
媒介教育研究在我国属于起步阶段,对于媒介教育的众多方面还存在许多争议。中国媒介教育的研究首先是从翻译、介绍外国的研究成果开始,将其引入新闻传播学界。1997年,一篇专门论述媒介教育的文章———《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为开端,引起一些学者的关注,后来陆续出现了一些研究文章,但是都并没有引领一种对媒介教育研究的风潮。到2000年以后各种文献资料逐渐增多,研究成果不断增加,对媒介教育研究有兴趣的学者也越来越多。在此领域进行较多探讨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卜卫,她出版和发表了很多媒介教育文章和书籍,并且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新闻研究所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在2000年对五大城市青少年使用互联网情况作了调查研究,专家在报告结论中阐明了进行媒介教育的必要性。此外,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北京大学新闻学院,苏州大学新闻系等也有少数新闻传播界学者在探讨媒介教育问题。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在2004年10月开通中国内地第一个媒介素养网站,成立了媒介素养研究小组。香港媒介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有香港传媒教育协会,经常性地举办媒介教育活动,开设网站,编辑书籍、光盘供青少年、家长以及教师学习媒介素养,而这种理论和实践离不开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李月莲博士以及香港大学教育学院课程学系张志俭博士两位学者以及众多的传媒教育工作者的倡导和推广。台湾政治大学媒体素养研究室是媒介教育研究的重要基地,从事相关学术研究以及全面推广公民的媒体素养。由政治大学吴翠珍教授起草的,在2002年10月公布了《媒体素养教育政策白皮书》,希望推动全民及终身媒体素养教育,把相关内容融入九年一贯课程,也鼓励高中以上学校开设相关选修课程。各个学校的研究机构对媒介教育的研究不仅推动了媒介教育研究的深入,更主要的是研究又促进了实践的发展。现在国内对于媒介教育的研究在几所为数不多的大学里不断深入开展,并且由于信息时代的媒介环境,国家非常注重未成年人以及大学生的道德建设等,这些都与全球媒介教育潮流是分不开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004年度招标课题中就有“媒介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可见媒介教育已经引起很多重视并需要学者们对此进行积极探讨。2004年12月,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少工委等联合主办的“2004媒体与未成年人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与共青团上海市委合作的《未成年人媒介素养教育行动策略研究》也将于不久的将来在上海推广。
中国传媒大学很早就捕捉到这一领域的信息,并开展相关学术研究。高教所在2002年成立了传媒教育研究室,积极开展对外交流,翻译资料和参加国内媒介教育各种活动。中国传媒大学在2004年成功举办了“首届媒介素养教育国际研讨会”,邀请世界知名媒介教育专家作客中国传媒大学,就媒介教育、媒介素养等相关主题进行圆桌会议,互相交流切磋。学校把媒介教育的焦点放在该学科的整体发展上,2004年1月在国内率先自主增设了传媒教育硕士点,并首次在国内招收了传媒教育硕士研究生。综观媒介教育的历史以及观察媒介教育在各地的发展,从整体实力上看,我们存在一些研究优势,对于今后进行媒介教育研究起到很重要的铺垫作用。
首先,我们有专门的研究机构(传媒教育研究室),研究室的中心任务就是进行媒介教育相关研究。目前传媒教育研究室设有专职的研究人员,并且学校其他对此领域有兴趣的科研人员也在对媒介和教育的关系进行孜孜不倦的探讨工作,大家可以很方便地就媒介教育的最新问题和发展前沿进行交流、切磋。传媒教育研究室是以专注于媒介教育研究为根基的研究小组,方便于同国内外的交流,尤其是同国外学者的交流。首批传媒教育研究生努力学习教育、心理、媒介教育、新闻传播理论,导师对学生精心指导,配合学校传媒教育学科的发展,传媒教育研究生的培养成为传媒教育研究室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
其次,我们有专门的研究集体,这有别于个体研究。这里有专职研究队伍,有兼职研究人员积极参与。国内大多数对媒介教育进行研究的学者是新闻传播背景出身的,从传播学角度去探讨研究媒介素养,而我们的研究集体则是教育研究背景出身的,都是教育学硕士、博士毕业,具有很好的教育理论基础,这非常有利于媒介教育理论研究的最后归宿———教育实践。目前有一些知名的媒介教育专家大都具有教育学研究背景,包括媒介教育研究的很多学者,如中国香港的李月莲博士以及台湾的吴翠珍教授。
最后,我们还有中国传媒大学———国内优秀的传播大学作为学术发展背景的依托。综观媒介教育的大致发展情况,大部分都是由大学作依托,由个人研究或者集体合作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推广,如英国伦敦大学以及杰出媒介教育专家莱恩·马斯特曼所在的诺丁汉大学、台湾的政治大学,有利于专注于媒介教育的理论研究,并且有利于媒介教育的各种培训。因为大学有丰富的资源,有良好的研究氛围,有大学作依托,致力于媒介教育的研究,对于媒介教育的发展我们相信会有更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David Buckingham,Media Education—Literacy,Learning and Contemporary Culture,Polity Press,2003。
2.潘洁:《培养一种探求信息真相的能力———浅析“媒介教育”在澳大利亚新闻和传播学研究生课程中的运用和实施》。
3.谢金文著:《新闻·传媒·传媒素养》,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8月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