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谈专业基础课程考试改革

浅谈专业基础课程考试改革

时间:2023-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考试不仅具有“评价”功能,在充分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考试还应具有“塑造”人的功能。首先,我们在“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两门主干课程的考试方法上采用了“笔试”、“口试”、“撰写课程小论文”等多样化的形式相结合的考试方式,这样做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浅谈专业基础课程考试改革

许信玉

考试改革的必要性

“考试是学习的指挥棒”,这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共识,考试在学校的整个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根指挥棒往往直接影响学生们的学习方法甚至学习目的,因此考试方法对学生能力及素质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考试不仅具有“评价”功能,在充分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考试还应具有“塑造”人的功能。通过考试改革,使学生在重视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形成。

考试改革不是孤立的,它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考试改革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前者对后者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因此如何改革现有的考试制度是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教学改革课题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素质教育的理念并未能深入人心,在高校中大多数课程仍普遍存在“重理论,轻能力,重记忆,轻创新”传统的考试方式。目前,在考试方法、考试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可分如下几个方面。

1.无论是管理者、教师、学生都没有充分认识到考试的“导向”功能和“塑造”功能,结果,学生学习是为了考试;教师批改试卷,只是为了评出学生成绩;管理者不能深入了解学校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考试内容不合理。考试内容局限于教材,甚至有些教师考前划范围,定重点,结果助长了一部分学生的惰性,造成了学生成绩优劣不分,引起一些学生心理不平衡。这严重伤害了认真学习学生的积极性,破坏了高校良好的学风和校风建设。

3.考试方式单一。目前大多数课程考试存在闭卷多、开卷少,笔试多、口试少,理论考试多,技能、操作、实践能力考察少,这很不利于学生思维、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形成。为应付这种形式的考试,不少学生只啃书本、钻研考试技巧,结果出现了不少高分低能的学生。

4.记分方式不合理。只重判分,不重视试卷和考试结果的分析;一次考试定结论多,不重视学生知识积累的过程;只注重分数不注重能力,这样夸大了考试成绩的作用。这些弊端如不克服,势必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

21世纪社会与科学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人才既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评价人才培养质量也应该有新的标准,考试作为评价人才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不应套用传统的考试模式和方法,考试方式及内容亟待改革,应该通过改革使考试适应新的人才评价标准。因此,在新的形势下,为了培养适应21世纪所需的国际化人才,高等学校在重视改革教学内容、方法的同时,还应充分重视考试改革。

考试改革的实践

我们从2002级开始,在教务处有关领导及信息工程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对“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两门电子信息类主干课程,在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同时对考试方法作了改革的尝试。

首先,相关课程的老师们通过反复认真的讨论,一致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需要人们不断地去获取知识,就业观念、就业机会和体制都在变化,专业是否对口已不再是就业条件的今天,需要学生们不断地去适应日益更新的社会。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如果仍然完全采用以考核所学书本知识为目的的一两次闭卷考试作为评判学生成绩的标准显然很不科学,也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和能力的培养。因此,考试改革的立足点放在: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知识面的拓宽;尽可能给学生更多地主动获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

首先,我们在“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两门主干课程的考试方法上采用了“笔试”、“口试”、“撰写课程小论文”等多样化的形式相结合的考试方式,这样做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次,我们根据“信号与系统”课程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并不十分复杂,教学效果成败的关键不在于学生记住多少个定义、定理和公式,而是能否运用数学工具分析典型的物理问题的特点,在期末考试中采用了“半开卷”式考试,允许学生考试时携带一张B5纸,可以记公式等任何自认为有价值的内容。这样做的结果,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使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引导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上。从实行的情况看,大多数学生为了在有限的纸面上记录最有价值的东西,对所学课程内容作了认真地总结,起到了全面复习的作用。这种考试形式还可以减轻学生在考试中的心理压力,有利于水平的更好发挥,对学生自觉遵守考场纪律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另外,针对不少同学进入大学后学习劲头不足,把学习目标定在“60分万岁”上,只为应付一两次期中、期末考试而学习的状况,平时增加了多种形式的课堂考核的内容(如小测验、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这种做法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同学们平时学习的积极性,旷课率也得到明显的改善。

考试改革的思考

经过近两年多的尝试和探索,我们在专业基础课的考试改革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根据我们对“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考试改革的情况和多年教学中的体会,对考试改革中的一些问题谈一些粗浅的想法。

第一,端正考试目的是做好考试改革的前提。考试是教学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而非目的,考试的基本任务是检测学生对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督促学生学习,其目的在于检查教学效果,检验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能力和素质上,应善于使用考试手段来监测和监控教学质量,规范和引导教学行为,鞭策学生积极努力地学习,要通过考试引导学生重视知识积累、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塑造上来。

第二,丰富考试方式。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可以采用如“笔试”、“口试”、“开卷”、“闭卷”、“撰写课程小论文”等多样化的形式相结合的考试方式。“小论文”题目的设计,立足点应放在多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和可能性上,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强调智力开发,避免考试中的偶然性。如果考试强调能力,则必然引导教学走上“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正确轨道上来。

第三,改革记分方式。淡化期末考试分数之间的微小差异,增大平时考试成绩的比例,对有独立见解或创新的学生加鼓励分。奖励有个性者,奖励有主见、有独立思维能力的学生。

目前,大多考试课程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约70%,这种做法从某种意义上阻碍了学生潜能的发挥。提高成绩的比例能充分调动学生平时的学习主动性,对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起到积极的作用。每门课总成绩中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的比例分配可根据每门课的特点和所采用的考试方式,由各教学小组研究提出具体方案,经有关领导批准后教务处备案的方法。

第四,实行教考分离。考试是以试题作为测量工具对教学成果进行间接测量,是教学检查的重要环节。该环节把握得好不仅可以了解和评判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技能发展的水平,同时还可以获得改善教学工作、评定教学质量的信息。但目前许多课程基本上由任课教师自己教学、自己验收。其结果,一是降低了学校所获取的教学反馈信息的可信度;二是不可避免地诱发了部分教师教学、出卷及评分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三是阻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使部分学生寄托于教师考前复习的“透明度”。因此,教考分离势在必行。一方面可以极大地克服过去自己教、自己考时,对试卷及评分的主观性、随意性;另一方面对同一进度、同一课程,引进了公平、合理的评价机制和竞争机制,从而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两个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校所获取的教学反馈信息的可信度,促进了教学管理工作的改善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考试改革是一项大课题,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如考试方法与素质教育,如何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确定不同的考试方式与方法,考试目的与命题的关系,教师在考试改革中的主导作用等等。

找出既科学,又合理的考试方法并非易事,需要第一线的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研究和探索,教学管理工作者更要积极配合进行制度创新,才能使考试改革沿着正确的轨道,达到有利于人才培养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